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頁
短短不過半個月的時間,其總體死亡數目看著觸目驚心。 ……這可不是戰時啊。 而更為可怕的是,至今為止,豫州那邊死亡的數目還仍然在增加。這樣的消息一傳回來,混亂的則就不單單只是豫州那邊。 ——這種奇奇怪怪而又霸道至極的病因,若是弄不清楚,遲早會席卷整個九州。 而就在這樣子極為混亂,若是傳出去,可能會引得天下人人自危,如同驚弓之鳥的情境之中,之前不顯山不漏水,始終低調至極,沒有么存在感的荊州牧做了一件極為高調的事情。 ——從勤王活動之后便整個人消失的無影無蹤的太子,被荊州牧給不聲不響的迎接到了荊州。 第115章 青州牧近日以來又一次過的非常不好,而且程度相比較上一次也是仿佛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加重,宛若全世界都在與自己作對一樣。 原本他自從今年起,不,應該說是在勤王活動結束以后就始終過得不是很好,最初由于自己那傻兒子就仿佛中了邪一般的非要想求娶嬴月,一天到晚磋磨著自己簡直就是要搬出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架勢鬧死鬧活,他被煩到沒法子,只能夠同意兒子說的去給他“去雍州”提親。 但青州牧心中清楚的很,嬴月斷然是不會看上他那一讓他讀書他就渾身上下哪都痛,完全不學無術的紈绔兒子,所以在答應兒子這一件事情的同時,也和傻兒子說好,只要得到嬴月的拒絕,他便就此作罷,再不重提此事。 于是他之后也就讓人去準備三書六禮,后來聽說嬴月去了揚州便直接讓人去了揚州那邊,叮囑過在上門幾次之后仍然在被拒絕,就差不多可以回來復命——畢竟做戲總歸是要做全套,你上門求親,被區區拒絕一次就直接人沒了,生氣跑掉,那你這心思簡直就是一點都不誠嘛。 是以青州牧想著這事雖然做的有點對不起李世民,但是終歸揚州離得近,他的可以人早去早回,也算是早早的了卻掉他那傻兒子的一樁心事,以后別再想這些有的沒的。 這一切的走向原本都會非常的好,然而正當青州牧想要稍微的放下一顆心的時候,卻驀地發現——他那說好了得到回絕就徹底死心,再也不想此事的兒子根本就沒放棄,而且事情還越演越烈,變得更加能夠折騰人。 按照他的說法就是,那根本就不是嬴月親口回絕的事情,怎么能夠做了數呢? 聽到傻兒子這強詞奪理的說法以后,青州牧差點就沒一口老血噴出來,他早就知道自己這學歪了也救不回來的兒子紈绔,但是在此之前青州牧真的是萬萬沒有想到,除了紈绔之外,他還一點都不講誠信啊。 于是就在自家傻兒子這樣的鬧騰之下,自從派往揚州的那一支提親隊伍回來后,青州我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而就在這樣的水深火熱里,另一邊政務上的事情也頻頻不順,首先是在需要往前方漁舟戰場那邊給青州軍撥糧草的時候,他手下的糧官前來匯報府存余糧數目可能并不容樂觀,而之所以會導致這樣的一場變故的原因,要說起來的話追根結底還青州牧家的公子對此“居功至偉”,“貢獻極高”。 ——當初要不是因為他被嬴月的美貌給迷了眼,由于嬴月說了一句“救濟百姓”的話將其作為真理,讓人去開倉賑濟,搭建粥棚,給那些流民們提供食物,可能應該也不至于如此。 關鍵是青州牧家的公子哥兒辦事兒實在是太過不靠譜,你說他開倉救濟也就救濟吧,這事要說起來的話還能夠夸上一步他心好,他們這些底下的官員也能夠對于青州牧拍馬屁說他會教導兒子,但是這倒霉孩子辦起事兒來實在是沒個輕重。 正常的開倉救濟,人家那都是加點米,剩下全都靠水熬米湯給百姓吊著一口氣讓他們餓不死,可青州牧家的公子可好,讓人做的是稠粥,勺子擱下去想要點兒水都困難的那種稠粥,還是一日三頓,簡直就是仿佛糧食不要錢一樣的把那些百姓給投喂得飽飽的。 而事情到這里也還沒完,如果說他做這樣的事情收獲到了個好名聲,讓百姓們感恩戴德,雖然也沒有什么實質作用,但好歹也算是能有了那么一點心理安慰??墒遣]有。 好名聲全都是嬴月的。 沒錯。青州牧家的大少爺在青州做善事,扶貧賑濟青州境域內的流民,又出錢又出力,最后好名聲卻是全都讓了人在揚州的雍州牧嬴月給得去了。 因為當初勤王活動期間嬴月路遇青州的州牧府所設立的東萊郡時和青州牧家的公子說話有被當時角落里的百姓“聽到”。 雖然在城墻角落里面的,他們是聽不到嬴月的聲音,但是他們有眼睛,看得到是嬴月在和青州牧家的少爺說完了話之后,青州牧朝著自己家的下人的喊去設立粥棚。而在這件事之后當時所親眼所見到的那些流民們,自然也是又與不在的“同伴”們說與他們聽。 所以到最后,在這些百姓的心中,自然一切就全都是歸功于嬴月,普遍共識是:“那位藍衣的姑娘是好人??!” 而在這件事之中,唯一一個也說不得到底能不能夠算得上是一件可以欣慰的點就是,那些鼓吹著嬴月心善的百姓們還并不知道他們眼中的仙女菩薩般的藍衣姑娘正是雍州牧嬴月。 反正青州牧是被此給氣的頭疼到差點昏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