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大金七十三年,前線軍機貽誤,金朝打了一次難堪的敗仗,追蹤其線索,是世子府別院中,出了一個jian細。 jian細這個詞,實在叫人恐懼。 幾個月前,世子府中便傳言有家賊,幾個將軍接連帶兵搜查,最后果真抓出三個賊人,就在沅鎮菜市口,梟首示眾。 家賊可惡,但也不至于如此酷刑。 世子府中的下人們,當時不懂得為何這幾個賊人要遭如此殘暴刑罰,后來他們才知道,這幾個賊人偷的并不是金銀珠寶,而是軍情機要。 他們是叛國賊。 當時,世子府上下著實亂了一陣。 畢竟當年平遠王的死,差點就被定性為了通jian叛國。 平遠王是一代戰雄,卻倒在幾個匪寇手上。 平遠王死后,軍情送到京城,皇帝卻表示難以理解,他叫來幾個軍機大臣商談,為何幾個小小的流寇會讓平遠王當場送命。 軍機大臣都說百思不得其解。 平遠王素有戰神之名,被一小伙匪寇殺死在泥沼地中,不異于獅子被蒼蠅叮死。 于是有人提出,這中間,如果不是敵人使了什么他們無從知曉的jian計,便有更深的緣故。 而且,還有人證物證說平遠王當年是只身進入敵營,那張說是北方有敵軍來犯的字條,也只有平遠王看過。 他看過之后,就毀了字條,特意遣退左右,孤身前往。 這一切都透露著詭異。 若不是平遠王意外身亡,沒有人會知道他當時只身進入敵營是去做了什么,在平遠王的軍令之下,更不會有人提到這件小小的事。 朝中霎時眾說紛紜,甚至有不少的聲音在猜測,平遠王在邊疆多年,寥寥幾次回京述職,也是待不過幾日便走,還有許多大臣曾經聽平遠王親口說過,雖然京城是他長大的地方,但他還是覺得待在邊疆,比待在京城自在。 種種跡象表明,平遠王可能早已通敵,最終死在了沼澤之間,如此私.密之處,說不定正是去密謀的。 密謀途中,因為與敵方利益溝通沒有達成統一,窩里斗了起來,北寇在平遠王不設防的時候將他殺死。 這些流言蜚語一個個傳起來有聲有色,竟然聽起來比真相還真。 若不是有蘭貴妃在宮中周旋,恐怕當時皇帝真的就聽信了那一群大臣、宦官之語,不僅不會第一時間迎回平遠王的遺軀,還會先趁北部忙亂之時,下一道徹查平遠王的圣旨。 圣上要查,那便是無罪,也要找出幾條罪名。 更何況,當時黎奪錦年紀輕,又突遭大變,若是真的再遭人盤查,一定抵擋不住。 所以當黎奪錦從邊疆撤回,并且搬到荒僻的沅鎮住的時候,蘭貴妃是支持的,身為黎家左膀右臂的陸家,也沒有攔著。 在帝王對黎氏疑心的時候,他們表現得越低調越好。 當年風波帶來的陰影,直到三年后也沒有消解,所以當府中的賊人被揪出來,當著所有人的面斬首,又被爆出叛賊身份時,黎府上下全都人心惶惶。 可,叛賊不是在幾個月前便已經殺了嗎?后來也平靜得很,為何突然又要捉jian細? 西北的那幾位大將軍卻不會向這群下人解釋任何事情,只是強硬地頒布軍令。 曾經最安全的世子府別院,如今仿佛已經成了一個篩子,誰都可以進來摻和,可以任意排查其中的人員,甚至連黎奪錦,都沒有資格為誰做擔保。 阿鏡看到黎奪錦冷目站在回廊上,旁觀著這一切。 直到,她被人拷住手腕,強行要帶走。 她看到黎奪錦眼眸忽地凝重,朝這邊走了一步,但很快,他又停住了步子。 阿鏡被關到了一間單獨的囚房,她極少聽到外面的消息,只是隱約聽說,那些人已經沒有再繼續找jian細了。 之前還那么大張旗鼓,怎么會突然不找了? 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們覺得他們已經找到了。 阿鏡一遍遍地否認,可是根本沒有人聽。 她知道辯解無用,她要從這里逃出去,要去見黎奪錦。 黎奪錦說過的,她不需要被盤問,她是特殊的。 阿鏡身手靈活,幾次試圖逃獄,竟差點被她得逞。 但,終究是差點。 再一次被捉回來,阿鏡靠著臟兮兮的墻壁積蓄力氣,等待下一次逃跑時,黎奪錦來了。 他依舊是那般驕矜貴重的世子模樣,隔著木欄,低頭打量著她。 阿鏡臉上烏糟糟的,身上的衣服也又亂又臟,仿佛又回到了初見那時,她是臟兮兮的小流浪貓,而他是高高在上的陌生世子。 “黎奪錦?!卑㈢R叫他,臟兮兮的臉蛋上,眼睛亮得銳利,“我不是叛徒?!?/br> 黎奪錦頓了頓。 他似乎咽了咽喉頭,說:“現在,還沒有人說你是?!?/br> 阿鏡說:“可是他們還不放我?!?/br> 她掙了掙腕上的銬子,有些委屈。 黎奪錦又咽了咽喉嚨,接著,才把那句話說完整。 “現在沒有人定你的罪,直到,你自己承認?!?/br> 阿鏡豁然抬頭,看著他。 那雙貓瞳中一瞬間褪去了怒意和委屈,變得冰冷,懷疑,像是機警的流浪貓突然發現眼前的人并不是一直給自己投食的好心人,而是偽裝成好心人的劊子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