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有族長在,那些有心人的想法根本不可能鬧大,只怕剛剛鬧到族長那就要吃掛落,族長可比這些人清醒的多,而且族長的能力手腕可一點都不因為族長年老而減退,沒人敢在族長眼皮子底下鬧事。 木析安心的在家人的照顧下一邊讀書一邊下田。 這些年木析讀書一直精神緊繃著,如今種田既是鍛煉身體,也是為了放松一下心神,她發現有時候勞逸結合,讀書的效率可能比精神緊繃著更有效,很多以前想不明白,或者懵懂的道理和問題,仿佛一下子融會貫通了一般,很快木析就感覺到自己在策論和作詩上的突破。 很多問題和難題都是相互貫通的,這個問題慢慢解決了,另一個問題也會自然而然的找到解決方法,木析就這么一慢慢在自己身上找問題,又慢慢解決問題,這幾個月仿佛什么都沒學到,又好像學到的東西一點也不比以前少一般。 等徐夫子考完回來,接手她的功課后也明顯發現木析的進步。 徐夫子相當訝異,笑道:“你莫非另外找了個老師教你?進步這么大?” 木析笑而不語,其實有時候木析也感覺到,前世的教育其實并不是完全一無是處,雖然說很多學的東西可能放在現在來看好像沒什么作用,但前世教育留給她最好的影響就是教會了她如何學習。 或者說如何更有技巧,更有效率,更系統的學習,包括如何解決問題,如何自學。 而這些恰恰是很多這個時代的人欠缺的,不是說他們就沒有技巧沒有效率,而是相比更加系統簡便的現代教育,現在的夫子教導學生還是沒有她前世的老師有經驗。 這也正是之前顧家,顧三的母親對木析另眼相看的原因,顧母是世家教育出身,以她的眼界,她輕而易舉的就發現了木析筆記的玄機,那是另一種有別于世家科舉教育的學習方法,更系統也更講究學習技巧,顧母不清楚木析的實情,也就以為是木析自己摸索到的學習技巧,自然對她另眼相看,甚至對木析的評價還要高于被顧家族里譽為天才的親生女兒。 這些年顧連青跟木析的書信來往,以及對木析的幫助顧母都是看在眼里甚至默許的,多少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不過這些真實原因,木析自然不好對徐夫子說出口,就只能笑而不語了。徐夫子也沒深究,只當是木析厚積薄發,畢竟木析有多努力她這個做夫子的是看在眼里的。 第10章 許老 徐夫子于是只能感慨:“你這個水平,明年下場童生是十拿九穩,院試的話,只要不是道運不好碰上不對喜好的主考官,最起碼一個秀才功名是沒問題的。我這收弟子的道運倒是極好,一個九歲的秀才,另一個搞不好也是個十歲的秀才,這么說,為師該帶你出去見見世面了……”說著徐夫子就凝思起來。 木析一看自家夫子開始思考,就默默退下了,以她對夫子的了解,等她夫子回神還不知要多久,她還是先回客房休息吧。 今年徐夫子已經過了鄉試,成為一名舉人了,也等著明年的會試。 但會試在明年,這還不急,她要先給自家最出息的弟子找個接盤……咳咳,老師,徐夫子雖然很重視木析,但一直都沒有收木析為弟子,一來她一早就看出這孩子日后絕非池中物,她當她的老師是阻了她日后的仕途,二來徐夫子對日后教導木析科舉讀書也是有心無力。 別看徐夫子已經是舉人了,其實她現如今也沒什么好教導木析的了。木析的自學能力極強,加上有顧家的經書典籍,實際上累計的知識量已經不比徐夫子差太多了,木析需要的是一位知識更加淵博,日后也能庇護木析的老師,而不是她這個以后搞不好就止步于舉人的老師。 徐夫子感慨,寒門居然可能要出一位十歲的秀才,還是沒有老師專門教導的,這在世家寒門教育資源差距巨大的現在來看多么不可思議啊。 這些年她們江南一帶有名的少年天才,哪一個不是世家出身?就連那些看起來好像是學院出身的學子,細究起來你就會發現,其實還是世家出身啊。 歸根結底還是教育資源的差距太大了,一些偏遠地區的省份,甚至到了弄一套完整科舉用的經書都極難,也不必問,那種地方自是沒有什么世家存在的。 徐夫子想,要讓她好好想想,該把這個好弟子送給誰…… 臨近大年,徐夫子讓木析晚些回家,收拾收拾行囊,帶著幾個下仆和馬車帶木析去了隔壁縣城。 也幸好坐的是馬車,走的是路更平的官道,短短三天就到了。 木析疑惑的問道:“夫子帶我來這干嘛?” 徐夫子:“你待會兒可要乖些,夫子去拜訪一位師座,她是我以前一次考鄉試時的主考官?!?/br> 木析一聽就驚呆了。 鄉試的主考官,哪怕木析沒進過官場也知道,一聽官位就不低,徐夫子一個人家主持過考試的考生而已,還是當年沒過鄉試的考生,哪里來的臉拜訪主考官???居然還是帶著一個弟子去拜訪主考官…… 木析臉燥的都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徐夫子自然不知道自家看起來乖巧的小弟子心理活動這么多,她敲了大門后恭恭敬敬遞交了拜帖,然后被仆從放進了府中。 府中園林很多,領路的仆從帶著她們七繞八轉的,終于帶到了一處亭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