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但是李息卻沒覺得有什么不對勁的。 他從軍時間雖久,卻因為出身不顯又一直沒能取得大功績,所以也沒有多大的名氣。 這一次衛青卻選中了自己作這一次出征僅此他的將軍,甚至直接托付了萬人騎兵,讓李息極其感動,直愿付性命報答衛青。 且這一路衛青表現出的決策力也讓李息完全信服了。 “不追了,在他們已經有防備的情況下,我們有可能中了埋伏?!毙l青思慮一會兒做了決定。 即便追到了也僅是多擄掠些牛羊回來,與他所帶的三萬騎兵性命相比,根本不足配。 李息也沒有質疑衛青的想法,應了下來又舉了舉他拎在手上的那個匈奴青年:“那他怎么處理了?” 他帶了些壞心地道:“也算是個匈奴戰力了,說不定也曾干過入侵咱們邊鎮的勾當,這一趟咱們只取得了千數的戰功,不如再添一個?” 那匈奴青年連忙為自己求饒,說他這輩子都沒有傷害過漢人,又說他家中有老母弱子,希望能被放一條生路。 “一開始說好了的?!毙l青淡漠地道:“既然他帶著我們找到了兩個部族,那就讓他帶著二十頭牛羊走吧?!?/br> 青年沒想到絕處逢生,連忙告謝衛青是個守諾的人,淚流滿面地被不太友善的士兵去領那二十頭牛羊。 李息“嘖”了一聲,看向衛青的眼神中有點復雜:“衛將軍不是計劃要用寒冬毀滅他們這些人,才訂下這次攻打計劃嗎?” “我其實不喜歡對付沒有戰斗力的人?!毙l青望著一邊哭嚎一邊走的匈奴青年:“但是敵人就是敵人,對他們仁慈就是對我們自己殘忍,所以我會選擇弱化匈奴最簡單的辦法?!?/br> “那將軍怎么又饒他,讓他帶牛羊走了?” 李息將話問出口又覺得自己似乎沒必要問,大約就是衛青的一點仁慈,讓這個幫了漢軍的人能一家子活下去。 衛青卻搖搖頭道:“只是守諾罷了,他活不下去,那個匈奴部族也注定毀滅?!?/br> 二十頭牛羊確實足夠一個小家庭活過寒冬,但對于一個部族來說卻遠遠不夠,偏一個家庭離開部族也無法單獨存活。 青年帶著牛羊回到已完全沒有糧食的部族內,面對的絕對不會是友善,為著食物,什么樣丑惡的展開都有可能出現。 有這二十頭牛羊倒還不如沒有。 如果沒有,整個匈奴部族或許會團結起來想辦法求生度過冬天,但是有之后,他們只會想著如何爭斗奪取這點食物,青壯最有可能折在這種爭斗中。 所以那些匈奴人唾罵自己是惡魔倒也沒錯。 為了毀滅他們,自己不吝用各種計謀,這種用計的負罪感倒是比親手造下的殺業更沉重一些。 李息見自己的問話似乎引得衛青有點難過,心中有愧,連忙道:“那將軍咱們這就預備班師回朝吧,這樣大的功績,陛下肯定高興!對了,咱們來時匆忙,回去時路過邊鎮,我能請個假嗎?我想給我的小女兒買點特產什么的,我瞧著有挺多奇奇怪怪的乳制品,我家那小丫頭就喜歡奶味的東西,一吃就笑... ...” 他絮絮叨叨地念起了還能買些什么,倒是將衛青從那一點難過中勾了出來。 衛青看著原本穩重帶軍的李息現在露出表露出的欣喜,也被感染了。 是了,他們得勝回朝,就可看見許多笑臉了,也正是為了那些笑臉,他現下做的什么都是值的。 第123章 匹配 讓他們心服口服 衛青得勝歸朝, 自然應該得嘉獎。 但是由于這一仗太過順暢,沒受到匈奴人什么阻力,三萬騎兵取得的功績又僅是斬獲千數, 所以朝臣們呼聲不能封賞過頭。 單以軍功斬獲來算, 衛青作為統帥,未能親手斬獲, 賞些銀子也就罷了。 劉徹曉得這些以公平作借口的臣子實際是擔心衛青作為皇后外戚,又憑軍功攀得太高, 會動搖現有的朝局平衡。 若是追究深了,他們其實是仍對發起匈奴作戰心有意見, 也即是對自己有不滿。 劉徹從來不對朝臣客氣,這心思一起,當即就訓斥道:“你們如果能將這些心思都用在外敵身上, 而不是自己人身上,朕也不吝對你們多加封賞!” 可他這種尖銳的態度也更進一步激化了君臣間的矛盾。 如此短的時間二次發起對匈奴人的戰爭, 本就讓許多臣子勞心勞力沒討著好, 哪里能看衛青這劉徹眼前的紅人領過高的封賞。 眼看君臣對立都不肯讓步,這一次朝事前已得過指點的衛青主動出列,站出來試圖化解這場矛盾。 他原就不很在意能得到的封賞,因此先是謝了劉徹的厚愛, 稱這一次出征能勝, 應歸功劉徹所選時機上佳,讓匈奴未能組軍抵抗。 見劉徹面色稍緩,怒氣減退, 他又施施然為手下都按規定以斬獲請了功,得了劉徹的認可。 至于他自己,他承認這次首次領三萬人騎兵出征過于謹慎, 未能取得相匹配的功績,確不能居偉功,因而不敢再領封賜。 鋪陳完了這些話,朝臣們也明白了他的識趣。 放下了再針對他的心思,他們倒也不愿做得過分,只言這一仗確對匈奴造成了損失,讓衛青以實際軍功得封也是應該。 劉徹雖然仍心厭朝臣想要左右自己的心思,但是瞧著衛青這當事人都愿承這委屈,有了可下的臺階,便沒有再與朝臣撕破臉,只下旨以金銀賜了衛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