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骨為刀(重生) 第65節
書迷正在閱讀:渣攻化作綠茶受(穿越)、帶著系統在年代文里吃瓜、太子妃人間絕色、覬覦、簡單一卦,認罪又伏法[香江九零]、我開仙山發家致富養貓貓、我的男友小心眼、[綜漫同人]橫濱歌姬今天也在努力除咒、我見卿卿多嫵媚、非傾即念瑾(1v1h)
洛久瑤卻瞧著他:“我相信世子能做到?!?/br> “以如今殿下與太后的關系,太后當真會帶殿下去清臺寺?” 秦征將茶盞朝她的方向推了推,“殿下請我相助,總要將緣由透露給我些?” “容妃死了,她會帶我同去的?!?/br> 洛久瑤這才接過茶盞,“我需要一個同她單獨相處的機會,關于昨日容妃的死,關于多年前我母親的死,我要從她那里弄清楚?!?/br> 聽她言語,秦征眸光竟微動,他沒有再猶豫,應了下來:“好啊,我可以幫殿下,不過就算我能做到,愿同殿下達成所謂的合作,殿下打算拿什么作為報酬?” 洛久瑤坦然道:“要看世子想要些什么?!?/br> 秦征眼睫微抖,垂首,似是真的在好好思慮該要些什么。 片刻,他抬首,緩緩道:“若我說,要殿下心甘情愿同我完婚呢?” 洛久瑤不接他的話,只捻著手中溫熱的茶盞,道:“那我要先問一問,世子提出這樁婚事,可是因清楚你我皆是重活過一時的人,同有那一段記憶而一時興起?你又為何如此執著婚約一事,不惜以切身的利益為交換?” “你覺得我是一時興起?自祭祖那日我同你說過那番話,你還是覺得,我是一時興起?” 秦征皺眉,似是不想多言,轉而道,“你又是從何得知……關乎我交換的條件,你還知道什么?” 洛久瑤道:“條件?無非是割地納貢。據我所知,西境那幾座城池,父皇可看中許久了?!?/br> 秦征的眸光沉了沉:“你從何處聽來?是洛久琮告訴你?” 洛久瑤眼尾微挑:“我隨便說說的,不想世子這樣簡單被我詐出來,是我說中了?” “你還真是沒怎么變過,一貫的狡詐陰險?!?/br> 秦征輕哼,徑直道,“沒什么旁的理由,我想娶你,自然是因為你身上有我想要的東西?!?/br> 洛久瑤斂了斂眼睫:“世子怕是記憶混亂了,如今我不過是皇室子女中最不得父皇重視的一位,我手中沒有號令千軍的兵符,亦沒有鎮國傳位的玉璽,什么也給不了你?!?/br> 秦征卻笑,聲音很輕:“錯了,殿下,我想要的不是兵權,也不是什么勢位……” 他自手畔取出一件玉佩。 與那枚熟悉的雞心黃玉佩不同,玉佩瑩白,其中一點紅,像是白玉生出的血。 “我沒什么需要殿下做的?!?/br> 他遞過玉佩,“若殿下收下這枚玉佩,我便心甘情愿,任殿下差遣一回?!?/br> 第57章 一月后, 太后攜九公主洛久瑤前往清臺寺禮佛。 燕京一連多日陰雨,馬車駛離宮門時驟雨初停。 空氣中彌漫著潮濕的水汽,陰雨并沒有因太后的出行而休止, 天色陰沉沉的,仍是一副將要落雨的模樣。 到達清臺寺時天色尚早,寺中人早些日子便得到太后前來的消息,已將一切準備妥當。 清臺寺建在山間, 寺外圍著守衛,佛殿內候著僧人,洛久瑤跟在太后身后,在眾人的矚目下走入寺中,踏過的每一塊青磚都不染纖塵。 請香,獻香,行禮叩拜,關乎佛事的流程,洛久瑤早已爛熟于心。 做過佛事,太后靜心禱告, 遣散周身眾人。 天光本暗淡,殿門又關合, 本便昏暗的佛殿唯有蓮燈幽幽, 香火飄飄渺渺,在躍動的火光中盤旋而上。 眾人散去, 偌大的佛殿只余跪坐在蒲團上二人。 陰云籠罩,外面似乎又一次開始落雨。 身前念禱的聲逐漸變輕, 最終停下來, 轉成一聲喚。 “好孩子,等這一日許久了罷?!?/br> 太后開口, 輕聲道,“其實這一月有余,你拿去壽安宮的佛經哀家都瞧過,你所花的心思,哀家也都瞧見了?!?/br> 洛久瑤便如常時那般乖順道:“皇祖母看過那些佛經,明白久瑤的心思,久瑤不勝感激?!?/br> “你同哀家之間,本不必這樣見外?!?/br> 太后沒有回頭,只是望著高聳于眼前的佛像,緩緩道,“宮中眾人都知當初是哀家將你接回來,你這樣聰明,自然也知道哀家近日避著你的緣由,今日借禮佛帶你出來,有什么話便盡數同哀家說了罷?” 洛久瑤放下本合十在前的手。 三日前,秦征借洛久琮的手送信到宮中,說是調換守衛之事已妥當,她欲調查什么盡管調查便是,即使以命作威脅,侯在外的守衛也不會干擾半分。 眼皮卻沒由來地跳了跳,洛久瑤曲指朝袖中探去,觸到冰冷而尖銳的刃。 “久瑤斗膽?!?/br> 觸及短刀,她才安心幾分,終于沉道,“一月前容妃的死,是皇祖母您所為?” 太后只是輕聲笑了笑,沒有答話。 見她不愿承認,洛久瑤又道:“當年我母親的死,也是您所為?” 太后依舊沒有動作,燈燭晃動,合十跪坐的影投在殿內的青磚上,完完整整地籠住洛久瑤的身影。 太后在四散的檀香中平靜開口:“你是在說那位許美人?還是在說……先皇后?” 洛久瑤捏在刀柄上的指節微頓。 她一時未能作答,便聽太后又道:“若是許美人,那條路本就是她自己選的,她不過是承擔了自己貪欲所釀造的后果,她自戕而亡,哀家只是言語相勸幾句,與此事有什么相干呢?” “至于先皇后……她的死,哀家以為,你心中已有了答案,不是么?” 洛久瑤沉默一瞬。 “你的年歲還是太輕,路這樣長,若能有機會,還是該且走且看才好?!?/br> 一片寂靜中,太后嗓音柔和,言語輕緩,“天下之人皆為皇帝的臣民,皇城中人皆是皇帝的眼睛。他的心機那樣深沉,能在皇城之中容哀家肆無忌憚,自然是因哀家所為之事,皆是順他心意之事啊……” “中宮無子是失德,哀家太知道膝下沒有一個可傍身的孩子的滋味,哀家也一直知道,皇帝繼位后當宋家與何家是掣肘,卻不知他這樣恨,連一個未來可能會經由宋家人之手扶持起來的孩子都不愿要?!?/br> “避子的湯藥早將那孩子的身子傷透,才誕下孩子的女子身子最是脆弱,只需人合上她的眼睛,便再也醒不過來了?!?/br> “十五年前,那孩子的死,本便是皇帝的默許啊?!?/br> 雷聲隆隆作響,一道炫目的白光橫劈而過,洛久瑤闔了闔眼。 早在容妃提及先皇后的死時她心中便有此猜測,但眼下聽太后親口說出,她還是感到心驚。 容妃自江南來,因喜食甜,閑來無事曾跟著來自南方的御廚學做甜湯,得寵之時,每隔一日都要給洛淮送去一碗。 當年那碗甜湯并非要送去淑妃宮里,亦不是要送去壽安宮,而是要送往洛淮所在的御書房。 太后雖不算無辜,但在棠西宮時容妃會截下她的話,故意將話引到太后身上,只是因知道洛久珹在外偷聽罷了。 洛久瑤亦是在那時明晰容妃對此事的態度——她不愿洛久珹看到洛淮如此面目,不愿他參與到此事中。 于是她順著容妃的話接了下去,縱然此后洛久珹想探聽她關于此事的打算,她也只裝作事不關己,輕飄飄揭過。 “好孩子,你只問旁人的事,卻不問問自己的事么?” 見她久久沒有言語,太后終于回過頭。 洛久瑤定了定神,抬起眼睫:“你曾誘導許美人調換襁褓,卻如何知道她真的依你所言?又是何時知道我的生母并非是她?” “哀家當然知道,從你學會走路,哀家第一次撞見許美人帶你到御花園放風箏時,我就已經知道了?!?/br> 太后目光柔和地端詳著她,許久,竟伸出手,想要撫摸她的眉眼。 洛久瑤猛然側首躲過,一抬手,制住她的手腕。 太后不在意,只是任她制住自己的手臂,緩緩轉過身:“那是哀家從小看著長大的孩子,我怎么能認不出與她這樣相像的眉眼……” 她慈眉善目,望來的目光中染著七分對故人的牽念,余下三分閃爍不定,竟也好似有對幼輩的疼愛與寵溺。 洛久瑤竟在這樣的目光中恍神一瞬,正此時,殿外卻有雷聲滾過,刀劍相撞之聲交錯而起。 短刀驟然出鞘,洛久瑤抬手捏過眼前人的手肘,趁其脫力擒住她的手臂,橫腕架刀,猛然將短刀架上她的脖頸。 刀刃貼擦而過,劃破護在頸側的華貴衣擺緞,貼上太后的脖頸。 隨行禮佛的守衛已調換過,出行之前亦有守衛暗中遞信,表明自己所屬秦征。 既然如此,怎么會……什么地方出了紕漏? 白光閃過,搏殺的影子交映在殿門所糊的棉紙上,連迸濺而起的血珠都異常清晰。 洛久瑤轉回目光,卻見太后正笑著看她。 像是在說——我都知道。 “好孩子,你在猶豫,你該殺了哀家的?!?/br> 刀刃映出寒光,太后的嗓音溫和若水,“你只有這一次機會,若你此時不殺哀家,等到守衛沖進來,今日傍晚,熙國太后在清臺寺禮佛遭遇刺客,九公主忠孝之心舍身相護,卻于亂中遇刺身亡的訃告便會傳遍燕京城?!?/br> “到那時,你再也沒機會了?!?/br> 冷刃相接的聲音分迭入耳,搏殺之中,有守衛撞上殿門,發出轟然響動。 洛久瑤持刀的右手微微顫抖:“清明祭祖那日也是你派去刺客,那天才是最好的機會,而我沒有死,你很失望罷?” “哀家并不失望?!?/br> 太后在刀下側首,望著她的眉眼,“相反,哀家很欣慰?!?/br> 太后眉目柔和,久違地叫了她的名字:“久瑤,那里是個容不下人的泥潭,掉入其中的人若乖乖認命便只會死在泥潭里,而在泥潭中活下來,活得長長久久的人,最終都會變成惡鬼?!?/br> “攘權奪利,權勢傾軋,那本便是滋生欲念的地方,哀家早就知道,皇帝同先皇是一樣的人,他們的骨子里流著相同的血,軀殼里所裝著的魂便那樣相似?!?/br> “但我們別無他選,何家需要一個維系百年榮光的繩索,我需要一個能夠繼承皇位的孩子,即便知道他是一柄傷人傷己的利刃,我也只能手握住這柄利刃,即便鮮血淋漓,也要為何家爭一個前程——宋家,先皇后,他們也是一樣的?!?/br> “皇帝經扶持最終順利登基,我做到了,皇帝也做到了,狠戾心思,雷霆手段,手握權柄的人可以編造任何理由行使生殺之權,而無論是死去的那些人還是先皇后,都不過是權與欲的陪葬品,滋養惡鬼的一抔薄土?!?/br> “久瑤,你若在此殺了哀家,踏出這殿門的第一步便會被哀家的人截殺在外……即便你今日能從他們手中僥幸生還,能從這清臺寺走出去,來日也會變成和哀家,和千百曾活下來的……” 白練倏然劃破天際,照亮殿內神佛的眉眼,映亮噴濺而出的鮮血,也映亮洛久瑤染血的眉眼。 鮮血噴濺不休,黏連在她的面上衣上,而她手中刀刃回環,正刺穿了太后的喉管。 她不想聽下去了。 鮮血的氣味飄散出來,連佛殿中經年的檀香味都無法掩蓋,濃重得幾乎令人作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