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書迷正在閱讀:你與時光皆薄情、穿書后和美強慘男二HE了、我在末世教修仙、小師妹她自帶外掛、我那窮困潦倒的rapper男友、鄰校宿敵對我俯首聽命(穿越)、遇殘、史上最強神婿、穿成甜文結局時的女配、每天都在夙敵的尾巴里醒來
多少也有些灰頭土臉。 但是這位李裕,他從來沒有都沒有放棄仕途這條路。他手握金陵最上等的資源,只要他想,只要他能夠考取功名,那么他將來就必定是平步青云、康莊大道。 這位李公子所圖的就是名留青史,所以任何讓他蒙羞的人或者事,他都能毫不留情地摧殺。 甚至是當年沈懷玉奉天子大赦得以科舉,無數雙眼睛盯著,他都敢于在沈懷玉去京邑殿試的路途上截殺,但是廩生和厭雀各個都是難得一見的奇才,厭雀一柄朱雀槍足以橫擋數十人,廩生的檀木彎弓也可以射殺盤旋天際的鷹隼。 在厭雀和廩生的保護下,京邑之行才得以有驚無險。 這件事沒有李裕的手腳,她絕對不相信,甚至李裕從頭到尾沒有露面,就是打算以后東窗事發,禍水東引至李修德或者是濮才良身上,倒時候就算是查到李家頭上,李裕也有把握摘得干干凈凈。 她即將去峪城查清當年林瞻究竟對峪城一戰做了什么,金陵此地曾是她前世的起點,她在此處當年也是人人盛贊的江寧刺史,現在這里的人淪為道路以目,甚至詹文軒也變成了人人可欺的落魄刺史。 她在金陵看過餓殍遍地的饑荒,看過海晏河清的盛世。 沈懷玉不是沒有動惻隱之心的。 詹文軒曾經對沈懷玉有恩,他本人也是難得一見的可塑之才。江寧如果不在李家陰翳之下,而是在詹文軒管理之下,必定是政事清明,百姓安居樂業。 如果可以,沈懷玉當然愿意去幫詹文軒一把。 - 詹文軒蝸居在金陵西南角上的一個小院內,他雖然身為江寧刺史,但是實際上半分實權也無。平日里這個院子只有他和書童兩個人,他被斷了兩指,右手再無拿筆的能力,他就苦練左手寫字,雖然寫得慢,但是至少還是能夠動筆的。 他從未有一刻放棄將金陵現狀傳出去的機會,他已經想好,前些日子的那個衛國公府的宋二公子,若是他愿意幫忙把金陵現在被濮李兩家架空的局面傳遞出去,等詹文軒重新執掌金陵的時候,可以給宋二公子一些好處。 金陵地處富庶,詹文軒開出的條件,必定要比濮才良優厚很多,才能打動那位宋二公子。而現在的詹文軒,沒有絲毫拿來交換的籌碼。他一邊寫著,一邊垂下眼瞼苦笑了一下。 他少年成名,衣袍上是廣陵名花聚八仙,他是天之驕子。當年他指著女相沈懷玉的鼻子罵她做天子寵臣,罵她玩弄權勢,可是現在他瞻前顧后,也終究還是違背了當年自己在策論‘痛革官弊’下所寫陳詞。 事到如今,他才知道為官明清,不惹塵埃,幾乎是遙不可及。 書房外突然扣響了幾聲,只聽到書童在門外輕聲道:“公子,宋二公子來訪?!?/br> 詹文軒頓筆,墨在紙上洇開了一大片,他這才如夢初醒般反應過來,趕緊道:“讓他們進來?!?/br> 他還不知道濮才良已經被俘的事情,所以對于這二人來訪,實在是有些心中沒底。 有些舊陋的書房中,突然進來了兩位看上去和這破陋的屋子截然不同的兩個人,一個是言笑晏晏的世家貴女,一個是曾經縱馬淄州的意氣郎君,兩個都是氣質斐然,卓爾不群。 詹文軒心中不由自主地涌上了一股自卑,他的倨傲,他的自命不凡,早就在這年復一年的落魄中被消磨殆盡,只剩下了一點點的想為萬世開太平,仍鐫刻心中。 沈懷玉看著詹文軒,微微一笑道:“詹大人,我想報官?!?/br> 詹文軒沒想到居然是這個姑娘家開口,他看了看宋臨云,只見到宋臨云用一把折扇撐著頭,一臉笑意地看著那位姑娘說話,全權交由那姑娘一般,思索了片刻道:“姑娘有話不妨直說就是,不瞞姑娘,我雖然名義上還是江寧刺史,其實只是空有名頭,沒有半分實權?!?/br> “我當然知道?!鄙驊延褡呓徊?,“但是我看在這金陵城之中,只有詹大人才是真正的為民著想的父母官。所以我想狀告的是,當年金陵饑荒,李家勾結米商哄抬物價,還有前些日子,李家大公子當街致人殘廢這兩件事。人證物證現在已經在您的院外,等候調查?!?/br> “而且,殘廢的那個人,并非奴籍?!?/br> 金陵饑荒那年,李家哄抬米價不知道戕害了多少人,而那時候的李家也在這次中,快速積累財富,沈懷玉那時候為了一個戶部尚書已經焦頭爛額,還沒有整治李家,等到后來,她想來處理這些蛀蟲的時候,就已經有心無力了。 詹文軒也只是知道當年戶部尚書貪墨一事,還不知道其中還有李家的手腳,他也是當年看過慘狀的人,想到那時緊了緊手,但終究還是略微搖了搖頭道:“金陵世家實力根深蒂固,盤根錯節,我現在,沒有任何能力?!?/br> “你當然有能力。你是連中三元的江寧刺史詹文軒,陛下親任的江寧刺史,在整個江寧,見你如見圣上?!鄙驊延裥?,“況且,濮才良已被捕?!?/br> 濮才良被捕一事在詹文軒耳中猶如石破天驚,他猛地往沈懷玉身前走了兩步,呆愣道:“濮才良被捕?怎么可能?” 失去了濮才良的李家,家中無人在任仕途,很快就有搖擺不定的世家前來找詹文軒尋求庇佑,畢竟江寧刺史在職位上甚至穩勝金陵太守一頭,要不是濮才良暗中在為林瞻做事,詹文軒又和李家曾有過節,詹文軒也不至于淪落到現在這種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