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殺炮兵
王洪甩掉了追兵,就躲到了匯點的山溝里等老鄭。老鄭同樣也被日軍追的東跑西奔,讓王洪他們在山里過了一夜,才跑了過來。 一行人都有些狼狽,稍商量了一下,就開始打道回府。 在回去的路上,兩人總覺得山海關沒去親眼看看,就又特意轉到能看到山海關的山上,想看看山海關那里的局勢。 山海關處,一片霧色茫茫,什么也看不清??蓛蓚€人都知道,這關內關外的標志,頂不住日軍的飛機大炮,失守只是時間問題。 正在離開時,卻看到幾里地外,日軍的一隊炮兵正在往山坡上推著火炮。 那些炮兵們的護衛兵力不多,多達兩三百個日軍炮兵們正在用騾馬和人力,把重炮往山坡上推。 王洪見此,眼睛大了,老鄭更是不準備錯過這個戰機,兩人眼色一對,就定了下來。 兩人豁出命來要干這一把,是因為他們知道,山海關的中方軍隊,別說炮兵,連重機槍都沒有。要讓這二十門大炮的炮口對準城里,那等于直接瞄準了中方軍隊,這仗根本沒辦法打。 炮兵金貴,殺這一趟,就算都折進去,本也回來了。 兩人把老兵們叫過來一起商量,決定騎馬沖鋒,從側面沖下去,由前至后,以掃射為主。那些手雷基本沒用上,到時盡管往大炮邊上丟,就這一走一過,能打死多少是多少,反正不能讓這些炮兵全都壓到山海關那里。 日軍炮兵拖著幾百米的長隊,沖鋒的時間有點久。這樣的沖鋒會很危險,可大家什么也沒說,就開始準備戰斗。 子彈壓好了,又都緊了下馬身上的綁繩好了,大家開始組合成沖鋒的隊形,慢慢靠近那道山坡。 王洪準備沖在前面,老鄭笑著說:“就你這家伙年齡不大,軍銜最大。別看東北軍的少將不值錢,你也不是帶兵的,可誰見你都得敬禮,你就在后面吧,老哥沖不動了,你再往前沖”。 老兵新兵們都在笑,有個老兵說:“哈哈,我老是忘記王教官是個大將軍”。 王洪自己也沒覺得將軍怎么樣,有些自嘲的說:“我覺得我就是個教把式的教官”。 有個老兵開著玩笑說:“王教官一會沖鋒時,拿個丈八長槍,就是常山趙子龍在世了”。 其他的人跟著哄笑起來。 二十多個人視生死如游戲般,說笑著,沖下了山坡,開始加速。 雖然不是戰馬直接往敵人那里沖,可騎兵們沖擊的氣勢,如烏云蓋頂。 馬的速度剛起來,蹄聲就連成了一片,二十多挺湯姆式也跟著響了起來。 不說奔馬的敲在心上的震撼,光是這真正如雨般的子彈,就將沒有任何的防范日本兵放倒在地上,一下子,把日本兵嚇的魂飛魄散。 一隊人馬貼著日軍,五六十米到一百多米的樣子,急馳而過,開槍的、丟手雷的,沖到一半時,這些炮兵傷亡就已經近半。 這時,不少人彈鼓里的子彈都打完了,馬術好的就在馬背上換彈鼓,馬術不行的,象王洪,直接摸出了大肚匣子,繼續掃射。 日軍炮兵的訓練也不差,王洪他們火力一弱,馬上就有不怕死的日本兵,抓著手槍、步槍,開始還擊。 日軍炮兵攜帶步槍的大概是六比一,也就是六個人才有一個人配帶步槍、馬槍或者手槍,余下的,也許會有一把炮兵刀。 盡管日本兵有槍支的非常少,可槍聲卻逐漸的多了起來,特別是從后面打來的子彈,上來就有命中。 沖過了這隊炮兵,馬隊轉到了山腳的另一個方向往遠處跑時,老鄭開始查看人員傷亡。這場戰斗,輕傷五人,兩人失蹤。一個人的馬還跟著大家跑動中,另一個,人馬都不在了。 高速跑動中落馬,生還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比起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也算是一場大勝了。 大家把悲傷放在心里,開始亡命的趕路,在日軍的偵察飛機到來前,跑出了三十里地,見到飛機時,才躲起來休息,等到了傍晚才又繼續往回跑。 日軍不光在山海關處準備好進攻,其他各處也放了一定的兵力,防止中方軍隊的進攻。這些地方的日軍防守極嚴,在離已方陣地還有三十里地的位置上,就見到一處隘口,被日軍用柵欄封住。 木柵欄不高,只為了攔住人馬通過,卻把這一帶向西的路全攔住了。 再繞回去找路不知道還得跑多久,老鄭就準備硬闖過去,卻被王洪拉住了:“老鄭,人困馬乏的,再沖一次,搞不好全撂這兒了,我先去摸哨,打開門咱們偷偷溜過去吧”。 等到了半夜,王洪帶著兩個老兵,潛了過去。他扒著柵欄,無聲息的把日軍的幾個哨兵殺掉,輕輕打開了通道,一隊人拉著馬走了過去。 可日軍很快就發現了死去的哨兵,一個騎兵小隊立刻追了上來。 騎兵追騎兵,又是夜里,要是別的地方怎么躲都可以,可偏偏這一帶,荒嶺遇到明月,樹少草又稀拉,根本沒地方躲。大家伙只能騎著馬兒,在山野中狂奔,可怎么也拉不開與追兵的距離。 跑到一個山路急轉的地形時,王洪、老鄭和幾個老兵幾乎同時拉住了韁繩,大家不約而同的想到了在這里打一下這些追兵。 繞過這片山頭,就能回到自己人的地盤上,沒必要跟對方的騎兵硬碰硬。幾個人稍商量了一下怎么伏擊,就開始分配位置。 追來的這隊騎兵一個個手里拿著四四式馬槍,并沒提防太多,便一頭扎進了包圍圈里,在湯姆式的掃射下,很快全都倒在了地上。 王洪帶上幾個人守在山路路口處,防止后面還有人追上來。老鄭便領著余下的人打掃戰場。他們把沒傷到的戰馬歸攏起來,把日本兵攜帶的武器裝備,扒下來,放在了自己的馬上,這才繼續撤退。 這一趟連沖鋒,帶打追兵,帶的子彈也都打的差不多,誰也沒敢再生什么事,能繞就繞,能跑就跑,就回到了已方陣地。 ------ 每章一說:清代《四庫全書》號稱無技不收,卻惟缺劍法。分辨劍術家的劍法好壞,可以看練劍人是否有內功。有內功者,百十劍法一氣呵成,臉色不變為上乘。無內功者,舞弄數劍,就氣喘不已,面赤心跳,手戰力疲,哪怕劍法再好,也不過與一人交鋒,卻騰挪無力。若再有二三人助敵協戰,必敗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