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真夫妻 第231節
效益好,福利就多,聽說發獎金發到手軟,工資根本不止明面上那些,不然大家怎么削尖腦袋想往里鉆。 被叫來弄電視臺,十個里有八個都覺得是發配。 現在誰不看中央臺?就他們這能打過誰,市里五百戶人家里,一戶有電視,哪怕百八十個人圍著看,也就是那臺,市場著實不看好。 但吳培光還是想做大做強的,把“唯一”干將的建議反復研究好幾天,最終拍板決定說:“就按小趙的思路來?!?/br> 趙秀云的建議很簡單,就是做一期菜市場節目,采訪采訪那些勞動人民,看看那兒的菜rou最新鮮,也聯合市容管理和工商兩個部門,鼓勵大家到指定地點擺攤,不給彼此添麻煩。 不少同事對此都很反對,大家覺得電視是比較高端的東西,怎么能拿來拍這些。 不過吳培光做主的權力還是很大的,這兒畢竟就是他的一言堂,反正是摸索階段,大不了有什么他來擔著。 趙秀云倒是挺樂觀的,說:“您也不用這么cao心,要是有問題,我負責?!?/br> 她話說得滿,吳培光有些好奇道:“你就這么肯定?” 趙秀云當然肯定,說:“我就是觀眾啊,再說,我有數據支撐?!?/br> 也是她給各大報紙雜志投稿總結出來的,民生的事情,其實才是大家最關心的,她反饋的幾次,像下水道堵住,公廁沒定時清理,別看都是雞毛蒜皮狗屁倒灶,老百姓就愛看。 要是用詞再幽默詼諧些,街坊四鄰聊著天說起來,宣揚得更快,現在也算是太平日子過著,不然還看哪些? 反正不管怎么樣,多一個出來背鍋的人,吳培光總是放心的,索性放手讓她干,打報告、申請的事情都自己做。 有這樣的領導,趙秀云真覺得自己幾輩子修來的福氣,至于同事,她不怎么在乎。 只要電視臺好起來,大家自然也會更積極。 她指揮誰,誰倒是都聽的,說白大家再不情愿,也要對工作負責,只有主持人韓月玲,對哪里都不滿意。 她是首都廣播學院剛畢業的學生,專業素養沒得說,難得的是漂亮,電視臺的人,總是要上鏡的,是吳臺長殺出重圍搶到手的人才。 現在原則上分配工作也看個人,但終究還是講究一個組織。 韓月玲就想去廣播臺,知道變成電視臺,臉都綠了,工作上敷衍了事,挑三揀四,以為這樣就會把她調走。 但她真的長得太漂亮了,趙秀云人生看過最好看的就數她大姐趙秀麗,現在是不得不說,人家遠勝她大姐不知道多少,還會打扮,眉毛描得細細的,涂上淡淡的口紅,再穿件尖領的小裙子,行走間有淡淡的香氣,就這一樣,吳臺長就不會輕易放她走,畢竟往臺前一擺,不知道多少人肯為這張臉放棄看電視劇。 趙秀云也就一直忍著,是到采訪的日子才撂臉的。 既然是到菜市場,那肯定干凈不到哪,不過誰也不嬌氣,小攤販們還非常配合,畢竟能上電視這么光宗耀祖的事情,前一天又特意通知過,換上的都是家里嶄新的衣服,連頭發都梳得整整齊齊的。 只有韓月玲,明知今天是什么任務,還不知道從哪弄雙高跟鞋來穿,從魚攤前一下沒站穩摔倒,大呼小叫的勁,不知道以為是骨頭折了,其實根本沒什么事。 可她覺得自己有事,嬌滴滴叫喚兩聲,就想改天再來。 先不說今兒一切安排妥當,興師動眾都搞下去了,就為她一人,她哪來那么大的牌面,再說她就是故意的,打好幾天前就放出風聲來,要跟趙秀云別苗頭——因為覺得大家都是剛畢業進來的,憑什么臺長只對她委以重任,拉拔得好像她就是領導似的,呸,大家可是同級。 場面一下子僵住,趙秀云脾氣上來,問說:“你確定你上不了了?” 韓月玲兩道好看的眉毛蹙在一起,眼淚要掉不掉,說:“我都走不動了?!?/br> 就這可憐樣,再說下去好像別人是什么黃世仁一樣,不就是想讓她拍不了這節目嘛,最好換成她提議的內容。 有本事說服領導去,吳臺長可不是好糊弄的,跟她來這套。 趙秀云生氣的時候反而笑得出來,說:”行,小張,麻煩你送月玲去看醫生吧,別有點什么事就不好了?!?/br> 韓月玲覺得她這反應不對,試探性說:“都是我耽誤大家進度了,改天再來拍我請吃飯?!?/br> 還改天,趙秀云瞥她一眼說:“不用,今天拍完就好?!?/br> 不就是漂亮臉蛋,誰沒有啊,她也就輸在不夠年輕,但年輕的時候她可是正經在廣播臺念過十年報紙,素質過硬,主持過的大小聯歡會、領導講話不知道多少,老家公社的臺柱子,也就是來滬市以后生疏,頂一陣還是夠用的。 想給她難看,還嫩著點。 趙秀云跟幾位同事交代幾句,快速到邊上的百貨大樓去,雖然帶的錢不夠,但有單位工作證和手表壓著,賒欠一下還是夠的,要不是她今天穿的不合適,家里一下子也沒有更合適的,就不花這個冤枉錢了。 其實她平常穿衣打扮都圖方便,大家看著雖然也覺得是個漂亮人,但到底沒有年輕時搶眼,現在新裙子這么一穿,頭發編兩辮在腦后,描上口紅和眉毛,比韓月玲多一分平易近人的美。 哪怕是攝像大哥都得夸一句,跟菜市場是太搭了,主要是氣質上。 稿子都是趙秀云親手寫的,要問哪些她是倒背如流,不過只有問題是定好的,小販們怎么答就不可掌控,這時候就很考驗臨時反應。 韓月玲沒走,這會她倒能站得筆直,恨不得沖進鏡頭里把人拽出來,只是心知絕對不能這么干。 氣嗎?氣死是最好的。 趙秀云也不是好惹的,引導著人家說出幾個在菜市場擺攤的好處,也是跟管理處商量好的。 其實現在抓得不嚴,主要是針對那些亂擺放攤子,處罰比較重,有的人是哪里人多去哪里,才不管你能不能擺,垃圾隨地丟,既影響交通,也給官方也造成很大的麻煩。 她面容親切,接話恰到好處,主要還是把發言的機會留給大家,這節目的初衷也是反映、解決問題。 一天下來,同事里一位大哥就說:“賣點菜也不容易啊?!?/br> 都是郊區公社的菜農,凌晨四點就得起來摘菜出門,舍不得搭車,也沒有車,挑著擔全靠腿走,早來能搶到靠進門處的好位置,晚來就搶不到。擔子不占地方,象征象征就收個一毛五分的管理費,也有人家是牛車、馬車拉過來的,牲畜不許進城,也得從不讓進的地方挑過來。 大家生活過得不容易,這期還有點配合首都發文,鼓勵大家靠勞動致富,做新聞的人就得宣傳政策。 現在可不興什么剪輯,拍什么就得是什么,一卷片子多貴啊。 趙秀云一句錯詞漏詞都沒有,幾次小販們把話題繞到十萬八千里外,還是她給拽出來的,好像天生就會跟人聊天。 反正她是表現良好,靜待播出,只有韓月玲被吳臺長罵個狗血淋頭,要不是等著她做主持人,早就被卷鋪蓋走人了。 就這樣,韓月玲還覺得委屈,四處宣傳趙秀云是怎么搶走她上鏡的機會。 真是什么話都給她說盡,趙秀云才懶得管,還說:“要是她到時候不想主持,我也可以頂上?!?/br> 這話一出,韓月玲想再起幺蛾子的心被按下,到底還是老老實實把第一期節目拍了,是直播,一點事情也沒出。 趙秀云全程盯著,心里總算是松口氣,只期待著明天的反饋,才能知道這第一步邁得好不好。 第230章 播出 第三更 要說本地臺開播這件事, 廣播還是幫著宣傳過的,感興趣的人還是會調到頻道看一眼, 畢竟是新鮮事情,大家還是愛湊熱鬧。 要說開場也沒啥不一樣,正兒八經地講話,倒是女主持難得的漂亮,名牌上寫著韓月玲,倒叫人多看幾眼,尋思能搞出什么花頭來。 開場第一條新聞是關于魚的。 滬市靠江, 甭管什么季節,碼頭上五六點總是有人想趕頭一船撈出來的魚, 覺得新鮮,對菜市場的魚沒那么喜歡,大家倒是更多買rou蛋菜。 趙秀云一開始主要是想幫他們宣傳一下, 其實菜市場里賣的也是活的,都是比散客們更早,從漁船批回來的。 有一位賣魚的攤主姓黃,前好幾天收到通知, 就張羅起來,居然在菜市場架鍋燒油,現場做一個紅燒魚片,非要節目組的人吃, 還打包票說:“老黃家祖傳的燒法, 味道一絕,來買魚的都可以學啊,現給你們做也行?!?/br> 是為把生意做大,啥都顧不上了。 聞著味道是真的香, 畢竟人家都做了,趙秀云就尋思嘗一口,還別說,攝像機里頭,她眼睛蹭地亮起來,一點不帶作假說:“非常好吃?!?/br> 表情太有說服力,有的吃飯晚的人家,看著電視就拍板說:“哪個菜市場,明天我也問問去?” 畢竟在哪買魚不是買,能順道學個菜回來也行。 在家看電視的一家三口早在mama/媳婦拍節目那天吃過了,現在想起來還流口水,實在是味道香,一般飯館里頭賣的根本比不上。 苗苗還有點回味地砸吧嘴說:“爸爸,我們明天能吃魚嗎?” 方海只盯著媳婦那點笑容看,說:“行,給你買?!?/br> 很快就是第二條,是關于雞蛋的。 這條新聞比較巧,正好趕上人家在吵架,鬧著非讓電視臺的人主持公道。 賣雞蛋的,有的論斤,有的論個,總價錢上其實差不離。 有位大姐是按個買的五分錢一個,回家一稱,八個雞蛋只有三兩,一般十個雞蛋一斤,她就覺得自己買虧了,非要來找小販理論。 小販覺得自己是明碼標價賣——價錢還不是她定的,現在都是統一價,得和各國營單位持平,頂多是不收票可以貴個幾分幾毛,但要想有生意,基本都賣得差不多。 而且像她這樣論個賣,那可一個一個都是買家親手挑走的,買的時候不說,回過頭又來找,講句難聽點的,她怎么知道還是不是她的雞蛋。 反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趙秀云沒幫著調解,倒是市場管理處的人上場。 因為前些年種種原因,執法人員的名聲一向不太好,外間其實都在傳他們私下還收“保護費”,其實根本沒有的事。 畢竟受賄十塊錢就得去勞改,幾乎是一舉報一個準,誰也犯不著啊。 這次節目也是替他們正名一下,人家下大力氣配合,務求表現出良好的精神面貌,連今兒出鏡的人都是精挑細選的。 兩個字,精神。 腰板挺直、眉目有神,好家伙,事主架都不吵了,就盯著小伙子看。 現在哪家的電視不是一堆人圍著看,那叫一個議論紛紛,有的前頭看吵架就直吆喝,都是大馬路上有什么熱鬧都要去湊的主,恨不得人就在現場,都趕上看《鍘美案》的勁,想進里頭給斷案。 誰看電視看得像今天這么熱鬧,一傳十,十傳百,尤其是最后還有本周菜市場價格播報,大家聽得聚精會神。 這也是剛想出來的辦法。 主要為了方便市民,畢竟現在大部分東西還是憑票買,菜市場的東西又不要票,價格總會給定得高個幾分幾毛的,還得按季節定,再趕上門路廣些的,賣本地不太有的水果蔬菜。 總之菜市場是很便民的地方,也讓大家別再在菜站、rou站大排長龍。 現在什么消息都不方便,靠口口相傳,菜市場雖然大,從頭轉到尾什么都能賣上,但有的人先入為主就覺得私人的東西貴,平常根本不往這邊來。 也導致什么巷子口、家屬院門口的無證小攤販猖獗,其實賣的價格都一樣。 而且流動攤販,哪有官方的有保障,可以說市里幾大部門,都為如何響應政策鼓勵個體經營,又最大程度上不要影響城市的方方面面,做最大的努力。 這期節目可以說目的達到了,不管是各部門還是電視臺,只看第二天的討論程度就可知。 方海還想去買魚吃,魚骨頭都沒輪上。 反而是媳婦下班提回來一飯盒滿滿的魚片,說是人家特意送到電視臺的,一句話沒說撒腿就跑。 臺長想著“開門紅”,本來要張羅著吃飯,索性去把錢結了,當作福利發下去。 跟同事吃哪有跟家里人吃得香,趙秀云飯盒蓋子一掀開,說:“吃吧?!?/br> 給她的最多,畢竟她是負責人,軍功章占一半不過分,倒把禾兒炒的菜給剩下——她也不是天天有空回家做飯,比mama還忙,正趕上今天有時間。 趙秀云吃過飯把剩菜喂給小黃,算起來它也是四歲的大狗,養得好,不知道多威風凜凜。 腦袋自發湊到主人手下,想著讓她摸摸。 趙秀云給他順順毛,這才進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