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孔克南
書迷正在閱讀:和邪神網戀后我紅了、九千歲[重生]、一拳修仙、天降萌寶請接招、拆二代他不干了(娛樂圈)、想結個婚可真難、全世界都知道她愛我(GL)、穆少夫人又掉馬了、日拋金手指使我暴富[穿書]、含情待放(GL)
孔克南的童年十分完美。 有一對父母,不太管教他;家常寵物是只灰色的貓,居然聽人話。 他毋須外出求學,也毋須向三座山頭外的鄰居借書回來抄。 而是,由父母為他花大價錢請來一流的老師,在他們那堪稱莊園的家里隨侍教讀。 他的時間被妥善切割與編排:安居在自己家中而有安適如歸之感,是好孩子道德的一部分。 在所有學習中,他最喜歡的,還是研究人體。 “我們的身體30億歲了?!?/br> 每個星期三早晨,是做標本的時間。 到那天,他不必別人叫喚就自動起床,穿好燈籠褲,快步進餐廳用早飯。 他盡力喝下一杯摻了熱果醬的甜茶,這味道簡直不能再糟糕了。 而后,拍了拍肚子,感慨自己還活著。 之后,戴上一頂帽子,扛起半人高的工具箱,獨自走向屋外的大草原。 他的“樂園”。 初春清早,天剛放亮的樣子,野草上蒸騰起和暖的霧氣。 地平線被朦朧推散,在崎嶇中更顯廣闊寂寥。 孔克南的帽子跋涉過霧海,又如同帆一般,導引他向那條世襲的淺溪。 旁邊的“樂園”。 一到溪畔,就天寬地闊了,霧氣絲縷飄蕩在溪面之上,一些常見的黃白小粉蝶輕靈飛躍。 一如此刻他的內心。 那是春之生氣的證明,孔克南心中十分確定這一點。 而他的目標,那間小木屋,也已經近在咫尺了。 然而,此刻的他卻忽然沒有那么著急了。 蹲著小燈籠褲,在溪畔欣賞著風景,直到有了尿意。 孔克南起身,挑了一處特別棒的、長著些許野莓叢的濕泥地邊上。 一邊感受大草原熏風吹過,鮮花與朝生之蟲的氣息帶起濕泥地上阿摩尼亞的味道。 一邊,迂回著放盡庫存。 孔克南忽然想到了那無臭無味的永恒框格,以及他的那些收藏。 他是在為他們剪影,仿佛美麗事物必有陰影。 他安心靜待,看熏風招來蝴蝶。 但它們并非孔克南的目標,他看蝴蝶只是為了看而已。 又過了一會兒,孔克南終于還是走進了木屋中。 直到太陽即將下山,他才從木屋中緩緩走出。 他早已取下了帽子,拿在手上,額頭上除了汗,還有血。 孔克南洗了把臉,然后邁著輕快的步伐,回家去了。 “我得和你談談?!?/br> “不,離我遠點?!?/br> “很重要,一定要聽?!?/br> “讓我走?!?/br> “你一定要聽?!?/br> “閉嘴,走開?!?/br> 那只灰色的貓正站在一直貍花貓旁邊。 貍花貓以聰明的捕獵技巧而著稱,需要較大的運動空間。 這只貍花貓孔克南也認識,是他的一位老師養的,養的很好。 “你站在那里就讓我不爽?!?/br> 那只貍花貓似乎非常不想和孔克南的貓說話。 說起來,能聽懂貓說的話,這是孔克南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 這也就是為什么,他知道自己的貓能聽懂人話。 “我又沒煩你,我只是想和你說話?!?/br> 孔克南都覺得有些尷尬,他不明白自己的貓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我已經聽夠了?!?/br> “你一句話也沒聽哩!” “因為我受夠了你的胡扯?!?/br> “相信我,不是胡扯,是真相?!?/br> 就這樣沒完沒了。 如果同一節拍重復又重復,就會像這樣平板沉悶,孔克南心中如此想道。 重復的行為,總是比意外的文字重復,更常見,卻又很難找出來。 人說話是會重復再三,但單調會了無生氣。 畢竟,故事是生活的比喻,而非用復制的方法尋求寫實而已。 最大的罪惡就是煩悶,任何無聊重復都該減掉。 經驗重復越多,效果越小。 就像第一個奶油冰淇淋好吃,可第二個就未必那么好吃了,到了第三個甚至可能就會覺得厭煩。 如果再吃更多的,也許還會因為惡心而吐出來。 事實便是如此,重復只會喪失力量,起反效果。 孔克南看著自己的筆記,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重復之節拍總會傷害初稿。 千萬別脫鞋?!?/br> 脫鞋? 脫鞋就唱? 當然不是,這里只是在讓讀者們出戲而已。 “千萬別妥協?!?/br> 看著窗外做白日夢不是創作。 唯有落到紙上,才有生命。 不管一句對白多平庸,先寫下來。 寫下每一個在腦海中一閃而過的句子。 就像作者現在做的一樣,盡管這一章的主角孔克南并非一個作家。 別等著你的天才突然醒過來送你一份禮物。 不斷地將想法從頭腦中請出來,帶入現實世界,落于紙上。 這就是寫作。 就算是再有經驗的作家,也會有碰壁的時候。 看著節拍,意識到這段場景不存在完美選擇。 這時他們得當機立斷,別拿頭撞鍵盤了,做決定吧。 “哪個是最好的? 有沒有可能混合幾個不完美,成為更好的選擇呢?” 也許最后的選擇不會那么理想,但至少它是接近的,相對而言也許還是最接近的。 但是現在,要修剪掉重復的枝節。 孔克南翻著手上的書,這也是他的一個娛樂方式之一,用以打發無聊的時間。 天色雖然很暗了,但他此刻還不想去睡覺。 船塢之中,一個新手正在努力的修帆船桅桿。 就在這時來了一個老工匠,他看了看,給新手提了個建議。 a.“用力善用一個大釘子?!?/br> b.“錘一個長釘?!?/br> 第一句正式得有點不自然,它迫使看的人思考其意義,因為釘子包括幾十個不同的鋒利度。 形容詞“大”呢,可以指任何大過幾寸的釘子。 至于“善用”,又是個模糊的動詞。 再說副詞“用力”,那就更是畫蛇添足了。 總之,第一句話得轉幾下可能才搞得清。 但第二句話就不同了,它帶有清晰且具體的意向,非常容易理解。 盡可能的避免那些帶著形容詞和副詞的泛指名詞和動詞,孔克南當然學過這個。 他面帶笑意的在“a” 下面的“b”上打了個鉤,然后翻到了下一頁。 就像你們從“a”看到“b”,是換了一行。 孔克南從第一個問題到第二個問題,剛好需要翻一頁。 這一頁上有一個故事,里面有段對話很不錯。 孔克南拿筆劃了線,又找紙記了下來。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她歇斯底里,就這么簡單?!?/br> “不簡單,不?!?/br> “我看見那個洞了。 她手掌中那個,你認為歇斯底里可以制造洞嗎?” “這已經是幾十章的事了,她不是例外,她只是另一個受害者,你知道的?!?/br> “是,是作者的受害者,那她就是無辜的,她屬于作者?!?/br> “這使你害怕嗎?我想把她帶離作者?!?/br> “當然?!?/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