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他富可敵國 第181節
第128章 溫學斐此話一出,書房中的兄弟幾人簡直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 什么叫做趕早不如趕巧? 這話是可以這么用的嗎? 還有,這種事關整個家族生死存亡的大事,就這樣直接討論,真的沒有關系嗎? 事實證明,不僅可以,甚至還很可以。 溫學斐顯然不是在開玩笑,說完那句話后,停頓了片刻,給了自己幾個兒子一些整理思緒的時間后,便開始點名了: “清殊,你是大哥,你先說吧?!?/br> 這番點名一出,溫家幾位兄弟瞬間有夢回兒時之感。 心有戚戚焉的同時,還不忘向自家大哥投去了一個同情的目光。 外人都道溫學斐好福氣,家中六位公子皆是人中龍鳳,才學過人。 但實際上這天下哪有那么多天才?就算是有,又怎么可能全都出在他們溫家? 所謂自家的事兒自己知道,溫家幾位少爺現在之所以能夠如此出眾,皆是從小刻苦努力而來的。 除了溫清霄是真的天賦過人外,其他幾位,就沒少挨自家父親的罰。 在幾位公子啟蒙的時候,溫學斐可以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嚴父。 年齡最小的溫五算是記憶最為深刻的一個,那個時候,他們幾個兄弟最怕的,便是父親休沐的日子。 因為每到父親休沐的時候,總是會將兄弟幾人叫進書房,choucha幾人的學習情況。 小孩子貪玩是天性,溫家的兄弟幾人自然也不例外。 雖然平時幾人的功課都不錯,但小孩子,總是會有偶爾因為貪玩,功課學的不盡如人意的時候。 偏偏溫學斐久經官場,目光如炬,每當這個時候,都能有所察覺。 每當這個時候,兄弟幾人便會挨罰。 溫學斐雖然沒有體罰人的習慣,也從不會對幾人進行打罵。 但就卡著每人每日的精力極限,給幾人布置功課,便已經足夠磨人了。 偏偏溫學斐每次懲罰,都喜歡實行連坐制。 其一是為了讓兄弟幾人明白,兄弟一體,應該共患難,同進退。 其二則是因為,但凡有哪一個人因為貪玩沒能習好功課,其他幾人至少是沒有盡到監督之責,理應受罰。 左右受罰都是一起,所以兄弟幾人偷懶的時候,也喜歡共同進退。 但是偷懶一時爽,考試功課火葬場。 每次兄弟幾人自覺功課學的不怎么樣的時候,到了被choucha這一天,幾人便開始后悔與心虛了。 這個時候,兄弟幾人便喜歡你推推我,我推推你,誰也不愿意做那第一個被抽考之人,承受父親最大的怒火。 像是這樣的情況之下,溫學斐就會如同現在一般,開始點名choucha。 而被點到名的溫大,或許是因為有心理準備,臉上的神情絲毫不見慌亂。 微微沉思片刻后,便直接開口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依我之見,其實答應厲王妃殿下的招攬,也并無不可?!?/br> 此話一出,屋子里的其他幾個兄弟都驚了一跳: 不是,這種事情可以一上來就直接說結論的嗎? 同為父親的兒子,大哥為什么就能這么秀? 父親是不是在私底下給大哥偷偷補過課? 與幾個兒子不同,溫學斐臉上倒是沒有太大表情波動,甚至還略微挑了挑眉: “嗯?說說理由?” “其一,溫家近來本就與厲王府走的較近,六弟的事也好,四弟的事也罷,在外人眼中,多少都有厲王府的影子?!?/br> 溫清殊摸不清楚父親心中所想,只微微垂眸,緩緩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特別是在四弟進入戶部任職后,為了站穩腳跟,沒少與大皇子一脈爭斗,就算今日拒絕厲王妃,在外人眼中,溫家與厲王府,也已經密不可分了?!?/br> 而在溫清殊說話的同時,其他幾個兄弟也都將心中那些吊兒郎當的想法收了起來,開始認真分析思索自家大哥的這番話。 特別是在溫清殊說到溫清衍進入戶部之后的種種表現,臉上都出現了一絲類似于無言的表情。 溫清衍進入戶部之后,極盡自己所能給大皇子一脈使絆子,外人都說是因為溫家與厲王府關系親近的緣故。 哪里知道溫清衍從任職開始,戶部尚書等人便想方設法地想要將溫清殊趕走。 期間就沒少給溫清衍小鞋穿。 溫清衍又不是泥人兒捏的,這戶部尚書都快騎到他頭上去把他的烏紗帽給摘了,他能不反擊嗎? 在一來二去,便成了外人眼中所看到的模樣。 若不是確定當初皇上任命溫清衍為戶部侍郎的確出乎了顧硯書的意料,溫家人甚至都快懷疑這是顧硯書所走的一步棋了。 溫清殊微微停頓之后,便繼續開口: “這其二,便是現在的大皇子,的確已經沒有與厲王相爭的實力了?!?/br> 這一點,即使溫清殊不說,其他人也看的真切。 以前大皇子與三皇子能夠占個旗鼓相當,其實都只能算是勉強。 因為三皇子那完全是憑借著一己之力,在諸多皇子之中殺出了一條血路。 然而大皇子卻是靠著貴妃的謀劃,靠著自己長子的身份再加上四皇子的輔助,才有了與三皇子相爭的實力。 甚至早些時候,大皇子一脈中的部分官員還曾經勸說過四皇子另起爐灶。 畢竟大皇子一脈中不少官員,都曾經是寧國公府的舊部。 大皇子與四皇子同為貴妃之子,身上都流著寧國公府的血脈,對于這些人來說,效忠大皇子還是效忠四皇子,區別其實并不大。 然而這些提議卻被四皇子給回絕了,說是志不在此,只想好好輔佐大皇兄,而后做一只閑云野鶴。 眾人見四皇子態度堅決,貴妃膝下又只有兩位皇子,才只能退而求其次,盡心輔佐大皇子。 大皇子有如此多的外力相助,都只能與厲王勉強打個平手。 更別說現在厲王得了厲王妃,更是如虎添翼。 這一點別說是溫家,恐怕就連朝中的其他大臣,甚至大皇子一脈的眾多官員,都看的真切。 否則在厲王去溢州之前,也不會有那么多大臣明里暗里想要向厲王投誠。 大皇子一脈的官員,也不會如此焦慮。 只是于大皇子一脈的諸多官員來說,他們的利益得失,早就與大皇子綁在了一起,絕無中途改道的可能性,也就只能一條路走到黑了。 這樣的情況下,若是非要選一條路,傻子也能知道該如何選。 心中明白是一回事,但真要下決心,又是另外一回事。 溫二略微思索片刻,最終沒有忍住發表意見: “但是咱們溫家以前可沒有這樣規矩……” 原本因為溫清殊一番話心中隱隱有了偏向的其他幾人,心中又開始有了動搖。 沒錯,溫家沒有在奪嫡中站隊的規矩。 即便是在前朝,幾位皇子斗爭最為激烈的時候,溫家祖父也沒有選擇任何一位皇子。 也是因為如此,溫家才能夠在數次君王更迭,權柄交替之際,保有最大的實力。 做一名純臣,仿佛是溫家人與生俱來的選擇。 現在他們所商議的這件事,顯然是違背了他們的天性。 這個時候,一直沒有說話的溫清霄適時開口: “但是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絕,最忌諱的,便是左右搖擺,立場不定?!?/br> 此話一出,屋內又是一片寂靜。 沒錯,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絕。 現在溫家儼然已經得罪了大皇子一脈,如果想要繼續堅持中立,一個處理不當,就會落個里外不是人的結局。 這個時候,溫家幾位兄弟才發現,他們所擁有的選項,似乎并不多。 就在兄弟幾人神情變幻莫測,內心復雜之際,屋內響起了溫學斐的輕笑聲: “看來還是清霄要看的通透一些?!?/br> “父親?” 溫清衍錯愕地看向溫學斐,這話的意思,分明是早就已經有了決定! 不僅僅是溫清衍,其他幾人眼中的震驚同樣不少。 “看你們這么驚訝,是都沒有想到?” 溫學斐微微喝了一口茶,與幾個兒子的滿目驚訝不同,語氣很是平淡地拋出了一個問題: “你們覺得溫家現在如何?” 雖然不知道父親為什么會問到這個問題,兄弟幾人依舊給出了一個答案: “欣欣向榮,前途光明?” 從溫學斐的表情不難看出,他對這個回答并不滿意: “表面上看的確是這樣,但果真如此嗎?” 溫家幾兄弟的有些意外,難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