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節
書迷正在閱讀:背刺太子后我死遁了、后宮生存指南[清穿]、我的兩個頂流親兒子終于和好了、保命要從娃娃抓起、特種歲月之彈道無聲、經營無限流副本的第一步、神諭殘卷、龍在天涯、渣“攻”求生指南、炮灰人夫攻的賢惠日常
		
		    從政這條路本就如此。    一步踏錯,便很難再有翻身機會。    尤其是一些關鍵節點。    而胡亥好巧不巧就撞上了,即便他是大秦公子,也深受始皇疼愛,但出于公心,也出于對天下的考量,胡亥都只能被放棄。    半刻鐘后。    胡亥神色萎靡的離開了。    等胡亥走了,嵇恒卻猛的一拍大腿,他想起來了一件事,胡亥去南海前,他分明讓胡亥給自己帶些嶺南的特色果蔬,但胡亥這樣子,只怕根本就沒放在心上。    嵇恒也是滿心無語。    他把案幾收拾了一下,回到院中曬起了太陽。    接下來一段時間,都跟他無關了。    他該做的都做了。    ……    九原郡。    扶蘇來到北疆已快一月。    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他已跟軍中士卒打成了一片,而且他似對軍中的一切都很是好奇,三天兩頭就要去各類士卒中走一趟,而且跟其他將領詢問的還不一樣,扶蘇更多問的是識字情況,以及士卒對算術的掌握情況。    這也讓軍中很多將領很是驚疑。    不知扶蘇在弄什么。    但扶蘇畢竟為長公子,他們也實不敢相問。    而且軍中一些將領對扶蘇也是很欽佩的,扶蘇沒有一點傲氣,也沒有公子的貴氣,愿意俯下身段去到底層,跟尋常的士卒交流,這種務實穩重的特質,也贏得了很多將士的好感。    不過北原天氣干燥,扶蘇一個月下來,整個人黑了一大圈。    但看起來也更有精神了幾分。    這天。    扶蘇正準備跟尋常一樣去到處看看,只是還沒有走出多遠,便被人叫了回來。    咸陽來信。    扶蘇不敢怠慢,連忙策馬趕回。    等扶蘇到達郡府時,大堂中已到了不少將領。    一番見禮后,蒙恬將一份詔書拿了出來,目光掃過全場,最終落在了一名白發將領身上。    他緩緩道:“陛下有令,宣左將軍李信即刻動身,返回咸陽?!?/br>    一語落下。    大堂內眾人面露異色。    就連李信本人都露出愕然之色,隨即,連忙拱手道:“末將領命?!?/br>    軍中其他人紛紛側目。    李信正值壯年,然當年伐楚失利后,卻是一夜白頭,原因眾人都清楚,伐楚李信為主將,而那一戰大秦慘敗,死傷十幾萬,李信在這一戰后也是徹底沉寂,雖參與了后續的再度伐楚、伐燕,卻是已不太愿回咸陽了。    他沒有顏面去面對關中老秦人。    當年那一戰后,十幾萬民戶失去了兒子、丈夫、父親。    他也是倍感自責。    很長時間都沒有緩過氣來。    尤其是想到,一大堆人向他索要兒子、丈夫、父親,他更是幾度從夢中驚醒,最終向始皇請令,愿終生駐守邊疆,也唯有疆場,才能讓他心中的懊悔消減一些,此后便一直扎根在北疆,后續李信雖多有建功,但始終沒動過回咸陽的念頭。    始皇念及他的功勞,也一直遵從他的想法。    但為何這次會突然召他回咸陽?    眾人很是不解。    蒙恬面色肅然,繼續道:“陛下有令,召長公子返回咸陽?!?/br>    “另外,陛下的詔令中,我這次也會跟著回咸陽,軍中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大小事務,竟皆交由前將軍王離負責?!?/br>    “諸將領都聽清楚了?”    眾人連忙拱手稱諾,只是眼中更為驚疑。    咸陽是發生了什么嗎?    長公子回咸陽倒是正常,但為何會突然召蒙恬跟李信?    這是何緣故?    不過蒙恬并沒有解釋。    他也解釋不了。    朝廷給的詔書沒有給出緣由。    只是通知。    第208章 請立長公子為儲!    接下來接連數日,都沒有舉行朝會。    這對早就習慣始皇勤勉的朝臣,完全是難以理解的。    就在朝臣暗生想法時,停隔了數日的朝會,再次準時開啟,只是不知為何,所有與會的朝臣,都感覺到了一絲異樣,仿佛這次的朝會跟過去的朝會有極大不同。    百官肅然正立,竟皆不茍言笑。    更無人吭聲。    李斯等人更是閉合著雙眼,仿佛對四周的情況一無所知,只是不時挑動的眼皮,也顯露出他們內心的疑惑。    這段時間朝廷其實并無大事發生。    天下也很是咸寧。    除了不知始皇是遭遇了什么,他們眼下唯一能想到的,便是胡亥在南海遇到的事,但胡亥已回到咸陽有段時日,趙佗更是在這一段時間內,呈上了兩份奏疏,始皇若真要問罪,又豈會等這么久?    莫非是始皇身體出了問題?    百官心中暗暗推測著,臉上卻不敢露出分毫。    不知過了多久。    只聽到大殿內傳來謁者的喊聲。    “趨——”    一隊隊郎中、陛楯郎組成的衛隊隨之開出,守在殿下。    見狀。    李斯為首的朝臣連忙收回心神,面色肅然,邁步穿過衛隊組成的夾道,來到陛下,也就是王座之下,武將們按爵位官職的高低依次列于西面,面向東,文官以丞相為首,同樣依次列于東面面向西。    這時典客安排的九名禮賓官,以‘臚傳’的方式接力傳喚,宣告著始皇帝的駕臨。    百官竟皆垂首,不敢抬頭矚望。    整個過程從‘警’開始,到‘罷’結束,等百官抬起頭時,始皇早已坐在了王座上,這時殿內的氣氛相對緩和不少,百官也才敢大著膽子看了看始皇,只是最近都隔了五十步,實在難以看清始皇的近況。    素常寬闊敞亮的正殿,黑沉沉一片數百余人。    卯時的鐘鼓大起。    這次的朝會正式宣告開始。    百官入座。    “諸位,朕即皇帝位已有九年?!?/br>    咸陽宮所有的殿門與所有的窗戶全部大開,沉沉大殿在初夏的清晨頗為涼爽,嬴政一身冠帶,平靜威嚴的繼續高聲道:“這九年里,天下太平,四海咸寧,朕過去忙于政事,謀于千秋大計,疏忽了不少事?!?/br>    “今日朝會便重提舊事?!?/br>    “朕這些年,所做之事不多,武殄暴逆,文復無罪,庶心咸服,惠論功勞,賞及牛馬,恩施土域,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惠被諸產,日月所照,舟輿所載,皆終其命,莫不得意……”    百官恭敬的聽著。    這是始皇在宣揚自己的功業。    隨著一句‘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后,始皇話鋒一轉,肅然道:“然這幾日朕身體突感欠乏,卻不敢有絲毫大意,帝國大事皆朕一手cao之,各署公議也由朕裁定,朕雖有心以白首之身,將該做的大事盡速做完,以功業之壽,垂于萬世千秋?!?/br>    “但壽過南山,朕倒是真想?!?/br>    “然則,能嗎?”    “江河不舍晝夜,歲月不留白頭?!?/br>    “逝者如斯也!”    “朕克定六國,一統天下,這在朕看來,遠非什么至大功業,天下真正的至大功業,當在文明立治,當在盤整天下,朕今夕老邁,卻是要為帝國日后考慮了?!?/br>    “今日大朝,所議只一事?!?/br>    “立儲?。?!”    “朝會議論,不避歧見,諸卿但言無妨?!?/br>    一語落下。    殿內百官臉色微變。    大秦立國之初,朝臣便提議確立儲君,只是并不為始皇所喜,在王綰、茅焦等大臣提議相繼被擱置后,百官漸漸也不敢再言。    而這次始皇一反常態,主動提到了立儲之事,這讓眾朝臣心中一驚。    尤其是想到前幾日朝會未開,更是讓他們生出了一些猜測跟想法,不過他們也不敢當眾表露出來,只是低垂著頭,做出低眉深思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