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撿到一只戰神 第75節
書迷正在閱讀:龍王戰神、鮮嫩多汁(快穿 高H)、特工毒妃帝君逆天寵、海賊之厄運隨行、古代群穿生活、岐山有仙樂、全后宮都能聽到廢皇后的心聲[清穿]、重生軍婚:首長大人套路深、空間商女之攝政王妃、快穿:攻略渣男記
要知道,目前襄陽不只有原本負責守衛的秦軍,同時還有從新野趕來的符睿、慕容垂援兵。 兵勢強盛,銳不可當,進一步奪取緣江戍,再取竟陵,才是正常的cao作。 第101章 活捉氐秦密探 可是,謝玄站在土坡上看來看去,緣江戍附近,幾乎可以用風平浪靜來形容。 遠遠望見,農夫們三三兩兩的湊在一起,努力耕種,戍所之中,高臺上也有士兵站崗放哨。 不用細看也知道,都是大晉子民,與氐秦沒有關系。 那么,那些氐秦軍隊呢? 桓沖還是要臉的,對于自己退保上明的事情,他也覺得丟丑,于是,抵達上明之后,他寫信也只給自家后輩桓石虔,絕對不會和謝玄接觸。 根據桓沖書信的說法,他帶著荊州兵已經抵達上明,一路上并沒有遭遇氐秦的追兵。 追兵當然是沒有的了,秦軍根本就沒想到桓沖會臨陣脫逃,估計現在還在襄陽城里一頭霧水哩。 早知道桓沖不戰自退,他們又何苦從新野千里迢迢的趕過來,留在新野不香嗎? 謝玄對緣江戍外的平靜十分不放心,檀憑之和段先便主動請纓前去探查。 兩人并未騎戰馬,城外都是勞作的農夫,城中的具體情況也還不清楚,他們也怕驚擾到鄉民,便換了便裝,總算是把渾身的兇煞之氣收斂了一些。 兩人才剛剛踏入田埂,就聽到了農夫們的交談,初時并未在意,但走著走著,檀憑之就停住了腳步。 “怎么回事?” 段先見他先是向一個方向看了一陣,緊接著便大踏步的向那邊走過去,連忙跟上。 檀憑之腳步匆匆,在田埂上穿行,很快就尋到了目標,抓住那人手腕,反手一拉。 八字胡的大漢便疼的哇哇怪叫:“你干什么?” “放開我!” 八字胡大漢名喚常山,現在正齜牙咧嘴,拼命扭動身體,身旁的農夫也湊了上來,檀憑之見他不肯就范,便對眾人說道:“這個人是探子!” “我要把他帶走!” “你是何人吶,也管得了我們這里的事?” “你怎么知道他是探子?” 鄉民們也不是傻瓜,檀憑之這模樣,一看就不是本地人,而維護土著農夫,一向是鄉民們的傳統。 憑之呵呵一笑:“你們沒聽出,他的口音和你們不同嗎?” 嘶…… 眾位農夫深吸口氣,面面相覷,那八字胡大漢常山,見到他們面露疑惑,暗叫糟糕。 完蛋了! 居然被識破了! 常山頓時板住臉孔,不再做聲,既然檀憑之是從口音把他抓出來的,那最好的應付方法就是不再開口。 然而,檀憑之的一番話,立刻讓本就疑惑的鄉民們徹底開了竅。 “對!” “就是口音!” “你說得對,怪不得我一直覺得哪里不對勁?!?/br> 從鄉民們的交談中,檀憑之發現,這位所謂的農夫,竟然是前幾天才出現在戍所附近的。 鄉民們見他破衣爛衫很可憐,便收留了他,又看他耕種很勤快,這才逐漸對他放下了戒心。 也就是今天,常山急于收集情報,這才多聊了幾句,鄉民們已經有些懷疑,卻沒有抓住重點。 “這位好漢,多虧了你啊,今天這人還在向我們打探戍所里的情況了!” “要是晚一點,說不定他就要把消息傳到氐秦那邊了!”鄉民們齊聲給檀憑之叫好,北方已經幾乎一統,能夠跑到緣江戍搜集情報的,除了氐秦的人,也不會有其他了。 “憑之,你果然好眼力!”段先拍了怕老檀的肩膀,贊嘆道。 氣氛都已經如此熱烈了,常山卻還是不肯就范。 “你冤枉我,我就是普通農夫,家鄉遭了災,無地可種,才流落到此地的!” 大漢信心十足,雖然手還被檀憑之抓著,但腰桿還挺得很直,大有我就是料定了你抓不住我的把柄的架勢。 鄉民淳樸,也容易煽動,區區幾句話就讓他們又倒向了常山一邊。 “確實,這個人是會種地的,一連幾天我們都在一起耕種,他的姿勢,一看就知道是經常種地的!” 面對鄉民們偶爾的頭腦發熱,檀憑之無所畏懼,他盯著常山的八字胡,猙獰一笑:“以為是農夫就能混過去?” “你把我也看得太簡單了些!” “你當然是農夫,而且你也不是氐人,你是漢人!” “漢人!” “這怎么可能!” 鄉民們臉上的表情驟變,大呼不可思議! 在鄉民們淳樸的觀念里,在這樣中原喪亂的緊張時局之下,各族人民都應該是緊密團結在一起的。 漢人先天應該和漢人站在一起,為何會幫著氐秦刺探情報? 一時之間,群情激昂,數典忘祖,賣祖求榮,豬啊狗啊等等不堪入耳的話語全都飛了出來。 要不是段先和檀憑之攔著,這會憤怒的鄉民們早就把常山打成rou醬了。 “諸位鄉親莫惱,反正現在人也已經抓住了,我們只管把他送到軍營里審問就是了?!?/br> “你們還是趕緊忙農活吧!” 眾人一聽這個話,也只能由著檀憑之把常山帶走,待他走后,人群中的議論才冒了出來。 “這個人是誰?” “以往從沒見過!” 附近的鄉親都是常年生活在戍所附近的,也為戍所里的士兵提供軍需糧食,對軍中的將官非常熟悉。 思來想去,根本就沒有見過這個人。 “應該也是個大將軍吧!” “你看他走起路來,龍行虎步,器宇軒昂,絕對不是一般人!” …… “你也不必垂頭喪氣,將軍不會把你怎么樣的,只要老實配合,別想著撒謊混過去就是了?!?/br> 自從被帶到了一邊,常山就一直一副苦大仇深要咬牙自盡的模樣,檀憑之看他這樣,禁不住哈哈大笑。 “我是農夫,又是漢人,這就能說明我是探子?” 兩人趟過了小河,常山才開口,他理直氣壯的看著檀憑之,而負責護送的段先,心里也好奇的很。 忙跟著追問,檀憑之只得照實相告。 “據我判斷,你確實是農夫,不過應該是塢堡里的農夫,氐秦占據北方日久,那么多城池郡縣都被他們攻破了,塢堡的人無以為繼,投降氐秦的也多,所以,你既是漢人又是農夫,可現在估計已經被氐秦編入軍隊了吧?!?/br> 第102章 塢堡農夫 說到塢堡,也算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一種村民自主結合形成的自保組織了。 塢堡的規模有大有小,大著,比如東漢末年,董卓的萬歲塢,號稱聚糧山積,可以吃三十年,城高七仗,堅固無比,城中的兵馬珍寶無數。 不過,董卓本就是地方割據勢力之一,他能夠建立起規模宏大的塢堡,主要還是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并不是為了自保。 然而,隨著漢末喪亂,這種半生活,半軍事的城寨,卻很快在中原大地推廣開來。 絕大多數的塢堡都無法達到萬歲塢的水平,有些小型的塢堡,聚集的人口不過千人,他們的堡壘建設的也不是很堅固,對外通常只能進行自衛式的反擊,無法大舉進攻。 應該說,從漢末到如今的大晉,這幾百年來,中國境內都沒能得到真正的統一。 頻繁的戰亂,讓塢堡這一軍事生活設施,一直廣泛存在,沒有退出歷史舞臺。 到了十六國晉對峙的時期,這樣的塢堡更是遍布北方,尤其是對峙線上的一些地區,塢堡更是連片出現,有成百上千之多。 塢堡之中的居民,一方面要承擔生產的責任,種植糧食,養殖牲畜,自給自足,另一方面,對外還要結成小型武裝,抵御侵略。 這也就可以解釋了,為何常山明明不是正經的農夫,種地卻很熟練了。 居然都說對了! 常山驚異的看著檀憑之,這怎么可能呢? 從他在塢堡里的經歷,再到被俘虜到氐秦之后的遭遇,幾乎說的分毫不差。 這到底是何方神圣? “你到底是什么人?” “為什么說的這樣準確?” 檀憑之給了他一個自己去悟的表情,心道:這不是很明顯的嗎? 你看我這個身量,這個長相,還有這個口音,像是南方土著嗎? “因為我也是北方人,最近才到了南方,對塢堡里的情況比較了解。你們在塢堡里也要種地,所以,鄉民們看不出破綻是正常的?!?/br> “你放心,只要你和大晉合作,將軍們不會處置你的?!?/br> 檀憑之他這是想做什么? 一路上,段先一直在觀察他,他為何總是抓著合作二字不放,難道他已經有了什么想法? 被迫來當探子,本來也不是常山的本意,現在只要晉軍能給他一條生路,讓他做什么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