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
書迷正在閱讀:泥洹夜巡、我靠撒糖拯救演技[娛樂圈]、我在末世開農場、小白花他不裝了、燃燒(1V3 高H 高干)、渣攻火葬場后,跟小奶狗假戲真做了、報告!我已婚、我可以吃掉你嗎[快穿]、原來愛是膽小鬼(骨科H)、雀歡(出軌,高H)
鐘應聞言,勾起嘲諷笑意。 他視線落在寧明志丑陋臉頰,發現這人看起來時日無多,又偏偏瞪大一雙眼睛,固執地想要說話。 可惜,只能發出低沉痛苦的呼喝。 “父親,您不要著急?!膘o子的態度恭敬,溫和說道,“我知道您想看沈先生的遺書?!?/br> 驟然,咿咿啊啊的呼聲,停了下來。 那雙眼睛泛著光,透出寧明志慣常的急切。 “父親昏迷之前,一直念叨著的事情,我聽遠山和致心說過了?!?/br> 載寧靜子已經有了載寧當家人的做派。 她視線一轉,就能見到和室之外的親信,捧出了熟悉的木制托盤。 見到手機,厲勁秋頓時活了過來。 他急切拿回三個手機,神色慶幸的出聲,“終于把我手機還給我了。嗯?居然還有電?!?/br> 作曲家眉頭緊皺,一一檢查自己手機里的信息。 還順便將鐘應的手機遞了過去。 鐘應拿回手機,并不急著開機翻看消息,反而問道:“你怎么這么多手機?” “多嗎?”厲勁秋一臉理所當然,“親人朋友用這支,工作聯系用這支,玩游戲續航用這支?!?/br> 分工明確,絕不多余。 他簡單說完,趕緊催促,“快點,照片、照片?!?/br> 鐘應知道他說的是什么照片。 和室已經放下了巨大的投影幕布,寧明志坐在輪椅里手足無法動彈,睜著眼睛都想看的照片,也就只剩沈聆的遺書了。 鐘應垂下視線,打開了始終保持充電的手機相冊,很快找出了熟悉的分類。 上面按照時間、所屬人,標明得清楚。 他點開了“1947年沈聆”,就能在靜子的幫助下,把那些小小照片,投放到寬闊清晰的屏幕上。 寧明志看不清,自然有徒弟們貼心的為他念誦。 “師父,這是靜篤先生寫的日記?!?/br> 致心的聲音柔和,出聲講述著鐘應熟悉的內容。 沈聆最后的日記,期盼著遺音雅社重聚。 他用的是豎排繁體,對于致心這樣從小學習漢語、學習中文的日本徒弟來說,讀起來輕而易舉。 寧明志的視線模糊了,耳朵卻清明。 他感受不到手腳的存在,仿佛軀體都被抽走了靈魂,只能感受到眼眶止不住的淚水。 沈聆的最后一篇日記,竟然惦記著雅韻,惦記著去美國的友人,都沒有提及他半個字。 短短的紙頁翻過,沈聆存在的痕跡并沒有完全消失。 因為,在那篇日記之后,是半份手稿,致心沉默的停了聲音,而遠山視線詫異。 “鐘先生,這是什么?” 他不禁出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鐘應遙望投影屏,嘆息說道:“這是沈先生去世時,正在撰寫的手稿。他還沒能完成,就去世了?!?/br> 那本份手稿,寫的是載寧學派內門弟子能夠一眼看出的譜錄。 以漢字偏旁部首般記載的文字譜,混雜著他熟悉的指法,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腦海里立刻就能回蕩出十三弦箏奏響的旋律。 遠山求證一般,低聲問道:“這手稿上寫的曲譜,可是《黃泉》?” “《黃泉》?” 鐘應勾起苦笑,眼前沒能完成的手稿,是沈聆臨終前想要再次更改的《猗蘭cao》。 “如果說,這首樂曲就是送沈先生親赴黃泉的樂曲,那可真是沒錯。不過——” 鐘應憐憫的看向遠山,“它叫《猗蘭cao》,是沈聆先生從漢樂府曲譜中重新編制的新章,也是寧明志不斷祈求我們奏響的樂曲?!?/br> 求鐘應、求樊成云、求林望歸,求每一個來到日本的中國人,不斷重復的麻痹他癡心妄想的《猗蘭cao》。 那是寧明志誤以為的友誼,更是令沈聆痛徹心扉的古曲。 鐘應盯著那半份手稿,感慨道:“《黃泉》倒是好名字,猗蘭黃泉,恰如其分?!?/br> 他輕松悠閑,遠山卻如遭雷劈。 眼前寫成于1947年的手稿,每一段指法都與載寧學派秘而不宣的譜錄一模一樣。 師父說,那是日本古代的神秘樂譜,那是神仙留下來的樂章—— 《黃泉》《天降》《根堅》《御山》,曲曲皆是記載于《古事記》上,由載寧學派繼承發揚! 可是,他以為的神秘樂譜,似乎并不是他以為的那樣。 “……這如果是《猗蘭cao》,那么——” 他還沒能問出《天降》《根堅》《御山》,旁邊呼呼的低喚,打斷了他紛亂的思緒。 年輕的弟子,轉過視線,就能見到自己的師父瞪大了一雙眼睛。 渾濁雙眼不停流淚,嘴唇顫抖張開,無聲無息的呼喚他們的注意力,就像平時一樣,說著:快念給我聽! 遠山收起一腔懷疑,恭敬的遵從師命。 “師父,投影上是半份手稿,上面、上面寫的是《猗蘭cao》的指法……” 散托擘抹,挑勾剔打。 遠山越是念出來,越是紅了眼眶。 他跪在寧明志的輪椅旁,將這些豎排繁體的漢字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從他的音樂天賦里感受到—— 這首樂曲,遠比《黃泉》精妙! 然而,如此精妙的樂章,斷在了最后一個歪曲顫抖的復雜“摘”指上,似乎書寫之人忍耐著極大的痛苦,最終無法繼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