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偏偏公子還說今后天下寒士將能通過文藝比試公平取士之上者,白身子弟一躍龍門不是難事,小童沒有這么大的志向,哪里會主動學習。 隨著炎朝越發注重先儒之學,謝客等人也研讀了不少,做為啟蒙之學,《詩》、《禮》是比較常用的,不過如今炎朝,尤其是長安文人圈子里流行的依舊是老莊之學,上有所好,下必甚之,這些年勢頭弱了很多。加之新一輩的長安四子等人都不愛作理詩,大約風氣很快就能改變了。 晏晏看熱鬧不怕事大,完全沒有把自己代入被考者的身份,知道考的是自己還算熟悉的《詩》、《禮》,端坐在一邊,擺出旁聽的架勢。 謝敏看著心里害怕,心想這是師母也要一起考我,若是什么都答不上來,今后會不會罰我?這么想著嘴里的油餅都失去了滋味。 “我之前教你和小牧讓,是先雅次風后頌,這樣,先生不問你不熟的,就說說‘有女同車’一章?!?/br> 說罷謝客轉頭朝晏晏一笑,搞得小姑娘不明所以,偏過頭沒和他對視。 小童子到底是學過一些的,這首詩背過,謝客讓他隨意些,謝敏結結巴巴地背完了不長的詩,其間謝客提醒了兩次。 “不敏可知道此詩作何解?”謝客坐出來,與他并排居于車左。 謝敏手足無措,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本以為背完就算了,居然還要解釋?先生好像沒怎么細講,當時只簡單地提了兩句,說幼年時候以誦讀背誦為要,不必求其解,待到悟時自然曉得其中妙處。 “無妨,我不是教過爾雅小學之書,憑你的感覺說說,詩乃以言,各有所解,諸國之時釋《詩》者有書二十余家,至于宴饗交游更是更仆難數,無人敢說中之?!?/br> 謝敏垂頭受教,想了一會兒,才開口說道:“先生說毛氏注‘太子忽以齊大非偶,不受……不受齊侯女,齊女有德,實為良配,卒以國滅,至于見逐,所以……所以這是怨刺之詩,說這個太子無德?!?/br> 謝客不置可否,謝敏這小家伙挺機靈,就是玩性大了些,否則當時謝客不會花粟米贖買他。 “晏晏?!?/br> 謝客回頭喚了一聲,隔岸觀火的晏姑娘無辜地眨眼,表示自己只是個吃餅的。 “不然你來說說” 謝敏看到年輕的未來主母把頭搖的像波浪鼓,看來對老師陡然提問這種事,大部分人都不喜歡。 “不敏記性很好,當時我是這么簡單提過幾句,這是我的老師告訴我的。但是,我認為詩不必皆要微言大義,以言志。娛情可不?可。養性可不可。學其言而識其物乃至比其類、觀其意?!?/br> “這是一首出游之詩,春服既成,命駕而行,有女同車,其顏如玉,感知于心,沖而成語,既安且閑,莫不靜好?!?/br> 謝客簡單說出一種看法,卻是從詩詞本義觀之,也就是直解。 這些話不深奧隱秘,謝敏大約聽得明白,晏晏覺得確實是這么一回事,謝客明顯是說眼下之景,古人常有的以詩言志,言的可是自己的志向。 “不敏聰慧猶過牧讓,以我預之,將來或阿讓所成更在你之上?!敝x客說。 前邊的牧喜聽到謝客夸自家小子,回頭笑笑,沒有說話。 讀書須得以衡、以心、以勤,這三點更在聰慧之上,謝客覺得自己僅得其二,而牧家小子既勤且喜,日居月諸,是個可造之人。 一時興起說完這些,一行人繼續向前,計劃在晚間趕到豫州南華郡中一個小縣住宿。 晏晏自從出行以來就沉默了很多,哪怕中途停車駐馬休息,飲水吃東西,小姑娘都沒怎么“言笑晏晏”,讓謝客有點擔心,想來是一時之間不適應離家這么久,嘴上不知怎么安慰。 其實小晏晏哪有這么脆弱,只是整日都在車上悶得慌,想家是真的,從離開的時候就在想家。加上路途漫漫,風塵仆仆,自然像家里秋后的蓮葉,失去了水分,顯得蔫巴。 謝客陪著她說話,或者搜索枯腸,想出幾個有趣的傳聞故事,讓小meimei開心。小謝敏也感興趣,支著耳朵聽,謝客就叫他進來一起,提高聲音,連外面的牧喜都和著一起聽謝客胡說八道。 這時候說的是一個本自《山海圖》的故事,謝客加以改編,使其更加具有趣味、情節更曲折。 “傳聞海外更有九州之大,無盡海域中有許多國,比之神州赤縣或更要廣闊,海外之南,有巨人之國,彼國之人身長數丈,斷發衣魚鱗之甲,一食如虎狼啖rou,飲則如長鯨吸水……” “謝謝,真的有這么大的人,那他們有這么多東西吃嗎?”晏晏來了興致,打斷他的話發問。 “他們住的房屋是不是很高很大?” 謝客吊起她的好奇心,沒有直接回答。 “且聽我繼續往下說……”謝客舔舔唇,“此事十分荒唐,國中無人信之,皆以為匹夫妄語。嶺南有舊越之徒某氏,素有勇力,但是好游弋,不事稼作、不課農桑、不修禮儀、不讀詩書……鄉黨人輕之,稱其和諸國之時晏子所殺三士一樣,有勇而無為。某欲證明自己有勇且謀,乘槎而出海,行數日,所攜帶的水和糧食皆盡,饑餓難當,伏于舟中哀嚎不止……” 謝客故意頓了頓,晏晏拽著他的袖子,眼睛亮閃閃的,完全沒有睡意,“后來呢,后來呢,他是不是被魚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