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羅四寶
郫縣,又稱古蜀之源,離著蜀中腹地都城成都,不過三十余里,若乘快馬,不過兩個時辰可達,實為成都西面之門戶。 早在戰國時,此地因望、從二帝在此建國,作為蜀國之都邑而聞名,后在始皇帝滅蜀分封,淪為蜀郡附屬,改稱郫縣。 因著這些原因,所以這郫縣說是縣,其實其中多為軍戶所駐。直到大周立國后,幾百年的承平之下,又加上臨近成都府城,這才漸漸有民眾多了起來。 但饒是如此,相對成都以東的地域來說,這里還是遠不如川東之地興旺。 羅四寶愜意的剔著牙,將背在身后的遮陽笠拉起,松松垮垮的扣在頭上,就那么倚在城頭上。 這郫縣一地春早夏長,現在雖才是六月底,但比之內地卻顯然要早熱上許多時候。所以,人手一個竹笠,遮陽蔽雨的,便成了此地一大風景。 作為幾代軍戶出身的他,在老爹死后,便頂替進入軍中,也成了這郫縣守軍的一員。正所謂當兵吃糧,雖說幾經折扣,每月落到手里的也是不多,但終歸是吃的皇糧,怎么也比尋常百姓過得寬裕些。 再加上邊疆百年無戰事,在這兒當兵,可要比之北疆和西北之地要舒心多了。羅四寶并沒什么大志,仗著天生比常人機靈些,在這郫縣軍中,便也混上了個什長的小官兒,手下管著十幾號人,倒也混的自得其樂。 只是唯一總覺得遺憾的,就是這里實在太小太偏,十幾年來,看來看去的都是些一成不變的面孔,讓人實在乏味不說,想混點外財都艱難。 但是自打前幾日起,他這種遺憾終于被打破了。有人提前灑下銀錢,將整個小縣里的所有客棧、酒樓盡數預訂了,說是將有大隊的游客來觀光。 嗯,就是那么說的。游客,觀光,這倆詞兒都透著新鮮,但卻通俗易懂。 讓羅四寶興奮的是,看這架勢,說明不但此次來的人數眾多,更因為因此一來,他口袋里也著實的落下豐厚的好處。 城門稅本是一人兩個大錢,但這次卻不是這么算了,而是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計算。用那位習公子的話說,嗯,是打包就該用個團購價。所為團購價,就是不管多少人,一次xing用固定的費用通算。這樣既給了來客優惠,也省了爺們的力氣。 只有這樣實現雙贏,才能讓這買賣持續下去,才能細水長流,讓這種外財一直持續下去。 羅四寶對于這些道道兒也不是很不明白,但他明白的是,對這次的事兒,上頭有明令下來,不得阻攔。這說明人家手眼是通了關節的。 再有就是,那什么打包的團購價,比之往日單收的效益不知高了多少倍,委實讓一眾兄弟們都發了筆橫財。而且,作為頭目的他,還有份額外的補貼,可以用觀光團的名義,在規定期間,任意在縣里任一酒家用餐而不必花費一錢銀子。 當然,那酒菜的標準都是早早定下的,但卻絕不糊弄,雖不如真個大魚大rou的上席,但一個好字,卻也算的上的。 所以,對于這種好事兒,羅四寶豈有不雙手雙腳贊同之理?今個兒這正是剛剛從仙客來里吃飽喝足出來,按著常例巡視一圈兒就算完活了。 只不過凡事有利就有弊,兜里肚里實惠了,這勞力卻也加大了。原本只需一眼就看過來的地界兒,現在卻到處都是人,讓他再也不能掉以輕心。必須的打起精神,仔細留意著才行。這種現象,正是從前幾天那些大批的“游客”涌進來開始的。 作為一個守城兵,而且還是個頭目,羅四寶雖落了實惠,但卻知道輕重。如此多的人,上面雖有明令不阻攔,但卻沒說放任不理。這要自己一個不小心,里面混進一些不軌之徒的話,怕是真個出了事兒,上面老爺們永遠沒事兒,自個兒這替死鬼卻是太也湊手的。 這不,就這種警惕之下,還就真讓他盯上了一撥人。那是以一個青衣老者為首的團體,老者年紀四十上下,面相淸矍,眉目之間頗有氣勢。 一路走在街上,只是左右四下的打量。如此年紀,卻像是個從未出過門的,掛著一臉的沉思之色。只此一點,便讓羅四寶起了疑心。 更不用說,其人表露出的沉思之色,并不是因為四下的景物,看其眼光落處,卻多在來往人流身上。還有那老者身邊跟著的幾個伴當,雖都是布衣長衫,但卻個個面目冷厲,裸露在外的手上,青筋虬結,一看就是武人出身。 出門游歷,不看風物卻留心他人,身邊跟著的明明是武者護衛,但卻欲蓋彌彰的偏以文士打扮………. 羅四寶懶懶的倚在城頭上,心中暗暗冷笑,兩眼已是微微瞇了起來。下一刻,他抬手打出個手勢,便有七八個兵士圍了過來。 他也不多話,只暗暗使個眼色,眾人頓悟,各自將兵刃移到順手位置,跟著他下了城頭,就在后面吊上了那老者一群人。 眼見著那老者腳下不停,順著人流而行,不多時便穿城而出,羅四寶微微猶疑了一下,終還是跺跺腳,帶著大伙兒跟了上去。 只是跟不過多久,但見前方人流減稀,竟是踏上了官道。遙見前方道旁一個長亭,羅四寶目光一掃之下,卻不由頓時一驚,霍的停住了腳步。 那是……習公子!他心中微微一驚,再次凝目細細分辨,終是確定下來。 對于羅四寶來說,這位習公子可是位了不得的大人物。且不說這次郫縣城能得如此熱鬧,讓自己等人收獲豐厚,便只是能讓縣令老爺府就相陪,親自安排諸般事宜一事兒,就可見其人的能量了。 更不用說,據聞這位習公子此次安排,全是為了給那位傳說中的那位鋪路,乃是那位最親近的近侍的身份了。 而那位的身份之尊,傳奇般的事跡,早就傳遍了這邊地小鎮。而這幾日來,通過眾多的吐蕃游客之口,更是佐證了那種種傳奇,讓那份傳奇又平添了無數光環。 所以,在羅四寶心中,習公子可謂天人一般的人物。作為曾親耳聆聽習公子吩咐過事情的他來說,實在是與有榮焉。這會兒乍一看到習公子出現在前面,頓時不由激動起來。 只是這份激動過后,再一仔細看去,卻是不由的心中猛然大跳起來,霎那間,便張大了嘴巴。 亭子中,那位身份尊崇的習公子,此刻竟是以一副從所未見的恭敬姿態,彎腰躬身的立在一輛華麗的馬車前。那車前,此時正有一個身材修長的身影,背對著這邊,似乎正在與車中的人說話,不時能隱隱聽到幾聲低笑之音傳來。 聯想到習公子傳說中的身份,再看看他此時的姿態,那么,此刻昂然立于他之前的那人……,霎時間,羅四寶只覺自己口干舌燥,一顆心如同要跳了出來一般。 只是心促氣急之余,猛地又想起一事,急忙轉頭看去,卻見那個一直跟著的老者,果然正往那亭中走去。 羅四寶看得分明,那老者明亮于日光中的側臉上,浮著一抹詭異的神色,眼神中分明閃閃爍爍,有幽光一閃而逝。 “習公子小心!大膽老賊!安敢冒犯貴人乎!” 長亭外,古道邊,一聲聲嘶力竭的尖叫,驀然響起,驚起飛鳥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