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95)
說著,他并未直白地提起什么,只道:多虧了陛下。 戰役能取勝是因為有士兵在作戰,有盛靈玉的堅持、陸巧的支援,小皇帝什么也沒做,不能受這份功勞。他不接這話,也沒和盛靈玉提陸巧一事,搖了搖頭,道:你這次又受傷了沒有?這個時候來我這里行嗎? 盛靈玉回應并未受傷,繼而道:無妨,看一眼陛下,微臣便回去。 康絳雪一驚:這就要走?你才剛來 心里的依賴和不舍溢于言表。盛靈玉失笑,忽然打橫抱起小皇帝,在康絳雪的驚訝之中,將小皇帝抱到馬上。 盛靈玉:陛下和我一起回去。 康絳雪頓時更驚:去大營?朕能去嗎?大營里人數眾多,此刻更有楊惑和陸巧,若是撞到 難以想象。 盛靈玉不似小皇帝那樣擔憂,他仰頭對小皇帝道:陛下,微臣有些東西想給陛下看看。 康絳雪不明所以,問道:什么? 盛靈玉不做回答,說走就走,帶著一眾郎衛慢悠悠上了路。 有盛靈玉在,康絳雪什么都不用擔心。路上夜色籠罩而來時,周圍的溫度略有降低,盛靈玉給小皇帝披了斗篷,扣上帽子,將小皇帝的身形遮掩得嚴嚴實實。 不知是不是已經提前和城內打過招呼,進城的路上,康絳雪沒撞見任何人,到了營內,仍是全程無聲無息幽靈過境一般,完全不用小皇帝擔心什么。 就這么迷迷糊糊地,小皇帝被盛靈玉帶去了安置俘虜的空地。 空地的正中央,扣著一個大鐵籠,遠遠地就已能看見籠子里有一道熟悉的身影,面容雌雄莫辨,長發披散,倚在籠子邊。 康絳雪看得眼睛微微瞪大,一時難以置信:這不是 盛靈玉點頭:是姬臨秀。 一瞬之間,康絳雪忽然不知該說些什么。 他心里非常清楚,姬臨秀的身份現在不同以往,身為好斗異族的新帝一旦被俘,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不可能再讓他活著回去。 姬臨秀時候到了,非死不可。 第136章 劇情怎么會走成這樣? 原文之中,姬臨秀的結局原本是渣攻中最好的,可如今卻 話又說回來,凡事謀定而后動的姬臨秀為什么如此沖動不顧后果發起戰爭,弄得這么一個下場?難道不是他自己的鍋? 康絳雪百思不得其解,正在此時,那被關在籠中的人睜開了眼睛。 姬臨秀瞧見了小皇帝,先是在夜色中沒什么反應,花了些時間辨認,等認清楚遠處忽然出現的人究竟是誰時,他的神情激動起來,表情大變,以至于本該無可挑剔的臉竟透露出幾分猙獰。 楊熒?。?! 伴隨一聲呼叫,姬臨秀的身體也有了動作,沾著臟污的手死死扣住鐵籠。 也是這時,在這粗暴的動作之中,康絳雪猛然發現姬臨秀和他記憶之中的模樣存在著極大的不同: 姬臨秀扣籠子的手只有一只,而另一個袖筒空空蕩蕩,少了關鍵的右臂。 姬臨秀就像他原文中的命運一樣,提前斷了右臂! 小皇帝的腦中電閃雷鳴,之前迷茫的思路被轟然打通。 他如何能不知道手臂對于一位正和兄弟們競爭皇位的皇子來說有多重要,莫說是崇尚武斗的云國,就算是在定朝,皇族為了臉面也不會擁立一個殘廢登上帝位。 難怪姬臨秀回國便發了瘋,難怪他登上帝位就舉國開戰,身體殘缺之后姬臨秀的位置根本就坐不穩,對于一心稱帝的姬臨秀而言,這無異于令人崩潰的致命打擊! 可是 姬臨秀走之前還好好的,怎么會斷臂? 康絳雪側頭看了一眼盛靈玉,并未來得及探聽些什么,遠處的姬臨秀已然發了瘋,聲音嘶啞地喊道:你過來!楊熒,你過來??! 康絳雪不由想起上次分別,姬臨秀曾和他說過很期待下次見面是什么光景。那時姬臨秀志得意滿,顯然從來沒有想過重逢之時會是這樣凄慘的場面,康絳雪也沒有預料到他會這么快看到姬臨秀全新的結局,猶豫之后,終還是向前踏出了一步。 然而只是一步,盛靈玉便伸出手將小皇帝拉?。赫驹谶@里就好。 康絳雪出神,隨即聽了話,不再向鐵籠靠近半分。 十多步的距離。 亦是勝者和敗者的距離。 是高高在上和死在爛泥中的區別。 姬臨秀的手上冒著青筋,他遙遙望著康絳雪和盛靈玉兩人,目光赤紅,斷臂的傷口處源源不斷地傳來劇痛。 在見到小皇帝之前,他還一直咬牙維持著最后的風度,可看到這兩人好生生站在眼前由上至下地俯視他,所有的情緒還是忍耐不住爆發了。 姬臨秀不知是在問對方還是在問自己,聲音有些癲狂,近乎語無倫次:為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我籌謀那么多年,忍耐這么多年,事事都算著,怎么會不明不白地落到這么個下場?! 到底是哪一步開始錯了?盛靈玉,不,是你,我知道是你!楊熒??!從遇到你開始,一切就不一樣了,你到底對我做了什么?為什么處處打亂我?我不明白,我真的不明白! 我這樣的人不應該在這里,我明明不應該在這里! 姬臨秀喊著喊著,表情越發扭曲,他拼命發泄自己失敗后崩潰的情緒,想要尋找一切的源頭,與此同時,他仍滿心不甘,試圖在一切結束前尋求些什么:楊熒??!你過來??! 一聲聲呼喊,完全超出康絳雪的一切構想,小皇帝暗暗感嘆于姬臨秀的敏銳,在此之外,心情亦是無邊復雜。 誠然,若沒有他,姬臨秀并不會陷落在這里,可就此讓他心生憐憫,他卻也做不到。 康絳雪心中所回蕩的,是類似于被命運捉弄的感嘆。他牽著盛靈玉的手無聲地緊了緊,在姬臨秀這般叫囂之中,將頭埋在盛靈玉的懷中。 盛靈玉微頓,當小皇帝是有所不適:陛下不必理會,不過是垂死時的叫囂。 康絳雪出聲悶悶,這才詢問:怎么抓住他的? 盛靈玉道:援軍到來,云國陣形打亂,姬臨秀殺心太重,殺紅了眼,不肯輕易退去,前后包圍之后,自然被俘。 那之后呢,要怎么處置? 盛靈玉道:新帝被俘,云國內部必然會再內斗一陣。等新的皇帝選出來,態度若好,便雙方心知肚明,留些面子,賞姬臨秀一個全尸,若戰意不減,便斬首示眾,頭顱懸掛三月。 這兩種結局都已經在康絳雪的預料之中,小皇帝定定神,問出最想問的話:姬臨秀的手臂 盛靈玉淡淡道:是我做的。 康絳雪沉默下去,沒再問為什么。 原文的劇情之中姬臨秀便斷了一只手臂,現在換了個時間,也許,這就是散不盡的因果。 康絳雪又看了姬臨秀一眼,在長久得不到回應之后,姬臨秀已經不再高喊,他似是被巨大的挫敗感所擊倒,被迫接受了眼下的絕望。 但他仍在自語自語,喃喃不斷:為什么,怎么會這樣? 小皇帝收回目光,問盛靈玉:你想給我看的便是這個? 盛靈玉靜了靜,應道:這是微臣和陛下的約定。 約定?康絳雪想了想,當真在記憶中捉到了某些影子。很久之前,盛靈玉曾和他說過,他會要了姬臨秀的性命,說到做到。 現在,盛靈玉還記得,且果然做到了。 小皇帝心中泛出些酸痛,更緊密地往盛靈玉身上貼過去,盛靈玉穩穩托住小皇帝,又柔聲宛如輕哄一般道:他是第一個,只是第一個而已。 康絳雪應聲:我知道,我知道。 兩個人松開手,盛靈玉攬著小皇帝的肩膀原路折返,籠中的姬臨秀見狀爆發出最后的掙扎。 他用力喊道:楊熒,你別走! 姬臨秀行到此處也并不知道他到底想說什么,太多的憤怒、震驚、疑惑、不甘盤旋在心里,讓某些微妙的不舍變得難以被察覺。 他只是伸出手去,喊小皇帝的名字。 但康絳雪并沒有回頭。 身后姬臨秀的聲音越遠,康絳雪感覺自己一直以來印象中的姬臨秀越模糊,對姬臨秀曾經抱有的警惕和恐懼感也隨之緩緩消去,腦中只剩下姬臨秀最后狼狽的模樣。 他再也不怕了。 一切歸于寂靜。 不知過了多久,月懸中天,關押俘虜的空地中,方才出現了巡邏的士兵。 眾人都像是之前的空當沒有存在過一樣延續著平時的光景。其余的俘虜也像是被交代了什么,盡數如同聾子瞎子,神情呆滯地計較著自己的生死,對外界的一切置若罔聞。 除了籠中的姬臨秀,竟是無人知曉在不久之前曾經有個天上的貴人來過這里。 想來,這些都是盛靈玉的安排。 姬臨秀身上的力氣一點點地消散,在這越想越可笑的下場中,自顧自發笑。 一個陰毒狠辣的偽君子,讓他棋差一著被恨意沖昏了頭腦,他這一生,簡直是一敗涂地。 姬臨秀不知都想到了什么,想透了什么,想通了什么,只最后低低喚了一聲小皇帝的大名,不再說話。 等他合上眼,不遠處有一隊人停住腳步,幾秒之后,向著他大步靠近。 一道男聲在籠外冷冷問道:你剛才在說什么?憑你也配喚他的名字? 姬臨秀沒有理會,那人的聲音變得更加冷漠:你剛才是在咒他?你想死不成? 無論說什么,籠中的人似乎都不打算回應。一身戎裝的陸巧攥緊了長弓,狠狠一腳踹在籠子上。 陸巧:把他拖出來。 身旁的侍衛為難道:這怕是不妥,他畢竟是云國的皇帝,小侯爺還是三思。 陸巧心頭冒火,又是一腳踹在籠子上。 這些響動沒有牽動姬臨秀,那只在皇位上待了一個月的皇帝仿佛一個沒反應的死人。 放在以前,陸巧不會輕易干休,可現在知道和姬臨秀動氣毫無價值,純粹是浪費時間,陸巧便只皺眉冷冷掃過兩眼,甩頭而去。 身后的侍衛們急忙跟上,剛走出幾步,前方另一支隊伍迎面而來。 一看見為首的人影,陸巧的臉上霎時流露出十足的不耐,想要視而不見,對方偏偏主動和他搭話:小侯爺這是動什么氣?邊關大勝這么大的功勞,還不能讓小侯爺開懷幾日? 陸巧聽不得楊惑這番不走心的說辭,絲毫不想多花時間打交道,只冷冷一笑:寧王殿下管得可真夠寬的,手底下的事那么多,還能在意旁人心情如何。 楊惑對陸巧的不屑視而不見,兩人都對陸巧為了什么才出現在這里非常清楚。 楊惑微轉眼球,故作不解:小侯爺誤會了,本王只是想著,縱使小侯爺不在意這些虛名,但既和陛下交情甚好,驟然相逢,也應喜笑顏開,怎么還會隨便動怒? 陸巧聽得一愣,猛然清醒:你說什么? 楊惑的疑惑更加明顯,像是意識到自己說了什么奇怪的話:莫非陛下遠來一遭,沒和小侯爺相見? 陸巧肩頸肌rou線條繃成了一條線:你說阿熒來了?怎么可能?他是什么身份,如何能來這種破地方!你難道見到了? 楊惑應道:陛下對本王意見不少,哪里賞光于我,但若我所料不錯,陛下應該就在小侯爺所在的永州附近,不然陛下的書信怎么能進得了永州,小侯爺的援軍又怎么可能來得這么及時? 等等。楊惑露出錯愕之色,小侯爺不知道?這么說是我自作聰明猜錯了? 陸巧一陣沉默,眨眼之間,眼角便開始因為不知名的情緒而輕輕抽動。 陸巧一言不發,猛然轉身而去。 駿馬發出嘶吼之聲,載著青年如離弦之箭,頃刻飛奔而去。 第137章 離開大營之后,小皇帝和盛靈玉并沒有返回之前的住處。兩人在路上放慢腳步難得地溫存一陣,盛靈玉便提出送小皇帝先行一步返回皇城。 大戰之前,康絳雪曾經和盛靈玉因為這事險些吵過一架,但今時不同往日,在戰爭勝利的此刻,小皇帝也確實該走了。 盛靈玉有自己的差事和名頭在身,兩個人必然不可能同時回去,盛靈玉眼見著很快便要回京,康絳雪自己提前啟程,對自身身體狀況也是好的。 因是小皇帝這一回沒有拒絕,聽話地應下來:聽你的就是。 盛靈玉再三保證:微臣已經提前遞出消息,皇城那里有人會接應陛下,苻紅浪再想伸手,絕不似上次那么容易,同樣的錯誤,微臣不會再犯,陛下寬心。 康絳雪盡量讓自己聽不見盛靈玉言語中碾軋過的陰影,只依偎在盛靈玉懷里,盡情感受分別前的眷戀和不舍,抱怨道:這些不用你說,我只想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再見你。 盛靈玉輕聲回應:想來不會太久,這樣的大勝,縱是苻紅浪怕也不能坐得如以前一樣穩當。 答得這么一板一眼,像是沒有聽出小皇帝的言下之意??到{雪經歷過種種,現在早將過去的委婉羞澀拋得一干二凈,直白道:誰說這個了?朕是還沒和你在一起待夠,不想離開你,你說過舍不得我,難道我就能舍得下你不成? 盛靈玉聞言微頓,他平時對什么都平靜從容得很,唯獨面對小皇帝的親近一而再再而三地展露出無所適從之態。 就這么突然地好幾秒沒說話,盛靈玉才將微微愣怔的神情收回,露出柔和的笑意道:很快,微臣會盡快趕到陛下身邊,還請陛下等我。 康絳雪沒露出笑意,故作不滿地詢問:陛下? 盛靈玉不由迷茫,小皇帝便哼一聲道:是你自己說的,你叫我阿雪,我叫你玉郎。好啊,我被你哄著喚了不少次玉郎,你倒是從來都不用阿雪叫我。 盛靈玉如何是不肯叫?他是提出過這個話頭,但卻在之后很久的時間里一次都不敢真的去叫。 他和小皇帝是不同的,很多時候,小皇帝邁出一步只需要一點意動,而盛靈玉卻需要許許多多的試探、無法計量的勇氣。他得看時機,他要小心翼翼,只有這樣,才能避開任何一道被心上人厭惡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