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世界末日 第一百三十章:噢真是
傍晚,一支武裝黨衛軍部隊進駐本-喬斯小鎮,意大利軍隊對武裝黨衛軍的到來似乎一無所知,兩支軍隊由于相關的文件出現問題在交接上產生了一些麻煩。 那些被集中在教堂廣場的小鎮居民,以前他們在意大利軍隊的管轄之下并沒有多大的恐懼,因為意大利軍隊并不把戰爭視為自己的戰爭,沒有履行“戰勝者”的職責就是讓小鎮居民顯得有些“自由散漫”?,F在,小鎮居民看到“傳說中”的武裝黨衛軍來了,他們鑒于以前丘吉爾宣傳的“武裝黨衛軍是一支魔鬼組成的部隊”“武裝黨衛軍嗜殺成性”“武裝黨衛軍是那個獨裁者的劊子手”等宣傳,原本就絕望的心情就仿佛深陷地獄。 尼古拉斯-巴姆(意大利少校團長)直至武裝黨衛軍開始宿營才遲遲出現。他的出現并不隆重,實際上他是以邋遢的軍容出現在軍營。 與之國防軍本質上的榮譽感不同,武裝黨衛軍完全服從于德意志元首,他們可以說是私人的騎士(私軍)效忠于元首,然后才是效忠帝國,他們的口號是忠誠既榮譽。 雖然本質上的榮譽有所不同,但是武裝黨衛軍和國防軍追求榮譽是相同的。這兩支屬于德意志的武裝力量還有很多共同點,除了振興德意志獲得世界霸權之外,他們對于軍人的軍容要求是十分嚴格的群體。 可以想象,當邋遢模樣的尼古拉斯-巴姆少校出現在武裝黨衛軍的軍官們面前時,武裝黨衛軍的軍官們的表情該有多么地厭惡。 馬克西米利安沒有任何波折地接收了武裝黨衛軍衛戍團的指揮權,曾經服役于武裝黨衛軍的馬克西米利安了解這支軍隊的秉性,武裝黨衛軍的軍官們在到來之前也肯定做過“功課”,軍官們知道馬克西米利安屬于“自己人”,因此馬克西米利安指揮起來根本沒有難度。 不知道剛從哪里鬼混回來的尼古拉斯-巴姆少校帶著渾身的怪味道,聞起來像極是酒味和女人香水味混雜的產物。他事先并不知道會有武裝黨衛軍前來駐扎,莫名其妙且根本不存在的榮譽感讓這個意大利少校拒絕交接駐軍權,他噴著濃烈的酒氣:“不不不!我沒有接收到任何指示,不能答應你們的請求!” 如果說國防軍系統的軍官偶爾還會露出笑臉,那么武裝黨衛軍絕對是一群刻板到極致的家伙們。從情況看來,馬克西米利安很快就由國防軍轉到武裝黨衛軍的改變。試想,如果被一群面無表情的家伙死死盯著看,被盯的人會有什么感覺? 好吧,酗酒的意大利少校被酒精“毒”傻了,他根本沒有感覺到應有的壓力,理所當然地帶著一種痞子氣的傲慢回瞪。 酒鬼通常是麻煩且不可理喻的,馬克西米利安直接讓這個該死的家伙呼喚自己的副官,挫敗的是這家伙的副官正躺在某處的妓館。他盯著不斷搖晃似乎下一刻會酒精發作直接躺在地上打呼嚕的尼古拉斯-巴姆,“少校先生,那么你的軍營并沒有留下校級的軍官職守?” 意大利佬總是以為現在還是羅馬時代,他們帶著早已經消失的榮耀,用著沒有本錢的傲慢,答非所問:“我的名字叫尼古拉斯-巴姆!知道么?巴姆是一個榮耀的姓氏!” 旁邊的一名武裝黨衛軍少校(團副)臉皮不斷地抽動,他簡直恨死意大利佬了。如果情況允許的話,他真的不想這么浪費時間,很想直接抽出腰間的“魯格”斃了這個令人討厭且玩忽職守的家伙。 由于整個戰局的發展,軸心國在英倫三島上的軍事行動出現變化,聯合指揮部(其實就是德意志統帥部和大本營)認為有必要對目前的態勢做出新的判斷。事實證明意大利軍隊并不能完成軸心國交予的衛戍任務,后方的補給線頻繁被破壞導致前線的補給壓力增大,后勤補給的困難致使前線部隊的推進遭到遏制,這樣的情況是不被允許的。 不止一次的,聯合指揮部向意大利在英倫的最高指揮官鮑思上將進行溝通,鮑思上將倒是十分爽快地答復“我將約束部隊,完美地完成這個神圣的使命”。但是,就如同往常那樣,意大利底層的軍官們將上級的命令當做放屁,俗套點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意大利高層還是十分渴望在戰爭中發揮作用以便于勝利后對世界的瓜分,可是意大利底層的厭戰情緒實在太嚴重了,其結果就是該消極怠工還是繼續,該玩忽職守就跑去發揮意大利人那該死的浪漫泡妞玩妓女。 天知道意大利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他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協約國(也就是現在的同盟國)耍了一次,意大利在上次的大戰中沒有獲得什么好處,那么當然會產生不滿。意大利不滿于被欺騙,他們理所當然地與同盟國(英法等國)產生對立。 好吧,應該說意大利還是期待這一次戰爭的。他們想要終結英法制霸的現狀,渴望世界有新的次序,讓地中海再一次成為意大利的內?!鞍衫舶衫病币淮蟠囊靶?。與實力不成比例的野心最終造就了什么?是一個怪異的國家! 因為意大利和德意志都不滿英法制霸的格局,他們不出意外地走到了一起?;蛟S有很多人認為意大利在戰爭中根本沒有什么作用,其實這么說并不完全對,意大利有一定的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 在軍事上意大利高層錯誤地估計了軍隊的“好戰成性”, 認為麾下的軍隊渴望戰爭且愿意為最終的勝利去奮戰。是的,他們就是被一套套“形式主義”誤導了,高層下去視察的時候一切都是那么地“完美”。 意大利底層為了糊弄領導視察的舉動在高層看來,“世界是這么的美好”“人民生活在幸福安康之中”“我們的官員清廉并有著良好的效率”。當然,他們并不是傻子,曾經也了解到一些和下去視察不同的東西,比如“某個市的領導中飽私囊”“某個領導機關的子侄輩欺壓良善”“某領導與建筑商官商勾結圈地”??墒?,他們有選擇性地無視或者干脆根本無力去管,他們在一種刻意被制造的氣氛里面“醉生夢死”。 沙粒堆積起來的“幸福安康”,特殊的時代養成的“官本位”思想,手握權力的時候以往什么抱負理想都不重要了,“一朝有權便使來,莫等無權空哀嘆”成了主流。他們無法去欺負去壓榨外國,那么只有使勁地拼命地壓榨治理下的“羊群”,這種現狀下能期待人民會愛戴嗎? 軍人來自于平民,民間不滿政府的統治,軍隊必然受到影響?;蛟S意大利高層認為自己的洗腦是成功的,他們只是看到了表面現象,此刻溫順的平民們,他們只是無力去爆發,當到了非爆發不可的時候,絕對不會只是政權崩潰那么簡單,那會是一場塔羅牌推翻一般的災難。(以上并非影射,ps:歷史上正是因為國內的不滿導致意大利的崩潰) 全世界都知道英國善于宣傳,英國不止一次地制造“孤立氣氛”,他們總是使用宣傳的手段孤立某一國,使敵對國陷于孤立無援的境地。英國對法國干過一次,那時候拿破侖正在試圖統一整個歐洲;英國對意大利干過不止一次,那時候意大利人正在滿世界“詆毀”英國的不公平;英國對德意志也是無窮無盡地宣傳其恐怖,以前是威廉二世和自己的英國皇室表親干架,現在是第三帝國掄起拳頭對英國一頓拳打腳踢。 正是因為英國善于制造孤立氣氛使得德意志第三帝國被迫地與意大利這個反復無常的國家走到了一起,可以說在英國的成功“包裝”下德意志第三帝國和意大利都是孤獨的,他們走到一起或許并不情愿,但是局勢卻不得不這樣。 因為軍事上的勝利,德意志第三帝國有了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錦上添花,這對于德意志第三帝國是一個好現象,但是……對于意大利來說,是覺得越來越雪上加霜。意大利從始至終都認為自己應該是軸心國的老大而不是德意志,墨索里尼當政黨領袖為“不公平”抗爭的時候阿道夫-希特勒還是一個只會在小酒館煽動吐唾沫的小卒子,墨索里尼成為意大利元首的時候卡恩-馮-斯達克還是一個玩泥巴的小屁孩。 不容許,盡管實力不比人,但是絕對不容許!意大利不情愿當萬年老二(或許還要排在羅馬尼亞和匈牙利后面當老四),他們醞釀著準備再一次為“不公平”抗爭,或許這一次并不是“進軍羅馬”了,應該是“進軍柏林”! 意大利的躁動不安注定影響很多事情,察覺到一些蛛絲馬跡的德意志第三帝國先是饒有興趣的觀察,在觀察中洞悉那一連串可笑或者說可悲的小丑舉動,推波助瀾的過程中不斷不斷地推意大利一把。 羅馬帝國是嗎?在很久以前是日耳曼推翻了羅馬帝國并集成神圣羅馬,現在也是是回到重新統治的時候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 target=_blank>,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