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4)
書迷正在閱讀:我靠云種植茍命后爆紅了[穿書]/穿成惡毒反派后和男主HE了、[綜英美]法外狂徒、假性親密(高干H)、提前兩萬年登陸洪荒、荒野之無限主宰、插班師、瘋巫妖的實驗日志、重生后大佬叫我小祖宗、我復蘇了華夏神明、帶著系統混大唐
這可是乙榜解元,長公主特請來的貴客。幾個小廝懷揣著雙手,而今被公主看重,必然是前途似錦。 酒樓里用珠簾隔開的小房間里有人小聲議論著方才的爭吵,駙馬剛死不久,難道這太平長公主也要和皇太后一樣養男寵不成? 聽說皇太后再給公主物色新的駙馬人選。幾個戴幞頭的中年男子扭頭,隔著珠簾看到的面龐有些模糊,白白凈凈,倒是一副好風儀。 南方人吧,過于小氣了,大唐男兒當以英武,如此才能御敵,若像個女子嬌滴滴,如何致勝? 今時不同往日,哥哥忘了太祖皇帝的嫡公主平陽昭公主了嗎?可不比她的兄長們差。 噠,噠,噠 侍衛見到宋令儀之后將合攏的門拉開,又從旁走出一名宮人檢查夾帶。 宋令儀見她皺著眉頭便道:長公主點名要的人就不必搜了吧,他就是個讀書人,就算拿了劍給他他也不會使。 片刻鐘后,朱漆格子門再次合攏,門口多了兩雙鞋,一雙略短的六合履靴與一雙普通尺寸與襕衫深衣相配的鞋子。 兩個守門的侍衛側頭閑扯道:這年頭,宋學士家的小娘子穿了男裝比讀書人還英氣。 可不是嘛。 王瑾晨隨宋令儀饒了幾根柱子,彎彎繞繞才找到地方,走上前朝主座上的女子福身道:長公主萬福。 得到示意后宋令儀才敢動身走到父親身后靜立。 太平長公主?民間關于這個先帝與天后最為寵愛的小公主傳言并不少,只是王瑾晨不曾想到自己初入洛陽便能如此快見到本尊,貢人王瑾晨,見過長公主。 穿著襕衫進來的貢士生得比自幼凈身的宦官與伶人還要清秀,越州解元王瑾晨就是你? 回公主,是在下。初入皇城,王瑾晨知道不能得罪最頂層的當權者,便恭敬如實的回道。 難怪太平公主泛著嘀咕,長得倒是不賴,你可知道,皇太后殿下不僅愛才,更不計出身,唯有一點,便是相貌。 瑾晨不敢推測圣人與天后的喜好。 因相貌驚艷的太平公主對像木頭一樣的王瑾晨漸漸減少了些興趣,旋即朝宋之問吩咐道:宋學士先下去吧,吾有話要單獨與王解元說。 喏。宋之問拱手,跪坐著起身時特意注視了一眼太平公主對王瑾晨的眼神。 出去后宋之問坐在門口大笑道:這個人,定要飛黃騰達。 阿爺何以見得? 宋之問穿上六合靴起身,走到長廊避開侍衛負手道:先帝打壓山東士族,而殿下卻有意扶持,想那左威衛大將軍、梁國公薛懷義曾經是何出身,這個年輕人又是什么出身,處于世家與寒門之間,還不是殿下想說他是什么,他日后就一定會是什么。 阿爺想栽培他么?宋令儀跟隨著問道。 宋之問回過頭,瞇眼笑道:阿爺將你嫁給他如何?他一定可以做宰相,而你便能因他成為誥命夫人。 作者有話要說: 唐襕衫與五代及宋不一樣的~科舉制度也不一樣,唐的科舉制是逐漸完善的過程(可以理解為試用)考中了進士只是獲得了做官資格,需要經過吏部復試才能真正做官。 第29章 推薦信 公主?王瑾晨不明白太平公主支開旁人的用意。 過來,給吾倒酒。 王瑾晨松開合起的雙手直腰道:公主有數之不盡的宮人與奴仆,在下 怎么?太平公主抬起冷艷的雙眸,王解元不愿?旋即勾笑道:你可知整個朝堂想替吾斟酒討好吾的人有多少? 眼前的公主是幾年前那位出嫁時拆除長安城萬年縣城墻讓婚車通過,又接連打破國朝公主定制食邑不超過三百而食封一千二百戶的第一人。 王瑾晨想了一會兒,只得走上前照做,沒有緊張與不適,只是心里多多少少有些不愿與無奈。 你倒是比宋延清還淡定。太平公主側身撐扶在桌案上,望著湊近前的書生,唇紅齒白長得極為干凈,比在外祖母幾個表兄家看到的孌童還要清秀,又沒有沾染官場上那些血腥之事,身上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聞著令人極為舒適,真是少見,你們江南人無論男女都是這樣么?你身上的味道竟比女子還要香,若是少時在京城,定有男主人爭相要。 王瑾晨自然聽得明白,國朝遺魏晉,男風不止,富貴人家仍以豢養孌童為尚,瑾晨不好男色,也不喜男人。 太平公主聽后撐著腦袋偏頭戲謔的看著王瑾晨,千金公主進獻了一名男寵給皇太后殿下,那人身無長物,文不成武不就,只因長得魁梧、五官端正受殿下歡喜而獲封國公,你說,吾若是將你進獻給殿下,會不會也能討得歡心? 斟酒的手突然停下,王瑾晨抬頭與太平公主對視,遲疑了片刻后又按下酒壺繼續倒酒,在下猜公主并不會這樣做。 哦?眼前人的自信,讓太平公主似乎又多了幾分興致,此話怎講? 貢人王瑾晨乃一介草民,此前從未見過公主,若非公主打探清楚了貢人,又為何會派心腹大臣之女借名相邀,公主王瑾晨再次抬頭,也畏懼皇太后殿下的權威吧? 被戳中心思的太平公主皺起眉頭,我們是母女,你胡說些什么? 皇太后殿下賞罰分明,寵,適度,把握分寸得當,所以即便宗室反抗也是徒勞,執法之人必是無情。王瑾晨說道。 放肆!太平公主拍桌,殿下也是你能說教的? 在下并沒有說教,只是敘述實情,公主是圣人的嫡親meimei,是國朝最為尊貴的女子,想要治瑾晨的罪只要一句話。 看著與上官jiejie說的一點都不像的人讓太平公主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找錯了人,你倒是一點兒也不怕。 恐懼并不會讓會發生的事不發生,同樣也不會讓不會有的事突然出現,它只會將人推向絕境而喪失了原有的逃生機會。 你看起來也沒有他們說的那么榆木疙瘩,看來上官jiejie聽到的消息也有誤啊。 榆木疙瘩?太平公主的話讓王瑾晨有些聽不大明白,上官jiejie可是皇太后身側的女官?她為何會知道我? 這個,你就不必知道了。 王景晨看著窗門外的天色,公主喚在下過來,只是為了斟酒嗎? 當然不是,太平公主端起杯子,吾可以讓你登科成為國朝少有的兩榜進士,也可以讓你平步青云,封侯拜相,太平公主將一旁壓著的一封書信拿出,只要吾的一封推薦信。 王瑾晨低頭看著信封包裹蓋有長公主私印的推薦信,旋即提著下裳起身走到桌案前跪伏道:瑾晨位卑,不敢承長公主之恩,若是朝中的爭斗,我想公主應該找錯人了,瑾晨才疏學淺,又無靠山,于公主而言只是累贅,恐辜負公主厚愛,還請公主寬恕。 看著轉身欲離的人,太平公主呵道:你以為沒有吾的推薦信你可以從幾萬人里脫穎而出?你以為那些落榜的人都是些庸人嗎?沒有名流推薦,你連入仕都不能談何出仕? 蘭陵蕭氏、博陵崔氏皆是我朝數一數二的公卿世家,你沒有功名也想娶婉吟? 直到后面幾句話說出王瑾晨這才站住腳,旋即轉過身,七娘? 見人上鉤,太平公主拿起推薦信站起,看來在王解元還是一個不多見的情種呢,在解元眼中,連功名利祿都比不過溫柔鄉呢。 公主認識七娘?王瑾晨疑道。 上官jiejie與她是摯友,吾便也因此結識。 那 推薦信與她沒有關系,是吾聽到上官jiejie的話而對你有了那么一絲絲興趣? 王瑾晨捏著端在身前的雙手,試探的問道:七娘她還好么? 這話,王解元何不親自去問問她呢?太平公主走到王瑾晨跟前,若是在意,別人如何說都不如親眼所見讓人放心吧。 我 嘖嘖嘖,只不過是談起了心上人,你眼里的從容就沒了?太平公主將推薦信拿起,尚書省的人見了吾的推薦信,即便你不作答,都會有考官搶著替你答,及第不在話下,也許你連吏部的復試都免了。旋即又將其收起,不過你得答應吾一個條件。 什么條件? 條件嘛,暫時不告訴你,等吾有需求之時自會找你。 好。 答應的這么快太平公主將信塞到王瑾晨手中,再次打量了她一會兒,看在你這么癡情的份上我就大發慈悲告訴你她平常的去向,婉吟剛從祖宅回到洛陽替父戴孝,時常會去上清宮旁側的青牛觀祈福,你若是想見她又不敢登蕭家的門便去道觀中等吧。 王瑾晨將推薦信小心翼翼的收好,拱手道:公主大恩,瑾晨一定銘記于心。 七娘是個好姑娘,你可莫要辜負了人家,吾見過不少寒門子弟見了繁華而被利益引誘迎娶高官之子做了負心人。 王瑾晨回去之后便將推薦信與狀投一起送到了尚書省禮部,有司見信印自然懂得,便將其收起而后轉呈此次主持考試的主考官。 哐!道觀里傳來鐘聲,三清殿內還有誦經聲傳出。 郎君這是著了什么魔,白天不溫書非要留到晚上,又日日跑到這青牛觀來一呆就是一整天,莫不是您也信了江南那些神仙之語?沒有睡飽的婢女捂嘴打著哈問道,她不知道一向不信鬼神的王瑾晨每日坊門剛開就跑來這觀中來做什么。 王瑾晨也不回她的話,只是左顧右盼的在尋找著什么,有些困乏的小環便也隨著瞧了一圈,郎君這是在找什么呢? 沒發現任何蹤影的王瑾晨摸著后腦勺嘀咕道:難道是騙我的嗎? 瑾晨哥哥? 王瑾晨轉過頭,李姑娘 上元將至,李錦今日是來替父親祈福的,卻不曾想在青牛觀的大殿前碰到了王瑾晨,我聽阿爺說阿兄又中了越州的解元,還想去尋你來著,不曾想竟然能在這里見到你。 去年之事多謝李姑娘與令尊的相幫,這份恩情瑾晨銘記于心,只是如今功名未取,令尊身居要職便不敢登門,時局不穩,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阿兄總是這樣心思縝密,想得周到,今日阿兄也是來祈福的? 王瑾晨扭頭看了一眼四周,旋即點頭,也想碰碰運氣,看看天尊們會不會庇佑。 噠噠噠~幾滴雨水落在了鋪滿青磚的地面上。 大殿旁的偏殿里傳來木魚敲打的聲音,上元將至,愿逝者安息、施主身體康泰。 多謝道長替奴家解惑。素衣女子拜謝后起身從偏殿緩緩走出。 守在門口的婢女撐開一把油紙傘,姑娘,外面下雨了。 雨水一滴一滴落下,李錦抬手張開掌心,下雨了。 姑娘。身后的婢女便遞來一把桐油傘。 呀,今日出門忘了帶傘。小環抬手捂著嘴巴道。 王瑾晨扶額嘆道:你這粗心的性子何時能記得? 郎君一大早就叫小奴出門,天色都尚未看清,小奴哪兒記得嘛 李錦從婢女手中接過傘,撐開后走上前,阿兄現在要去哪兒? 不用去哪兒,一會兒也該回去了。 那這傘就給阿兄吧。 這那你呢? 李錦向后指了指撐傘的婢女,阿兄將我送到三清殿就好了。 那行。王瑾晨這才接過她伸手送來的傘。 李錦很是高興的主動湊近傘下,一臉高興的問著陳年往事,我記得阿兄是不信這些的? 國朝國教,縱然不信也不敢不來禮拜,教與家雖不一樣,但是國教承道家學說,我素來喜老莊,以往也會跟著母親去觀中祭拜。 姑娘您瞧,那是不是婢女一手撐傘一手抬起指著三清殿的石階。 身材有些瘦弱的年輕男子與一個年級相仿的女子共撐一把傘,眉目含笑極是親近。 婢女看清了李錦的側臉后大驚道:這不是李尚書家的小娘子嗎?為何會同王公子在一起? 素衣女子盯著看了一會兒回過頭,走吧。 姑娘,咱們就這樣走了不上去問清楚么? 左右不過是得到一番結結巴巴的解釋,聽著反而心煩,有什么好問的呢。 作者有話要說: 太平公主挺畏懼母親的,所以前期不敢明目張膽的攬權。 唐代的科舉中了進士也不能立刻做官(進士只是個學歷,學位) 要經過實習期,還有吏部考試,前幾名有機會直接做官,官職大小按科目,秀才科上上第,明經上上,進士、明法,上第(授從八品內流官) 唐代有流內,流外,流內是指官,流外是指吏也就是俗稱不入流,區別非常大,吏是下等人,官就是士級別了,士農工商,也可以理解為體.制內體.制外。 公主可不是個純粹的爛好人哦,小王接了信也代表站了隊。 第30章 兩相誤 七娘! 雨水滴落在桐油傘上順著傾斜的脈絡滑下,青磚上的積水將女子長長的素衣裙擺與士人襕衫的下擺打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