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撫大秦 第48節
書迷正在閱讀:背刺太子后我死遁了、后宮生存指南[清穿]、我的兩個頂流親兒子終于和好了、保命要從娃娃抓起、特種歲月之彈道無聲、經營無限流副本的第一步、神諭殘卷、龍在天涯、渣“攻”求生指南、炮灰人夫攻的賢惠日常
難度太大了。 或許唯有通曉古今,學問通玄的圣賢才能做到。 嵇恒顯然達不到。 若是給嵇恒多些時間,或許有一定機會,但眼下嵇恒入獄,幾日后就要被坑殺,再天賦卓絕,終究只是曇花一現。 扶蘇并未在這事上再多說,又問道:“我前面從丞相府過來,知曉了一件事,這幾年關東大量官員堅守原職,不愿高升,不知張御史可有解決之策?” 聞言。 張蒼面色如常,寬大衣袖揮了揮,渾不在意道:“公子不用擔心,他們之所以觀望不升,只是因現在情況不明,不敢以身試險,這其實是人之常情?!?/br> “只要關東逐漸穩定,他們自會倒向朝廷?!?/br> 扶蘇點點頭。 他其實猜到了這些人的心思。 只是心中有些介懷。 但正如張蒼所言,現在天下形勢不明,這些‘聰明人’自然不想以身試險,若是天下有變,到時反會將他們置于險地。 扶蘇擔憂道:“他們會不會倒向六國余孽?” 張蒼沉聲道:“這些人多半會選擇兩頭下注,不過在天下形勢未明朗前,并不會徹底倒向任一邊,公子不用太過擔心?!?/br> “他們都是聰明人?!?/br> “深諳趨利避害,明哲保身之道?!?/br> “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舉妄動,更不會引火上身?!?/br> 扶蘇微微額首。 只要這些人不倒向六國,他其實勉強能接受。 大秦現在實在經不起太多折騰。 也經不起太多損耗。 但他也清楚。 若是大秦的局面始終得不到改善,甚至還有所惡化,這些尚處于觀望的官員,多半會選擇拋棄大秦,亦如當初拋棄六國一樣。 只是想扭轉局面,又談何容易? 老路弊端,顯而易見。 新路利害,聞所未聞。 這是一條從沒有人踏足過的新路,其中困難艱險根本無法預想。 稍有不慎,便可能傾覆。 而今他了解的越多,越感覺天下艱難。 現在很多事情都擺在了明面上,但就是尋不到合適的破局點。 也不知該從何處下手。 扶蘇道:“多謝張御史解惑,扶蘇已明了?!?/br> 張蒼欲言又止,最終還是說出了口,神色埋怨道:“公子,你從嵇恒那聽到的那些離經叛道、無法無天的話,其實不用來問我,我張蒼雖身寬體胖,但也實在經不起這般驚嚇?!?/br> “公子……” “我還想多活幾年?!?/br> 張蒼神色哀怨的看著扶蘇。 扶蘇苦笑一聲,只能點頭道:“是扶蘇唐突了,下次不會了?!?/br> “沒有下次了?!睆埳n連忙道。 他是真怕了。 雖然嵇恒馬上要死了,但保不齊,最后幾天又說出什么驚世駭俗的話,他的心臟可實在經不起這樣的摧殘。 太嚇人了! 見張蒼急的面紅耳赤,扶蘇尷尬的笑了笑,只能無奈的點了點頭。 扶蘇離開了。 帶著沉重的心緒。 張蒼目送著扶蘇遠去,等扶蘇身影徹底走遠,忍不住輕嘆一聲。 他對大秦的現狀也不看好。 甚至于…… 在聽聞孔鮒等人逃亡后,他也萌生過逃跑的心思,只是想到始皇的布局,以及近來扶蘇的轉變,讓他生出了幾分遲疑,想再等等看看后續。 不過大秦走的路,實在過于艱難了。 毫無前例借鑒。 完全是蒙著眼往前趟。 而且朝廷內部意見也很大,不少官員都有些動搖,雖然始皇將不少官員撤換了,但依舊難以改變朝堂的浮氣。 內部尚且如此,何況整個天下? 張蒼凝聲道:“動蕩殺伐五百余年,天下流血漂櫓,生民涂炭流離,諸侯封國間變法各異,縱然大秦一統天下,已告華夏更新,但一統之后該如何治理,此亙古未有之難題也?!?/br> “周代天子虛領諸侯,實行封國自治,而今中央集權,治權集于國府,開天下之先例?!?/br> “法家只適用于戰時爭霸,想調整為治世狀態,唯至圣之人才能實現?!?/br> “儒家在政壇雖不顯,但經三百余年發展,早已自成體系,又以‘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為宗旨,深得天下士人認同?!?/br> “大秦想另辟蹊徑,獨走法家道路,哪有那么容易?” “唉?!?/br> 張蒼背著手,遙遙望向天穹。 出于私心,他希望大秦成功,但出于認知,他感覺大秦不可能成功。 法家從始至終都只是馭民的工具。 商鞅也好。 韓非子也罷。 都未曾給法制開辟出新路。 大秦想在幾年內,讓法制更進一步,根本就不切實際。 一念間。 他又想給自己提前尋退路了。 張蒼收回目光,看了看四周,最終堅定了決心。 提前做好跑路準備。 以防不測。 他邁步朝殿外走去,只是在走的途中,腦海中不禁浮現了一個名字。 嵇恒。 他并未見過嵇恒。 但冥冥間卻感覺此人十分厲害。 仿佛生而知之。 明明年歲不大,觀閱的書籍也不多,偏偏看事一針見血,實在讓人有些心驚。 若非私下調查過嵇恒的來歷,他根本就不會相信,扶蘇說的那些話,竟是出自一個二十幾歲青年之口。 張蒼也并未多想。 徑直就將腦海的雜念拋于了腦后。 將死之人,多想無益。 第054章 蕭瑟秋風今又是! 雍宮。 扶蘇坐在席上,取出一份空白竹簡,在上面記起嵇恒所講。 他準備明天去問嵇恒。 不過在此之前,準備先梳理一遍。 扶蘇持筆,在腦海思索了一下,落筆:“周秦之變,首在天子失官,自此之后,天下正式進入到動蕩期?!?/br> “隨后百家崛起?!?/br> “天下諸侯為圖強爭霸,開始積極尋求變法?!?/br> “因各地習俗不同,變法方向也有所側重,天下開始出現法令異制,最終形成了各地迥異的風俗?!?/br> “大秦一統天下之后,力行大一統之政?!?/br> “旨在改制華夏,盤整山河?!?/br> “然天下經數百年異制,各地諸侯或耽于陳腐王道,或流于一隅自安,全無天下承擔,更無華夏之念?!?/br> “華夏大地畛域阻隔,關卡林立,道各設限,幣各為制,河渠山川以鄰為壑,輒于外患競相移禍……華夏之積弊,曠日持久,非深徹盤整能改變?!?/br> “經帝國盤整,天下已告更新?!?/br> “然各地異法之下的文化制度差異,目下已成帝國兩大心患,分別是黔首未集跟舊貴族亂法?!?/br> “只是大秦該如何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