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兩國開戰,大軍壓陣,糧草馬匹全是消耗。 御城是一座城池,后方又是直通京城,糧草不愁,還有趙如卿的旨意,故而周稼等人可以等得起支援,也不用擔心會孤守城池沒有后援。 但同樣的情形并不適用于在城外的突厥大軍。 對于他們來說,每一天的糧草消耗,都是巨大的不容忽視的問題。 更關鍵的是——他們從前是習慣了快速地搶掠之后就離開,而不是這種圍城攻勢。 這讓他們內部已經發生了態度上的轉變。 的確,他們原本是想接著代朝內部出現了皇位更迭的問題來趁火打劫,但是現在很顯然他們已經撈不到太多的好處,那么他們還需要繼續堅持下去嗎? 在絕對豐厚的利益面前,或許會讓他們先暫且把各自之間的矛盾放在一旁,齊心協力來做某一件事情;但當利益并不足夠多、也不足夠誘人的時候,那些隱藏的矛盾便都會暴露出來。 . “現在雖然他們還堅持著,但依臣看來,已經有和談的苗頭了?!敝芗诎殉峭獾木謩菡f了個明白之后,如此下了結論,“陛下這時候來也恰好是個絕佳的時機,突厥那兩個王子應當已經心生退意,畢竟他們的汗王如今是命不久矣,他們不想在御城呆太久,但也不想以戰敗的結果回去突厥王庭。如果沒什么意外,應當可以以言和為由,重新簽訂一份對我們代朝有利的和約?!?/br> 趙如卿點了點頭,她決定來御城親征,也是這樣打算——之所以是要她親自來一趟,也是因為她來這里,會讓突厥那兩個王子退得更果斷一些。 . 這些草原上的民族最懂的是趨利避害違害就利審時度勢,他們能征善戰,敢打仗,也看得懂局勢。當御城只有周稼等人時候,他們或者還會硬撐著再戰,都已經兵臨城下,自然就會想著從這次南下當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哪怕是之后再和談,也能借著自己這次卓絕戰績,來當做和談時候的籌碼,用來獲得更多更好的條件——這是因為周稼等人一退再退,退到了御城,他們不難從他們后撤的行為中去猜測代朝的態度。而現在的情形便是不同的,盡管周稼退到了御城,但趙如卿本人來了,這說明了代朝的精銳也已經要到來,更說明了代朝對待突厥會是怎樣的態度。突厥和趙如卿打交道不是一兩年的事情,他們都很了解趙如卿本人是怎樣的態度,他們之前懼怕她帶兵,甚至很多時候都是躲著她走,所以他們的態度必然會轉變。他們必然會選擇和談。 現在便是要等待著突厥人拿出和談的誠意了。 . 在理清了現在御城的情形之后,趙如卿便不再著急,與周稼等人一起用過了晚膳之后,才回去暫時布置的臨時行宮中休息。 . 另一邊,顧蘭之對著生母張嬛的信已經發呆許久。 這信并不能算很長,也就簡簡單單一頁而已。 開頭是寫他們的母子之情,長篇累牘,聲淚俱下,仿佛他們母子倆當年有多么親厚,她當初離開時候是多么迫不得已。 寫到中間便筆鋒一轉,開始寫她如今的不得已,信中說她知道他已經出人頭地十分欣慰,請求他能看在母子一場的份上救她回御城來。 倘若之前沒有聽趙如卿說過永王和她如今一起在突厥的事情,他也許會因為這封信動容幾分,但他早就知道了他們就在突厥軍中……這封信便讓他感覺到十分的尷尬。 他的設想中,張嬛是不可能給他寫信,更不可能主動請求他來救她的。 但…… 也許是他對張嬛理解得還不夠深吧? . 天色已經完全暗下去了。 御城沒有京城熱鬧,夜晚時候一片寂靜無聲,就連樹上的夜梟拍翅膀的聲音都聽得清楚。 . 外面傳來了御駕回來的聲音。 顧蘭之回過神來,他站起來往外看,便見到趙如卿身后跟著一串內侍禁軍護衛等人由外走進來。 他把這封信折起來放回了信封中,然后站起來走出去。 趙如卿看到他從屋子里面出來,手里還拿著個書信一樣的東西,便笑著示意他上前來,口中道:“是有什么事情要與朕說?” 顧蘭之抿了抿嘴唇,把手中的書信雙手交給了趙如卿,道:“臣……臣方才才剛安置好,便收到了張嬛的書信……” 趙如卿隨手接過了他遞過來的書信,并沒有急著打開看,只笑道:“進屋去說,外面黑漆漆一片也看不清?!鳖D了頓,她又看向身后內侍,道,“送兩杯熱茶進來?!?/br> 內侍忙應了下來。 趙如卿進到了正廳中坐下,然后才打開了顧蘭之送上來的這信。 顧蘭之在旁邊帶著幾分忐忑,他接了內侍送上來的熱茶,卻沒有心思去喝。 趙如卿把信看過之后放到了一旁,然后看向了他,道:“既然她想讓你幫忙,你幫就是了,否則落下話柄?!?/br> 顧蘭之欲言又止,他不知要如何形容心中的感受——這不僅僅只是幫或者不幫的問題,也并非只是話柄,他所擔心的也并不是這些。 趙如卿看著他,輕松地笑了笑,又道:“畢竟是你生母,不是嗎?” 顧蘭之嘴唇嚅囁了一會兒,好半晌才悶悶道:“臣只是……只是與她也沒什么感情?!?/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