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木析點頭,義憤填膺道:“沒有農學的書籍,那些農官怎么催耕?怎么指導百姓種地?” 聽到這里,沈實在心里感到好笑,真新鮮,第一次聽說種田還要農官指導。 他溫和的笑道:“農官是催耕催農催收,她們的職責是防止有地方官員徭役太過,也防止有太多百姓從事其他行業,導致田地無人種植,于百姓而言,農為第一要事?!?/br> 木析皺眉:“沒有農學的書籍跟理論知識,農官拿什么指導百姓種植,百姓又怎么知道最好的播種,收割日期,對于種子的處理,栽培、收獲、和貯藏技術?” 沈實面上的笑意淡了下來,淡淡道:“你書里知道的那點知識,遠遠沒有侍候了一輩子土地的百姓了解的透徹?!?/br> 木析忍不住反駁道:“我也種過田,平心而論,很多百姓確實是會種田,但她們僅僅是會,要說有多精通說不上,更多是按照祖祖輩輩的經驗學習種田?!?/br> 沈實忍不住也皺起眉頭,他看著木析問道:“那你的意思是?” 木析:“農學至少要出書,我承認百姓的經驗是有效的,但更需要出一本農學書,總結各地百姓種植的經驗,規律,技術,做到種植的利益最大化?!?/br> 沈實沉默。 雖然木析具體說的什么意思他不太聽得懂,但是利益最大化這個詞太形象了,他一下子意會到了木析話中之意? 他淡淡道:“我會上疏給圣人的?!?/br> 第41章 兩人沉默了會兒。 沈實笑著緩和氛圍道:“小姑娘還是很厲害的,我都沒想過這些?!?/br> 木析笑了笑:“只是碰巧想到而已?!?/br> 她也不過是仗著前世的眼界,才能想到這一層的。 她根本不會小瞧古人,實際上她前世的古代就有指導農事的四大農書。 可能是她穿過來的時候還早,反正現在還沒有一本系統全面的農書面世,當然,也可能是有,但沒有被史書閣收納,但是據她了解,可能性不大。 沈實:“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指導農事的書籍,不過不在你劃分的農學里,而是在你劃分的這個……嗯?天文學?很形象?!?/br> 木析接過沈實遞過來的書,翻到一半就意識到這確實是一本農事跟氣象學的農書。 她記得她前世古代的二十四節氣,就是指導古代耕種收割的時節體系。 木析回想了一下兒時父母種田收割,也確實是大致按照節氣來確定耕種時間的。 她感慨道:“所以說如果把耕種的經驗總結出來規律,再按照總結出來的經驗指導種田,不是比自己慢慢摸索跟學習要容易的多?效率也更高。 就好像節氣體系一樣,這也是先人觀察農時跟天象,總結出來的規律,單個百姓的經驗,總也不會有整個氣節體系來得更完整?!?/br> 木析還有一些想法沒說,比如改進農具,這是能直接提高生產力的法子。 她前世種花家的耕作農具,到了后期已經很成熟了,肯定是比現在才剛剛開始使用鐵農具的寧朝要發達的多。 但是要她自己去改進農具……對不起,告辭。 說起農具改進,她大概只知道前世歷史課本上出現過,并且經常會考的“曲轅犁”,但是要她畫圖改進……這就是在為難她了。 所以哪怕知道,她也沒說,最多就是以后暗搓搓提醒一下而已。 沈實聽了木析拿時節做的例子,這才對木析提的意見完全重視了起來。 誠然以沈實這些年的從政經驗來看,木析提的看法確實是有稚嫩之處,但是這事于朝堂而言,也確實是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只是需要時間去驗證。 想到這里,沈實問道:“你是想接手這件事?” 木析非??焖俚膿u頭:“不不不,我又不是農官,也沒有種地經驗,外行指導內行,讓我做肯定做不好,我還是不拖后腿了?!?/br> 沈實微微一笑:“也是,這事接手,也確實是費力不討好,沒個十幾年幾十年看不到成效?!?/br> 沈實還有句話在心里沒說,還容易被摘桃子,辛辛苦苦十幾年為他人做了嫁衣,說不定還要為中途走的歪路背黑鍋。 木析:“……” 行吧,這就是官場小白跟官場老狐貍思維方式的差距了。 沈實:“你為朝廷出策有功,雖然圣人不一定會公布你的功績,不過不用擔心,圣人心里清楚是你的功勞就行了?!?/br> 木析微拱手:“那就多謝沈大人了?!闭f著把那本記錄天象時節的書放入農書的書架上,然后看向沈實問道:“大人今日來翰林院是?” 沈實拂了拂身上的官袍,笑道:“本是想請木大人來北鎮撫司幫忙寫公文,但既然木大人這么忙,就不勞煩大人了?!?/br> 木析陪著沈實走出史書閣,在外守值的孟典籍道:“沈大人,木大人,已經到了散值的時候了,屬下先走了?!?/br> 木析點頭:“走吧,正好我也要回翰林院?!?/br> 三人同行,平常一貫話多的孟典籍除了偶爾應和一下她的話,一路上都是沉默的。 木析稍微一想便知是因為她身旁的男人。 錦衣衛代圣人以查探天下,是圣人的耳目一事,朝中的官員都知道,所以遇到錦衣衛謹言慎行已經是常態了。 等到到了翰林院,孟典籍才拱手行禮,先行離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