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木母看完后又哭又氣,哭的是兒子沒事,氣的是她實在沒想到三兒子這么膽大包天,出去參軍這么大的事,居然也不跟家里商量商量就敢獨自一個人做決定。 是不是不把她這個母親當回事了? 要知道這個年代的軍人是沒有退役一說的,很多士兵一個搞不好就是一輩子都待在軍營過活,就算有幸退役回家,要么已經七老八十,要么就是缺胳膊少腿,已經沒辦法打仗了才會讓你回家。 而這個時候回到家呢?沒有孩子,兄弟姐妹也不會養著你,說一句晚年凄涼真的不是開玩笑的。 即使是女兵,因為朝廷培養女兵的代價比男兵大,所以女兵一樣不能退役,只有生子假期。而且入軍的女兵孩子也是要世世代代上戰場服役的。 木母怎么都想不到,兒子這么大膽,居然偷偷瞞著家里去當兵! 木父早些年走南闖北,比木母還清楚這里面的門道,木父木母只能慌忙的求助木析,讓她找關系打探木三究竟在哪。 木析只能無奈的答應了。 讀過律書的她也很清楚這些,但她沒有木父木母這么慌張,畢竟在她看來,男孩子當兵也是一個很好的出處,如果木三不愿意嫁人的話,當兵也沒什么不可。 況且這個時候確實是沒什么仗要打的,到處都在缺勞動力,百姓們忙著種田都來不及,哪里有時間當山匪?土匪都是無田無地,實在過不下去才會被迫上山當匪,這個時候到處都在缺人,即使是流民只要能證明你出身沒問題,都能分到一定的田地,當然,地多地少的問題而已。 其他的游牧民族,新朝立朝以前他們就快打的滅族了,現在更是忙著修生養息,最起碼五六十年內,他們是沒辦法把人口恢復到能不把人命不當回事的開戰的,相信當年的戰爭給他們帶來的陰影同樣不小。 所以在沒有戰爭可打的年代,當兵的危險性也小的多。木析給家人解釋過后木父木母也安心了不少,但還是希望木析能盡快得到木杭的消息。 木析也不放心,目前以她的人脈關系,她也只能托老師和好友找人查探查探了。 不過進入軍中查探一個剛剛入營的小兵,還是在消息這樣不靈通的古代,只怕真的有的等了。 木析一邊溫書一邊照顧家人,一直等到過完了年,等木父木母身體都養好了才動身離開,離開前她留了些銀子在父母身邊,也避免再發生這樣的事情家里措手不及。 她也拜訪過族長和鄰居,希望到族里能在她不在的時候照拂一下家里。 等木析覺得都安排的差不多了的時候,她才動身去了學院。 許老給她留了一封信,讓她有事可以去找文府的人,文曉借著圣人整頓了幾個江南官員的功夫,下放到了江南地區,不過要避開本家,所以就任的地方有點遠,但照拂一下她還是可以的。 許老就去了京城。 第19章 鄉試 木析認真的在學院上學,經過許老的培養,現在學院里大部分課程她都能跟得上,山長看過她的功課表示,木析已經可以下場了。 不過名次不一定,如果要好名次的話,那就再等三年,等三年的話她的名次絕對靠前。 今年木析也才十二,她也怕太過扎眼,去年又發生這么多事,加上年紀太輕哪怕成了進士也是在翰林院坐冷板凳,所以木析決定今年不下場。 許老沒說什么,但對她這么沉得住氣是滿意的。 木析在學院又交到了幾個朋友,和原來的顧三書信不斷,雖然這么多年也沒見過,但沒影響她們之間的感情。 顧三顧連青頭很鐵,今年就下場考鄉試了,吊車尾考上了鄉試。 木析很驚訝,以顧連青的天賦,再等三年絕對是鄉試解元的有力競爭者,何必這么著急今年便下場掙一個舉人的稱號? 顧連青回信道,沒辦法啊,她家里有事,她現在不拿到舉人的功名就沒有話語權。反正除了三元及第的榮譽之外,排名其實不是問題,三元及第的知識累積,她真的要年齡很大才能拿到,而她等不及。 木析沒再多說什么,她突然有點慶幸自己是出身農家而不是世家,她能自己掌握自己的未來而不是被家族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她去拜訪了一下徐夫子,順道著回家了一趟,最后又潛下心來讀書。 吃了這次沒錢的虧,木析總算是把賺錢提上了日程,她身為秀才不能親自下場經商,但賣些書是不成問題的。 她把自己這些年學習的基礎知識,以教材的形式抄寫了出來,有啟蒙書,也有童生用的,也有秀才用的。 她的科舉教材書深入淺出,哪怕沒有老師也能學的通徹,里面各種例案和例題,不少都是拿江南各郡各縣歷年的考卷做模板,拿那些考卷的案首和其他排名靠前的考卷的答案,破題寫解析。 這工程量非常大,許老和一些江南地區的官員也幫了不少忙。 不少“不小心”拿到木析編寫的教材的歷年案首,看到自己答案的解析時,表情都很微妙,她們不僅想著,自己當初答題的時候是這么想的嗎? 但那解析解的非常好,她們也不會承認自己當時不是那樣想的,加上一些解析是教下面的考生怎么答題,確實,這些解析都非常精妙。 木析的科舉教材大賣以后,不少私塾的教學先生都會買上幾本用來教學,不得不說確實非常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