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都是一些什么題?
“子曾經曰過:與蠢者同行,易同也,與智者同行,易智也! 請問,子在什么時候,什么情形下,跟誰說的這一番,這一句話,如何通俗的解釋?” “系統,這一道題該如何作答?” “叮,系統提示,此題為禮部尚書孔穎達所出,但是系統可以確認,子沒說過這種話!” “既然沒有說過,難道是試題出錯了?” 作為孔子的后代,不應該會犯了這種低級的錯誤。 那么…… 這道題該如何作答? 褚天意沉思了片刻,提筆寫道:“子在一條河畔,與一位帝王獨處,用來勸解帝王之時,說出了這一段至理名言!” 以通俗的意思來解答:“ 跟傻逼在一起,容易降低智商,要跟聰明的人共事,你才會變得更聰明?!?/br> 褚天意寫完之后,放下了筆。 以毛筆作答,寫完這兩份試卷,就過了大半天的時間。 外面傳來了腳步聲,有監考官送來了干糧和清水。 干糧是一塊面餅。 清水也只有一碗。 褚天意隨意吃了一些,拿起了詩賦的試卷。 詩賦詩卷的考題,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對那些已經流傳與世的詩賦進行解析。 因為流傳已廣,所以解析已經定型。 就看誰能做出既合理,又新穎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給出主題,以此作詩。 要求不能跑偏題目,然后以詩的品質給分。 最后一部分,就是隨意發揮,以自身最擅長的才華,賦詩一首。 比如擅長寫景的,就可以用景為主題寫詩。 擅長寫情的,以情為主題。 考進士之所以難,詩賦的這一張試卷占據很重要的原因。 畢竟像是曹植那般,能七步成詩的天才可不多見。 褚彥甫的才華也算是名聲在外了,可是為了一首工整的詩,愣是研究了好幾個月。 不僅僅一個字一個字的研究,還請教了褚遂良。 做了這么多考卷,頭腦會不可避免的疲憊。 在這樣的前提下,作出一首詩很容易,可是作出一首絕唱,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第一部分大題,解析詩賦。 第一首……嗯?《沁園春·雪》? 第二首……不是吧,《不第后菊賦》? 我尼瑪……《詠菊》? 還有這是,《題菊花》? 怎么就成了考卷上解析的試題了? 這幾首詩剛作出來不久,也就《沁園春·雪》的流傳,更加廣泛一些。 對于這幾首詩的理解,哪里有人比得上褚天意? 褚天意還有一個優勢,他知道這幾首詩肯定是李世民給弄到考卷上的。 以李世民的自戀程度,在解析詩詞的時候,要命的夸就對了。 褚天意奮筆疾書…… 這特么李世民,給你整了幾首詩,你反過來就考我。 等有機會,你看我不威脅你的! 第二個部分,乃是以…… 嗯? 以當朝陛下為詩? 這特么到底是孔穎達出的題,還是李世民出的題? 既然如此,那么第三部分看似沒有主題,你還能當他沒有主題嗎? “唰唰唰……” 褚天意又寫了兩首帝王詩。 要是別人,是肯定不敢寫帝王詩的。 只要是寫出來,那就是有帝王之志。 褚天意卻不怎么在乎,已經抄了四首了,還在乎多抄兩首? 也不怕有人以抄襲為由來搞事情,李世民心里沒點逼數? 剩下的兩張試卷,一張是策論,一張是文章。 文章的主題,以突厥大軍逼近渭水,卻被李世民力挽狂瀾的背景,寫出一篇大論。 得了,又是給李世民吹牛逼! 這特么叫什么科舉??? 叫吹牛逼大賽不就得了? “唰唰唰……” 又是筆墨橫飛。 “突厥大軍,兇悍異常!” “卻抵不過當朝陛下的一根汗毛!” “以一己之力,抵擋突厥十萬大軍!” “我對陛下的敬仰,猶如濤濤江水,連綿不絕。又猶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br> 一大堆白話文整出來,絕對是吹的史無前例。 吹完了之后。 褚天意放下了毛筆,趕緊深呼吸。 太特么違心了! 要是直接寫上,頡利可汗之所以會退兵,是因為我一桿狙擊.槍。 先不說會不會有人信,他們誰知道狙擊.槍是什么? 太特么虧心了! 李世民你個老貨,這一片文章,是我從現代到古代,兩世為人,干的最虧心的事! 足足緩了大半天,褚天意才平靜了下來,看向了最后一份試卷。 這是進士科最具有重量的試卷。 策論的主題,只有不多的幾個字,卻看的褚天意瞳孔一縮。 “如何擊潰突厥人!” 突厥人逼近渭水,一路上燒殺劫掠,這絕對是一份巨大的恥辱。 頡利可汗能帶兵攻來第一次,也就會帶兵攻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這是一個永遠都存在的威脅! 一把懸在了房梁上的劍。 唐朝和突厥這一戰,終究無法避免。 這可不僅僅是策論這么簡單,想要擊潰突厥,還涉及到大規模作戰的指揮,后勤的供給,兵法的運用,等等……等等…… 這哪里是科舉考試,分明是選拔帥才。 這個時代的學子,學習的所有知識,恐怕都不足以支撐他們寫下這一篇策論。 相對而言,秦懷道、李繼業這種將門之子,又有著文化底蘊 年輕人,更具有優勢。 ……………… …… 考場內,監考官所在的大廳。 孔穎達坐在最中央的位置上,閉目沉思,嘴角噙著一抹微笑。 雖然李世民亂入,把他原本要出的題目搞了個亂七八糟,但是,他的目的終究還是達成了。 “孔大人……” 褚遂良在外面走了進來。 “這些試卷我都已經看過了,奈何才疏學淺,竟然有一題不知出處,特意來請教一番!” “還有這三首帝王詩,簡直太霸氣了,怎么以前沒見過,像是突然就冒出來了?” 孔穎達睜開了雙眼,搖了搖頭:“褚大人,此題是本官臨時起意,加入到考卷的,你不知道也是正常,耐心等待答案吧!” 孔穎達說完以后,深吸了氣,喃喃道:“陛下,你不是拿我老祖宗說的話,來跟我裝逼嗎?我就不信,天下的學生士子,犄角旮旯里面的也多了,總應該能遇到一個知道的!” “子曾經曰過:與蠢者同行,易同也,與智者同行,易智也! 待吾找到祖先圣人留下這一句真理的出處,陛下啊,我會讓你知道知道,我孔家后人文化底蘊的厚重! “至于這三首帝王詩,我就暫且相信是你所寫,你是皇帝,總不能一點面子都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