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49節
廖振宇的態度倒是很好,他滿是誠懇的表達了歉意,說自己是不懂專業學術,才會造成網絡上的誤會,并說明文章已經被網站刪除,他也正在寫道歉信。 來電警員放下了電話。 這件事,報警方面就算是解決了,文章被刪掉、對方準備道歉,案件可以說是結束了,后續再糾纏就進入法院訴訟環節。 廖振宇放下了電話也安了心,他知道西海大學報警,肯定會接到相應的電話。 現在事情圓滿解決。 他從中收獲了大量的粉絲,大量的流量,賺了個盆滿缽滿。 那位王浩老師也沒吃虧,賺到了大量的名氣,也算是學術名人了吧? 雙贏??! “對方應該會感謝我吧?”廖振宇忍不住笑了。 …… 終于,廖振宇寫完了道歉信。 在斟酌著修改了有一個多小時后,看著上面的文字能讀出的誠懇,表達出內心痛苦的情感,不由滿意的點了點頭。 “就這樣了!” 廖振宇決定下來就打開的微薄,才發現收到了一條官方信息提醒—— “你發布的文章,《破除唯論文主義大環境下,有高校頂風作案》,信息內容涉及蓄意引導輿論,無辜詆毀科研工作者,并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鑒于文章所造成的影響力,你的賬號已經被永久封禁處理?!?/br> “封號?” 廖振宇猛地瞪大眼睛,滿臉不可置信,他對于微薄的規則有了解,知道類似的情況直接封號的可能性很小。 他馬上要打客服電話,才注意到手機上,也收有一條同樣的信息,只不過是多了個發布方后綴——國家網絡安全中心。 “網絡安全中心?”廖振宇的表情凝住了。 這六個字的后綴,讓他知道賬號永遠不可能回來了,去法院申訴都沒有任何意義。 ‘國’字打頭的網絡安全中心,處理的是網絡大案、要案,處理的是網絡安全緊急事件。 他一個小小的薄主,發了個小小的文章,引起的那么一小簇浪花,甚至都不會讓對方多看上一眼。 結果對方直接伸過來一個指頭…… 然而,厄運還沒有結束。 房門響了。 門口有人喊了一聲,“有人嗎?您的快遞!” 廖振宇滿臉頹廢的走到門口,從快遞員手里接過一份文件,打開一看是一份來自法院的傳票。 “唉,聰明反被聰明誤??!”他長嘆了一句,把文件放在一邊,坐倒在沙發上,點燃了一根香煙。 用力,吸了一口。 煙火繚繞下,那張臉仿佛在一瞬間,蒼老了十幾歲…… 第四十六章 安家費不是那么好拿的 廖振宇有一點想對了。 西海大學的論文事件以后,王浩成為了學術名人,最少在學校里是這樣。 王浩只有二十四歲,和好多研究生一樣的年紀,他的長相還有些面嫩,穿著休閑、運動裝走在校園里,很容易會被認成學生。 現在不一樣了。 當走在路上的時候,認出他的人明顯增多,其中學生還稍稍好有些,大學里的教職工好多都知道了他。 早上,例行去跑步鍛煉,他連續被打招呼了三次。 “王浩老師,來鍛煉??!你起的真早,來多久了?” “王浩啊,你這么年輕,就是應該多鍛煉,否則身體慢慢就胯了,現在的年輕人,能堅持鍛煉的很少?!?/br> “我有個閨女,長得倒是周周正正,快一米七的身高,身材倒是挺好,就是瘦的和麻桿一樣,一點力氣都沒有。我總是說,你要多鍛煉,昨天還和她說起你呢,怎么樣?回頭我介紹你們認識……” 王浩正慢慢想前跑著,聽罷腳步踉蹌差點摔倒。 他都想說一句‘大爺,你這個說話,真是神轉折啊’,想想還是算了。 在連續跑了不到三千米,累的氣喘吁吁感覺也差不多,就快速到食堂吃個早餐,隨后就去了綜合樓辦公室。 門口,有個年輕記者等在那里。 當看到王浩走過來以后,他立刻就認了出來,隨后滿是熱情的問道,“是王浩老師吧?能對你進行個采訪嗎?” “采訪???你問吧,說幾句就行吧?”王浩停在門口,左右看看。 年輕記者說道,“我想采訪一下你的論文內容,是你在網上發的,暫時還沒有發表的幾篇論文?!?/br> 王浩稍微來了點興趣,想了想道,“跟我來,還是找個安靜的地方吧?!?/br> 他帶著記者去了教研室。 教研室所處的位置不太好,但關上門以后確實是很安靜,只是稍微有一點悶,只是做個采訪倒是沒妨礙。 “就這樣說嘛?” “對,我有錄音筆,開始嗎?” “好?!?/br> 王浩倒是感覺無所謂,只是說論文的事情,不牽扯其他內容,錄音也就錄音了,就當做教學科普,“我在網上發的三篇論文,都是純數學研究論文,一篇是大論文,六十多頁,是對十三類偏微分方程求解的研究?!?/br> “特定偏微分方程求解的研究,往往只是個小成果,我就是把十三類求解研究總結在一起發表?!?/br> “有一種求解很有意思,很多偏微分方程是無法求解的,也就是無法用表達式代表解,但是卻可以……” “還有一種特例……” 王浩連續解釋了十幾分鐘,還感覺有些意猶未盡,但覺得時間有點太長了,就干脆轉到下一個論文內容,“下一個論文很有意思?!?/br> 年輕記者頭暈目眩的聽完,聽到說‘很有意思’,又帶著期待重新打起了精神。 “是一類拋物型kirchhoff方程解的性質研究,kirchhoff方程解,很經典,拋物型就更是經典,應用廣泛……” “這一類kirchhoff方程,它的解往往很有研究價值,證明爆破性質的意義在于……” “烏拉烏拉?!?/br> 王浩針對kirchhoff方程的研究,連續說了有十五分鐘,感覺也差不多介紹了個大概,就轉到第三篇論文,也是最有含金量,意義最大的‘蒙日-安培方程’研究。 這時候,年輕記者終于忍不住打斷了,他趕緊說道,“王浩老師、王浩老師,今天就到這里吧?!?/br> “我的收獲很大,謝謝你的配合?!彼f完關掉了錄音筆,拿起東西趕緊走了出去,心中無比后悔過來采訪。 年輕記者自認為是很聰明的,他發現網上有很多對于王浩之前七篇論文的分析內容,發布出來有好多人看,甚至有好多人研究著發表看法。 他就想著來采訪‘剩余三篇’,論文都還沒有發表,就提前把內容爆料出來,關注的人肯定會更多吧? 現在年輕記者發現自己做了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快步走出去的時候,嘴里忍不住嘟囔著,“怪不得,很少有人來采訪數學家,來采訪的都是那些學術媒體?!?/br> “原來是這樣!” “就連采訪的過程都是一種折磨,發布出來有人關注才是怪事!” 教研室。 王浩有些意猶未盡,甚至稍稍有些遺憾,被記者采訪說點專業的東西,類似的機會實在是太少了。 可惜了! 那個記者走的太快,讓他都沒能全部說出來。 蒙日-安培方程,多么美輪美奐??! 現在已經到了學期末,下一周的課程就是最后一堂課,再過半個月時間就到了考試周,考試試卷也要開始準備了。 這個倒是容易。 王浩拿出了全部的教案,把平時的習題全部摘抄起來,隨后思考著把每個題目,稍稍降低一些難度,都變成對基礎公式、定理的運用。 這樣放在一起,就是幾個大題內容了。 其他題目還要仔細的斟酌一下,因為他只是教了后面的課程,前面一部分課程,并沒有相應的教案,他也沒有相應的教學經驗,對于內容的把控并不清晰。 “就按照教材上的內容,出幾個基本知識點運用好了?!?/br> 王浩思考著做出了決定。 其實他對于學生上課要求嚴厲,目的也只是讓大家聽課,讓大家認真學習而已,并不是有意去針對學生。 到了學期末的考試,適當降低些難度,讓更多的學生能通過,認真學習的學生能有個高分,也算是有個交代了。 然后,他仔細想了想,又做出了一個決定,在教材上把試卷里的題目運用到的知識范圍劃出來。 這樣學生就知道該怎么重點復習。 “仁至義盡了吧!” 王浩邊畫著教材上的知識范圍,感嘆的想著,“自從成為大學講師以后,我對學生真是越來越心慈手軟了?!?/br> 換做是中學的考試,根本不可能出作業題當考試題目,也根本不可能給畫試題知識范圍。 所有的知識都在考試范圍內! 大學…… “咚、咚、咚……” 辦公室的門被敲響了,欒海平和周清源正站在門口,問了一句,“王浩,忙呢?” 王浩扭頭站了起來,不由得皺了皺眉,他就知道不應該待在教研室。 這地方風水太差! 院長、教授的總是能輕易的站在門口,感覺要多別扭就有多別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