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醫生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絲路禁地、天命逆凰、食魂計、我不會武功、勾引有婦之夫后(出軌 高H)、無愛同居:女人,你真麻煩!
聽了鄒氏的話,平和的眼角頓時有些濕潤。 他兒時喪父,全靠母親辛辛苦苦將他拉扯大。 除了耕種家里的兩畝田之外,母親還得去城里跟人做工,掙一些銀錢,維持家用。 平和漸漸大了之后,母親還設法把他送去書院,學了三年書。 是以平和雖然家貧,卻能識文斷字。 后來雖然沒有繼續讀,他卻有了村里人所沒有的見識。 鄒氏做的不少活計都很靠眼力,還經常熬夜趕工,天長日久,年紀大了之后,慢慢的眼睛就不太好了。 平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們家沒什么錢,昌國國內境況很亂,也找不到什么好醫生。 于是在他十八歲那年,便下定決心,要去荊國尋找神醫。 在荊國,他在一位名醫的手下學了四年。 這四年里,平和但凡掙了些銀錢,都托老鄉帶回去給母親。 學成歸來之后,到家一看,平和卻猶如五雷轟頂。 母親的眼睛已經全瞎了。 平和用所學的醫術給母親治眼睛,卻怎么也治不好。 鄒氏安慰他說,不要著急,既然他學會了醫術,那就好好當個醫生。 他的醫術還行,很快就成為了這一片地方知名的醫生。 就這樣,又是兩年過去。 平和主要靠給城里人看病攢一些錢。 給村子里人看病,那是只收藥錢的。 他天性善良,但是,母親的病一直不好,生活又窘迫,看著周圍的人也都過得艱難,平和的性子漸漸就偏激了起來。 母親常常為此勸他。 只是,這勸的話開始還有用,說得多了,平和難免又覺得憤憤不平。 他的胸中不由得一陣激蕩起伏,說道: “娘,為什么你這樣好的人卻瞎了,為什么有的人橫行霸道卻身體康???” “這世道,不公??!” “你叫我去求神,可是這神靈,也沒半點作用!” 鄒氏慌忙用瘦弱的雙手支撐起身子,踩著地面,探著頭,向著兒子叫道: “兒!兒??!千萬可別怨憤了!當心惹怒了天神,也小心氣壞了身子吶!” 平和慌忙過去扶起他母親。 “娘!” 鄒氏雖然行動并沒有什么不便,但因為擔心磕碰,只要她想走動,平和都會攙扶著她。 “可是,娘,你幾次三番,讓我去神廟里拜祭,我都去了,但是你看,管用嗎?香火錢倒是平白花了不少,母親的眼疾一點不見起色!” 平和憤憤不平地道。 鄒氏嘆了口氣。 “兒啊,求神,不是你這樣求的,若是獻上香火,便要立求感應,那不是凡人之間的買賣么?神靈的恩賜,不是買賣,是要心誠求垂憐的??!兒,你可要多耐心些,再多勤加跑動。我們村子附近的不行,你就去焚河城里找大廟拜祭?!?/br> 神魔,在千年戰爭之中是有立場的。 但是這個立場僅僅局限于國家官方與軍隊。 百姓們大多還是依著舊習慣,樸素地信仰著神靈。 只不過,在昌國,魔神的信仰也可以公開傳播罷了。 “行,娘,你別發愁,我明日收拾完家里的地,就去城里看看?!?/br> 鄒氏安慰地道: “那樣便好?!?/br> 她又說: “兒啊,我雖瞎了雙眼,有你這樣的好兒子,讓我不用出去賺錢,就算是眼睛瞎了,又有什么要緊呢?” “唉!” 平和攙著母親,“娘,總歸,不管是求神也好,我自己琢磨也罷,一定要想辦法治好娘的眼睛!哪怕赴湯蹈火,我也在所不惜!” 晚上,服侍母親睡下了,平和在自己屋里碾著藥材。 處理完藥材,他便打開自家的賬本,開始算賬。 “近來開支太大,入賬不多……明天便是例行的坐診,可要好好掙錢了?!?/br> 次日,平和早起將家里的兩畝薄田收拾了一番,便背著行囊進了城。 他先去幾個約好的病人家里看了看。 嗣后便去一個藥堂坐診了大半天。 他每三天進城一次,好在看病的診金還算不錯。 到了天色近晚,他才匆匆趕去了城內的大神廟處。 昌國,相對來說,更加崇信離火這位戰爭之神。 他對神靈這些事情沒什么概念,只是找了最大的神廟就進去。 進去之后,看著上方那位英姿颯爽的女神神像拜了拜。 “離火大神保佑我母親早日恢復光明?!?/br> 平和念完,把十文錢買來的一束香插上。 十文錢的香是廟里賣的最便宜的。 但凡是家境好一點的人,都會買貴一些的香。但是平和在這方面比較節省,只肯買最便宜的。 母親不是說了么,心誠則靈。 那心誠才是最重要的,錢什么的反而沒那么重要。 平和按當地的習俗,在墊子上規規矩矩地磕了三個頭。 拜完神靈之后,平和去附近的鋪子里買了些熟食,就匆匆往家里趕。 結果,還沒出城,平和在半道上被人叫住了。 他一看,居然是老同學,昔日在書院里念書時認識的范廣。 “好久不見啊,剛好我們幾個同學在附近的茶樓里,阿和也去坐坐吧?” 范廣是城里人,性子很隨和,平和之前在書院里跟他關系不錯。 “也好,確實好久沒聚聚了?!?/br> 茶樓里,五個老朋友坐在一起談天說地。 這里面除了平和與范廣之外,還有一個叫糜龍的,家境在五人中最好。 糜龍的父親在昌國王都那邊當個不大的官兒,只是糜龍不喜歡被父親管著,所以才跑來焚河城這邊。 要說在場眾人,對今日局勢最熟悉的,那就是糜龍了。 他說了一些內部消息,把其他四人聽得一驚一悚。 昌國畢竟分裂過,現在國力大不如前。 前線消息總是不太有利。 已經有好幾處要地淪陷了。 現在昌國的官場風氣也不好。 不少人都只在乎自己,絲毫不考慮他人死活。 說起時下的好多消息,五人各自嘆息起來。 到了六點,平和告罪說要回去照顧母親。 幾個朋友也知道他家里的情況,便讓他走了。 待到晚上六點半點,平和終于回到了村子里。 焚河城雖然不算什么繁華的地方,但是與這村子一比,差別就大了。 從磚瓦建筑到土房草頂。 從清潔寬敞的街道到四處糊著牲口糞便的泥濘小道。 路上人不多。 就算有,也大多是老人、孩子、女人。 這村子里青壯年不多,因為很多人都被征兵征走了。 村民大多衣衫破舊。 整個村子境況凋敝。 平和看著一路上的境況,心中難受。 他就是因為知道村里人大部分比他家還窮,才不收診金的。 “世道,真是難啊……” 回想起今天白天和好友的交談,他自言自語道。 “貪官污吏太多,國君又被小人蒙蔽,哪怕我們村子里,也有林地主這樣的惡霸……” “為什么好人難得好報,惡人卻過得逍遙……” 平和搖著頭,回到了自己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