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78節
這個說法有些夸張了。 谷戈團隊確實用了三十多年才完成了計算,但是他們的計算覆蓋了三階魔方所有狀態的四十分之一,而有效與進位篩選法的作用,是排除絕大部分無效的計算,目的只是計算出上帝之數,而不是模擬出所有魔方的最混亂狀態。 專業人士一聽就知道差別。 盡管如此,企業發布的科研類新聞消息,還是引起了計算機行業的顫動。 許多行業內人士都談論起‘有效與無關進位算法’,相關的d、jsc等專業論壇,到處都是與‘有效與無關進位算法’有關的話題。 此時的辦公室里,朱萍正一臉興奮的為王浩鳴不平,“你們仔細看看新聞,上面說‘王浩博士率領團隊’,團隊?哪里有團隊?要說團隊,也是我和羅大勇,這個新聞上看起來,就好像是企鵝參與了一樣?!?/br> 王浩進門笑呵呵聽著,后來安慰說道,“別在意了,反正企鵝給了贊助費,一百萬呢,要個名也正常?!?/br> “也就是王浩你大氣!” “對了!” 當說起了贊助費的時候,王浩突然想到了經費的問題,迅速跑下樓直奔財務處而去。 等到了財務處大廳,他馬上去找了主任辦公室找到劉健,問起了經費報銷的事情,發現劉健的辦公桌上,放著的就是他寫的申請文件。 文件上面已經簽字、蓋章。 劉健看到王浩進門,不由得扯扯嘴角,他看了一下手機上的新聞,再低頭看一眼文件,有點頭疼的揉著腦門,“王浩老師啊,你的預算申請已經審批好了,錢應該上午就能到賬,不過我還是要說兩句啊?!?/br> “怎么了?” 劉健開口問道,“你看昨天的新聞了嗎?關于你的,企鵝集團發布的?!?/br> “看了,怎么了?” “你看了?” 劉健揉著額頭道,“你寫的是預算申請,預算,就是預計研發開銷。你研究都已經完成了,還預算什么?幸好你申請的是橫向資金,是企業經費,換做是科研基金,你寫的這個預算申請,我要是給批了,這個財務主任就算是當到頭了?!?/br> “這還是要怪你們工作效率太慢!” 王浩理所當然的說道,“我記得上周三就提交了,結果到周一才批下來,你們要是周三即時審批,不就什么事都沒有了嗎?” “……呃?!?/br> 劉健一時間語塞不知道該說什么了,周三申請周一批下來,不是正常速度嗎?他們每天都處理好多的審批文件,只花了三個工作日已經是很快了。 誰能想到…… 有申請預算經費審批的項目,能在短短一周之內完成,而且成果還能上新聞呢? 等王浩離開以后,劉健出了主任辦公室,馬上對其他人交代一句,“以后注意啊,只要是王浩老師提交的經費申請,第一時間交到我辦公室?!?/br> “速戰速決,一定不能讓他有話說!” “……” 另一邊,王浩回到了辦公室,馬上打開購物軟件,查看起了電腦售賣信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電腦,就是生命。 兩臺電腦報銷了四萬多,怎么樣要換個頂級超豪華配置! 第七十六章 有個技術、拉個投資而已 新的一周,王浩開始專注于‘高磁場狀態下的實驗數據分析’研究。 周二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講解的是概率基本公式、獨立重復實驗等,知識內容慢慢深入了,回饋的知識和靈感也明顯增加。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和實驗數據分析并不直接相關,但還是有一定的關聯性的。 他索性用了一個教學幣在任務上,一堂課也收獲了‘41’點靈感。 【任務一】 【靈感值:134?!?/br> “上漲速度飛快,果然是低難度的研究?!碑旍`感值積攢超過一百點,理論上就可以完成相應的研究,但王浩發現自己并沒有完成,腦中的知識、靈感以及想法說明,他收獲的是方法。 準確的說,是一種能有效得出結論的分析手段。 “所以說,研發任務獲得靈感,收獲的是手段、方法,而不是直接的結論?!?/br> “也對……” ‘靈感值’只是系統對于知識、靈感方向收獲的判定,使用消耗靈感值也只是梳理獲得的靈感知識,而不是帶來新的靈感知識或其他內容。 之前做的都是數學理論、計算機理論相關的研究,有靈感想法自然知道該怎么完成,而‘高磁場狀態下的實驗數據分析’的研究,并不是數學理論、計算機理論,而是找出方法去解決一個問題。 自然,研發任務收獲的就是方法。 那么想要解決問題,還需要利用方法去做分析、做總結。 “原來如此?!?/br> 王浩沒有著急做總結,他接到了電話趕緊讓送貨人員上樓,豪華配置的電腦已經到了,主機、顯示器加在一起,就花了兩萬四千多,配置當然是相當華麗的,其他還有鼠標、鍵盤也都是豪華版。 這一套放在辦公室里,頓時就變得有些扎眼。 雖然主機內部配置是看不到的,但只需要看看顯示器的炫酷外形,再加上充滿科技感的鼠標鍵盤,就只有售價一定非常高昂。 第一個回來的羅大勇,進門就看向王浩的電腦,“什么價?” “沒多少,兩萬多?!?/br> “兩萬多,沒多少?”羅大勇都感覺王浩是故意凡爾賽。 王浩滿是痛苦的解釋道,“你是不知道啊,企鵝贊助的經費中有二十萬是放學校財務的,我本來想著買個更豪華的,主機最好是服務器,但后來想了想,服務器的個頭有點太大,也不好看,我這個桌子裝不下?!?/br> 羅大勇反應了好半天,評價了一句,“……所以你是幫企鵝省錢了,對吧?” “可以這么理解?!?/br> 兩人正說著的時候,張志強也會到了辦公室,他頓時被王浩的新電腦吸引了,馬上過去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這個屏幕好,要大幾千吧?” “鼠標、鍵盤也很高端啊,都是新出的?太奢侈了、太奢侈了?!?/br> 作為一個信息學博士、計算機實驗室的研究員,張志強當然會很在意電腦,他研究了好半天王浩的新電腦,再回到自己的辦公桌,看著學校標配的辦公電腦,心情頓時充滿了酸楚。 學校標配的電腦,一套下來只有三千多,打開編程軟件的時候會有點卡,調試程序就更不用多說,風扇嗡嗡的響聲讓人頭疼,若是代碼出現錯誤,比如陷入無限循環,偶爾還會出現藍屏死機的情況。 所以張志強做類似的工作,都只能去計算機實驗室,而不是坐在辦公室里。 “等下次有經費的時候,我一定也換個電腦!”他暗暗的咬牙做出決定。 王浩擺弄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腦,隨后就拿出了硬盤,把納微實驗室的數據拷貝到了電腦里查看,之前他一直沒有仔細研究過,一則是因為數據太復雜,看也看不出什么,二則也和電腦配置有關。 當在辦公室里清閑的時候,也會想到查看數據研究一下,但數據量實在太大了,打開一些文件都會很卡,卡屏了幾次頓時沒興趣了。 現在有了頂配的豪華電腦,情況頓時就不一樣了,打開大文件就要順暢多了。 第一次真正投入去做實驗數據分析,他還是消耗了一百點靈感值,讓腦中的知識靈感更順暢,也就很清楚該怎么去分析數據。 他編寫了一個數值篩選的小程序,把幾個文件的數據導入進去,分析全部結束以后,根據數據篩選結果畫出了線形圖。 然后就開始統計‘異?!?。 存在‘異?!狞c,也許是數據收集錯誤,也許是被干擾的實驗錯誤,也有可能是存在‘重要信息’。 一步,一步,又一步…… 用了大概兩個小時的時間,王浩完成了全部的數據分析,并得出了三條結論—— 一個是,高磁場狀態下,分離微米級帶電物質是可行的。 第二是,常規實驗室環境下,由于受到空氣阻力的干擾,分離微米級以下差別帶電物質是不可行的。 第三,針對三微米到十微米的微球,染電指標在v19-v104區間,對于分離微球的效果是最好的。 v19-v104區間,是個染電指標數據。 納微實驗室有一項材料染電技術,還申請了國家專利,是讓同材質、不同大小的材料,瞬時染上不同的帶電量,原理就和摩擦起電差不多,只不過牽扯到納微材料研究,技術顯然會復雜的多,而v19就是個染電量的指標,實驗會讓幾種染電指標的微球,分別進行磁場分離,因為分離過程中可能出現‘黏粘性’,染電指標高的微球分離效果卻不一定好。 數據分析工作到這里,可以說是已經結束了,對實驗數據進行了分析,明確了分析方法并得出結論,交代是肯定能交代了。 納微實驗室需要就是這種有說服力的分析手段和結論。 王浩正準備結束工作,就忽然發現任務一的靈感值,一躍增加到了‘69’點。 【任務一】 【靈感值:69?!?/br> 他仔細看了好幾遍,才確實是在分析的過程中,靈感值就在不斷增加,心里也不由得思考起來,“難道是因為做分析的過程,會是對實驗數據更加了解,所以靈感值就增加了?” 針對其他研發任務來說,看書增加知識也可以增加靈感值。 那么針對‘實驗數據分析’問題來說,仔細的去看數據,對于數據更加的了解,自然也就能夠增加靈感值,或許是因為數據是單一內容,了解深入增加的靈感值數量會非??捎^。 僅僅不到三個小時,靈感值就增加了‘35’點。 王浩看著系統里增加靈感值的提示,發現后續的增長明顯變慢,“應該是有上限的。知識就是完成研發任務的基礎,而想法只能帶來分析手段和方向,對于實驗數據的了解,就等于是‘知識基礎’?!?/br> “如果靈感值繼續增加,是不是可以得出新的分析方法,近而得出新的或者更精確的結論?” 他思考著眼前一亮,馬上就去了納微實驗室。 …… 西海大學的納微實驗室地處學校的最西側,孤零零的一座二層建筑,門口豎著的牌子上寫著‘納微材料技術實驗室’。 王浩進門后問了個人,就去了一樓最遠處的實驗間,里面幾個人正在忙碌著。 “夏教授!” 他敲了幾下門,輕聲喊了一句。 夏國斌用力皺了皺眉,轉過頭看到王浩很意外,連忙走出來問道,“王浩,你這是……?” “我來問點東西?!?/br> “你說?!?/br> 王浩看向實驗室內部,開口道,“我正在研究那些數據,已經有了方向,過來是想了解一下,你們的實驗過程以及材料染電技術?!?/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