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看的多了,木析也就有了自己的喜好,她最能引起共鳴的就是描寫山水自然的詩句,無論是詩詞歌賦還是雜文游記,她都會喜歡且收集起來,這可能跟她前世的經歷有點關系,木析前世雖然沒有親身游遍全國,但現代有的是方法留住美景,木析也經常出門旅游,對于山水自然之美的喜愛和見識絲毫不會比這些古人少,所以這也是最能引起她共鳴的一類詩詞。 如果說她最喜歡的是山水詩的話,那詠史詩便是木析最難產生共鳴的詩了,一來她對這個時代的歷史了解的并不深,二來,有前世的記憶,對這個世界的歷史她始終無法感同身受。 那些詩中的喜怒哀樂,于她來說就好像是局外人,在看一場默片一遍,她看過就忘,根本就沒辦法產生共情。 偏偏可能是剛剛結束戰亂不久,就連讀書人都非常關心歷史,詠史詩在她當前的科舉是考的最多的一類詩,她無論如何都避不開。 木析只好利用課外時間翻閱史書典籍。 有些史書她可以在鎮子上的書館找,而有些并不常用,也不常被人提的史書,木析就只能聽得其名而不見其書了。 找都沒有門路找。 徐夫子和她一樣都是寒門出身,徐夫子了解的歷史典籍,這些年能教的都教了,現在也不見得比木析知道的更多。 在看史書的同時,木析也順帶著翻閱了一下律書。 畢竟想要了解史書,各個朝代的律法一樣是避不開要去了解的。 然后木析就感覺,雖然童生試并不考律法,但這不代表她就不需要去了解了。還是被前世的應試教育影響了思維,考什么就學什么,不考就不學,然而這么多年相對安逸的生活讓她忘了……律法這種對她生命息息相關的東西,真的還是要去了解的啊,想到她居然差點都把這些給忽視了,木析整個后背都是冷汗。 哪怕以后都不考,甚至她都不科舉了,一樣要學,不僅要學,還要學的透徹,起碼不能犯到什么忌諱,哪天就這么死的不明不白。 木析這一年忙著學做詩,看詩,史書典籍和律書,甚至正兒八經的科舉考試用的經書功課也不落下的同時,次年年初就聽到了顧連青中院試第二的消息。 雖然不是案首,但這畢竟是一省的童生都去考的,還不限年齡,顧連青能在九歲幼齡,在一整個省市的學子里廝殺出前二,真的只能說是天縱其才了。 顧連青的出身,學識,能力,品行樣樣不差,如今眼看著是前途無量,作為顧連青的好友閨蜜,木析現在只想抱閨蜜的大腿。 還沒等她想好要怎么抱閨蜜的大腿,顧連青就派人給她送了整整兩箱子書。 全是她現如今想要用,又買不起甚至市面上根本買不到的書。 第9章 律書 這是什么絕世好閨蜜? 顧連青順帶著給她帶來一封信,信中談及了一些考試的內容,最近幾年的時政風向,以及她身邊發生的一些趣事,好像這一年半的別離都不存在一般。 最后還不忘跟木析說,記得看完信燒掉。 畢竟是談及了時政,雖然并沒有說到什么忌諱的話題,但顧連青畢竟是顧家教出來的,在一些細節之處還是會謹小慎微,不肯落人把柄。 要不是把木析視為好友,她也不會違反自己的原則談這些。 木析看完也聽話的燒了信,然后開始繼續看書學習。 木析這一世的記憶力遠比前世好,雖然說不上過目不忘,但也相差無幾,很多看過的書和詩文,只要她想記得,基本就不會忘。 她沒怎么注意過的,記憶力就沒那么強了。 木析挑了一本現如今最近的律法決定拿來抄寫練字。 加深記憶,方便理解。 在粗淺的了解了一下古代律法之嚴后,木析就把學習律法書當做懸在自己頭上的一柄劍了。雖然她也知道在皇權至上的古代,上位者要殺你可能真不會顧及什么律法,但人家位高權重能不在乎律法,不代表她這樣的小蝦米也能不把律法當一回事。 不把律法當回事,就是不把自己的小命當回事!特別是她這樣在前世自由平等國度長大的人,一個不小心就會犯到什么忌諱。 等到她作詩其他各方面都差不多的時候,徐夫子就開始逐漸給她看一些時政邸報,然后開始給她布置各種策問的題目。 這方面就要感謝木析之前在為寫詠史詩時學的歷史書了,她甚至除了這個世界的歷史,還有前世的歷史在她腦?;ハ嘤∽C,她的歷史觀受到前世的歷史教育意義影響,一些觀念常常讓徐夫子耳目一新,某些觀念甚至連徐夫子都受益匪淺,更是對她做的策問贊不絕口。 但木析很快又用了之前學詩的那一套方法,她到處扒拉一些寫的好的文章看,對比學習其中的技藝方法,一些典籍,甚至更深一點的,對里面的思想看法,時政觀點思考。 看多了,木析就不難發現自己作的策問還是淺顯了些。 木析苦笑,幸好她有自知之明,沒有因為徐夫子的夸耀真以為自己寫的有多好了。 策論就好像現代的作文,她前世古代科舉考不考策論,策論難不難她不知道,但她現如今要做的策論可比前世要做的作文難多了,也深多了。 她現如今做的策論只能說好,但要說好到讓人耳目一新,能從眾多書生寫的策論里脫穎而出,那是沒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