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他富可敵國 第184節
見溫清霄臉色有些難看,到底是自己最寵愛的孩子,溫學斐微微嘆了口氣,勸解道: “恐怕皇上現在也有些后悔了……” 皇上選擇顧小公子作為棄子,原因其實并不難猜。 顧小公子是侯府嫡子,單從身份上說,的確有資格成為皇子正妃。 顧小公子又嫡次子,即便屆時顧小公子因此身亡,也不會對侯府造成太大的影響。 承恩侯府式微,府內無一人可擔重任,即便因此與皇上離心,也無關緊要。 諸多相加,再加上貴妃的推波助瀾,皇上自然便會順勢而為。 皇上恐怕也沒有想到厲王妃居然擁有如此出眾的才能,和如此靈活的頭腦。 活字印刷、玻璃、眼鏡、地暖、報社…… 無論是哪一個,單獨拿出來都是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的物件。 這樣的才能,若是能夠入仕為官,為朝廷效力,定然能夠發揮出其最大的作用。 現在對于這樁婚事,最后悔的恐怕不是貴妃與大皇子,而是皇上。 “那厲王妃以后……” 會如何? 溫清霄甚至有些不敢對此進行猜測。 棄子…… 溫清霄如何能夠將這個詞,與那個自信而強大,無論什么時候,都能夠保持冷靜的人聯系在一起? 察覺到溫清霄的異樣,溫學斐心中有些不落忍: “這一切只是為父的猜測?!?/br> 溫清霄知道自家父親的性子,像是這樣的事兒,若無十成把握,輕易不會言說。 更別說今日話題的起端,源于溫家以后在奪嫡之爭中的站隊。 事關家族存亡,父親更不會無的放矢。 現在說這話,不過是安慰他。 雖然心中依舊極為難受,溫清霄依舊很快收拾好了心情,對父親露出了一個淡笑: “孩兒都知道?!?/br> 溫學斐也能看出這是六子這是在強顏歡笑,但也知道溫清霄最后定然能自己調節過來。 便又將話題轉移到了最開始顧硯書招攬之事之上。 今日溫學斐將話說得如此透,該如何選擇,自然不用他再去明說。 溫清衍當即便表示,稍后便給顧硯書回信。 除此之外,溫學斐也沒有忘記提醒幾個兒子,今日在書房中所談及的所有言論,不能對外人提及分毫。 這一點,即便是溫學斐不說,兄弟幾人也都知道。 畢竟揣測圣意,在儲君未定之時對幾位皇子大肆評論,甚至于參與奪嫡之事…… 無論哪一個,都是大逆不道之事,傳出去只言片語,都會讓溫府吃不了兜著走。 或許是因為今日陡然接受了如此多的信息,最后兄弟幾人離開書房之時,神情都有些恍惚。 其中最難受的,便是老四溫清衍以及老六溫清霄。 溫清衍是因為此時腦子都已經糊成了一片漿糊,還得去費心措辭,給厲王妃回信。 而溫清霄腦子當中還在想顧硯書前提命運之事。 這種明知好友被當做了棄子,卻不能給對方任何提示的感覺,實在是太糟糕了。 想著好友平日里為了厲王府鞠躬盡瘁,為了厲王極盡算計之所能,步步為營的模樣,溫清霄頓時覺得有種喘不上氣的窒息感。 最后還是老大溫清殊察覺到了溫清霄的不對,淡然開口: “六弟認為,厲王妃是個怎樣的人?” 這個問題對于溫清霄并沒有任何難度: “機警聰慧,通透豁達又不失赤誠?!?/br> “既然六弟也說殿下是一通透之人,那六弟認為,殿下對自己的境況,當真一無所知?” 一語驚醒夢中人! 的確,依照厲王妃聰慧的性子,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境況? 就算以前不知,現在他為了厲王奪嫡之事如此辛苦謀劃,也至少是知道儲君容不下男妃,定然是已經想好了退路! 想到這里,溫清霄只覺得豁然開朗。 原本壓在胸口的那塊兒大石像是瞬間消失了一般,就連呼吸也順暢了不少。 見其想明白了,溫清殊微微笑了笑,輕輕揉了一把自家六弟的腦袋,便繼續推著六弟向院外走去。 松了一口氣的溫清霄并沒有看到,在他身后,溫學斐輕聲嘆氣的模樣。 剛剛在談及厲王與厲王妃之前的婚事時,因為六子的臉色過于難看,還有一件事,溫學斐沒忍心說出口: 皇子封親王后,并非所有皇子正妃都能直接被封為親王正妃。 皇子正妃,最后被降為親王側妃的例子,在天齊歷史上,比比皆是。 當初厲王與厲王妃拜堂在前,封王圣旨在后,所以現在的厲王妃,根本不能算作厲王正妃。 嚴格一些來說,厲王妃甚至都不能算作厲王后院中人。 畢竟皇子妃到王妃,無論是如何變動,都需要皇上重新下明旨,并且上皇家玉蝶。 然而現在,厲王妃手中卻只有一道賜其為三皇子妃的圣旨。 若是這般,根本就不存在厲王正妃為男子,日后膝下不會有嫡出的情況。 也是因為如此,溫學斐才敢如此篤定…… 皇上由始至終,心中都只屬意過厲王一人。 第130章 溫家幾位父子在書房中的談話,顧硯書無從得知。 但是在收到溫清衍的回信之時,顧硯書是著實有些意外。 畢竟奪嫡站隊,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下定決心之事。 從在茶樓中,溫清衍的反應也能看出這一點。 顧硯書也做好了一次不成,便努力第二次、第三次,長期奮戰的準備。 結果這才過去多久? 算算時間,溫清衍回府到現在,恐怕不超過兩個時辰吧?居然就給出答復了? 而且從溫清衍的回信也不難看出,現在這個決定,還是父子七人經過商議之后一致決定的。 現在的權臣都這么豪橫了嗎? 這種事兒也能輕輕松松便下定決心? 饒是顧硯書思索了半晌,也沒能想清楚溫家幾父子是怎么想的。 既然想不明白,顧硯書也就沒有在這件事上多想。 左右不管溫家父子心中是如何想的,現在幾人的決定,對于厲王府來說,都是有益無害。 至于溫家那邊,既然已經下定了決心支持厲王府,自然也就會對此事盡心盡力。 第二日,溫清衍便將那一份關于修建水泥路的計劃書給呈了上去。 溫清衍此舉突然,直接打了戶部尚書一個措手不及。 畢竟誰能想到前些天還在為了如何開源之事急的焦頭爛額之人,居然就不聲不響地搞出了這么厲害的一個方案? 但戶部尚書到底在朝為官多年,震驚之下很快便找了反駁的突破口。 直接一個跨步上前,朗聲道: “啟稟皇上,臣有異議!” “哦?”正在翻看計劃書的皇帝眉頭微挑,“愛卿有何異議?” “啟奏皇上,這自古以來,造橋修路都是極為耗費錢財的大工程,談何容易?” 戶部尚書微微俯身后,便開始侃侃而談: “今年國庫雖然較之往年相比尚有盈余,但這些盈余,對于修路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br> “溫大人此舉雖是在為民謀福,但也應當考慮現下國庫的實際情況?!?/br> “再有,皇上任命溫大人為戶部侍郎,是期望其為國庫開源,然而自溫大人上任至今已經兩月有余,卻一直沒有拿出有效的開源之法?!?/br> “在這樣的情況下,溫大人不僅不反身自省,反而還提出如此耗費國力之事,微臣認為,溫大人此舉,完全辜負了皇上的厚望!” 一番義正言辭的話語,條理清晰聲音洪亮。 若非朝臣們對于兩人之間的恩怨一清二楚,恐怕還真的會相信戶部尚書此時的舉動沒有一點私心。 了可即便是看出了戶部尚書的私心,眾人對戶部尚書這番話語也極為贊同。 造橋修路,這哪里是現在的國庫能夠承受得起的? 更別說從剛剛溫清衍所透露出來的話語來看,他這是打算將這水泥路鋪滿天齊。 這番舉動,別說是現在的國庫了,說一句大不敬的話,即便是將皇宮拆了賣了,朝廷也湊不齊這一筆錢! 有好事者向溫清衍的方向看了看,想要知道溫清衍此時會準備如何破局。 誰知一眼望過去,便看到了小溫大人老神在在的模樣,那悠哉悠哉的表情,仿佛現在被上峰指著鼻子罵失職的人不是他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