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9)
江面的水流也變得越來越平穩,直到水面上開始出現結晶的冰碴。 前方是一片霧蒙蒙的白。 江衍變成人身,往前談了一段路,踩在冰面上試了試:這里已經凍硬了。 兩岸的山還是青翠的顏色,河岸邊隱隱還可見柳枝吹拂,江面上卻寒風刺骨,腳下成冰。 岸上是春天,河里是寒冬。 這副詭異的景象讓幾人徹底傻了眼。 太冷了。 他們紛紛爬到冰面上,眼前是無窮無盡的漫漫冰路,岸邊又仿佛被下了禁制般無法靠近,饑寒交迫之下,幾人只能暫時在原地休息取暖。 系統現在能兌換武器或者食物嗎?王天振打開系統兌換界面,發現可選項變成了一片空白。 他嘆氣道:偏偏是個不可兌換關卡。 沈亦也試著看了一下,剛剛在山神那邊還能兌換食材,這會兒系統界面里一片空白,證明此時的饑寒是他們必經的通關要素。 他只能裹緊身上不怎么暖和的袈裟。 正在江衍不知道怎么開口才能把自己的外套脫給沈亦的時候,他們腳下的冰面突然開始晃動。 王天振腳下的冰塊最先開裂,他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半個屁股掉進水里,以一種四腳朝天的姿勢卡在冰塊上。 沈亦還沒來得及嘲笑他,自己腳下的冰面也轟隆一聲失重般碎裂,與王天振的遭遇不同,瘦削的他直接整個人墜入冰窟中。 冰面下是急速流動的江水。 沈亦根本沒反應過來,鼻子嘴巴里就灌滿了冷水,直接被刺骨的江流帶到了十幾米開外。 一旁的江衍迅速反應過來,順著沈亦掉下的洞窟一頭扎進去,變身靈活的游龍,很快來到沈亦身邊。 沈亦已經嗆得快迷糊了,看到熟悉的小白龍游過來,半點都沒有猶豫,連忙抱住他的脖頸。 兩人逆流而上,頭頂處是封死的冰面,他們只能從剛剛碎裂的洞窟處鉆出去。 水流寒意刺骨,沈亦眼睛都睜不開。 好不容易等兩人游上冰面,從洞口里被拉上去,沈亦這才發現江衍化作白龍鉆出來的時候,口中銜著一顆拳頭大小的珍珠。 江衍變成人形,把珍珠捧在手中,幾人這才看到珍珠上印著的幾行小字。 這是《詠懷古跡》的第四首!沈亦驚道,你在哪發現的? 就在水里飄著 話音剛落,不遠處的冰面突然響起一陣轟隆隆的震顫聲,有什么東西正在拼命撞擊著冰層,似乎想從水下鉆出來。 幾人連連后退,生怕再出現剛剛那種墜入冰窟的情況。 而那邊撞擊冰面的巨物也終于浮出水面。 冰層如蛛網般層層碎開,冰塊足足飛起兩米高,一只至少有三四米寬的巨型河蚌從水中跳了上來。 它張開蚌口,里面的蚌rou蠕動著,還會說話:是你們偷了我的珍珠! 沈亦連忙把江衍剛拿回來的珍珠藏在身后:什么珍珠? 別廢話!大河蚌的貝口一張一合,飛速朝幾人襲來,快還我珍珠! 一般情況下,正常人類見到這么大還會說話且具有一定攻擊力的河蚌時都會感到害怕,要么逃跑,要么尖叫。 可河蚌面前這五個人卻異常淡定。 甚至眼中還閃爍著某種饑餓的光芒。 王天振吞了吞口水,緊盯著河蚌腹中鮮嫩柔軟的蚌rou:沈大廚,你會做蒜蓉粉絲蒸扇貝嗎? 沈亦也有點餓:這種基礎菜很簡單的,我還可以解鎖更多吃法。 大河蚌:??? 聰明的人類總是能用吃來解決一切。 尤其是在幾人饑腸轆轆,又餓又冷的情況下,這么一大只看起來很好吃的河蚌,即使對方再兇猛他們也不怕了。 江衍開始跟蘇承望和雷虎商量攻擊辦法:你們倆分別扒住它的上殼和下殼,我來取rou 河蚌小步小步地往后退,開始跟幾人打商量:那個你們別沖動啊。 我手里還有你們要的線索呢。 江衍三人已經準備動手了:什么線索? 河蚌哭唧唧地從蚌rou里又吐了一顆珍珠出來:給你給你都給你們!別吃我! 珍珠滾到幾人腳邊,趁著他們彎腰去撿的間隙,河蚌連忙一溜煙跳入水中逃了。 王天振遺憾地說:吃不到扇貝了。 完成任務重要。沈亦拍了拍他的肩,來到江衍身旁,看到那顆珍珠上寫著屬于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中的最后一首詩。 五首詩分別印在船下的木板上、魚鱗上、樹葉上以及兩片珍珠上。 五條屬于《詠懷古跡》的線索集齊,幾人腳下的冰面迅速融化,而那艘早就消失的游船居然又重現在幾人面前。 船夫停下搖槳,沖幾人招手道:幾位,知道是哪五首詩了嗎? 五人連忙爬上船,把五條線索展示給船夫看。 船夫望著遠方,向往道:那是一位名叫杜甫的詩人 李白就站在船夫身側,聽到杜甫的名字很是驚訝:子美? 雷虎小聲問沈亦:李白和杜甫認識嗎? 當然,他們還是互贈過詩歌的好友呢。 李白比杜甫大十一歲,兩人初次相遇時杜甫三十二歲,李白四十三歲。 兩人雖然只見過三次面,但杜甫寫給李白的詩足足有十多首,他深刻的崇拜著、喜愛著這位灑脫的詩仙兄長。 不過李白回贈給杜甫的詩,當今流傳下來的并不多。 或許是因為杜甫相對年少,在唐代多是少者給長者寫詩,亦或是杜甫將詩珍藏并沒有拿出來分享,不論如何,杜甫對李白的情誼是不容置疑的深刻的。 他贊賞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世上酒家眠 即使是在他晚年時期,也時常懷念與李白高適同游的快樂。 那李白對杜甫呢? 沈亦悄悄瞥了眼正臨江而望的李白,他正望著遠處的山澗,不知道在思考什么。 做《詠懷古跡》已經是杜甫的晚年時期了。 這個時候的他孤獨多病,應當是最懷念友人的時候了吧? 諸位,白帝城就要到啦!船夫靠了岸,不遠處的山上有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應該就是詩人們最愛的白帝城了。 從起初就叫囂著要回白帝城看看的李白此時卻神色怏怏,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幾人跟著他一起下了船。 岸邊有一條山間小路,正巧能通向白帝城邊的高臺,隱約能看到有個人正站在高臺處向山下眺望。 李白打頭陣,迅速順著小路向上攀爬。 沈亦幾乎都跟不上他的步伐,就在身后幾人都氣喘吁吁的時候,李白已經來到了臺上。 那人憑欄而立,身材瘦削枯槁,看上去老態龍鐘,神色孤苦悲戚,可聲音卻帶著一股沉重的悲壯感: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高》。 這首詩是杜甫在公元767年所做,那個時候他已經進入垂暮之年,窮困潦倒體弱多病,還被迫流于他鄉,他在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上登高遠眺,寫下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彼時李白已經不在人世了。 他怔怔的望著杜甫的背影,眼神中既充滿了欣賞和欣喜,又飽含著哀傷和懷念:好詩啊。 是我從未聽過的好詩。他喃喃著,問身旁的沈亦,這是誰? 沈亦低聲道:是杜甫先生。 李白詫異地瞪大眼睛:是子美? 前方的杜甫聽到身后的說話聲,慢慢回過頭來。 他好像并沒有看到李白,只是有些好奇地打量幾人:你們是誰? 李白上前一步:子美兄,是我啊。 杜甫壓根看不到他。 他仍盯著沈亦幾人,又問了一遍:你們是誰??? 沈亦看著面容垂垂老矣的杜甫,又看著身旁精神奕奕明顯更年輕的李白,終于明白了。 杜甫作詩《登高》的時候,李白早已不在人世了。 所以這個他們在鬼界遇到的李白,或許根本就是詩仙的孤魂。 難怪鬼王在臨走之前囑咐他記得回去鬼界,難怪杜甫根本看不到他。 沈亦心中有些遺憾,沖杜甫鞠了一躬道:杜甫先生,我們師徒幾人打算前往東土大唐求取真金,到此處有些迷路了 杜甫垂下眼,低聲道:大唐啊,此處也是大唐,那遙遠的長安也是大唐,唯獨我心中的大唐不在了。 杜甫自嘲地笑了笑,從身旁的包袱里取出一本詩集遞給沈亦:我見幾位小友有緣,就送你們一樣東西吧。 那是一本手抄詩集,第一頁就是李白的《蜀道難》,接下來幾首是杜甫本人的《秋興八首》與《詠懷古跡》等。 他又從包袱中拿了一小瓶酒來,望著山下獨自酌飲:每當酌酒時,就想起太白兄。 他這人最為灑脫,最為酣暢,他的詩和酒一樣讓人暢快。杜甫望著遠方,輕聲道,你們說想去大唐? 其實我也許久未曾回去那個大唐了。我思念家鄉,痛恨這亂世,懷念曾經意氣風發的摯友們 他轉過身來,晃了晃手中的酒盅:說起來這酒和我與太白兄初次相聚時喝的一樣。 若是能讓我再見一次太白兄杜甫瞇著眼睛,似乎沉浸在曾經美好的回憶里,那樣意氣風發的年代,那樣年輕肆意的他 李白再也忍不住,上前搶過他手中的酒盅,一口飲盡:我不就在你面前么! 子美兄,你從不孤獨。李白笑得瀟灑極了,有酒作伴,有詩作伴,更有這壯麗河山作伴,還有我作伴! 一壺酒入肚,杜甫怔然的望著李白的方向,面前的人漸漸從虛影變成現實,李白的容貌在他面前清晰起來。 他起初還不敢確認,過了許久眼中才迸發出巨大的驚喜:太太白兄? 李白拍了拍他的肩,笑道:可算看見我了? 說著又笑他:子美,你怎么老成這樣了 杜甫激動地握著他的手,多年的孤獨和困苦仿佛在這一刻都消失殆盡了。 前方的江面上突然迸射出一道耀眼的金光,在兩人雙手交握的一瞬間,面前的陰霾群山突然幻化成一道朱紅色的大門。 大門緩緩開啟,門內就是繁華燦爛的大唐都城。 而面前兩位久未相見的故友也在激動的重逢中化作一抹金光,金光過后,李白和杜甫一同消失了。 一塊半月牙型的玉佩落在地上。 沈亦撿起玉佩,望著朱紅大門里的繁盛街巷,終于明白了。 原來有李杜的地方,就是大唐啊。 第三十八章 進入面前這道大門, 就是盛世大唐。 幾人上前撿起李杜消失后留在地上的半月牙型玉佩。 玉佩上雕刻著繁復華麗的紋理,每一處紋理中都有黃金制成的暗紋,這么一塊精致的金鑲玉一定價值不菲。 所以這個就是我們要求取的真金嗎? 王天振道:李杜提供了一塊, 那另外一半就得讓白居易和李商隱給我們? 幾人望著通往大唐的朱紅色大門, 毫不猶豫地踏了進去。 隨著幾人進入門內,大門在他們身后緩緩合上, 巫山和白帝城消失不見, 取而代之的是喧鬧的大唐街道。 華美的唐風建筑鱗次櫛比, 街上的人們穿著唐裝, 熱鬧非凡。 路邊有各種賣貨的小攤,還有許多小零食,人們的生活富足且熱鬧。 沈亦師徒五人和這繁華的街道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行人們紛紛盯著他們瞧,沈亦這個長得最讓人有安全感的大師傅只好承擔起問路的重任,他來到路邊的小攤販身旁,禮貌道:施主,我們想請問一下, 您知道白居易先生和李商隱先生分別住在何處嗎? 白居易和李商隱?小販蹙了蹙眉,你說的是那兩個丟了詩的詩人吧? 小販搖搖頭, 嘖道:他們應該就在長樂坊的涼亭里下棋呢。 丟了詩? 幾人對這個新奇的說法有點迷惑。 按照小販指示的方向, 沈亦一行人很快來到了長樂坊。 本以為這里會是個幽靜的休閑場所,但其實周圍賣貨的、茶樓、酒館各處都是嘈雜人聲,不遠處的破舊涼亭處的確有兩人蹲坐在小板凳上下棋。 頭發花白年長的那位應該是白居易, 而另一位身材瘦弱些的就是李商隱了。 幾人連忙快步上前, 跟兩人打招呼:二位先生, 我們是來東土大唐求取真金的和尚, 我們 話還沒說完, 李商隱就揚了揚手打斷他們。 他輕哼了聲:求取真金?如今大唐哪還有真金啊。 沈亦有些疑惑, 把從李杜那里得來的玉佩展示給二人看:應該就是這樣的東西 李商隱沒再接話,倒是白居易嘆了一聲:真金丟了。 跟著我們的詩一起丟了。 詩怎么會丟了? 王天振小聲道:語文課本中這一單元白居易和李商隱的詩分別是《琵琶行》和《錦瑟》《馬嵬》三首,丟了是什么意思? 李商隱淡定地在棋盤上落下一子,抬頭道:丟了就是那詩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