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與嬌嬌 第78節
“冰天雪地,斷壁懸崖,莫說車馬,人亦難行?!碧靿q做擋,不管是敵是友,都不可逾越。 “確實難辦?!敝荞旱驼Z輕喃。 “我這還有個小道消息,事關你心心念念的那位,要不要聽?” “你說,我就聽?!?/br> 見女子一派平靜,并沒有被自己誘到,譚鈺亦是自嘲一笑,抬眼掃了掃窗外,壓著聲音道:“北狄各部人心不齊,與西戎那邊其實多有不和,結盟也是為了利益,此次侵關,西戎派的兵馬比北狄略多,死傷也更重,西戎內部如今產生了分歧,更有幾個部落首領提議撤軍,與我朝和談,以結秦晉盟約?!?/br> 秦晉?是她想的那樣嗎? 周窈眨眨眼:“所以,打到一半,眼見可能打不過就玩賴,派個公主過來哄一哄,休養生息后再蠢蠢欲動?!?/br> 譚鈺眼里露出一絲激賞,到底是那位看上的女人,果然見解不凡,透過現象看本質,一點就透。 “那位想必是不會同意的,但朝廷里有多少人愿意和談就不好說了,須知越是高門大族,越圖穩,” 頓了下,譚鈺又道,“聽聞西戎私下有托南越作為說客,能不能成,就看南越世子的斡旋能力了?!?/br> “那位世子別的不提,招蜂引蝶的本事倒是一流,逗留京中數日,迷得不少貴女為其神魂顛倒,當真是個人物?!?/br> 被縣太爺默默編排的南越世子突覺鼻頭發癢,不禁抬手輕揉了下,稍事緩解,看向一臉凝重的禮親王和梁太尉,以及默然不語的安王,神情越發和煦。 “晚輩也是臨危受命,避免更多無謂的犧牲,才厚著臉皮做這個說客。西戎那邊也表現出了誠意,不僅歸還所占的城池,懲治屠城的官兵,更自愿賠償戰時的損失,嫁過來的兩位公主亦是大首領最疼愛的女兒。如此一來,及時止損,豈不更好,何必非要弄得兩敗俱傷,生靈涂炭?!?/br> 第85章 . 封侯 也不怕吃不消 連下兩城后, 周謖下令好好安葬城中橫死的百姓,對于少數幸存者進行優撫,除了入駐城防守的官兵,其余軍將仍在城外安營扎寨, 厲兵秣馬, 一刻也不能懈怠。 奪回第二座城后, 周謖就命懷瑾一行人在城中留守,如無上峰指令, 不得擅自離城,再有一回違抗軍令,重打五十軍棍, 生死不論。 懷瑾這一營直屬衛將軍韓沖管轄,聽到此令,自然不服,周卓初生牛犢,徑自找到韓沖, 請求隨軍出戰。 韓沖看到周卓亦是頭疼不已, 誰又能想到這般瞧著沒什么特別的少年竟然是皇帝的小舅子, 性子還野得很。 猶記得那日攻入桐城,他領兵沖進官衙捉拿敵軍頭領, 才踢開院門, 就聽得一聲暢快淋漓的大吼,屬于少年獨有的朝氣,又攜裹著鋒芒畢露的一股子蠻狠。 一顆血淋淋的人頭提溜在了少年手上,少年面容尚且稚嫩,卻是無畏無懼,狂出了天際。 那一刻, 心頭的震撼已經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但足以讓韓沖畢生難忘,是以皇帝要軍法懲治這幾人時,本著愛才的心情,韓沖第一個站出來替他們求情,聽令的兵不計其數,但猛將難求。 再后來,薛進和鄭聃也幫著求情,皇帝才松了口,不過杖責仍是躲不了,可以少罰,但不能不罰。 幾人被綁在了露天的石凳上,皇帝親自監刑,也是那時候,少年一聲姐夫,喊得所有人錯愕。 皇后什么時候有個這樣膽大妄為的弟弟了,又或者別的妃子? 可敢這么理直氣壯喊皇帝姐夫,還喊得那么順口,必然是極受寵的妃子。 然而眾人仔細一想,皇帝已經許久未進后宮,那些妃子形同虛設,又哪里來的寵。 倒是據聞皇帝在來潼關的路上耽擱了一兩日,似是與一貌美女子同行,后來就沒那女子的訊息了,也不曉得是因旅途漫長,為解悶尋的一段風流韻事,亦或何故。 總之,皇帝登基幾年來,行事作風一年比一年琢磨不透,讓人看不懂。 這突然冒出來的小舅子,更是叫人不知該如何對待。 韓沖把燙手山芋扔回給懷瑾。 一級壓一級,懷瑾是想管,但周卓這性子太野,又皮實,經得住打,也不怕打,嘴上叫得疼,表情卻又欠,著實不好辦。 “你且消停些吧,你那姐夫看著就不是徇私枉法的人,再鬧下去,與你我沒好處?!?/br> 軍功是有了,棍子也挨了,懷瑾不如周卓能抗,本就在與敵軍打斗時受了傷,后來又吃了棍子,只要手持重物,胸口就隱隱泛疼,這時候逞強就是犯蠢,懷瑾看周卓就有點蠢。 “你勇是夠了,但謀還不足,與其在這憤憤不平,不如多讀些兵書?!?/br> “兵書?可是這樣的,我早就讀了不下十遍,倒背如流了?!?/br> 說罷,周卓從懷里掏出一本外皮已經殘缺不全,露出里頭暗黃紙面的小冊子。 懷瑾一看那外皮沾著血漬,又破舊不堪的樣子就不想拿,只看著周卓隨手翻了幾頁,然而看得越久,懷瑾面上神情變幻莫測,已不見一開始的嫌棄,而是驚喜地瞪大眼,一把將冊子奪過,繼續往后翻。 踏破鐵鞋無覓處,卻不想,尋來尋去,竟然就在身邊人懷里。 “這書,你從哪里得來的?” “我爹給的啊,家里窮,到我這輩,只能傳這了?!?/br> 周卓還記得當時他爹把這小破本交給他鄭重其事的樣子。 “你和你姐夫,一人一樣,你也莫惦記著他的武學秘籍,這東西,等你用對了地方,就知道好了?!?/br> 懷瑾仰天,又是一聲長嘆。 周家到底什么野路子,有了那般神勇的靈獸,周家姐夫文韜武略,身份又神秘尊貴,還有此等絕世的兵書,一家子把好處全占盡,叫別家如何混。 從未有這么一刻,他堂堂刺史家的公子,居然對一個莊戶家的小子心生羨慕嫉妒,求而不得。 “你喜歡這?” “我喜歡,你就送我?” “別想,這玩意再破,那也是傳家寶,我得留給我兒子?!?/br> “那讓我女兒以后嫁你兒子,或者你女兒嫁我兒子?!睉谚较朐接X得可行。 回應懷瑾的,是周卓一聲更悠長的冷笑,當他真傻啊,不識金鑲玉。 “你要能把二妞娶了,我才敬你是個漢子?!?/br> 一兩句頂得懷瑾瞬間啞火,蹲下了身子,嘆了又嘆,嘆多了,胸口又開始疼了。 過幾日,守城門的二人就被周謖叫進了營帳,有話要聊。 這也是頭一回周謖私下約見周卓,仿佛終于想起了他這個有功勞沒福享的小舅子。 周卓原本還想擺擺臭臉,就像之前男人毫不留情,當著軍中將士的面賞他板子那樣,可周謖開口一句話就讓周卓破了功。 “想不想娶媳婦?” 周卓愣過之后紅了臉,一個字也發不出。 懷瑾亦是錯愕,這小子才多大,再說了,戰事膠著,敵人未滅,娶什么妻。 周謖不以為意,繼續問:“娶一個可能不夠,給你兩個可好?” 周卓面紅到脖頸下,連聲氣都哼不出來了。 懷瑾雖然忌憚周謖身上的威勢,但瞧著小子可憐,忍不住幫腔道:“這時候說這事兒不太妥,要娶,還得問過周伯伯的意思?!?/br> “長兄如父,姐夫亦然,這個主,我給你做,只問你愿不愿意。你現下小,不愿意圓房,那就晾著,不過是多養兩個閑人,若是不夠用,封你個萬戶侯可好?” 萬戶侯又是什么玩意。 周卓不懂,懷瑾卻是變了臉。 萬戶侯,享食邑九千戶,近乎于萬,也是此名由來,但我朝至今無人享此殊榮。須知,柱國公乃勛爵之首,食邑五千,已經是到頂了。 輕飄飄幾句,說封就封,兒戲一般,到了此刻,懷瑾想不深究都不能夠了。 “你到底是誰?” 懷瑾看著面前身著玉冠紫袍,威儀盡顯的男人,回想他們在清河縣城門口的初遇,以及后來的種種奇遇,心中已經有答案,呼之欲出。 “等等,說清楚,萬戶侯到底是個什么鬼?” 懷瑾心亂如麻,回頭便是一句:“萬戶侯就是讓你子孫八代都衣食無憂的鬼?!?/br> 皇城內,本以為勸君議和是件極其困難,近乎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卻不想周謖傳到京中的密信竟是同意了,但有條件。 當禮親王讀出這個條件時,簡郡王簡直是不可置信:“一個僥幸打了場勝仗的毛頭小子,何德何能,封萬戶侯,還娶兩位公主?!?/br> 太后聽到這,蹙了眉:“蠻夷之地,哪來的公主,不過是抬舉她們罷了?!?/br> “皇兄這是擺明了不想娶,我們又能如何?倘若因這事激怒了皇兄,死守在那里,結果如何,更是難料?!卑餐踔锌系?。 淮南長公主看他一眼,心頭越發覺得怪,這位半路冒出來的皇嗣帶上袞冕,半遮面容,往龍椅上那么一坐,聲音再壓一壓,沉厲幾分,想必就連太后都沒法分辨出真假來。 “棧道便要完全修復,也不是幾天就能好的,糧草軍需能否及時供應上,戎狄那頭又是否還有外援,亦難說?!卑餐鯓O為理智地條分縷析。 在場幾人皆是心情沉重,禮親王掃過一圈,最后對太后道:“圣命不可違,不如就這樣吧?!?/br> “不這樣,又能如何?!碧笠宦暲湫?,依她對皇帝最后那點了解,多半是緩兵之計。 皇帝收回兩城后,參與屠戮百姓的敵軍將領,一個都不留,悉數斬殺,可見皇帝對戎狄有多仇視,又怎么娶那邊的女人。 皇帝不愿娶,她還能硬塞不成。 過去塞了那么多,弄得母子離心,這樣的蠢事,她再也不會做了。 周姓小將因收復失地有功,且冒死破城,救下一批正要遭蠻人毒手的老百姓,可謂智勇雙全,堪稱少年英雄,如今軍中正值用人之際,皇帝又惜才,特封賞為萬戶侯,以示恩照。 此等喜訊傳到清河縣,已是除夕,全城的人與有榮焉,除舊迎新之際,家家戶戶又多放了兩掛鞭炮,更添喜氣。 于是,一整宿,鞭炮聲就沒斷過。 周窈將門窗通通關緊,仍是隔絕不了滿街喧鬧的聲響,只能用老虎帽子把兒子耳朵捂嚴實。 誰料小娃娃一點都不怕,也毫無困意,鞭炮聲越大,他露出新發的幾粒小乳牙,笑得更歡。 周家人的注意力都被小娃娃吸引走了,聽聞天大的喜訊,反應也只是平平,好像周卓是外面那些人家養的,他們只是看客。 周二妹逗弄夠了外甥,才后知后覺地誒了聲:“那小子一下子給我弄來兩個弟媳,那我不得包兩個大紅包?!?/br> 周父對蠻人深惡痛絕,不僅不喜,反而厭棄道:“他若敢帶回來,就叫他另尋別處,我這里廟小,容不下?!?/br> 譚鈺厚著臉來周家湊熱鬧過新年,聽到這話,不由委婉道:“這婚事是御賜的,面上的章程,還是要走一走的?!?/br> 盡管譚鈺也搞不明白那位什么意思,自己不想娶,就全推給小舅子,十五六歲的少年,一下娶倆,也不怕吃不消。 唯有周窈,誰也不看,只低頭望著懷里拍手直樂的兒子,輕聲細語:“我們誰也不聽,等爹爹回了,問他可好?!?/br> 第86章 . 夫綱 爹哪里壞了 盛元第五個新年, 在兩邊心照不宣下,?;饏f議算是奏效,皇帝一紙詔書,命一名在戰事期間表現出色的周姓官員作為使者, 常駐邊關與戎狄那邊斡旋, 二十萬大軍分散到幾城, 幾名大將,一半留守, 一半歸京。 驃騎將軍鄭聃作為第一批回京的將領,一到京中,還來不及歸家, 就被宗親宣召進了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