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書迷正在閱讀:全是幺蛾子、退親后我嫁了殘疾王爺[空間]、穿成女配后我成了娛樂圈大佬、孤島有回音、我在戀綜遇見警察哥哥、你好,親愛的惡魔先生、倒霉的我居然是個大佬、把日常過成劇本殺、別別扭扭宋二少、召喚玩家建設星球
奴身拿的月銀錢不多,但是冠了趙家名姓,自有一份自家人的自豪與底氣。 拜了師門的,正兒八經傳承家學,學藝做菜傳名聲,分利多,但是辛苦。 這其中最下面一層的便是外聘。 外聘進來的,一沒有趙家姓,二不在廚上做主,頂多是零工。 所以地位最低。 但是趙家新上任的掌柜一掃舊風,堂前堂后歪門邪道的人早已經被攆個干凈。 幾個搭茬的人也不偷摸說,嬉笑笑地調侃片刻,見傳活頁點菜的褐色衣衫進來,重回自己的位置,等著叫菜。 可不得勤謹些。 今年開業,隱廬新規矩——前堂點菜若是有客專叫某一師傅的菜,會格外登記。 月末結算的時候,按登記數量,能分得一定通寶數呢。 “點趙家六小郎...八寶山珍飯” “點衛家小郎...蜜汁彘腿悶木薯” “點趙家十三郎...推沙望月” ...... 一連念了七八道菜,來人才住口。 被點到的顛勺人‘有’地吆喝一聲,麻利地燒鍋。 新歲伊始,趙家開山依舊喜人。 然高興的同時,渝州城中的亦有新面目出現。 趙家后院 管家面帶憂慮地從書房中離去。 趙玲瓏無奈地搖搖頭,“生意起落是常事,家中生意如今尚未站穩,我不欲與世人相爭,奈何樹欲靜而不止呀?!?/br> 正月未過,與隱廬、辛香匯、李家豆腐宴相似的堂店便如春筍一般冒了出來。 堂店容客量大,甚有一家以火炮開山引山澗,建造出一座比辛香匯足足兩倍大的莊園。 莊園名字起得也有意思。 趙高兩家合股,以番椒做吸引點,起名辛香匯。 這家莊園喚‘新·川味觀’。 放眼大唐,誰人不知劍南新味道就是番椒的麻辣。 敢如此明目張膽,只怕是哪一高門的私產吧。 果不其然,楊啟年道:“是我家的?!?/br> 一筆寫不出兩個楊,但是一個楊字分尊卑。 尊的那一支在長安,名喚楊玉環,其族兄楊國忠。 牽扯到楊家,那鮮于通便不得小視。 劍南新貴家族是崔家,因崔大人守節度使位置已有十余年,軍政在自己和大兒子手中,錢鈔握在二兒子手中。 然說起劍南累世豪族,當稱鮮于一族。 趙玲瓏沉吟片刻,“鮮于大人如今尚在長安,家中管事的應該是他家大郎鮮于閔。開春雪化,派人送一封拜帖給負責鮮于家的管事,且見一面再說?!?/br> 楊啟年見她已有打算,這才舒口氣。 國忠叔父雖然不在劍南,但是早年曾受惠鮮于仲通,一朝發達也不忘拉扯往日恩人。 到底官民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若是趙玲瓏非要針尖對麥芒,自己夾在中間,兩難不已。 對于趙玲瓏了解鮮于家的情況,他并不新奇。 大約是崔家二爺說的吧。他心道。 杏仁端了一碗駱駝奶,恭敬地遞到女郎手邊。 南詔胡人進城,說這駝乳比尋常牛乳好,也不知道好在哪里,總歸能補身子的東西,一定要給女郎奉上。 趙玲瓏心里想著事情,心不在焉地喝了一口,“還有,你去打聽下,鮮于家在渝州的宅子里住著的是誰?” 若是沒記錯,上一世鮮于家嫡出的二郎君,鮮于昱,這時候應該是在劍南。 傳聞這一位二郎君不類他哥哥急功近利,更不喜受束縛于官場,曾當著甘泉宮的圣上,直言‘寧做山間一野翁,勿貪李唐一小吏?!?/br> 這樣的人,若是能爭取,也能避免同諸如鮮于家之類的當地世族起沖突。 楊啟年:“是?!?/br> 至于那些與她家打起價格戰的... 趙玲瓏印契一壓,眉城一家商戶意欲加盟紅湯生意的合作書一式兩份,正式落成。 “別家價低三成,我們便低四成?這是何種道理?” 她接過濕錦帕擦拭,一邊起身,“告訴各大掌事,以靜制動,胡亂壓價是一時利好,長久來看,虧多于得?!?/br> 隱廬還是豆腐堂,在她帶領下,能否經得起風雨,就看這開春戰了。 -------------------- 作者有話要說: 有些錯別字和分段重新修改過了。抱拳! 第58章 蜀地毗鄰西域,高宗皇帝即位,西征數年,拓寬疆域,為教化胡人,故傳播漢人文化,姻親相通。 唐前,巴地領域并不如現在這么大,鮮于姓氏便是當地大姓。 當今,雖崔是名聲赫赫的氏族,鮮于家的勢力一樣不容小視。 鮮于領家的名喚通,鮮于通,年前與南詔一戰,得勝還朝,憑軍功得嘉獎。正是玄皇眼中的大紅人。身居兵部侍郎。 崔姓是新貴,鮮于則是世族豪門。很多縣村當地的鄉紳豪族都與鮮于家有牽扯不清的關系。 渝州城東所居皆官宦人家。鮮于府占地甚豐,族人過百數,偌大一家族,自然有賴以生存的經濟。 “渝州城里鮮于一族乃是分支,當家人是侍郎大人的庶出兄弟,鮮于明銳?!睏顔⒛甑?。 “我記得鮮于家專司鹽運生意,怎么今春竟插手酒家生意?”記得上一世,鮮于通侍郎的官職被罷免后,隱居蜀中,鹽運生意依舊火熱。趙玲瓏思索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