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章】 遠東均勢
對中日這場戰爭,各國都給予了高度關注,不僅因為這是國聯五常國家之間的大規模戰爭,同時也是因為世界大戰后局部戰爭的典范——在歐美國家眼里,這是中日兩國為爭奪勢力范圍與東亞領導權的斗爭,從本質上來說是30年前日清戰爭的繼續,只不過日本滅不了中國,中國更滅不了日本,結局遠遠到不了你死我活的境地。除了德國因為在一戰中與日本是敵國,戰后又與中國關系交好而對中國保持支持態度外,對飽受歐戰之苦的其他各國而言都是抱著看笑話的態度,希望中日打得越厲害越好。特別是歐美的工商界,深切盼望中日戰爭所帶來的“物資景氣”——歐戰讓中日工商界賺夠了錢,現在該是反過來的時候了。 不過,雖然各國對雙方所持的立場并不一致,但對于戰爭前景的預估卻是一邊倒的——認為日本能夠取得最終勝利,不過會付出重大代價。是故,當623海戰的新聞正式公布后,第一時間就震撼了全球。 對于中日著力發展海軍力量,英國方面一直是非常警惕與謹慎的,特別是中國在擁有遠東第一的潛艇部隊以后,這種懷疑與不安就更加濃烈,大英帝國可是吃夠了潛艇的苦頭,不然也不會堅持要求在《凡爾賽合約》中廢棄潛艇這種“不名譽”的武器,只不過沒人理他便是。但到了1923年6月24日,這種心態全部被拋到了九霄云外,代之以更深的危機感,因為中國各大報紙赫然就刊登著“全殲日本關東艦隊”的消息,而日本方面似乎也沒有以往口水戰的耐心,只說遭到了華軍數倍軍艦的包圍,血戰不敵,予敵重大殺傷之后“光榮玉碎”。 這種消息,當然只能騙騙沒有常識的日本老百姓,對熟悉內情的各國軍事觀察家根本是沒什么效果的。國防軍有多少艦艇各國可是知道得門兒清,要知道關東艦隊可是擁有兩條裝備了305mm口徑主炮的主力艦,雖已過時,但在中國那些孱弱的大型巡洋艦面前就是武裝到了牙齒,再加上日本海軍連續打贏了黃海、對馬等海戰,無論是兵員素質還是指揮能力都遠遠強過中國,中國海軍要想擊沉不啻于天方夜譚,更不必說“全殲”這種字眼,在各國看來,關東艦隊對于中國海軍幾乎是無敵的存在,別說全殲,能拼盡全力搞沉一條就已經是萬幸了。沒想到實際戰況如此,更沒想到一貫推諉扯皮的日本人這次居然很光棍地承認了。 非是日本方面不想抵賴,而是中國報紙上都刊登了大量日本戰艦起火下沉的照片,各個角度都有,更要命的是還務必清晰,無論是桅桿上飄揚的膏藥旗還是艦首那清晰的菊紋,都毫無可能造假,這年頭ps技術可不發達,所以等日本方面拿到報紙后,也都明白抵賴是不切實際的,與其那樣,還不如爽爽快快地承認。 《華盛頓郵報》肆無忌憚地評論:某些標榜世界第三海軍的國家,一夜之間就被中國人打回了原型,早知道如此,當初就不應該答應日本人這么多軍艦配額,反正造出來也會被中國人打沉。 《泰晤士報》的評論不失英國人的幽默:中國人忠實地履行了《華盛頓條約》,幫助日本摧毀了條約規定必須解體的幾艘主力艦,只不過中國人的眼神似乎不太好,在“拆艦”的時候順帶把幾條驅逐艦也送到了海底,現在我們關心和好奇的是,中國方面是如何辦到這一切的…… 唐寧街10號,大英帝國首相官邸,幾個內閣成員的碰頭會在一片雪茄云霧繚繞中召開,參加的只有3個人,首相斯坦利?鮑德溫、海軍大臣戴維?貝蒂和殖民地事務大臣溫斯頓?丘吉爾。 “先生們,找你們來,是打算聊一聊遠東的局勢?!滨U德溫最近的日子很不好過,作為日不落帝國的輝煌象征,保守黨原先一直承諾不開征關稅——甚至于為了別人開征關稅還要發動戰爭,但歐戰結束之后的經濟紅利顯然并不在英國這里,如潮水一般的商品紛至沓來,英國本土的經濟一直萎靡不振,處于動蕩狀態,為了挽救不斷惡化的經濟形勢,鮑德溫決心鋌而走險開征關稅了。除了經濟問題,政治上也有很多讓人頗感棘手的事情——由于在歐戰中廣泛抽調殖民地人員參加戰爭,無論是民族意識還是獨立傾向都大大增長了,戰后整個英帝國的殖民體系亦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兩年前,英國被迫與愛爾蘭新芬黨簽訂《英愛條約》,承諾愛爾蘭南部自治,連大英帝國的國名都改成了“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而簽字人就是現任殖民地事務大臣的丘吉爾丘胖子。 其余兩人都是心事重重地點點頭,特別是戴維?貝蒂,這個一戰的海軍英雄迄今為止還不敢相信中國方面全殲“關東艦隊”的消息,他一直固執地認為以中國所有現役軍艦都不太可能擊沉攝津這種行將報廢的戰列艦,堅持認為中日沖突爆發最可能的時間還有好幾年,最快也得等中國在美國訂購的4艘列克星敦級戰巡回國之際——但偏偏不可能的事情卻發生了,所以他現在既是尷尬又是惱火,隱隱約約還有一點兒擔心。不過,作為一名正直的軍人,他還不愿意閉著眼睛說瞎話,說道:“遠東局勢的變化超過了我們的想象,甚至于對不列顛的影響也要重新評估——我一直認為,雖然英日同盟已失去了效力,但鑒于目前的現狀,維持中日互相牽制的局面對我們是有利的?!?/br> “你的意思是?”鮑德溫一直對英國的內外政策不滿,只是他上臺的時候各項政策已經制定了,不是他輕易能否定或者改弦易轍了?,F在貝蒂作為老資格的海軍大臣提出了異議了,鮑德溫一下子就聽明白了。 “目前看來,不列顛采取的措施與她自身所希望達到的目的之間有著根深蒂固的內在矛盾,而且是不可調和的?!必惖俚?,“歐戰結束之后,德國已不是威脅,共產主義才是我們最危險的敵人,所以我們支持中國對付俄國,甚至在中俄進行北方戰爭的時候還利用英日同盟壓制日本不要添亂;歐戰結束以后,為了防止日本勢力席卷東南亞,我們與美國一起制定了《華盛頓軍備條約》,還額外關照了中國,限制了日本的海軍噸位;在中日戰爭爆發后,我們為了防止日本進一步鞏固其在東亞大陸的地位,我們有意無意地在輿論上支持了中國——這些政策在制定的時候當然是不錯的,符合勢力平衡的觀點,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卻侵蝕著不列顛的基礎。中國收回了曾經被俄國占領的土地,目前正在與日本爭奪關東州這個歷史遺留的租借地,先生們,倘若中國再一次取得了勝利,他們會不會提出收回香港、廢除英租界的有關要求?” 丘吉爾重重地點了點頭:“這是很有可能的……而且,我想補充說明的是,在很多問題上,我們對于中國太過于一廂情愿了。例如中俄戰爭,中國完全有能力繼續進行下去,我們的朋友高爾察克也表達了這個愿望,但中國在利用完各國援助之后卻迅速與共產黨俄國停戰了,甚至連高爾察克先生都不知所蹤,類似于俄羅斯黃金被中國攫取的消息也一直在流傳。中國與波蘭一樣,當然是遏制共產主義橋頭堡,但這并不等于我們就應該無條件縱容中國,任何有關收回香港、廢除英租界的要求都是不容答應的——因為,后面還有印度的連鎖反應?!?/br> 鮑德溫皺著眉頭,貝蒂和丘吉爾的話他當然都聽懂了,但接下來怎么辦卻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他不像貝蒂那樣只要考慮海軍,也不像丘吉爾這樣只考慮殖民地事務,他是首相,必須全盤考慮對華政策,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軍事,都應該全面符合這個目標。他斟酌著用詞,慢慢說道:“先生們,中國的市場和經濟環境對我們很重要,中國利用英法貸款購買了大量的德國戰利品,中國還吸收了不列顛不少設備與投資,哪怕我們不支持中國打贏,也不能讓日本將這個市場破壞掉;中國人任何有關收回香港或者租界的想法都是不應該被接受的,那樣只能造成遠東局勢的失控,但作為讓步,我們或許可以在領事裁判權等細節上做一點象征性的讓步;在軍事上——這是我最感到頭疼的,誰能告訴我戰局未來的走向究竟如何?” 貝蒂和丘吉爾對望了一樣,均是苦笑著搖搖頭,這個問題實在太難回答了。如果在中日戰爭爆發初期,他們會一邊倒地認為日本獲勝,但在中國已占領了大半個朝鮮,同時又取得全殲關東艦隊的勝利后,戰局走向就撲朔迷離了。 丘吉爾的小眼鏡后面閃爍著狡黠的光芒,他開口道:“如果首相不反對的話,我愿意擔任特使,去遠東走一趟?!?/br> 鮑德溫眼前一亮,贊同道:“這是個好辦法,或許不列顛不應該等待戰爭的最后結果,趁早進行斡旋才是維持均勢的最佳選擇……”(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