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35)
第174章 較量 這一仗, 裴凜之準備了許久,他很希望像潼關之戰那樣以較小的代價取得勝利,但面對準備充分的西戎兵, 取巧的幾率非常微茫, 只能拼實力。 安軍騎兵跟西戎騎兵實力相差較大,不管是在數量上,還是戰力上。畢竟西戎人自小就在馬背上長大, 而安軍騎兵大部分都才訓練了一兩年,實力差距可想而知。 西戎人也因為這個, 面對比自己多出數萬的安軍,絲毫不忌憚。 穆坤作為西戎第一戰神,在裴凜之這里吃了敗仗,按說是該讓西戎人對安軍有所忌憚的。 事實上并非如此, 穆坤作為戰神, 在尚武的西戎, 是僅次于元坦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這一次栽跟頭,反而讓朝中很多人喜聞樂見, 原因無他, 因為他只手遮天太久了,打壓西戎其他大家族, 用人唯親,早已引起了公憤。 穆坤栽了跟頭,另外幾大家族就有機會出頭了。等到西戎大軍趕回長安時, 穆坤的大將軍之位都被被罷免了, 由征吐谷渾歸來的主將宇文英暫代。 這宇文智年過三十, 十分驍勇, 與五十出頭的穆坤比起來,正值年富力強。 宇文家是戎族的大家族之一,但處處被穆家高壓一頭,這次穆坤丟了潼關,便是其余各家拉他下馬最好的機會,豈能放過他,所以合力將宇文智推舉為了大將軍。 裴凜之看著收集的敵情,略略松了口氣,西戎換了新的將帥,臨陣換將,此乃兵家大忌。穆坤被換下去,想必不會那么心甘情愿將自己與安軍交戰的經驗全告訴宇文智,他們也許可以利用這一點來打贏第一仗。 首戰非常重要,如果獲勝,將會大大鼓舞士氣,接下來的仗就會好打許多。 裴凜之與蕭繇等人商議了許久,決定還是用步兵對付騎兵,不過需要換一個陣法。田忌賽馬的故事裴凜之還是知道的,己方騎兵跟敵方騎兵硬碰硬,勝算很小,那就用步兵來對付,只要陣法運用得當,用倍于對方的人數不會居下風。 十一月廿一日,安軍與西戎兵在長安五十余里外的平原上正式開戰。西戎兵派出了三萬騎兵。裴凜之則用六萬步兵結陣抵御,用盾陣防御,長槍與長矛進攻。 這一次是白日作戰,對方來勢洶洶,好在步兵將士死守陣法不亂,并沒有出太大的紕漏。 宇文智見騎兵居然奈何不了步兵,大為震怒,馬上又增派三萬步兵前來。裴凜之見狀,立即派出所有騎兵迎敵,以己之長治彼之短。 西戎步兵不懂陣法,對安軍騎兵構成不了太大威脅。安軍騎兵正殺得興起,西戎那邊又增派了騎兵。 裴凜之趕緊命人鳴金收兵,騎兵不再戀戰,趕緊從兩翼撤出。 西戎騎兵窮追不舍,追了一陣,便發現不對勁,因為安軍還安排了床弩在兩翼等著他們。利箭穿過呼嘯凜冽的寒風,穿透身著皮甲的軀體,敵人根本就沒有掙扎就墜下馬來。 西戎將士趕緊收兵停止追擊,鳴金收戰。這場戰爭便結束了。 首戰結束,打掃戰場,清點傷亡人員,安軍犧牲了四千余人,主要是步兵。西戎的傷亡更大,折損了六千多騎兵,四千余步兵。 首戰告捷,裴凜之并未有多少喜悅之情,這可都是用將士們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不過到底還算贏了,極大地鼓舞了軍中士氣,接下來還有硬仗要打呢。 西戎這邊,宇文智首戰就吃了敗仗,如遭當頭棒喝。他開始意識到,對面的安軍不似想象中那么好對付,穆坤未必就真是廉頗老矣,而是碰到了硬茬。 只是這安軍統帥裴凜之年不過三十,竟未料到會是如此出色的將帥之才,最可怕的是,還是他們的敵人。 宇文智吃了虧,決定不再光靠正面戰場硬碰硬打,兵不厭詐,他們有騎兵,可以發揮騎兵最大的優勢襲擾。 當晚,宇文智就派出了三千騎兵,趁著夜色去偷襲安軍營寨。未料到了半途,就遇上了有著同樣打算的安軍騎兵。 不過安軍騎兵人數較少,大約只有千余名。與西戎騎兵剛打了個照面,便撥轉馬頭撤退。 西戎騎兵見狀策馬緊追不舍,不知道跑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了哪里。忽然就聽得一陣喊殺聲四起,四圍冒出來無數的安軍騎兵,將三千西戎騎兵圍在中間。 西戎騎兵這才反應過來,他們中了埋伏!原以為他們是黃雀,沒想到只是螳螂。 這其實是裴凜之的安排,他擔心西戎騎兵會趁著眾人疲憊和松懈前來偷襲營地,便安排一支騎兵隊伍去巡邏,結果還真遇上了西戎騎兵。 巡邏隊便將西戎騎兵帶到了安軍騎兵早就設下的埋伏圈。 這個埋伏圈也是裴凜之提前準備好的,安排一萬名騎兵另外駐扎一處營地,就是為了狙殺夜襲的西戎兵。 天亮之后,西戎派出的三千騎兵一個都未返還。宇文智便猜到,那三千騎兵已兇多吉少了,這又是他預料之外的事,剛打完一場大戰,安軍竟還如此警覺!可就算是襲擾不成,也不可能一個都逃不回來。 接連吃了兩場敗仗,宇文智有點急眼了,他剛取代穆坤,必須要拿點成績出來才能有說服力,不然哪能坐牢大將軍的位置。 所以必須要贏一場,而且要贏得漂亮才行,不給人留把柄。 西戎的三千騎兵已經盡數被吉海率領的安軍騎兵殺了,哪怕是有投降的,也沒放過,這個節骨眼上,誰還抽得出空來安頓俘虜。 裴凜之聽到吉海的匯報,點點頭:就這樣吧。今日西戎未出兵,你領著將士們去休息一下,養精蓄銳,晚上依舊如?;顒?。 吉海抱拳:是,師父! 裴凜之也在揣摩西戎將領宇文智的心思,接下來對方會怎么走。已經輸了兩場戰爭,這對于一個剛剛上任的主帥來說,應當是一件非常焦心的事,他必定是想抓住機會贏一場大戰,這樣才能跟他的皇帝和已經卸任的穆坤證明自己的能力。 所以接下來,肯定是一場大戰,而且極有可能是猝不及防的偷襲,不會給他們結陣的時間。 裴凜之安排了斥候全天候監察西戎軍營的情況,一旦對方有動靜,就立馬回來匯報,不至于顯得過于被動。 好在他們是十幾萬大軍的陣營,對方派小股人馬來偷襲也傷及不到根本,想要獲得大的勝利,對方就必須會派出所有的兵力,那么十幾萬人的動靜就不可能小,也無法隱藏,他們就有足夠的時間來應對。 數日后,寅時中,裴凜之正在舞槍,雖然他很久沒有親自上陣殺敵,但功夫一直都練著沒丟。 剛練了一刻鐘,便有人匆忙跑來:報!將軍,今日敵營有動靜,敵軍已經出發,正朝我軍過來,數量眾多。 裴凜之停下來,說:知道了,下去吧。他收起槍,將搭在一旁的襖子拿起來,套在身上,囑咐親隨擂鼓叫人起床,又命人去通知吉海率領的那支騎兵隊伍,讓所有人準備迎接戰斗。 裴凜之穿好衣服,披掛上鎧甲與頭盔,與所有的將士在寒風中嚴陣以待,預備迎敵。 待宇文智率領大隊人馬趕到的時候,安軍這邊的將士們已經用完早膳結好陣法等他們到來了。 宇文智并不意外,這一次,他不打算取巧,就打算憑實力來一次硬碰硬的較量。 第175章 議和 戰鼓響, 烈馬嘯,吼聲震天。西戎騎兵策馬奔騰,如浪潮一般朝安軍陣營席卷過來。 裴凜之擰起眉頭, 站在帥車之上,看著己方的將士以極快的速度列陣。待西戎兵進入射程, 先發射一波床弩和弓箭。 箭如雨下,西戎騎兵十分勇猛,毫不退縮,在做出一小部分犧牲之后, 很快就沖到了安軍陣前。 敵人到了跟前,床弩就沒法再用,弓箭也有點施展不開來, 唯有長槍還能應對,主要兵器則換成了長毛和刀劍。 這是裴凜之經歷過的聲勢最為浩大的一場戰爭。西戎騎兵極其兇悍, 盡管安軍將士們死守陣型,在好幾萬騎兵的反復沖撞下,還是被沖散了。 裴凜之見狀, 趕緊命吉海率領一支騎兵前去支援步兵。 蕭繇則率領一支騎兵隊伍從側翼繞出去,殺向了后方的西戎步兵陣營。 西風烈, 旌旗揚。雙方將士殺得昏天暗地, 到處都是刀光劍影,斷肢殘臂,鮮血將黃土地都染成了紅色。 裴凜之騎上閃電, 率領自己的親衛, 倒提□□, 朝敵陣后方沖殺過去。擒賊先擒王, 他必須要將西戎主將擒拿才能結束這場戰爭。 盡管西戎騎兵在戰力勝上一籌, 但短時間內人數占優勢的好處還是體現了出來,至少兵力足夠絆住所有的敵人。 裴凜之率領隊伍直搗黃龍,沖向了后方帥旗所在。 宇文智騎再一匹棗紅色高頭大馬上,一手提著大刀,迎上了裴凜之。他不認識裴凜之,但從他胯下那匹黑色駿馬看出了此人身份非同一般,絕對是一員大將。 裴凜之也從對方的衣著和年紀也猜出了這就是宇文智。宇文智身形高大,體型極其壯碩,怕是超過二百斤了。裴凜之看后第一想法便是那馬兒馱著這么個人,也是夠累的。 兩人一打照面,二話不說便拍馬向前殺了過去。 兵器相撞,裴凜之從震得雙手發麻,對方臂力驚人,看來傳言不虛,是個彪悍猛將。 這樣以力量取勝的人,當然不能硬碰硬。裴凜之輕夾馬腹,閃電極其通人性,迅速繞到宇文智的身后。裴凜之便趁機朝宇文智身后刺去。 宇文智反應極其敏捷,迅速反手用大刀長柄格擋住了。此人看起來笨重,反應卻很靈活。 裴凜之驅馬退出丈余,彎下腰來,輕拍閃電的脖子,閃電領會。裴凜之一拉馬韁繩,閃電便依照他的指示奔跑起來,速度極快地圍著宇文智繞起了圈子。 宇文智頭一次見這么高大的駿馬在這么小的范圍里奔跑得如此靈活敏捷,頓時對閃電眼饞得不行,殺了馬上的人,這馬就歸他了! 閃電繞圈奔跑之際,裴凜之手中的長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朝宇文智刺過去,盡管閃電跑得極快,也絲毫不影響他出手的準頭與力道。 啪地一聲,第一槍被宇文智擋下了。但是裴凜之又接連刺了兩下,最后一下刺中了宇文智的側肋,不過被盔甲擋住了,沒刺透。 但這一下戳得宇文智疼痛難當,頓時大喝一聲:納命來!掄起手中長刀飛旋著狂舞起來。 裴凜之見狀,身體迅速后仰,幾乎貼在馬背上,躲過了長刀。手中也不閑著,單手舉起長槍,朝對方刺過去,沒有刺中宇文智,卻刺中了他的坐騎。 那馬兒吃痛受驚,頓時一個驚蹶,一下子蹦了起來,瘋狂沖了出去,正在馬背上揮舞大刀的宇文智一下子就被掀翻下來。 不過宇文智反應倒也敏捷,雖然從馬上掉落下來,也沒有摔著,而是反應迅捷地穩健著地。 這下就變成了和一人一馬對峙。 宇文智站在地上,一把長刀掄成了圓弧,舞得虎虎生風。逼得裴凜之不敢策馬靠近,怕傷到了閃電,最后他干脆從馬上跳下來,與宇文智單打獨斗。 裴凜之在軍中從未遇到過敵手,跟宇文智打的時候,還是感覺到了壓力,但也讓他有種莫名的興奮感,畢竟棋逢敵手。 宇文智是個相當難纏的角色,又狠又猛,不過裴凜之也毫不畏懼,對方剛猛如虎,他則矯若游龍,靈活閃避,伺機出招。 兩人纏斗了上百個回合,終于被裴凜之逮住空隙,一槍刺在了宇文智的左腿上,宇文智踉蹌一下,差點單膝跪下,他往后退了幾步,大口大口地喘息,用陰鷙的眼神看著裴凜之。 裴凜之毫不遲疑地飛身欺近,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宇文智一面格擋一面后退,步伐因為受傷而開始凌亂起來,步伐一亂,手上的節奏也跟著亂了起來。 裴凜之一個回旋刺,槍穿透了宇文智盔甲,刺進了其腹部。 宇文智的大刀也掄了過來,裴凜之下意識往后一躲,還是沒有完全閃過,對方的大刀砍在了他的左臂上,沒有穿透盔甲,卻震得手臂一木,幾乎完全失去了知覺。 那一下實在是太過剛猛,裴凜之幾乎抬不起左臂,他覺得自己的胳膊可能骨折了。但對方的傷更為嚴重,他可不能錯過這個機會,便顧不上疼痛,趁機窮追猛打。 宇文智的章法更加凌亂,開始被動防御。裴凜之招招兇險,逼得宇文智節節敗退,那邊正在與裴凜之親隨交戰的親衛見狀,趕緊策馬前來救主。 那親隨也是忠心,直接從馬上躍下:主上,騎我的馬走。說著就揮舞長槍來幫忙阻擋裴凜之。 裴凜之毫不閃避,單手將長槍舞得滴水不漏,幾招下來,便將對方的武器打落在地。 此時宇文智已經騎上馬開始奔逃,裴凜之便打了一個呼嘯,閃電便迅速奔來,他一手抓住馬鞍,飛身上馬,去追宇文智,一邊追一邊喊:砍了西戎的帥旗! 誰家的帥旗一倒,就意味著這家敗了。 閃電不愧為波斯馬,四蹄騰空,如風馳電掣一般。宇文智自己的坐騎受驚跑了,換了親隨的馬,這馬可不像他那馬那般吃苦耐勞,馱著一個二百斤的壯漢是不可能跑得過閃電的。 所以裴凜之很快就追上了宇文智,宇文智還試圖抵抗,被裴凜之長槍一揮,將他的武器打了下來。 宇文智丟了武器,倉皇奔逃,裴凜之右臂舉起長槍,用力一擲,長槍直中宇文智后背。那力道相當大,宇文智的身體猛地前傾,從馬背上一歪,墜下馬去。 裴凜之打馬上前,躍下馬去,從宇文智身上拔出自己的長槍,大聲喝道:宇文智已伏誅!還不速速投降! 宇文智的親衛們親看看見他墜馬,頓時嚇得如鳥獸散。裴凜之的親隨便趁機將西戎帥旗砍了下來,并且大喊:宇文智已死!宇文智已死! 宇文智當然沒有死,只是傷得不輕,裴凜之與趕過來的親隨一起將他五花大綁捆了起來。 西戎軍看見帥旗已倒,又聽說主帥已死,頓時斗志瓦解,再也無心戀戰,紛紛潰逃。安軍大受鼓舞,乘勝追擊,又斬殺了無數西戎士卒。 一場二三十萬人的大戰,在數個時辰之后終于結束,安軍大敗,主帥被擒。 清點戰場,安軍傷亡三萬余人,西戎軍傷亡則倍數于安軍。 這一仗西戎慘敗,十二萬人,逃回去不到一半,主帥也折損了。 西戎皇帝元坦得知此消息,尤為震怒,發完怒之后,又忍不住顫栗起來,安軍要來攻打長安了嗎?余下這點兵力,怎么跟安軍抗衡? 元坦慌張地召集所有大臣過來商量對策。有人認為調集所有兵力,還可與安國一戰;有人建議與安軍議和,劃地而治;還有的建議干脆率大軍攻打吐谷渾,往西遷。 元坦聽到這些提議,內心無比焦躁:到底有無辦法能讓安軍退兵?調集所有兵力與安軍一戰,勝算幾何? 群臣無人敢應答,元坦憤怒地一拍桌子:你們都聾了啞巴了?給朕說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