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他富可敵國 第182節
溫家詩書傳家,顏面數百年,鐘鳴鼎食。 在朝中的地位也在父親任職翰林學士之時到達巔峰,現在溫家父子七人,六人在朝為官。 就這,都還沒有算上旁系的幾位堂兄弟。 這樣都不能算是欣欣向榮嗎? 看著面帶茫然的幾個兒子,溫學斐在心中微微嘆了口氣。 他這幾個兒子,看來還有的教: “清霄同厲王妃殿下共事的時間不短了,有一句話殿下常說,連帶著清霄回家后也經常提及,你們還記得是哪一句?” 聽出父親語氣中隱含的失望,幾個兄弟一時間都不敢接話。 最后還是溫五大著膽子,不太確定地說了一句: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沒錯,是這句?!?/br> 見自己猜對了,溫五微微在心中松了氣,然而接下來,溫學斐的一番話,卻將幾個兄弟給打蒙了: “小六當年出事之事,為何皇上說什么都不肯網開一面?” 規矩如此…… 溫三下意識想要張嘴回答。 但話還沒說出口,便立刻想到了剛剛溫五說的那句話。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頓時便像是明白了什么,但又像是什么也不明白。 看向溫學斐的雙眼,的震驚中帶著一絲茫然。 “天齊歷朝歷代的確沒有行動不便者入朝為官的先例,但卻從未有過官員因為身體殘缺而被罷免的先例?!?/br> 溫學斐閉了閉眼,睜眼繼續道: “小六當初雖還未進翰林任職,但依照慣例,科考之后,新科進士及同進士便已是官身,小六當初,是探花?!?/br> 所以身體殘缺者不可入仕的規矩,對于溫清霄來說,其實并不適用。 溫學斐也說了,天齊從未有過因身體殘缺罷免官員的先例。 甚至就連四肢殘缺到無法再上陣殺敵的武將也沒有開過這個先河。 溫清霄是文官,傷的是腿不是腦子。 若是溫家果真如同表面這般花團錦簇,為何當初皇上絲毫情面也不給? 就在溫家幾個兄弟努力消化這個事實的時候,卻發現,事情遠非他們所想的那般簡單: “再看看你們現在所擔任的職位,除了小四之外,誰手中捏著實權了?” 聞言幾位兄弟互相看了看,想了想對方的職位,終于回過了味兒來。 翰林院、御史臺…… 好像真的都是一些說出去清貴,但卻是一點實際用處也無的位置。 幾人出自溫家,自詡清貴,對于這樣的職位倒也滿意,在此之前,從未想過這個問題。 現在看來,好像真的是他們想的太少了! 然而溫學斐卻像是準備今天一次性將幾個人給打醒似的,一點反應時間也沒給幾人留,便繼續道: “所以你們以為,為父當初為何要堅持讓小四和小五外放?小四回京后,又為何遲遲沒有得到任命?” 六年前,溫學斐在溫清衍科考之后便看出了一絲端倪。 但當初溫學斐并沒有怎么放在心上,還覺得可以從中運作。 然而三年前溫清霄之事,卻讓溫學斐徹底看清楚了,溫家,開始走下坡路了。 父子七人,六人為官,聽著的確威風,但在皇上眼中,恐怕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朝中至關重要的位置也就那么幾個,偏偏他的這幾個兒子都是人中龍鳳。 若各個都委以重任,待到他日幾人成長起來,各個都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那這朝堂豈不就成了溫家一家之言? 當初首輔裴大人也是在為溫清霄奔波之時,數次陳情卻依舊被駁回之后,與溫學斐細細分析后,才想明白了這個道理。 所以在那只有,溫學斐便鮮少為自己的幾個兒子鋪路了。 反正他看著幾個兒子在御史臺做的也都挺高興的。 但在今日,溫學斐才發現,他心中到底還是有些不甘。 見過了山頂的風光,又怎么肯屈于山腳? 然而對于現在的溫家來說,想要再次復起,又談何容易? 從龍之功,無疑是最快的一條路。 不得不承認,在面對顧硯書主動拋來的橄欖枝,他心動了。 溫家幾兄弟這是第一次從父親口中聽到這番話,此時他們也終于明白,為何父親會更偏向于接受厲王府的招攬了。 但在他們心中,依舊有幾分顧慮: “但若是最后……” 話沒說完,但意思卻非常明顯。 若是最后厲王失敗了,溫家當如何? 自古以來,站錯隊的臣子,可都沒有什么好下場! 溫學斐抬眸看了自己幾個兒子幾眼,云淡風輕地說出了石破天驚之語: “溫家有自保的能力,而且若是為父沒有看錯的話,圣上心中恐怕已經有了人選?!?/br> 若是一次站隊失敗就能讓溫家被抄家滅族,那么溫家幾代人數百年的努力恐怕都是笑話。 但皇上心中已有人選之事…… 溫清霄瞳孔微微縮了縮: “父親是如何看出的?” 既然已經開了口,溫學斐便決定今日便將一些道理,與自己的幾個兒子講透: “還記得大皇子從紹城回京之時的事嗎?” “記得?!边@件事不過才過去月余,哪里會不記得? “當時身上的打算是想給大皇子封親王,牽制日漸強健的厲王,但最后卻只賞未封,是為何?” 溫學斐沒有給幾個兒子回答的時間,繼續向下說: “因為厲王妃的布局,小六對這件事或許更加清楚,畢竟你還摻了一腳?!?/br> “那么你們認為,皇上對此事了解多少?” “應當知道個七七八八?!?/br> 溫清霄幾乎沒有多想,便給出了回答。 當初因為皇上在朝中因為京中言論取消了對大皇子的封賞,但卻又絲毫沒有因為此事敲打大皇子的詭異態度,顧硯書還專門來與溫清霄分析過一次。 最后得出的結論,便是皇上應當知道這件事背后有厲王府的手筆,所以才會對大皇子輕輕放下。 至于為何皇上知道卻只字不提,連各打五十大板的事兒也沒做。 顧硯書和溫清霄一致認為,應當也是為了制衡。 畢竟各打五十大板和都不罰,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區別。 之后這件事便被兩人擱置在了一旁。 現在乍然聽到父親提及此事,溫清霄便忍不住將當初與顧硯書的這番分析提及了一遍。 溫學斐聽后,先是給了溫清霄一個贊賞的眼神: “小六與殿下的猜想幾乎沒錯,但對于原因,卻是猜錯了?!?/br> “嗯?”溫清霄抬眸,既然是猜錯了,那其實真實原因是? “真實原因便是皇上知道,甚至還樂見其成,所以沒有任何表示?!?/br> 溫學斐這個回答,著實是有些出乎溫清霄的意料。 還不等溫清霄提出疑問,溫學斐接下來的一個問題又撲面而來: “你們覺得,皇上是個什么樣的人?” 這話說出來其實是有些大逆不道的意思了。 但既然這是在自家書房,外人不可能聽到,幾人便直接暢所欲言了起來。 當然,所給出來的答案幾乎大同小異: “勤政愛民?!?/br> “兢兢業業?!?/br> …… 對于這些回答,溫學斐都有些不置可否,只將目光放在了一直沒有開口的溫清霄身上。 注意到父親的目光,溫清霄略微思索后,給出了一個與其他幾位兄弟都不同的答案: “極具野心,卻……生不逢時?” 極具野心這一點,是溫清霄自己分析出來的。 當初與顧硯書第一次見面之時,溫清霄便直接指出了這一點。 無論是兢兢業業還是勤政愛民,都是有著自己的目的,想要名垂青史。 這邊是皇上的野心。 至于生不逢時,則是溫清霄從顧硯書的反應以及平時透露出來的只言片語中推斷出來的,顧硯書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