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四章 英烈陵園
等打掃完戰場,清點完尸首后,盧俊義才知道,梁山此次雖然大勝,但損失也不算小,有近兩千多人陣亡,有二千多人受傷致殘,將近三個整編團被打殘。 官軍的撫恤金標準是陣亡士卒月俸二十倍,傷殘士卒按照傷殘程度從月俸的五倍開始領取到十五倍。一次犧牲只換回不到兩年的補償,未免有些吝嗇。其實也不怪朝廷,他們本來重文輕武,招兵從來重量不重質,自然不愿為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炮灰們花費太多金錢。 盧俊義不愿意如此,耳聞目睹的悲慘事情太多了,盧俊義不愿讓那些為了自己的雄圖霸業犧牲的將士遺孀遺孤們孤苦無依,不愿讓那些受傷殘廢的將士們淪落街頭乞討為生。同時也為了爭取民心和軍心,跟朝廷競爭搶奪兵源,他便將撫恤金定為:陣亡將士的親屬領取撫恤金為陣亡將士月俸的六十倍,而且視犧牲得來的戰功價值有所調整,最高為一百倍;傷殘將士的傷殘程度分成三級輕度、中度、重度,從二十倍分級遞增,即二十倍、四十倍、六十倍,重度殘廢已經不亞于犧牲了。 自馬頰河遭遇戰,到攻打祝家莊、東平府大戰,再到這次戰役,戰死的將士將近七千多人,有八千多人致殘?;鶎邮勘脑沦簽槲灏傥?,每提一小級軍銜即增加一百文月俸,每提一級軍職增加二百文;從連長開始享受尉級軍官待遇,月俸為二貫,每提一小級軍銜即增加二百文月俸,每提一級軍職增加四百文;到師級開始享受校級軍官待遇,月俸為五貫,每提一小級軍銜即增加三百文月俸,每提一級軍職增加六百文月俸。雖然這些軍餉并沒有精銳禁軍的高,但古來今往大部分農民起義軍都不發軍餉的,梁山不僅發了,還不克扣,直接由后勤部軍餉司發放,主公最得力助手燕青少校監督發放,基層軍官完全碰不到下級的軍餉,杜絕了克扣軍餉的行為,到士兵手里的反而比在做禁軍士兵的時候多,許多投誠的官兵都盛贊梁山義軍的好處,也鼓舞了那些間接外邊行情的其他義軍士兵堅定了跟梁山走的決心。 這數次戰役中,犧牲的軍官并不算多,但那些士卒都獲取了一定的軍功,盧俊義授意要按照他們犧牲時建立的最后戰功做為評定標準,不能將用犧牲性命換來的戰功視而不見,這樣一來,平均每個犧牲將士最后的月俸為一貫五百文,每個殘廢將士的平均月俸為一貫,梁山一次性發放下一百萬貫的撫恤金。盧俊義壓下了后勤部財政司(由統計司改正來的)總管蔣敬的強烈要求,盧俊義言道:不論梁山義軍財政如何吃緊,也不能涼了將士的心。 那些輕度、中度傷殘將士都安排到裝備部和后勤部工作,或者去做勞改農場的監工,如果他們愿意做地主,便可以用撫恤金購買田地,價格是市價的一半;犧牲將士們的遺孀們也都被安排進裝備部絲織司或者后勤部的農場,如果他們愿意做地主婆,他們可以用撫恤金購買農田,價格是市價的四分之一,遺孤們都統一送進梁山軍校學習(梁山軍校里現在按照年齡分級)。力爭做到犧牲的撫恤高于傷殘,讓其他活著的將士覺得死的放心有價值,讓他們愿意為了梁山大業去犧牲性命。 盧俊義同時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軍葬儀式。 他吩咐陶宗旺和李云率領建設部的工匠們,在梁山的青龍峰上做出一個龐大的墓園,稱為梁山英烈陵園,這里埋葬的都是戰死的梁山義軍將士們的遺體。同樣用石頭砌成了一座莊嚴肅穆的祠堂,供奉著戰死的梁山義軍將士們的牌位,稱之為梁山義軍英烈祠。以后也將形成慣例,梁山義軍戰死的將士,都將埋葬在這里。每年清明,梁山還將舉行盛大祭奠儀式。 這一天,十月初一,秋風蕭瑟,天空陰沉,風云為之變色,草木為之含悲。 自馬頰河遭遇戰陣亡的士卒,到攻打祝家莊、東平府大戰,到這次戰役,凡戰死的梁山將士,他們的靈柩都已經入墓,雖然青龍峰矮小窄狹,但經過陶宗旺和李云的布置,陵園分層排列下來,顯得井然有序,每位陣亡將士都有屬于他的棺木。但數千個棺木不能每個都立一個墳,所以立下規矩,為了梁山立下一等功以上功績的將士方有資格立墳,其他的都賞賜棺木,埋入萬英墳冢中,那些曾經觸犯軍紀被斬首示眾的將士不得入陵園。 盧俊義親自抬棺,將數千名將士的靈柩都入了墓,隨后盧俊義親自持锨為陵墓封土。 然后公孫勝帶領三十位玄教教士為將士們做法祈福,祈求玄教三神看在這七千將士為了神明子孫的幸福安康而做出的犧牲,看在為了玄教的蓬勃壯大做出的獻身,保佑他們順利升入天國,按照每人生平的功德分數給他們在天國定下一個很好的位置。 此時在梁山英烈陵園內,除了來為兒子、丈夫送行的將士家屬外,其他將士的親屬和其他平民百姓們也參加了觀禮。公孫勝擔任公祭的司儀,他喊道:“鞠躬施禮!” 除了擔任防守任務的將士外,其他梁山義軍將士們,將近五萬多人,以盧俊義為首,都整整齊齊地列在青龍山下,在胳膊上戴朵白花,肅穆行禮。他們都慢慢彎下腰,深深地鞠躬了三次,然后肅穆站立一刻鐘,以示對犧牲戰士們的敬意。那些披麻帶孝的遺孀們和遺孤們則一直跪在地上,追悼他們的丈夫和父親,有些老人站在一邊垂淚追悼他們逝去的孩兒。 公孫勝又喊道道:“悲聲送別!” 鐵笛仙馬麟、鐵叫子樂和組成的軍樂隊奏起了悲涼凄慘的哀樂,那些傷殘的將士們,在他們親屬和下屬的攙扶下,也都參加了公祭,他們率先哭了起來。那些披麻帶孝的遺孀們和遺孤們控制不住自己情緒,個個悲痛萬分地跪地痛哭。盧俊義想起那七千忠勇的將士已經遠去了,也難忍心中悲痛,跪倒地上痛哭失聲,三軍將士也都跪在地上痛哭起來。 公孫勝忙上前扶起盧俊義:“主公,在你的帶領下,他們的犧牲是有價值的,他們死的其所,死的尊崇,死的無憾,您莫要太過悲痛,請平息情緒,下面的事情還要您主持呢?!?/br> 盧俊義聽到這話,方止住痛哭,緩緩站起身來,又對著陵園鞠躬三次,然后回頭示意讓三軍將士起來。公孫勝看大家悲痛的情緒暫時告一段落,才宣布下一項:“鳴炮致敬!” 凌振領著五支火炮,沖著東京汴梁方向,斜指著天空,開始轟擊起來,轟鳴的炮聲響徹整個梁山和水泊,使得天地都為之戰栗。公孫勝又喝道:“再次鳴炮致敬!” 凌振領著工匠再次填充了火藥,掉準火炮口,沖著正北方,轟擊起來。 等炮聲停止后,以鐵叫子樂和為首,五萬梁山將士們唱起來了梁山軍歌。 梁山軍歌有兩首,一首是《滿江紅》: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澶淵恥,猶未雪;漢人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陰山缺。壯志饑餐胡虜rou,笑談渴飲蠻夷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另外一首是《我的祖國》: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姑娘好像花一樣,小伙兒心胸多寬廣,為了開辟新天地,喚醒了沉睡的高山,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好山好水好地方,條條大路都寬暢,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他的有鋼槍。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陽光。 嘹亮的軍歌聲響徹天地,讓聽到的每個人都熱血澎湃,是啊,我們應該是英雄的中國,強大的中國,偉大的中國,而不是趙宋朝廷統治下的茍且偷安的弱國。 隨后盧俊義站在高臺上大喝道:“將叛徒帶上來!”武松等人將背叛梁山的朱貴、燕順、宋萬、杜遷、譚志高等一干人,共計一百多人(其中王倫舊部中只除大惡,其他終身勞改),有朱貴等叛離梁山的頭領,有譚志高等背叛梁山的特工人員,都給梁山造成了莫大損失。楊雄、蔡福、蔡慶等人帶著一群劊子手上臺,將這些叛徒凌遲處死,挖膛摘心,以獻給英烈們。 盧俊義并沒有讓那些mama們將自己小孩的眼睛閉上,他要讓所有人看清,忠于梁山的人會有什么禮遇,背叛梁山的人會有什么下場;要讓那些小孩從小有這種意識。 葬禮儀式后,梁山將士們備受鼓舞,原來他們在趙宋朝廷那群腐儒官員眼中就是糞土一般,宋朝官軍軍士地位低下,就算戰死了,撫恤凈被長官貪污,往往還是尸骨無存,或是隨便找個亂墳崗葬了,哪里能得到梁山義軍將士這么的榮耀?只有在梁山才能得到這般的尊敬禮遇。每個將士心腹中都生出愿為梁山愿為主公效死的激情,梁山義軍的凝聚力更高。(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 target=_blank>,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