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明知是詐,是挑釁,老將不敢輕易亂動,只能將自己氣倒了。 如此幾日,軍心動搖。 老將心知這不是出兵的好機會,但是延興帝卻不給他多家滯留的機會。隔一日就來圣旨,催促老將奪回失地。 終,烏州城破。 將士們退到了河州城。 河州城為軍事要地,往西三座城,就是三皇子鎮守的無恙城。南下三城,就到京都。 延興帝大怒,朝廷上下震驚。 這回,不管延興帝是否不喜,朝廷百官齊跪一日勸延興帝南避。最后連太后都出動了。 至于南避的地點,百官各有建議。 最后還是太后拍案,“杭州城外仍留有行宮……最重要的是,杭州城是老三的封地,聽說老三將那兒管理得不錯?!?/br> 延興帝終于決定,三日后啟程南下,去杭州城。 離小君一行人抵達了京城,剛上岸就打聽到了延興帝明日就要南避。 偌大的京城百姓行色匆匆,不少人都來問碼頭可有船只。 “我們速速進城?!?/br> 離小君、離小禪、佟喜、趙光幾人分成4路,尋了牙行點名要買宅買地。 因著延興帝帶頭撤離京城去江南,到了江南少不得置宅置地,所以出手的官員商戶只求快,價格一壓再壓也沒了脾性。 所有的銀票都換成房契和地契。 待得延興帝離京,帶走了一干文武百官。 偌大的京城瞬間空了大半。 水路怕是排不上號了,離小君一行人雇了車馬,一路走,一路往南去。 行了月余,一行人尋了一間驛站歇腳。 只驛站掛著白燈籠,老嬤嬤上前問了,才得知,延興帝駕崩了。 延興帝未到杭州城,在船上,沒了。 離著杭州城還有二三日,就沒了。 老太后做主,“皇帝生前心心念念杭州城,如今人沒了,也不能忤逆了圣恩。自去杭州城……” 如今停棺在杭州城行宮之內。 老太后召集百官,屬意立大皇子為帝,主持大局。 不想,老皇叔拿出一道圣旨:斥大皇子不堪為長,目無江山社稷,目無百姓。斥二皇子唯利是圖,排除異己,最后決定立三皇子為新帝。 第71章 孫先生不講江湖道義…… 圣旨傳到西北時, 三皇子正在打兒子。 殷樂衍如今已經七歲,最是貓嫌狗不喜。無恙城內,除了他爹, 號稱打遍天下無敵手。 三皇子抓著兒子的衣領子跪下接旨。 殷樂衍雖淘氣,但是從不缺名師教導,該知道的事情都知道。 “爹, 完了?!?/br> 三皇子被氣得眉頭突突,“你爹沒完,是我爹完了?!?/br> 殷樂衍擺了擺手,“這些都不重要。天上掉下了一個皇位, 爹成了皇帝,我是不是也能撿個太子當當?還是說,您想再生幾個兒子,擇優錄???” 三皇子差點兒被氣得追隨了他爹的腳步, “滾滾滾!別在我跟前礙著眼?!?/br> 三皇子無數次思索, 外甥肖舅, 兒子這么淘,一定是隨了他舅舅!他是不會承認兒子像他的。 在三皇子的親信才套話時, 傳旨的官員有意賣好,自是百問百答, 知無不言。 所以,延興帝的棺木才停在行宮之內, 等著他去主持大局, 安排下葬? “此事不急,北狄來犯,我怕是還沒到杭州城,就做了史書上的亡國皇帝。所以, 安排下去,點三萬將士,隨我去會一會北狄?!?/br> 有遺詔穩著,三皇子半點兒不著急。去會北狄之前,還親自領了將士打了一頓西鸛。 西鸛將士在營房里氣得罵人,“那殷召不做人,這不是都當了皇帝了嗎?怎么還不走人!再不走人,我怕是堅持不到他兒子長大了!” 西鸛軍營無人不知,曾還是三皇子的殷召是他們見過最不講道義的將帥了,每回他兒子惹他生氣了,他就要帶兵攻打他們發泄一番! 這都要回去登基了,所以打他們一頓慶祝一下? 西鸛被打了一頓,還得派出使臣帶著重禮非正式地恭賀三皇子繼承大寶。 西鸛被打得服服帖帖了,三皇子才考慮出征北狄。 三萬大軍準備就緒,沿路糧草準備就緒。 三皇子回府知會兒子:“明日你跟著孫師傅不要亂跑。你若想要當個太子,學業不可荒廢了?!?/br> 殷樂衍將自己裹成一團球,“爹,我只會遛馬打狗,我應該做不了你的太子了?!?/br> 三皇子挑眉,“難得你這小子還有自知之明?!?/br> 殷樂衍哀怨地探出頭瞪著三皇子,“既如此,我還是守在無恙城,幫你坐穩你的皇位吧?!?/br> 三皇子氣笑了,果然對這小子就不能好好說話。老子的皇位需要你這個沒斷奶的娃兒來幫我坐穩?! “你也別自怨自艾了,你大舅當初也只會遛馬打雞,比你還不如,現在不也能做個知府?” 殷樂衍表示有被安慰到,他那素未蒙面的大舅只會打雞,他可是打狗,狗可比雞雄壯多了!所以,他最次也比知府強。 三皇子又被殷樂衍纏著說了好多他大舅的英勇事跡,直到管家來請三皇子…… 天微涼,大軍已經集結完畢。 熟睡的殷樂衍被三皇子裹著被子抱上了馬車,交給孫先生照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