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李攸燁即是這襁褓中的新生孩兒。 那日江后醒來,不久便又召了江令農進宮。黎明將至,飛檐走獸籠罩在一片微藍的天色中,拭目以待著晨將破曉。然而那籠罩了整個建康城的陰霾直到辰時仍未散盡。又是一個陰天。 “太后,您想好了嗎?真要讓這孩子……” “天意如此,哀家只好順天而行,姑且用這孩子的命運換玉瑞朝的延綿萬世?!?/br> 江令農目露震驚之色,那是他第一次以一種復雜難言的角度去審視這位胞妹。她該知道此事一旦泄露出去,對江家,對玉瑞,對她自己,都是怎樣一個萬劫不復的結果,但是她毫無畏懼之色! “你我皆知,眼前京城之圍只是皮毛之癬,西北犬牙、蒙古連年入侵,滋擾邊境,才是我朝心腹之患。何況自齊藩之亂以來,藩王割據日益坐大,妄圖同朝廷分庭抗禮,以上種種,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平定。在朝廷積蓄足夠力量之前,必不能缺少上官景赫的支持。所以無論如何,攸熔都不能即位!” 她幾句話就將眼下時局一一洞徹,江令農心中感慨萬千,的確,上官景赫雖表面為人忠厚,但心機城府深不可測,他陳兵示威難道僅僅是為了解救族人嗎?恐怕最不濟也要絕顏妃之嗣,永除后患。 但是也沒必要非要走上這條絕路。 江令農試著提醒:“燕王也是太后的兒子,或許可以……” 誰知江后卻不容置疑道:“燕王斷不能立!此事休得再提!況且,這是他自己放棄的,既然他執意要娶那江湖女子為妻,枉顧戎機,負氣出走,就該承擔一切后果!玉瑞神器,豈能交到這種人手里!即便他是本宮的親生骨rou!” 江令農嘆息,他的兩個外甥,一個貴為一國之君,坐享天下,一個受封燕王,位極人臣,竟然都為了女人,舍棄了皇位。這燕王啊,怕是連皇位怎么丟的都不知道! 大位既定,即日便昭告天下,尊祖母江氏為太皇太后,嫡母戚氏為皇太后,追封生母紀氏為皇后。新帝年幼,百官恭請太皇太后垂簾聽政,江后辭而不就,提議由江令農與上官景赫并任輔臣。群臣無不響應。改元輔仁。 這日天氣晴朗,江后和燕娘在御花園中散步??粗鴫糁刑耢o安然的小人,她的嘴角泛起一絲溫暖笑意,他們都走了,還好她還在。 “皇上只有在睡著了才能安靜一會,其它時候調皮的很呢!”燕娘笑道。 “嗯?!苯筝p聲應著,抬頭看向高墻之外的遼闊天空,心情出奇的平靜。 湛兒,你現在好嗎?母后知道你的一生很累很累,母后欠你的來生一定還你,希望你在天上能得到你想要的自由! 第002章 初涉繁華 十五年后。 玉瑞國都城建康,繁華依舊。當年染透城墻的斑駁血跡,早已被雨水沖刷干凈,猙獰恐怖的哀嚎聲,隨著見證者的衰老而漸漸的被人遺忘。湛藍的天空下,那一方席地,好像從未沾染過任何腥風血雨。平靜安寧的街頭巷尾,占據著時下人們的記憶。 城內縱橫延展的街道兩旁商鋪林立,街上人來人往,車馬穿行。街頭的小販叫賣著各自的生意,與路人討價還價,紛紛擾擾,好不熱鬧。沿街的酒樓坐滿了把盞言歡的客人,觥籌交錯中,但聽一派鼎沸人聲。城西的顏湖,是城中難得的清凈之地,不喜喧鬧的文人雅士,三五成群聚集在這里,吟詩作對,泛舟湖上,于水墨江湖中偷得半日閑涼。 道旁歇腳的茶館里,此時正聚集了一群南來北往的茶客,盡管萍水相逢,一旦圍坐在一起,談起各地流傳的名人軼事來,也是嬉笑怒罵,酣暢淋漓。 就比如眼下他們正在談論著的,戶部尚書白大人家的軼事,當說到白大人愛吃韭菜,又怕被別人知曉,所以只得白天關著門,用圍墻去堵韭菜味時,全場哄堂大笑。再又說到那丞相府最近發生的一件怪事,滿場又變得靜寂悄悄。原來,昨個夜深人靜的時候,有人親眼看見丞相府的后門里頭,鬼鬼祟祟地駛出一輛馬車,一直朝南城門飛奔,穿過城門就不見了。城門夜開,在玉瑞絕不是小事,更莫說還走掉了丞相府的一輛馬車。說的人煞有介事,聽的人瞪圓了眼睛,小小一家茶館竟比那京戲開場前的片刻還要安靜。 直到那看茶的小二失手將茶壺打碎,掌柜的揪著他耳朵大罵“小驢犢子”,茶客們才回過神來,大笑著為小二說些場面上求情的話,完了照舊進行下一個話題,至于那些達官貴人的是非曲直,小老百姓弄不明白,也不會刨根究底。無非就應了一句話,只要人稠物穰,物阜民豐,管你是夜貓子還是地老鼠,京城便還是那座京城。 權洛穎自打進了西城門,就被這繁華的景象吸引住了,湖畔漫游的青衫雅士,茶館歇腳的布衣商賈,個個成了她眼里的新鮮人物。就連此刻滾到她腳邊的那頂圓溜溜的紫砂壺蓋,都被她撿起來捏在手里好奇把玩。直到那挨了罵的小二凄慘慘地過來討要,她才笑嘻嘻地將那壺蓋奉上,惹得那臉皮薄的小二滿面通紅,走了老遠還忍不住回頭探看,差點又撞到客人,被掌柜揪著耳朵提溜進了后堂。 這樣一座繁鬧的建康城,她以前只在書里和哥哥們的口中聽說過,幾時親眼見過,原以為和其它小城沒什么兩樣,誰曉得它不僅大很多,而且還如此宏偉富庶、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