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他富可敵國 第193節
秦戮這邊的工作進展順利,遠在京城的顧硯書也為了修路的事兒忙得有些腳不沾地。 在朝廷為修建水泥路招商的廣告刊登出去之后,顧硯書才發現他這次又算漏了一件事。 那便是古人對皇家追捧以及狂熱。 從周家當初壯士割腕,為了搖搖欲墜的韻瓷齋,寧愿賣掉順風順水的綢緞生意便不難看出,天齊的商賈對于“皇商”二字的抵抗力,幾乎為零。 修路之事也同樣如此。 參加修路的商賈雖然不能算是皇商,但這好歹也是皇家的工程,說出去也是一件頂有面子的事兒。 所以在廣告刊登后的第二天,便有不少商人找到了報社,咨詢修路之事。 最后根據報社的統計,咨詢之后,有意向參與修路的人,遠遠超出了顧硯書以及戶部的預期。 按照顧硯書現在的板塊劃分,天齊的土地都不夠這些商人們分。 戶部只能就這個問題,專門開了一個小會。 顧硯書雖然心中不情愿,但在接到溫清衍的邀請后,還是去了戶部一趟。 畢竟做事情,還是要善始善終的好。 顧硯書到的時候,戶部的小會已經開了有一會兒了。 戶部的官員們,已經相出了第一個辦法。 那便是再將天齊的版圖細分,讓每個有意向的商人都能夠參與進來。 這樣每個人出的錢少了,風險也會低很多。 誰料顧硯書剛一進門,便直接否定了這個方案: “不行?!?/br> “為什么不行?” 當即便有不長記性的人提出了質疑。 毫不意外,這個人再一次得到了顧硯書一個“你是不是蠢”的目光: “你見過一個縣有兩個縣令的情況嗎?” 那人早就已經習慣了顧硯書這樣的目光,倒也不介意,想也不想便給出了答案: “自然沒有,那不是亂套了嗎?” “那你說為什么不行?” 顧硯書瞥了那人一眼,反問著。 不得不說,顧硯書所舉的這個例子,可謂是通俗易懂。 一個縣不可能有兩個縣令,因為一山不容二虎,人的思想不同,兩個人總會有意見相左的時候。 到了這個時候,底下的人到底該依從誰的命令便成了一個問題。 現在顧硯書所劃分出來的版塊大小,是在仔細思考,反復斟酌之后才做出的決定。 若是再向下細分,商人用來修建水泥路的資金回籠周期長不說,也不便于管理。 嚴重一些,甚至會出現同一座城池的管理范圍內,有兩座收費站的情況。 戶部的官員們顯然也很快想明白了這一點。 但除了將板塊再細分之外,這些人一時間竟然也想不出來第二個解決方法了。 最后還是溫清衍開口詢問顧硯書: “不知殿下可有什么好的建議?” 顧硯書在來的路上便已經想好了解決方法,現在根本不需要思考,便給出了答案: “既然板塊已經不能再拆分,有意向的人也不少,那就招標好了?!?/br> “招標?” 雖然溫清衍對厲王妃時不時便能說出幾個讓他們陌生的詞語已經見怪不怪,但依舊忍不住將其重復一遍。 “用簡單一點的話來說,便是拍賣,拍賣修建水泥路的名額,價高者得?!?/br> 招標的意思過于復雜,顧硯書干脆便用最簡單也最通俗的言語解釋了一番。 “拍賣?還能這樣?” 溫清衍怎么也沒有想到,顧硯書口中的“招標”,居然是這么一個意思。 “怎么就不能了?” 顧硯書眼皮一撩,輕輕瞥了溫清衍一眼: “現在的事實便是水泥路修建的名額供小于求,公平起見,那就拍賣好了,也免的最后結果出來之后,沒選上的人不服氣?!?/br> “況且每個城池只見都有差異,有些城池比較繁華,人口較多,有些城池比較落后,人口較少,若是不拍賣,你們打算怎么分配?分配之后如何服眾?” “除此之外,招標還有一個好處,那便是能夠有效地篩選能力不足的意向人?!?/br> “修路是個大工程,前期需要耗費的錢財不少,能夠花大價錢買下修路名額的人,更有可能可以負擔得起修路所需的巨額開銷,用拍賣的方式,可以直接將財力不足之人篩選出來,一勞永逸?!?/br> 不得不說,顧硯書這一番話的確非常有說服力。 溫清衍以及戶部的其他官員細細一思索,發現事實的確如同顧硯書所說的這般。 招標不僅能夠解決有意向的商人過多的難題,甚至還能夠解決后期板塊的分配問題。 這個時候,顧硯書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又補充了一句: “若是招標的話,還能有一筆額外的收入,不也是開源的一種?” 此話一出,溫清衍著實是心動了。 在遞交了水泥路修建的規劃書之后,溫清衍身上的壓力的確小了許多。 但這水泥路修建的周期到底不短。 再加上溢州修筑堤壩之事,剛剛才充盈了沒多久的國庫,又縮減了不少。 故而溫清衍還需要想到一個能夠在短時間內為國庫開源的辦法。 顧硯書此時的提議,明顯能夠緩解溫清衍以及戶部眼下的難題。 別說是溫清衍,就是那些看顧硯書不順眼的,大皇子一脈的戶部官員,此時也異常心動。 當然,除了心動之外,便是心驚。 若不是他們的利益得失早就與大皇子綁在了一起,甚至還有人想要當場棄暗投明: 就這頭腦,就這雁過拔毛的性子,哪里是他們能夠比得上的? 到了最后,戶部等官員們一致決定,采用顧硯書所提出的建議: 為水泥路招標! 而那些有意向參與水泥路修建的商人,也在當天便得到了這個消息。 在了解過招標的意思后,這些人心里只有一個想法: 這是哪個缺德的想出來的缺德的辦法?鉆進錢眼子里去了? 但罵歸罵,該參加的招標還是得參加。 畢竟對于普通的商人來說,像是修建水泥路這般能夠與朝廷合作的機會,并不多。 當然,有人覺得招標之事過于缺德,也有人對此樂見其成。 像是部分家底雄厚卻沒有背景靠山的商人,在聽到這個規則之后,都像是看到了希望: 原本以為像是這樣的工程與他們無緣,但是現在既然看錢說話,那他們也就有了希望。 若是能夠借此機會揚名,說不定還能讓自己的家族更上一層樓。 故而在水泥路采用招標的方式確定負責人選的消息傳出之后,有意向的商人竟然還比最開始多了一些,倒也著實是讓戶部的人有些出乎意料。 自從水泥路招標的消息傳出后,這件事便一躍成為了京中最受矚目的存在。 畢竟這招標到底是個新鮮的玩意兒。 有意向參與招標的人也好,沒有意向參與招標的人也罷,閑暇時刻總是忍不住討論上幾句。 時間就這樣不緊不慢的過著,一眨眼的功夫,便到了為水泥路招標的日子。 這次給水泥路招標的地點,被選在了歸園居。 不用猜也能知道,這個地點是由顧硯書定下的。 用顧硯書的話來說,雖然歸園居現在在京城已經非常出名了,但廣告這種事兒誰也不會嫌多。 像是天齊第一次招標這樣的大事兒,歸園居自然是不二之選。 至于戶部那邊,對于這種不花錢便能夠白得一個場地用的事兒,同樣沒有任何意見。 等到了招標那日,歸園居中又是賓客滿堂。 看著歸園居此刻人山人海的模樣,溫清衍有些意外: “來參加招標的人居然這么多?” “當然不是,”顧硯書看了溫清衍一眼,“只有一樓大堂上坐著的才是來參加招標的,二三樓包廂里的是來看熱鬧的?!?/br> “看熱鬧的?” 溫清衍眉頭微皺,臉上出現了一抹不贊同的神情。 無論是招標還是水泥路的修建,都事關朝廷,這些人堂而皇之地來看熱鬧,是怎么回事? “我倒覺得沒什么問題,公平公正公開,多好?” 顧硯書一眼便看出了溫清衍心中所想,緩緩開口道: “眾目睽睽之下,做不得假,結果出來也能服眾?!?/br> 當然,對于顧硯書來說,最重要的還是這二三樓的包廂都有最低消費標準。 現在坐滿了人,今日歸園居的收益想來也不會低,多少能夠彌補一些為了給招標騰出地方,沒有營業的一樓今日的虧損。 溫清衍略微思索了片刻,覺得顧硯書這番話也在理,便沒有再去理會二三樓中看熱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