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書迷正在閱讀:泥洹夜巡、我靠撒糖拯救演技[娛樂圈]、我在末世開農場、小白花他不裝了、燃燒(1V3 高H 高干)、渣攻火葬場后,跟小奶狗假戲真做了、報告!我已婚、我可以吃掉你嗎[快穿]、原來愛是膽小鬼(骨科H)、雀歡(出軌,高H)
眼睛渾濁的貝盧,耐心的捧著花束看他。 多梅尼克仿佛下定了決心,說道:“你能不能把那張仿制的十弦琴,送給他,讓他帶回中國?” “這不可能?!?/br> 貝盧心情再好,對待雅韻一如既往。 他伸手抓住認識了四十年的朋友,聲音低沉的質問道:“多米,你背叛了我是嗎?你被中國人蠱惑了,你也認為我做的一切都是錯的?” “哈里森……” 多梅尼克很少這么叫他,并不否認自己想要幫助了鐘應的事實,“那你告訴我,收藏室的十弦琴、墻上的書信,是怎么來到你身邊的?!?/br> 貝盧松開手,選擇沉默,視線抗拒的看他。 不再年輕的鋼琴家嘆息一聲,問道:“你就算喜歡音樂,留著那張琴又有什么用?沈聆已經不在了?!?/br> “他在?!?/br> 九十七歲的老人格外堅持,顯露出孩童般的固執。 “我馬上就能見到他了?!?/br> 第三玫瑰廳,首排毫無遮擋的位置,足夠貝盧舒適的欣賞雛菊與玫瑰裝點的舞臺。 這不是什么嚴肅的音樂會,而是為了慶祝他的生日。 政要、商賈、親屬、朋友,紛紛向他送來祝福,門外的花籃、花束占滿了走廊,新聞記者也是追著拍攝這位慈善家的身影。 然而,他只關心《金色鐘聲》。 能有十弦雅韻參與演奏的協奏曲,是他畢生的期望,無論多少人走到他面前來與他攀談、閑聊,送上祝福,都無法分去他半分心神。 因為,他只在乎舞臺上走出了的管弦樂隊、站在正中的指揮,還有他等候已久的《金色鐘聲》。 指揮帕米拉代表著樂團與意大利音樂劇院,獻上對老先生的祝愿。 這場生日音樂會的主角,卻睜大眼睛,持續看向帷幕遮擋的后臺,催促身邊的助理。 “鐘應呢?我的琴呢?他們什么時候出來?” 忽然,燈光漸暗,管弦樂隊井然有序入座,只剩下獨奏樂器位置,空蕩蕩的琴桌,等待著演奏者的出場。 轟鳴的掌聲,隨著一位身材高挑的年輕人響起。 他抱著一張與眾不同的古琴,沒有向偉大的哈里森.貝盧投去一絲視線,徐步走向琴桌。 可是貝盧死死盯著他。 他穿著那時候中國人慣穿的長衫,斜斜盤扣、長長衣擺,淡藍月白的色澤永不褪色,仿佛一位年僅十八歲的故人,跨越了漫長沉悶的時空,千里迢迢趕來,為摯友慶生。 貝盧喉嚨頓時干澀,眼眶變得濕潤。 因為他看到的不是脾氣執拗的鐘應,而是他心心念念的知音—— “沈聆……” 第13章 貝盧見過沈聆,聽過沈聆的聲音。 只可惜,當時的沈聆并沒有對他說過話,更沒有看向他。 但他仍記得那聲清晰的—— “致遠,不能如此無理?!?/br> 貝盧忘記了沈聆親昵叫“致遠”的那個人長什么樣,卻永遠忘不掉沈聆的語氣和神情。 他嘴角帶著縱容般的無奈,陌生的中文發音如潺潺涓流。 身穿長衫的男人,在貝盧心里如皎潔月光,照亮了異國他鄉破敗泥濘的街巷。 沈聆對待貝盧的父親,也像是對待至交好友,禮貌溫柔。 即使他與父親寒暄之后,就發生了貝盧這一生慶幸又惋惜的事情,貝盧也無法忘記他一言一行。 第三玫瑰廳的燈光逐漸黯淡,隱約亮起的一束白光,正如他心里那一輪永不消失的明月,照亮了舞臺上的鐘應。 鐘應坐在那里,整個音樂廳的祝福、掌聲都不再重要。 貝盧緊緊盯著臺上,耳邊很快響起了小提琴優雅的前奏曲。 《金色鐘聲》如金色河流一般,緩緩流淌于貝盧心間,可他依然在等,等著他盼望已久的聲音,從那張十弦雅韻上傳出來。 很快,指揮給了獨奏樂器單獨的示意。 只見鐘應在帕米拉揮動指揮棒瞬間,懸于弦上的手指狠狠按下。 真正的千年烏木,琴聲回蕩,聲如斷弦,余音繞梁! 鐘應修長手指劃過琴弦,蕩氣回腸的弦音,全然不像一張木頭制成的樂器能發出的響動。 十弦琴的旋律瞬間蓋過了溫馨婉轉的管弦樂隊,從涓涓細流里迸發出熾熱巖漿,炸出赤紅火花,點燃了干燥蘆葦一般,摧枯拉朽的引發一場山火! 《金色鐘聲》沒有令眾人感到舒適,而是促使他們后背保持緊繃,追逐著那場席卷視野的火焰燃燒。 而點燃這場烈火的,就是舞臺上專注于琴弦的演奏者。 他穿著中國人特有的長衫,劉海挽于耳后,俊秀眉目在柔和的白色光亮之下,有著令人難忘的內斂與俊逸。 可他十指拂弦,托擘果斷,彈奏的聲響透著與眾不同的堅毅剛強。 仿佛他掌下的樂器不是烏木冰弦制成的琴,而是火焰巖漿之中永燒不斷的鋼鐵,即將澆筑出錚錚不屈的脊梁。 鐘應彈出一聲聲、一陣陣的突兀撞弦之音,絕不是適合給九十七歲老人慶生的調子。 偏偏在管弦樂的柔和協奏之下,變為了藏起鋒刃的鈍刀,裹挾著火舌,敲響了深山冰冷鐵鐘。 貝盧聽到了鐘聲。 那不是他想象的高山流水、梅花勝雪般祝福,更像是在預示他荒原里撩起的野火、荒山中掀起狂風,催促他快逃快跑的警告,聽得他喘不過氣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