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杏 第127節
“可是……”嬤嬤有些不舍得。 潘夫人笑笑:“有當年在西北共事的交情,這些年來我們走動得也還好,這就不錯了。老爺跟范大人能稱兄道弟,未必非要聯姻。娘娘不也說了嘛,不要太過刻意?!?/br> 另一邊,端和大長公主對林錦道:“你這丫頭,都是當娘的人了,跟我還弄鬼,那簪子是你準備的?” “祖母英明!”林錦笑嘻嘻的給她捶腿,“我兄弟也是您看著長大的,他什么性子您還不知道?不給他把這事兒辦了,他能煩死個人!” “這個猴子!我看啊,范家那小丫頭文文靜靜的,模樣也好,比他可強多了?!倍撕痛箝L公主笑著說。 林錦很贊同:“是啊是啊,所以得好生哄著嘛!” 許杏回了正房,盯著管事們做好宴席后的收尾工作,忙忙碌碌的,直到亥時才得休息。長青剛要跟許杏說話,就被人叫了出去。 片刻后,他就表情有幾分別扭的回來了。 “你怎么了?衙門有事???”許杏一眼就看出不對來。 長青小聲道:“護衛來報,說林錚來了,去了欣姐兒的院子?!?/br> “???”許杏剛躺下,立刻就坐了起來,“他進房了?” “沒有,站在窗下跟欣姐兒說話呢?!遍L青搖頭,“我叫人盯著了,他功夫高,我的人過去他肯定知道,應該是有分寸的?!?/br> “那就好?!痹S杏相信林錚這孩子的品性,當然,更信任欣姐兒。 “問題是,林錚現在應該帶著俘虜和大軍在進京的路上?!遍L青咬牙,“進京不先進宮,他可真是膽大包天!” “???”許杏沒想這一茬,這么聽來,才明白長青那扭曲的神色是怎么回事。 “我的人還得替他遮掩?!遍L青甚是憋屈,“好在張氏兄弟都沒在府里?!?/br> 許杏也無語了一下,只好嘆口氣:“過了年,咱們就cao辦婚事吧。今天這樣忙,侯夫人和世子夫人還跟我說要來商量商量走禮,我只說要問過你再說?!?/br> “辦吧,過了年我任滿,還不一定如何,萬一要出京,倒不如先把欣姐兒嫁出去,省得來回奔波送親?!遍L青倒也是同意的,“他們府上若是再來問,你就應下吧,來年開春,或者初夏,都行?!?/br> 第245章 女兒出嫁(下) 林錚在大軍進京的時候脫離大部隊,只為趕在欣姐兒及笄的日子見她一面,許杏雖然同長青一樣擔心他行蹤泄露被問罪或者引起皇帝的猜忌,可是終究感念這孩子對女兒的一番情意,在聽到長青說準備來年就讓這一雙小兒女成婚的時候,也沒有出言反對。當然,明年長青不知道還能不能再在京城為官,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打定了主意,許杏就不再糾結,等到幾日后林世子夫人上門,她松口同意了cao辦婚事。 這次林世子父子重創了蘭詔國,朝廷一邊派人和蘭詔國談判,一邊對將士們論功行賞,林錚和林世子自然是頭一份的功勞。 林錚的父親已經是靖北侯世子,等老侯爺西去之后就是下一任靖北侯,他又只有一個兒子林錚,這爵位日后自然也是林錚的。爵位是沒法再封了,皇帝便大手一揮,賞下了金銀珠寶無數,又特許靖北侯府可養府兵兩千。至于接下來的職位安排,卻是跟去南疆之前完全不同,林世子擔任兵部尚書,掌兵符,而林錚則是擔任五軍都督府總指揮使,負責京城一帶的安全。 父子二人同時手握兵權,不是沒人非議,畢竟此時慣例就是父子之間,只能有一個人掌握實權,可是皇帝陛下親口在朝堂上說了:“良將難得,如此將才,如何能因為那勞什子的‘慣例’就埋沒了?眾卿家可有驍勇如林錚、統軍如林世子者推薦?” 自然是沒有的。 這些事兒定下來,人們的目光再聚集到林府的時候,就發現林府的人際關系簡單到不可思議,當然,這是好聽點的說法,直白的說,就是人丁單薄,闔府三代人只有六個主子,不對,林錦出嫁了,又少一個。姻親關系也簡單,侯夫人和世子夫人都是將門出身,父兄是北疆軍中的將領,呃,還都犧牲了,小輩當中,林錦嫁入了公主府,只剩下個炙手可熱的林錚,卻也定了親事。 最近上門跟長青喝茶的大人們多了不少,可是全都被長青糊弄了過去,沒人能探出他的深淺。 “我不過是寒門出身,哪有什么背景?”長青無奈得很,“他們非要想些有的沒的,我也沒法子?!?/br> 潘昱搖頭:“反正我是只管辦案,旁的可沒跟你說過啊?!?/br> “正是,這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嗎?”長青一臉無辜。 許杏已經跟欣姐兒談過婚事了,這次再提到這事兒,一向坦蕩大方的欣姐兒居然難得的露出了幾分忸怩,許杏就知道,這孩子對林錚有了感情。她并不取笑,而是道:“咱們說正經事,給你陪送的拔步床呢早幾年就開始做了,如今已經做好,剩下的家具要等林家送來了房子尺寸再打,其他的衣裳首飾什么的,自有爹娘給你準備,你通不用cao心,只是陪嫁的產業鋪子和人員,你自己回去想好了,咱們一起參詳?!?/br> 欣姐兒很驚訝,甚至忘了方才的那點兒羞澀。她瞪大了眼睛問許杏:“娘,家里的產業是您和爹的,自然是你們定奪啊,如何能隨我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呢?” “正哥兒還小,以后日子長著,我還能再掙。至于寧哥兒,在他回老家考縣試的時候就說過了,他什么都不要,讓你帶走。他說女子不易,想多給你些傍身的銀錢?!痹S杏說著,心中十分欣慰。 欣姐兒紅了眼眶:“娘可不能依了他的話,他是嫡長子,家業都要交給他的?!?/br> “你們姐弟手足情深,互相關心扶持,爹娘很高興?!遍L青進來,聽見后邊這半截話,便夸了孩子一句,“不過你想要什么,還是要說的,爹,嗯,你娘能拿出來?!?/br> 欣姐兒笑出了聲:“爹!” 后來欣姐兒告訴許杏,如果可以,她想要一處酒樓,不要大的那個,而是要特色食府,因為林錚挺愛吃那些新鮮樣兒的,許杏自然是答應了,并且趁著年底盤賬的機會,讓欣姐兒接了鋪子的賬本。 林世子夫人請了護國寺的高僧和欽天監的大人給反復合過八字,定下了兩個最適合成婚的吉日,一個是來年三月二十六,一個卻是六月十九,許杏和長青商量了一下,考慮到六月里天氣炎熱,又隨時可能下雨,便定了三月的日子。 許杏越發忙碌了。女兒出嫁的準備工作繁瑣得很,可她不愿交給下人對付,而是事事親歷親為,每一件東西都要親眼看過,親手摸過,便終日忙得腳打后腦勺。 打家具的是熟人,就是幫許杏打制紡紗機的那家木器行,拔步床就是在他家打的,剩下的家具自然也托付給了他們。字畫古董這些,許杏是真的不懂,長青雖懂些,可是畢竟出身所限,不好踅摸,他也不避諱這個短處,求了王閣老跟段尚書,讓他們幫著留意,他和許杏只負責掏銀子就是。在這方面,段二爺還真是個行家,幫著鑒別了好幾件書畫,在這期間也和長青熟絡起來,很快就建立了良好的交情。 至于其他的綢緞布匹、皮毛衣料、首飾藥材等貴重物品,許杏更是毫不吝惜銀錢,大手筆的訂購了許多。 產業方面,許杏考慮再三,挑出了從鄭家購置的那個莊子、甜水胡同和槐樹胡同的兩處宅子、城南的八十畝地并磨坊和紅薯作坊,再加上特色食府和正陽街的南北貨鋪子。 “這里頭還有當初你在甘州的時候得的五千兩封賞呢,我一直給她留著,這回總算是放到嫁妝里了?!痹S杏跟長青在一起清點銀票,陪嫁的現銀,她準備給十萬兩。 這個新年是欣姐兒在家過的最后一個年了,盡管衙門里事務繁忙,長青也盡可能的抽時間待在家里,一家人度過幾日快活的年節時光。 到了欣姐兒添妝的日子,宮里的皇后和大皇子妃都給了賞賜,就連關系頗有些尷尬的鄭淑妃也賞了一對金鑲玉如意。 送嫁妝的那天,滿滿當當的九十八抬嫁妝抬進了侯府。前三抬是體面,后面的是實惠,任誰看了都得贊一句新娘子是個有錢的。 “怎么也少不了三十萬兩!”鄭府里,有人摔碎了茶盞,“不過是泥腿子出身,竟這樣闊綽!” “聽說侯府下聘都給了十萬兩呢?!编嵢蛉斯室獾?。這個大嫂,比婆婆更勢利眼,還瞧不起人,現在難受了吧? “就算她都帶回去,范家也出了二十多萬兩!”鄭大夫人果然入套,一算計更生氣了。 鄭夫人一拍桌子:“有沒有點體統了?往后這事別提了,在外頭怎么說話不用我教你們吧?” 她心里也嘔得慌,可是她沒法說,訓完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兒媳婦,她嘆口氣:“昀哥兒晨哥兒幾個的婚事也得抓緊,旁的不重要,人規矩懂事就好?!?/br> 女兒上了花轎,許杏只覺得心里跟被掏空了似的難受,再看長青,他居然落了淚。 長青察覺到許杏的目光,連忙扭過頭去用帕子抹臉,之后又深吸了好幾口氣,才擠出個笑來:“家去吧,正哥兒該找你了?!?/br> 許杏算了帳,這幾年紡織廠的業務穩中有升,利潤很是客觀,董家那邊給的分紅更是每年都超過十萬兩,盡管給女兒的嫁妝頗多,她手里也還有三十多萬兩。 長青看著她一路走來,從半文錢半文錢的攢錢,一直到如今云淡風輕的數出十萬兩,眼神越來越柔和,還有與有榮焉的驕傲。 第三日,欣姐兒和林錚一起回門。換了發髻的女兒依舊是一臉天真,許杏心中滿意,林錚真的做到了答應自己的事情。不過看他幾乎要黏在欣姐兒身上的眼神兒,她又覺得好笑。 “如何?”等他們小夫妻回去了,長青才問許杏,“果真沒有圓房嗎?” 許杏笑著點頭:“我問了欣姐兒,也仔細看了她,確實沒有圓房,林錚這孩子說話算話。我只是有些擔心,侯爺夫人和世子他們會不會心存芥蒂,沒想到欣姐兒跟我說,侯夫人十分贊成,就讓他們等她滿了十八再圓房呢?!?/br> “你要這么說,我倒是想起來了?!遍L青想了想,說起無意間聽到的舊事,“你道為何侯府人丁單???據說那場北疆大戰之前,侯夫人是有過身孕的,許是因為年紀小吧,沒有保住,侯爺打了多年仗,好不容易有了林世子,侯夫人卻因為身體損耗過大,之后就再沒有孩子了?!?/br> 許杏大喜:“若是這樣,她們定是能夠理解我叫他們暫不圓房的緣故了,如此甚好?!?/br> “唔,他們小夫妻好就好,我想同你商量一事?!遍L青壓低了些聲音道,“我聽林錚說他偶爾聽見個只言片語的,似乎陛下在考慮讓我離京,咱們可能也得準備起來了?!?/br> 許杏點頭:“行,京城里這些產業就都留著,人也留下,咱們只帶身邊的幾個人走就是了?!?/br> “唔,我還是先在京城買處宅子吧,咱們的東西好存進去,以后回了京也有個落腳的地方?!痹S杏又抬手指了指侯府的方向,“欣姐兒再回娘家也就能去了?!?/br> “好,都聽你的?!遍L青微笑著同意。 第246章 番外:長青 嫁了女兒之后,長青和許杏都情緒低落了好久,即使三朝回門的時候確認了女兒的生活很幸福,他們也還是傷感不已。明明都在京城里,想見面就能見到,可他們夫妻都覺得還是不一樣的。 對于許杏來說,欣姐兒是女孩子,再懂事也才不到十六歲,年紀還小,而且在這個男尊女卑、子嗣為大的時代,以后的日子也未必就能保證真的無憂無慮,她這個做母親的,一想到這種可能就揪心得很。 可是長青比她更加不放心。他前生孤苦,沒有子女,欣姐兒是他兩輩子的第一個孩子。他記性又好,欣姐兒剛落地時紅紅皺皺的臉和小貓一樣的啼哭聲始終清楚的留在腦子里。之后小娃娃慢慢的會笑,會翻身,會坐起來,會爬,會說話,會走,光禿禿的小腦殼上長起濃密的頭發……和小姑娘在一起的每一天他都記得。盡管后來女大避父,他再沒抱過這孩子,可他心里最疼的還是她。林家是個好歸宿,可終究是旁人家,誰知道會不會有摩擦,欣姐兒會不會受委屈呢。 許杏走出來得稍微早一些,畢竟作為女眷,她和女兒還是經常能在一些宴會上碰面的,私下里兩家互相拜訪的時候也團聚過幾次,慢慢的就習慣了這種距離,尤其是每每看到女兒輕松愜意的神情、又多次跟劉嬤嬤等陪嫁過去的人了解情況,知道女兒真的過得很好,她也就釋然了。 之后她才發現,長青還是心事重重,放不下女兒,她便找些事情來轉移長青的注意力:“我還找的曲牙人,瞧了內城的一處宅子,聽說是之前一個什么皇商家的,你知道嗎?” 一說地址,長青這個京城父母官倒還真知道:“唔,是皇商邵家的,他家是藥材世家,負責宮里的供奉,前一陣子卻被查出藥材有霉變蟲害、以次充好的事兒,被摘了皇商的牌子,一家子都離開了京城?!?/br> “???這也太大膽了吧?”許杏咋舌,“給宮里的都敢弄鬼?” 長青搖頭:“敢不敢的,沒人知道。反正一個邵家走了,如今不是又有了秦家供奉藥材嗎?” 許杏聽著就覺得這里頭有事兒,可是看長青的意思是有點兒吃不準,她也不多打聽,只問:“那這宅子我能買嗎?不會有什么問題吧?” 長青擺擺手:“沒問題,他家是離京,又不是抄家,不妨事。不過,那宅子應該不便宜吧?” “當然不便宜啦,那么好的位置,還是四進的大宅院?!痹S杏伸出一根手指,“要十五萬兩銀子,一口價?!?/br> 長青不想再說了,看許杏這神情,就是想買了,罷了,有個有錢的老婆,他也跟著享福。 許杏手里滿打滿算還有二十多萬兩現銀,買了宅子也就只能剩個七八萬兩了,不過她現在一年就有十幾萬兩進帳,倒也不是太為難。 宅子買好了,許杏過去看了兩回,又給欣姐兒遞了信兒,讓她也去看了一回,就先放在那里了,他們一家子還是住在順天府衙的后宅里,沒打算搬家。 這個秋天,他們家里挺忙碌的。書院的先生給長青帶了信兒,說寧哥兒這一年多來頗有進益,文章做得好了許多,建議今年秋試讓他回去考一下試試,本來許杏是想跟著一起回去照顧的,可臨行前,長青那里得了旨意,升任江南布政使,從二品,立即上任,許杏只能多安排了幾個人陪著寧哥兒回鄉,自己留在京城張羅搬家的事情。 把家里的東西搬到新買的宅子里,又安排了留守的下人,許杏這邊忙忙碌碌,等到長青跟繼任的官員交接好,他們就急匆匆的去了江南上任。 “你才三十六歲,就是正經的封疆大吏了,確實了不起??!”王閣老年邁,已經上了折子告老,許久不管事了,知道長青要離京,專門來尋他說話。 “先生說笑,都是陛下洪恩?!遍L青朝皇城方向拱了拱手。 王閣老點頭,表示贊成,但是神色嚴肅起來:“你此行,只怕并不全是錦繡坦途。江南……鹽稅、商稅,不容易??!” 長青也想到了,早有心理準備,便道:“先生放心,學生已經有了章程?!?/br> 有些東西不好拿到臺面上說,兩個人點到為止,閑談了片刻,長青就送走了王閣老。 “同貴被我留了下來,京城的這些產業還要她總管張羅,她自己又盤了個小鋪子,也都離不開人,張彪大約也得跟她一起了,你身邊的安全怎么辦?”許杏聽長青說了王閣老的來意,十分擔憂。 長青擺擺手:“不妨事,張順跟著呢,再說了,我外頭那些人,他們的功夫也不差,會在暗中跟隨的。其實也沒你想的那么可怕,陛下沒有明旨給我,讓我追繳往年的稅銀,我也不動那些,只要往后的稅賦正常就好,應當不會引得他們鋌而走險?!?/br> 到了江南,長青越發慶幸自己有個好妻子了。許杏有錢,十萬二十萬兩銀子算不得大數,他面對那巨額誘惑的時候自然也就沒有動心,他愛重許杏,便是江南美女如云,他也沒沾上半分。守住了底線,他辦理皇差的時候就占據了主動,而他不追前事的做法也算是留有余地,并沒遇上魚死網破之徒,反倒是見到了明顯的成績。他上任一年,江南稅賦收入就增加了兩成,皇帝龍顏大悅之下,接受了他的建議,開始在朝中討論重商之策。 他上任不久,寧哥兒就帶著家仆投奔了過來,也帶來了好消息——他鄉試通過,已經是正兒八經的舉人了! “是第七名,比不得父親當初?!睂幐鐑撼墒炝瞬簧?,說起成績,雖然有喜色,卻也有幾分遺憾。 長青淡淡道:“你明年進京去考殿試,就和為父一般了?!?/br> 寧哥兒并不惱,而是非常清醒的道:“不了,兒子打算三年后再進京,還要再好生做幾年學問?!?/br> 長青這下有了幾分真切的笑意,顯然十分滿意:“你心中有數便好,好生讀書,多看看外頭世情百態?!?/br> 三年半之后,范氏父子一回到京城就成了官場上的焦點——范長青在江南促進商貿,興修水利,政績卓著,被擢升為正二品戶部尚書,同時加封文華殿大學士,入閣參政,以三十九歲的年紀,成為最年輕的閣老,而他的兒子范予寧殿試奪魁,十五歲的少年成了狀元郎,和他父親十二歲中榜眼的經歷一起,成了本朝科舉歷史上的一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