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第一百七十章 再添煩事 就在三人正為李洋這個新科狀元的事傷腦筋時,一件更傷腦筋的事又擺在了她們面前。 唐玄宗雖有孫百余人,但李俶作為其嫡皇孫,史書介紹,其不僅從小天資過人,且宇量弘深,寬而能斷。喜懼不形于色,仁孝溫恭,動必由禮。因此而深得唐玄宗的喜愛,在其十五歲時就被封為廣平王。甚至有傳言,李享能坐上太子這位,都是因為玄宗喜愛廣平王。 不論傳言是否屬實,但單從太子的對手想以殺李俶而動太子位這件事就不難看出,李俶在朝中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 此時,廣平王李俶正身跨駿馬,奔馳在馬球場上,只見其月杖狠狠一掄,那紅色鞠球在半空中劃出一道紅色的拋物線,直穿龍門。馬球場四周的男女觀眾發出一陣歡呼聲,按照慣例,此時的李俶應該手舉月杖縱馬繞場,一副志得意滿的神態。但李俶卻只是策馬來到了場邊。 26歲,這個年齡要放在現代,也就還是一位小哥哥,青年后生??扇思覐V平王李俶此時雖是只有26歲,卻是已有王妃崔氏和兩位侍妾沈氏和獨孤氏,兒子李適也九歲了。 這人生,確實有理由志得意滿??刹皇浅S腥苏f嗎?“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對于身在帝王家的李俶來說,這卻沒啥可驕傲的,不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嗎? 李俶剛到馬場邊停下來,他身邊的謀士夏洛淵走過來接過韁繩,討好的說道:“王爺還在為那件事煩惱嗎?” 李俶把韁繩一拋,一邊走向旁邊的椅子,一邊說道:“趕緊替本王想想,要如何才能將她留在長安,娶進我廣平王府?!?/br> 夏洛淵將手上的韁繩交給一邊的侍衛,躬身站在李俶身邊說道:“天賜公主不是和她很熟嗎?王爺不妨把這事給公主說說,讓公主去做這個說客,那這事準能成?!?/br> 李俶認真的聽著,原以為夏洛淵會有什么好主意,不想就說出這么個辦法來,當即不高興的說道:“這事要天賜公主能替我去辦,本王還需要煩心嗎?” 夏洛淵本以為能得到王爺的贊賞,不想人家對他的建議卻是不屑一顧,只好自顧嘟嚷著:“又沒試過,怎么知道就不行呢?再說,就算試了不行,也沒什么壞處嘛?” 聽夏洛淵這么一說,李俶想想也是,好歹先試試???就算不成,憑自己這個大唐王爺的身份,還不能娶到一個小附屬國的女子? 這么想著,李俶也不打馬球了,跨上馬直奔崇仁坊而去。 秀姑帶回的消息讓三人陷入了沉思之中。到底是誰限制了李洋的自由?這人又有什么樣的目的?還有就是要如何才能接近李洋? 現在事情還不明朗,所有猜測也是徒勞,那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想辦法接近李洋,只有從她那兒才能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 李煙雨正思索著如何才能接近李洋,下人卻在這時來報,說是廣平王求見。 這廣平王雖按輩應該叫她姑母,但身在帝王家的人或許是至親太多,對人情也就看得淡薄了些。在這次事件之前,李煙雨這個天賜公主和李俶這個廣平王幾乎沒有往來。此時突然求見,李煙雨不得不在腦子里想了無數種可能,但最有可能的還是李俶也發現了今科狀元是李洋這事。 大家都想著如何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卻忘了李洋大街上這么一招搖,如果被其他人認出,再告到官府,那李洋這欺君之罪就算是跑不掉了。想到這,李煙雨親自迎了出去。 不管李俶那“動必有禮”的形像是裝出來的還是真實性情,當他在見到這位剛出手救過他的姑母時,躬身施禮言道:“侄兒最近有些俗事纏身,今日才得空前來向姑母請安?!?/br> 李煙雨還以淺淺一笑:“王爺公務繁忙,自當以正事為重?!闭f罷領著李俶往正廳去。 葉琳和陳忻雖然從北城一路到長安都與李俶同行,但患難已過,人情也就淡了。這會兒聽得李俶前來,兩人都往后廳去了。 李煙雨當然不會相信李俶是來給自己請安的,但李俶不說,她也不問,只管讓下人把茶奉上便是。 這李俶坐下后環顧左右問道:“葉小姐與陳小姐此時不在府上嗎?” “聽說今科狀元今日游街,她二人出門去了,說是看完順便去逛逛長安城,想必是要晚飯后才回來吧!” 李俶點點頭,“是哦,今日府上下人們也都去街上看了,說是今科狀元長的是一表人才?!?/br> 李煙雨笑笑沒接話,想是李俶就要說到正事上了。 看李煙雨不言語,李俶又說道:“侄兒今日前來打擾姑母,實則還有一事相求,還請姑母成全?!闭f罷滿臉堆笑的看著側座的李煙雨。 做了這么多的鋪墊,這回總算要說到正文上了。李煙雨押了一口茶說道:“王爺還是先說何事吧?不然我也不知是否有能力成全?!?/br> 李俶組織了一下語言,這才說道:“侄兒在女國北城初見葉小姐時就甚是喜歡,這一路相伴到長安,更是讓侄兒愛慕之極。我本欲將此情隱藏心底,然而想著葉小姐如若在長安事已了,不日就會離開長安,我這心就無法安穩。因此這才來叨擾姑母,請姑母代為向葉小姐試探一下可愿意留在長安?!?/br> 李煙雨本以為李俶要說的是李洋的事,不想卻是來找自己說媒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