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每天在黑龍江上,都會有小船運輸著鐵管過來。 一開始秦蓁想要的是鐵礦石,但是他們這沒工廠,加工也不方便,所以就要鋼管。 “你看現在的陀羅縣,是中俄邊界最重要的貿易口岸,那是我們留下來的?!?/br> 私底下的貿易往來有軍墾部隊打掩護,沒人會查到他們頭上。 在五十年代末,他們就開始興建現代化的大農場。 配備了各種農機器械和地下噴灌設備,一開始噴灌設備還不多,主要依賴河渠,靠著種植耐旱的土豆、紅薯和玉米,度過了那艱難時期。 “我們不止安然度過,還給國家交了好多糧食,你知道有多少嗎?” 小孫兒想了想,覺得自己猜不出來,“多少呀?” 作為北大荒人的后代,他知道現在的北大荒有上百個大型農牧場和二百萬公頃的耕地。 “五百墾荒志愿者,還有十萬轉業官兵和兩萬家屬,在59年的冬天,交給了國家二百億斤糧食?!?/br> 二百億斤什么概念? 59年全國糧食產量減產,全國糧食產量堪堪達到三千億斤,較之于上年減產高達17%。 而十二萬北大荒人開墾出良田二百萬公頃,上交國家的糧食占全國糧食產量的百分之七。 小孫兒不相信,“這怎么可能?現在的北大荒糧食產量也才四百億斤,奶奶你說過的,咱們國家糧食增產,那是引入化肥、有了高產的種子、還有農藥、水利共同作用下這才提產的?!?/br> 蘇慧蘭看著具有辯證精神的小孫兒忍不住笑了起來,“對的,現在的北大荒啊,是很好,那也是踩在秦蓁和十二萬墾荒人的肩膀上發展起來的,你知道爸爸mama為什么不愛吃地瓜玉米嗎?” “烤地瓜烤玉米那么好吃,他們為什么不愛吃?” 蘇慧蘭笑了起來,“那是因為他們小時候整日里吃地瓜玉米面,吃膩歪了。我們呀,可著勁兒種地瓜種玉米,沒日沒夜的墾荒就是想多種點田?,F在日子好了,為了保護北大荒,又退耕還林了?!?/br> 曾經被他們燒荒過的荒原,如今再度成為水草肥美的保護區,看不出當年的痕跡。 “奶奶你經常提起秦蓁,可為什么沒見你去找過她呢,她人呢?” 蘇慧蘭看著一臉好奇的小孫兒,她笑著摸了下孩子的腦袋,“她死了?!?/br> “死了?”小男孩一臉的惶恐,“怎么死的呀?我沒見你去給她上過墳,爸爸mama之前還帶我去給那位唐悠阿姨上墳呢?!?/br> “太遠了,去不了,在新疆呢?!?/br> 從小就看遍了中國地圖的小孫兒好奇,“她怎么大老遠的去那里呀?” “因為秦蓁說了呀,衣食父母,吃的問題解決了,北大荒開墾好了她要去新疆,那里是她的新戰場,她去那里種棉花了。你要是去新疆,到了那邊的軍墾農場,肯定能聽到她的故事?!?/br> 秦蓁總是那么熱情,像是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國家,從東北到西北,她不知疲倦。 從地瓜玉米到棉花,她是最富有鉆研精神的農學家,卻又是一個身邊人都覺得渾身是謎的人。 “那她有孩子嗎,有孫子嗎?” 孫慧蘭搖了搖頭,“沒有,不過我想李建平是喜歡秦蓁的,不然怎么收養了個孩子,還把那孩子培養成了一個探險家呢?對了,秦蓁其實結過一次婚,不過那個男人是個混賬,她跟那人離婚后來了北大荒?!?/br> “那個男人真是有眼無珠?!?/br> 孫慧蘭笑著遞給了小孫兒一顆巧克力,“誰說不是呢?” …… 田濤終于出獄了,但是他在監獄里待了太久太久,以至于早就與外面脫節。 一個六十多歲的人能做什么呢? 田濤想要去工廠工作,他在監獄一直兢兢業業的工作,這才減刑能夠從無期徒刑減刑到三十五年。 但工廠嫌他年紀大,不要他。 “你要真能吃苦,那就去新疆拾棉花吧,一個月能掙個千八百把塊?!?/br> 千八百把塊。 這吸引了田濤。 這個頭發早已經花白的勞改犯,買了一張火車票去了新疆。 等到了新疆,田濤看著那些大塊頭的機器傻了眼,這些都什么啊。 “拾棉花呀,我們這都用機械,用不著人,你回去吧?!?/br> 田濤不甘心,“同志你就讓我在這里工作吧,我沒地可去了,給我個住的地方給口飯吃就行?!?/br> 他什么都沒有了。 那軍墾農場的人心軟,“那你就在這里看大門好了?!?/br> 田濤很快就在這里安頓了下來,三十多年前就很會來事的人,到了新的地方第一時間就是去熟悉自己的家。 而當他看到農場里的雕像時,田濤覺得有點眼熟。 他連忙湊近看,嘴里念叨著,“秦蓁,原名秦珍,取其葉蓁蓁之意改名秦蓁,我國知名農業學家……就是她,就是秦珍,我認識?!?/br> 農場里的人瞧著這老頭瘋瘋癲癲的忍不住打趣,“咱們這誰不認識秦老師啊?!?/br> “不一樣的,她是我老婆!” “胡說八道,秦老師都沒結婚,田老頭你別胡說八道,不然小心我們場長把你趕走,他可是秦老師一手教出來的學生?!?/br> 田濤著急了,他一定要找到秦珍。 跟秦珍認錯,都那么多年了,她一定會原諒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