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42)
裴凜之笑起來:早就好了。除了那次與宇文智交手,我后來再也沒受過傷。七月中旬從長安出發的,去了豫州和兗州,順便查看了一下邊關防守,所以耽誤了些日子。 也不提前告訴我,就這么悄無聲息地回來了,你可是大功臣啊。驚喜他是很喜歡的,但凜之是功臣,凱旋怎能不引起重視。 也無妨。我只想你高興。他打仗并不是為了立功,只是想完成兩人的共同目標,他知道,蕭彧從未把這天下當成他一人的天下,而是全天下人的天下。 這次回來不會走了吧? 暫時不會了,除非去打東戎。 蕭彧笑起來:那就再養上兩年,待咱們騎兵羽翼豐滿再去收拾東戎。只要驅逐東戎到長城以北,大一統也勉強算是完成了。 第185章 團圓 裴凜之回來了, 蕭彧的心終于落到了實處,心情也如秋日晴空一樣疏曠明朗,看什么都覺得順眼, 心氣兒也平和不少, 平日里朝堂上那些煩心事似乎也沒那么煩了。 這一年裴凜之不在京中,關山也去了邊關, 前線一直在打仗養兵,朝中事務繁多,各種狀況頻出,搞得蕭彧是焦頭爛額。 養著十幾萬兵馬和數萬役夫長達一年多的時間,壓力不可謂不大。朝中大臣也不是都支持北伐的, 反對者認為根基尚淺,經不起這么大規模和這么長時間的戰爭消耗。 蕭彧咬牙頂著, 不松口, 前線需要的一切都源源不斷地供應過去, 人馬、糧草、衣被、藥材、軍餉、撫恤金等等。 盡管打著仗, 蕭彧也沒有增加農業賦稅,農業是國之根本,只要農業是穩的, 國家的基石便在。 但維持戰爭需要錢, 他便將主意打到了商業稅上,統一增加了一至兩成。 從事商業活動的主要是原來的地主階層, 這自然引起了這部分人的不滿,但又莫可奈何。 蕭彧接管安國之前, 人口是按等級劃分的, 貴籍、良籍、商籍、奴籍與賤籍, 從出生時就已經給人劃分好了等級, 且是難以逾越的。 蕭彧如何忍得了這種等級劃分,所以他取締了貴籍、商籍與賤籍,只保留了良籍與奴籍兩種。 因為原來的地主富戶階層都養著不少家奴,這些人都屬于他們的私有財產。 蕭彧并沒有一次性完全取締奴籍,但奴籍和良籍一樣享有均田政策,并且還出臺了詳實的奴籍保護法規,在實際地位上,奴籍與良籍相差不大。 奴籍生出的子女,全都為良籍。若是不登記入冊,就無法分得田地。這樣一來,瞞報隱報的幾率便大大減少,那些主人家不會為了隱瞞人口而平白多養幾張嘴。 朝廷還頒發政令,禁止一切人口買賣,哪怕是從別國擄回的戰俘、買回的奴隸,都不能再入奴籍。 這樣一來,地主階層就無法通過買賣人口組織上規模的叛軍,而有田地的普通百姓也不會輕易跟著他們去造反。 為了籌錢,蕭彧甚至還鑄發了券幣,也就相當于國庫券,向民間發售,承諾一定的利息,三年或五年到期兌換。這法子可比增鑄錢幣合理多了,至少不會引起大量貨幣流入市場從而導致通貨膨脹。 發行券幣類似于民間的放貸,只是利率要低于民間的高利貸。但由于是朝廷發售的,信譽有保障,百姓都愿意購買。券幣發行得非常順利,短短一月內便已售完。 這法子令閔翀這個錢摟子都拜服不已,蕭彧竟有如此妙招,不用搶不用坑,便能籌集當下需要的費用。 用這個法子還有一個好處,購買券幣的主要是原來的地主階層,因為只有這些人手中才有多余的錢來購買券幣。 他們買了朝廷的券幣,為了到期能夠贖回自己的錢,自然得支持朝廷的一切舉措,徹底死了那份蠢蠢欲動的不安分之心。這對維護穩定也是一大助益。 裴凜之了解清楚蕭彧這一年多的舉措,眼中的贊許之情都溢出來了:我就說了,沒有人能比你更適合來坐這個位子。 蕭彧苦笑:哪有什么合適不合適的,都是被逼出來的。這么大個攤子,總需要人來收拾。 裴凜之給他捏肩膀:就是辛苦你了。 蕭彧說:也還好,再辛苦也不及你們這些出生入死的將士。說到這個,將士們的撫恤金還沒湊齊呢,愁人。不管賺多少錢都不夠用! 裴凜之說:撫恤金的事暫時不用擔心,我們從西戎那兒繳獲了不少金銀,還有西戎的銅幣,拿來重新熔鑄了,再給將士們發放撫恤金吧。 蕭彧聞言眼睛一亮:對啊,我怎么忘了這一茬。還好,還好,這個難題可算是解決了。難怪有以戰養戰的說法,這不就是現成的么。 以后打東戎就不這么著急了,休養兩年,儲備一點財富再打吧,不用這么捉襟見肘,就是東戎境內的漢人百姓還要再受幾年苦。 天下一統,國泰民安的日子何時才能實現呢?真希望那一天早日到來。 裴凜之回來沒兩日,便是中秋。時人尚未重視中秋佳節,但蕭彧很看重,每年中秋都會隆重慶祝,不僅要拜月賞月,還要聚會團圓。 中秋這晚,蕭彧便在宮中設宴,邀崖州舊部歡聚,算是一場家宴。 從心理上來說,從崖州帶來的人才是蕭彧最為信任依賴的,是真正的自己人,比之下屬與同僚的關系,他更愿意將他們視為家人。 當年離開崖州之時,這些人多是意氣風發的少年郎與懵懂稚子。如今倏然已過近十載,稚子已成少年,少年郎皆多已成家立業、娶妻生子,人數比離開之日已多出近半,呈蓬勃發展之勢。 這也是他治下國家的現狀,百姓從流離失所朝不保夕的生活中逐漸安定下來,開始安居樂業,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與向往,國泰民安、國富民強將會是不遠的夢想。 是夜,秋風微涼,暗香浮動,月華如水銀傾瀉,將四海人間籠成詩畫。 太初宮河池旁的翠微閣中,燭光與天水交織的月光交相輝映,照亮了滿座歡聲笑語的賓朋。 當日從崖州跟著出來的,除了吉山與吉海兄弟未在場外,余者皆攜家眷前來,就連吉山的波斯妻子泰安也帶著混血兒子來了。 蕭彧特別喜歡這樣的熱鬧,斯情斯景令他想起了當年在白沙村中上夜課的情景,男女老少聚在篝火旁,如饑似渴地聽他和凜之、孟洪授課講故事。 回想起來,那樣簡單快樂的日子竟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蕭彧正沉浸在回憶中,忽然聽見阿平叫他:爹爹,爹爹! 蕭彧回過神來:平兒何事? 阿平笑著說:方才聽見二師兄和三師兄他們說,當年在崖州的時候,爹爹和師父每晚都給大家講故事,是不是真的? 對呀。裴凜之接過話題,看一眼蕭彧,笑道,當年我與你爹爹在家中辦學堂,夜間在家門口給大家上夜課,講故事。那時候你還在襁褓中呢,特別黏你爹爹,一到晚上,除了他你誰也不要,他只好一手抱著你,一邊給大家講課??砂涯愕蹓牧?。 阿平難以置信地笑:果真?那這么說來,我也是跟著爹爹和師父上過課的? 正是。你后來不還跟著我去學塾上過課,還記得嗎?蕭彧笑道。 阿平搖頭:我只記得番禺的一些事了,那時候太小了。說起來,幾位師兄也還是爹爹的學生了? 一旁的閔翀笑道:不光你那些師兄,這里的在座的沒有幾個不是天子門生啊,當年大勇、小春、魚兒這些人,全都上過你爹爹的課。 阿平笑起來:那便都是我的師兄師姐了。 蕭彧說:算起來還真是。還挺懷念崖州的,尤其是白沙村,那里房子還是我和你師父親自建起來的呢。就是不知道還有無機會再回去看看。 一旁的閔翀笑道:陛下真乃赤子之心,還一直惦記著白沙村的一切。 蕭彧笑道:怎能忘記,那可是最刻骨銘心的記憶。幸得大家鼎力相助,共克艱難困苦,才一步步走到今日。我喜歡同昔日的舊友相聚,因為能時刻提醒我莫忘初心。 裴凜之溫柔地看著他,不管過去多少年,不管他站得多高,看得多遠,但他始終都不曾忘記過自己出發的地方。得蕭彧,不僅是他之幸,更是天下百姓之幸。 阿平說:爹爹若是實在想念崖州,日后待天下一統,海清河晏,便可御駕南巡,回故地去瞧一瞧。 蕭彧聞言笑道:確實挺想去瞧瞧。不過還是不去了,我若動身,那便是勞民傷財之舉。倒是你,待你功夫學成,可以代為父去走走看看。 阿平已然不是一個懵懂少年,他已經研習帝王之術,知道爹爹所言極是,御駕出巡說起來簡單,實際cao作起來相當麻煩:孩兒記住了爹爹的話,日后會替爹爹去丈量這天下。 好孩子!需記得,這天下不是你我的天下,也不是蕭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我們父子不過是暫代天下人來掌管罷了,要永遠將天下人放在首要位置去考慮。蕭彧順勢教育兒子。 阿平一知半解:平兒會牢記于心。 此時孟思歸與居巖過來了,手里拿著酒杯,孟思歸將右手的酒杯遞給阿平:殿下,咱們師兄弟給陛下和師父敬杯酒吧。陛下,師父,今日月圓夜,陛下說這是團圓的日子,可惜大師兄不在,否則就圓滿了。我們師兄弟祝陛下與師父月圓人團圓! 好,都是乖孩子,有這份心就足夠了!蕭彧與裴凜之歡喜地看著眼前的三個孩子,心中甚是欣慰。 說孩子都不大合適了,孟思歸今年已經榮升當爹了,魚兒四月的時候生了個特別乖巧的女兒,這會兒母女正在同女眷們聊天呢。 居巖今歲終于高中進士,如今在監察署任職,監察署專門負責監察、彈劾百官。居巖性格跳脫膽大,與老一派世家大族毫無瓜葛,又是蕭彧親信,蕭彧有心將他培養成御史大夫,日后替他監察百官。 今日唯一美中不足之處便是吉山與吉海兄弟不在,吉山自二月率船隊出海,至今未歸,不過算日子,最多再過一兩個月也該回來了。 吉海原是跟著裴凜之從長安撤回的,到豫州后便接替關山駐守了,讓關山回京。 從與西戎交戰之后,擔心東戎趁火打劫,關山便一直駐守在邊關,蘇穎產子時,他亦不在身邊,內心對妻兒虧欠良多。 等到裴凜之回撤,知曉他的情況,便要替他留在豫州駐守,吉海主動請纓代師父戍邊,因為他太清楚師父與陛下的情誼,他們分別已經太久了。 所以中秋團圓的代價是一部分人不能團圓換來的,如何叫人不珍惜呢。 宴席散了之后,蕭彧依舊不舍去睡,在庭院中與裴凜之一起賞月。裴凜之坐在躺椅上,蕭彧便躺在他身上,兩人沐著月光有一搭沒一搭閑聊。 說起來,吉海今年也有二十四歲了,也該成家了。蕭彧一直都很惦記吉海,這次沒能回來,他覺得挺遺憾的。 是應當找了,不過他一向沉穩,心思不外露,不知道他如何打算。裴凜之用手指繞著蕭彧的發梢把玩。 你是他師父,是該關心一下,下次他回來再問問。也讓吉山多留心一下,畢竟他是長兄。蕭彧說到這里,突然又想起另一件事,西戎已經打下了,如今吐谷渾與我們也交好,河西走廊已通,不如重新疏通一下陸上絲綢之路?就是不知西域一帶是何種情況。 海上絲綢之路帶來了南方的富庶,但現在北方已經被收回來一半,要想發展北方內陸經濟,最好是能將路上絲綢之路打通,這樣北邊的經濟也能跟著繁榮起來。 裴凜之也贊同這一提議:陸路比海路更為安全,成本也低廉,是該疏通一下?;仡^派一支軍隊去探一下路,再走一遍張騫走過的路吧。 蕭彧很興奮:這條商路已經中斷了兩百年,如若能開通,北方的發展也便不用愁了。 第186章 向榮 均田制推行至今已有三載, 實現了家家有產、人人有地。一時間舉國上下,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態,只要肯干活, 就沒有餓死的道理。 對于那些沒有勞動能力的鰥寡孤獨廢疾者, 官府則督辦孤獨園,收容他們。 官府也鼓勵百姓收養這些人, 因為這些鰥寡孤獨廢疾者亦是有田地的, 收養他們, 可一并收下他們的田地。 為了提高糧食產量, 蕭彧也想了不少轍。 首先就是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鐵農具,鐵農具推廣并不是嘴上說說那么簡單,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鐵礦產量有限。 鐵用途廣, 武器、馬掌、農具、炊具無一不需用到, 崖州的鐵礦被發掘出來, 確實解了燃眉之急, 但也是不夠的。 蕭彧入主建業之后,便命人到處去尋訪礦產,幸運的是,就在離建業不遠的丹陽郡發現了一處礦脈,這礦脈不僅含鐵,也含銅,可謂是一舉兩得的美事。 如今這鐵農具正在慢慢推廣普及, 再過數年,全國都能用上鐵農具了。 說倒鐵礦,蕭彧就免不了想起新大陸, 大洋洲與南美洲可都是鐵礦儲存豐富的大陸, 而且都是富礦, 要是能夠航行到那邊就好了,可以大挖特挖一番,還愁缺鐵嗎? 這個征服大海的夢想不知道能不能實現,何時能實現。 其次就是興修各種水利設施,揚州、東揚州與吳州一帶土壤極其肥沃,最大的問題便是多沼澤泥淖,許多地方都沒法耕種。 蕭彧便命地方官牽頭興修水利,開拓溝渠河道,興修池塘水庫,將低洼處的積水排出,儲存在池塘水庫之中,以備干旱時節取用。 并命工部將筒車推廣開來,利用自然之力灌溉,節省人力。 又鼓勵江南一帶百姓栽種桑樹,飼養桑蠶,為繁榮商業打基礎。 令蕭彧比較欣慰的是,王涓主持下的工部在很多方面都有突破。 比如改進了曲轅犁,將原來笨重的直轅犁改成了輕便靈活的曲轅犁,這樣大大節省了人力畜力,也提高了效率,在面積窄小的田畝中依舊能夠運用。 在諸多方面都有改進的情況下,糧食產量年年都翻新高,尤其碰到風調雨順的今年,糧食總產量比沒有饑荒的前年還要多出五分之一。 百姓家家糧倉爆滿,百姓生活富足,如此以來,便會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促進商業的繁榮。 棉花與蔗糖的產量也隨之攀升,各種手工作坊也蓬勃發展起來。 有商業行為,便會有創新和進步,這是蕭彧最樂見其成的。 更令人欣慰的是,自均田制后,安國的新生兒出生數量每年都在激增,這都是社會安定、生活富足帶來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