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現代化建設 第45節
“可莫少珩導致的難民涌入涼京,無家可歸又該如何解決?” 說話的依舊是御史大夫周正安,眼觀鼻鼻觀心,就像說話的不是他一般。 不僅莫少珩,眾人也是一愣。 但周正安的話也未必不在理,莫少珩解決了難民糧食問題雖然難得,但與他引起的國戰導致的難民問題,也僅僅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莫少珩也嘆了一口氣,南一的身份不公布,他這罪名是怎么也洗不掉的。 這時,上位,圣人威嚴的聲音傳來,“此事暫罷?!?/br> 眾人沒有說話,周正安剛才的話雖然在理,但七日前,莫少珩答應七日之約時,他們認為莫少珩怎么也不可能完成,所以雖然沒有明說但默認了他以此來免罪。 現在人家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你又來問責,多少有些故意為難的意思。 周正安怎的能像沒事人一樣故意說上這么一句? 莫少珩看了看周正安,這人有些蹊蹺呢,突然笑了,向對方拱了拱手,“這位大人說得在理?!?/br> 噗! 真有人口水都噴出來了。 莫少珩這又是哪根筋不對了?沒看到朝中大部分人都沒有提這事了,他還自己往刀尖上碰。 莫少珩心道,此時是沒人提了,但大家心里的刺依舊在。 莫少珩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時候才能公布南一的身份還他一個清白,但如果不盡量拔掉眾人心中的這一根刺,就算朝廷不對他問罪了,但以后他依舊寸步難行。 再說,周正安提出來的這個問題,不難啊,也就他耍耍嘴皮子的事情。 莫少珩突然對周正安道,“這位大人,我北涼貧瘠,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周正安:“……” 怎的突然轉開話題有此問? 眾所周知,他北涼貧瘠,是因為一向干旱少雨,水源不豐,沒有足夠的水源灌溉田地,產糧不夠。 這是地理使然,誰也改變不了的事情。 前朝的前朝,就有位陛下非要興修水利,引河流入境,結果勞民傷財,水利才挖了個開頭,就因眾怒難平,亡國了。 前朝,也有位陛下有了這等心思,可最后也沒有敢。 別說前朝,先帝也有這心思啊,畢竟是有利北涼千秋萬代的事情,北涼太需要灌溉的水源了,但北涼的情況又不允許,只能望而興嘆。 莫少珩繼續道,“我記得我們北涼有一條修了一個開頭的運河?!?/br> 眾人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涼氣,那條前朝的前朝修了個開頭的亡國之河,莫少珩該不會…… 那運河動不得,那可是有可能毀滅江山社稷的大事。 連莫少珩名義上的老師范寇臉色都變了,莫少珩這是要惹出事端來,當即呵斥:“休要在言?!?/br> 莫少珩道,“老師何必驚慌,我也不過提上一句,諸位不應我,我還能奈何這金殿上的諸位不成?” 眾人一愣,好像的確有些杯弓蛇影。 莫少珩繼續道:“前人不敢修運河無外乎三個原因,一,糧食不夠,二,征工困難,三,付不起工錢?!?/br> 眾人心道,說得倒是在理,那因修水利而導致毀滅的王朝,可不就是沒有糧食沒有工人沒有錢,還要強行修建,抓壯丁奴役百姓搞得天怒人怨,最后國亡了,運河也不了了之。 莫少珩朗聲道,“但現在,時機已經成熟?!?/br> “諸位大人想一想,現在是不是有大量的難民涌來了涼京?!?/br> “我們現在借到了糧食給他們,但若是就這么直接給他們,他們停留在涼京外,又無所事實,會不會生出一些事端?” “我們何不如召集這些難民去修那運河?讓他們以工換取食物?!?/br> “一來他們有事可做,就少了生事的可能,為朝廷省了麻煩,二來,他們也有了飯吃,不用在忍受饑餓,也會感激朝廷?!?/br> “救濟難民是朝廷的責任,但以工代賑未嘗不可?” 三嘛,莫少珩沒好意思說,作為難民,有一口飯吃就已經十分滿足,這樣就能活下去,工錢什么的要求極低甚至沒有都有人愿意。 當然這太不人性了,莫少珩加了一句,“至于工錢,我不建議分文不給,但若是朝廷實在拿不出,可以承諾免去一些他們以后的稅錢,一家子的稅錢也是不少的,按照修建的時間長短來具體決定免除多少年的稅收?!?/br> 憑自己的勞動活著,總比每日等著別人的接濟活得有尊嚴。 修運河期間,朝廷也有了時間安排這些難民以后的去處,畢竟洵州什么時候能收回,他們什么時候能重返故里誰也說不清。 也算給朝廷解決問題爭取了足夠的時間。 “修建水利,對于我北涼來說,是功在千秋之事,可不可行,自然不是我莫少珩說了能算,還請各位大人自行估量?!?/br> 整個朝堂上都是莫少珩的聲音。 等莫少珩停下來的時候,所有人的呼吸聲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所以,不僅解決了難民的問題,還順帶修了一條想修但誰也不敢修的運河? 莫少珩說的話有多誘惑人,恐怕連他自己都猜想不到。 雖然說其中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莫少珩卻將時機二字說得明明白白,這世上之事,最難的就是時機合適啊。 說句不好聽的話,若是沒有這些涌入的難民,他們哪里來這么多工人,哪怕強行抓壯丁都抓不到這么多。 眾人心里自然有一桿枰,越想越覺得有這個可行性。 他們此時的確和以往的任何時刻都不同,糧有了,工人有人,工錢可以按照莫少珩說的抵稅也不是不可,基本等于一文不拔…… 當然,還是因為這條運河對北涼太重要了,誘惑力不是一點半點。 莫少珩看著眾人的目光,突然說了一句,“莫看我,我就隨便說說?!?/br> 噗。 差點沒將人氣得青脈都崩出來。 你倒是隨口說說,但現在這情況是收得了場的樣子嗎? 連周正安,幾度想要開口,都不知道怎么說起,因為現在誰還關心莫少珩啊,都在熱火朝天的討論修建那條運河的可行性。 他這個時候要是打斷這些明顯有些激動的大臣的思維,怕是要惹眾怒了。 這么大的工程,其中涉及的問題實在太多了,一時半會肯定是討論不完的。 莫少珩一個勁地看外面,他中午還有一場文斗。 但現在肯定是走不了的。 果然,有人圍了過來,拉他討論。 莫少珩:“……” 他算是見識了一番北涼朝廷的風氣了,都說北涼的圣人只在最關鍵的事情上做決斷,其他時候都是任由朝臣自由發揮,現在可見一斑。 南離的朝堂就不是這樣,一言堂。 但,莫少珩心道,這些人也忒不講究了,剛才還仇視他來著。 其實他要說的也差不多說了,時不時提上一句而已。 只是他這時不時提上的一句他覺得正常人都懂的東西,很多卻都是現代河道的概念,哪怕是工部的尚書都眼睛亮晃晃的。 南一為什么會變成現在這樣,答案不言而喻,言傳身教唄。 這一討論,時間又過去了一些。 圣人直接說了一句,“散朝,下午再議?!?/br> 估計是要先找幾個大臣開個小會議了。 北涼的朝議一般都是上午進行,甚至提前結束,下午在勤政殿辦公。 圣人的這句下午再議,也就是說下午的朝議繼續。 當然這和莫少珩沒有關系,因為他又不是朝臣,是不需要參與朝議的。 周正安看向正向外走的莫少珩,張了張嘴,最終也沒能說出什么話來。 也有不少人看著莫少珩。 莫少珩就這么離開了? 雖然說莫少珩在完成七日之約時就注定他能安全走出金殿,但所有人多少還是有些恍惚。 資敵賣國,直接導致疆土丟失兩大重罪,竟真的被莫少珩免罪了。 這怕是天下人也想象不到的結果。 肯定是有人不甘心的,但何人攔得住他。 也就是說,莫少珩今日從朝堂離開,哪怕天下人依舊罵他,但北涼朝廷不會再定罪于他。 但是稍微一想,貢獻絲綢和棉給北涼朝廷,解決難民的糧食問題,為朝廷提案以工代賑,提出了興修水利的可能。 每一件看似簡單,但都是驚世之舉啊。 這些合在一起,似乎也能勉強解釋得通圣人為何不問罪于他的原因。 所以莫少珩的安全離開,雖然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當然莫少珩離開金殿,也沒能直接出宮,他還得去勤政殿,和東唐皇子李垣,和北涼的大臣們,詳細的將借糧的章程整理出來。 比如,雖然說的借足夠難民一年的糧食,但具體多少,得有個數吧,比如五年還清,每一年還多少得清楚等等。 他不需要參言,但他是主要參與者,得起到一個中間橋梁的關系,得在旁邊看著不是。 向金殿外走去,李垣和莫少珩并列著走著,看上去關系的確不錯,兩人交談甚歡,臉上笑容滿面。 只是要是有人聽到兩人在說什么,恐怕就不這么認為了。 李恒臉上帶著微笑,“你承諾我東唐的事情何時兌現?” “你若有一句虛言,就算你躲在涼京不出,我東唐大軍哪怕闖入你北涼國門,亦要拿你是問?!?/br> 莫少珩嘴角都抽了一下,這世上最美麗的故事和傳說啊,誰又能知道它們背后的真實。 真以為他文采蓋世,能讓堂堂東唐皇子一見傾慕?故事之所以傳奇,是因為它不現實。 莫少珩也面不改色,朗月清風地說了一句,“莫急,我涼京多風情,殿下不妨多看看?!?/br> 李垣看了一眼莫少珩,突然提高了聲音,“你定要記住臨江河畔的諾言,莫要負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