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撫大秦 第41節
書迷正在閱讀:背刺太子后我死遁了、后宮生存指南[清穿]、我的兩個頂流親兒子終于和好了、保命要從娃娃抓起、特種歲月之彈道無聲、經營無限流副本的第一步、神諭殘卷、龍在天涯、渣“攻”求生指南、炮灰人夫攻的賢惠日常
“人都是有私念的?!?/br> “缺少了公平公正,那還是法嗎?” “法的威嚴即失,法的最大受益者,皇帝也會威嚴不復?!?/br> “再往后?!?/br> “只是周天子失官的重演罷了?!?/br> 聞言。 胡亥臉色大變。 他前面還以為嵇恒是危言聳聽,但聽到嵇恒的推衍,也不禁驚出一身汗。 他想到了自己的大兄長。 大秦以法立國,父皇那么教誨,大兄依舊親近儒生,若是大兄上位,儒家豈能不得勢?儒家一旦得勢,大秦的法恐就成了亂法。 一念至此。 胡亥眼中閃過一抹幽怨。 他越發感覺父皇選擇大兄或是一個錯誤。 嵇恒將剩下粳米吃完,擦了擦嘴,懶散的躺在地上,拍著小肚子,繼續道:“你其實也沒有說錯,始皇的確有所意識,所以這幾年一直在有所針對?!?/br> “焚書,坑殺方士、儒生等等?!?/br> “大秦想用儒家思想,但只想用大秦自己的儒家,非是儒生的儒家?!?/br> “但做不到的?!?/br> “荀子乃儒家最后一位大師?!?/br> “更是曾為廣負盛名的稷下學宮祭酒,但荀子這祭酒之位,可一直都沒坐穩過,來來回回當了三次,最終還是被學宮內的儒生趕走了?!?/br> “荀子乃儒家之大師,尚且不為主流待見?!?/br> “何況秦政?” “戰國后期,奉行孔孟的儒生,早已走上了邪路,視一切不同于孔孟學說的儒學為異端,甚至自甘將此等大師逐之?!?/br> “而且這些儒生哪懂什么孔孟?” “只是假借孔孟學說,為自己的私利張目罷了?!?/br> “全然背離了孔孟之學的初衷?!?/br> “他們在各地廣開私學,將自己理解的孔孟之學傳之四方,容不得任何人置辯,也容不得任何人質疑,更容不得任何人創新,因為一旦孔孟之學有了新的發展,勢必會暴露出他們傳授的學問的漏洞?!?/br> “儒生重名好利?!?/br> “他們豈敢認荀子為儒家大家?” “而且孔孟之后,堅定奉行儒家學說的子弟都走上了邪路,因為他們學問沒那么高深,也不肯潛心學習,也拉不下臉去求問,又想早點謀利,因而大多選擇一邊信奉孔孟之道,一邊專研附和各種陰陽學說,為的就是能自圓其說?!?/br> “所以始皇在抓方士時,順帶抓了不少儒生?!?/br> “因為兩者本為一體?!?/br> “這也是為何儒生被捕的數量并不高,但博士學宮的儒家博士、學士卻如臨大敵,甚至舍棄高爵厚祿也要逃亡的原因?!?/br> “當然始皇殺方士儒生,除了是威懾儒生,將儒生驅離朝堂,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收回‘天命’的解釋權?!?/br> “大秦立國以來,召集了不少方士儒生,研究禮樂?!?/br> “最終弄出了一套五德始終說?!?/br> “大秦的五德始終說,內容你應該比我清楚?!?/br> “始皇之所以弄這一套,其實就一個目的,就是想告訴世人,天下歸秦不僅是眾望所歸,更是天命?!?/br> “在我看來,其實就為證明‘政權合法性’?!?/br> “正統性?。?!” “不過這套學說出自儒生方士之說,我之前說過,儒生的理論一直都是似是而非的,并沒有最終定論,只是讓人感覺似有幾分道理,但這套理論是這批儒生跟方士弄出來的,最終解釋權實則也在這些人手中?!?/br> “因而……” “這些人必須死!” “五德始終說的解釋權必須在朝廷手中?!?/br> “這次坑殺方士、儒生,之所以這么大規模,其實有兩個目的,一來是借機清除當年參與‘五德始終說’的方士儒生,二來趁機將儒家趕出朝堂,進一步打壓儒家的影響力,進而實現后續的君儒臣法?!?/br> “所以原本只需殺幾十個方士儒生,但兩個目的疊加起來,又為了避免為人察覺,加之想引起儒家恐慌,最終擴大化下,坑殺數量增加到了四百多人?!?/br> “世間的很多事,其實無關對錯?!?/br> “只在利害權衡?!?/br> 四下皆靜。 胡亥整個人愣住了。 他完全沒有想過,坑殺儒生方士,會有這么多門道。 但他細想了一下,好像被坑殺的方士中,的確有參與過當年的禮樂定制的人,只不過在四百多人中,那幾十名參與的方士儒生,實在有些不起眼。 而且此事已過去了九年。 若非嵇恒提起,他甚至已想不起。 扶蘇心神微顫。 他現在完全能理解父皇殺方士儒生的想法了。 唯器與名,不可假人。 事關大秦‘天命’,也事關大秦日后‘仁政’,豈能將解釋權交在儒生手中?儒生本就擅長鼓噪生事,在民間影響力又大,若是有朝一日,說出秦失天命,那造成的動蕩難以想象。 扶蘇一臉后怕。 他過去從來沒有想過,儒家在天下的影響力。 但經嵇恒講說,他已醒悟過來。 儒家跟其他學說不一樣,講的是有教無類,甚至于只要給幾塊rou脯,就可以給你上課,經過數百年的傳播,儒家的影響力,早已遍及天下。 當初跟儒家爭鋒的墨家、道家,因為收學子的門檻很高,很早就青黃不接。 加之墨家分裂,黃老之學久無大師,頹勢明顯,若真如嵇恒所說,日后法儒漸漸合流,那天下早晚有一日會成儒家模樣。 想到這。 扶蘇臉色陡然變得慘白。 第046章 天下誰最先反呢? 嵇恒伸了個懶腰,搖了搖酒壺,將里面的酒一口飲盡,感嘆道:“世間有些事情,不以人為轉移?!?/br> “始皇做了很多努力,但最終難阻命運?!?/br> “再則?!?/br> “外界都罵始皇窮奢極欲,但很多人卻沒有想過,始皇為什么要這么做,始皇不知這樣做勞民傷財嗎?” “大抵是知道的?!?/br> “但有時候,就算為天下叱罵,也必須要這么做?!?/br> “秦中八百里,樓臺殿閣連天而去?!?/br> “大秦立國九年,濫造宮室無數,六國宮女集于一身,麗靡爛漫,驕奢yin逸,鐘鼓之樂,流漫無窮?!?/br> 嵇恒微微一笑,道:“始皇的這些舉措,的確為天下詬病?!?/br> “但真的無意義嗎?” “非也!” “自古以來,天下都講‘君權天授’,要干點什么大事,都要自稱秉持上天的旨意?!?/br> “夏啟討伐有扈氏,說自己是‘恭行天罰’,夏桀自信‘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也’,商湯伐夏也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盤庚遷都時也說‘天其永命于茲新邑’?!?/br> “春秋戰國數百年,‘弒君’行為發生了不知多少起,可權臣極少有敢殺了國君取而代之的?!?/br> “無一不是擁立王族的另一繼承人?!?/br> “而這都是因兩字?!?/br> “天命!” “始皇的這些舉措,就是為了使自己,在人們心中獲得敬畏?!?/br> “所以始皇先是通過一系列稱呼確立皇權的獨一無二,又通過規定‘水德’等舉動使皇權跟神權掛鉤,還有試圖去打撈九鼎,這些舉動全都是為了使自己的政權獲得更大合法性?!?/br> “為天下人認可?!?/br> “各地修建的宮殿,非是為了個人享樂,而是關乎整個政權顏面?!?/br> “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亡以重威?!?/br> “連威望如此高的始皇,尚且需要做這些,來穩固在天下臣民心中的威望,又何況后世的君主?” “只是……”嵇恒嘴角掠起一抹弧度,淡淡道:“這一套真是行的法家嗎?” 轟! 聽到嵇恒的話,胡亥面如雷亟。 他一臉驚恐的望著嵇恒,整個人被震的說不出話來。 嵇恒面色如常,輕笑道:“是法家,但又不完全是,始皇是一個很偉大的人,只是他依舊沒有擺脫儒家的影響,始皇力行的法,其實是儒法,非是商鞅的法?!?/br> “始皇既想要秦法維持統治,又想用儒家思想來愚民?!?/br> “因而試圖構建一套君儒臣法?!?/br> “但大秦是以法立國,當這個念頭出現的時候,大秦的體制就已崩潰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