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請長纓 第186節
但這些年,中國與國外的交流越來越多了,出過國的人都有不少,至于說日常生活里遇到“老外”的事情,就更是尋常了。臨機集團里就常年都有外國人出沒,有些是來進行業務交流,有些是來做售后服務的。 在臨一機,有幾個老外在廠子里一呆好幾個月,也學會了去東區菜場旁邊吃燒烤。廠里有些年輕人就往這些老外身邊蹭,cao著半生不熟的英語和人家聊天,美其名曰是培養語感。 有了這樣的環境,獨立學院還需要聘什么外教,隔三岔五帶學生去吃幾回烤串不就行了? 想到此,唐子風搖搖頭,說:“這個就免了吧,口語啥的,未來有機會和外國人接觸一下,自然就能練出來。專門請幾個外教在學校里教口語,有些多此一舉了?!?/br> “怎么會是多此一舉呢?”孫凡卓急了,“唐總,外教對于提升學校的檔次,是很有用處的。你剛才不是問明理工比我們東葉大學強在哪里嗎?人家每次高校評估的時候,國際化這一項的得分,都是比我們高出一大截的。你沒看明理工的招生宣傳材料,滿滿都是高鼻子的外籍教師,多少考生就是沖著這個去的?!?/br> “可是,國際化得分,關我們啥事?”唐子風沒好氣地嗆道。 張建陽替他解釋道:“孫主任,你可能不知道,國家剛剛給我們這些大型、特大型企業下發了一個通知,要求我們不要盲目追求洋化,而且特別強調在企業宣傳中不得標榜自己擁有多少進口設備。 “現在我們和東大合辦獨立學院,冠的名字是東葉大學蒼龍學院。如果我們在學院的招生宣傳里過分突出你剛才說的高鼻子,沒準還要受到上級批評呢?!?/br> “孫主任剛才那個說法有些歧義了?!狈段钠节s緊往回撤。 不同領域里的人,考慮問題的角度的確是大不相同的。國際化這個概念,在高校圈子里是常識,各高校的校長湊在一起開會,聊起國際化的話題,絕對不會有人提出什么質疑,大家都只恨自己沒錢,聘不起外教,無法送學生出去交換。 可到了企業這里,國際化居然還成了一件人見人嫌的事情,多幾個高鼻子居然還會被批評,這算什么事??! 范文平不知道的是,其實高鼻子受批評這一點,也是剛剛才有的事情。在此前,哪家企業不是以擁有進口設備或者擁有幾個高鼻子工程師為榮的? 即使到現在,企業里仍然喜歡進口設備,也仍然認為鼻子的高度與工程師的水平具有正相關性,擁有幾個高鼻子工程師,還是很讓人覺得忠實的,唯一的區別就是不敢公開宣傳了。 再往后,中國企業慢慢會覺得國產設備并不比進口設備差,進口設備的主要原因不再是人家的設備更先進,而只是這種設備過于冷門,國內不屑于制造。高鼻子也不再是技術權威的象征,有些企業在海外建立研究院,雇一幫高鼻子工程師,也是當民工用的。 這就是發展階段的差異,水到渠成,也用不著太過焦慮。 “唐總,你對外教的理解,可能也有一點點偏差。我們學校里現在聘請外教,主要也并不是讓他們當口語教師,而是作為專業教師的。對了,孫主任,你們系不是一直想從德國引進幾名機械專業教授嗎,你把這個情況向唐總和張總介紹一下?!狈段钠秸f道。 “好的?!睂O凡卓應道,接著轉頭對唐子風和張建陽說:“唐總,張總,我剛才的話,說得有點急了,沒解釋清楚,可能讓你們誤會了。我們高校講國際化,并不是為了聘幾個外教來裝門面,而是國外有些教授的水平的確很高,而且他們的知識結構和我們國內的教師大不相同。 “引進這些教授,有助于促進學術交流,提高我們的教學和科研水平。高校里經常說‘遠緣雜交’這個概念,就是說同一個學校,或者同在國內,大家的思維方式都會比較雷同。如果能夠引進國外的學者來任教,或者參與科研,就能夠帶來一些新鮮的思維方式,這才是國際化的主要目的?!?/br> 孫凡卓這話,并不是胡說八道。事實上,高校的國際化指標,并非中國才有,甚至中國也是從國外學來的。國際化對于高校的意義,正是促進學術交流,打破一個國家內部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 這種思維定勢并不僅僅局限于社會科學領域,在自然科學領域里也同樣存在。說個簡單的例子,新中國最早的工業化是來自于蘇聯援助的156項重點工程,導致的結果就是中國的工業技術體系帶有很強的“蘇式”風格,與歐美的技術完全不同。 前蘇聯在與西方的技術競爭中落伍了,導致全球最先進的技術基本上都是歐美體系,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只能拋棄蘇聯體系,全面轉向歐美體系,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極其龐大的。 國內高校最早提出“遠緣雜交”的概念,并不是針對國際化,而是針對校際交流。 在早先,各學校都熱衷于把優秀的學生留下來任教,形成門派傳承。有些系里七八成的老師都出自于同一位大牛的門下,大家平日里都以師兄弟相稱,讓外校畢業的老師覺得自己是小姓人家,不敢吱聲。 這種師門傳承的好處是大牛教授能夠在系里呼風喚雨,但凡有點好處,師祖先拿,師伯師叔后拿,最后再輪到弟子輩。那些在師祖生病時忙著床前侍候、端屎倒尿的弟子,最終就能得到師祖傳下的衣缽,等師祖百年之后,他們再搖身一變,成為新的師祖。 這種近親繁殖的現象,使很多原本很有生氣的科研單位迅速墮落,單位內論資排輩,排斥異己,師門之間互相捧臭腳,共同搞學術腐敗,把個學術圈搞得烏煙瘴氣。 鑒于此,許多學校和科研院所紛紛出臺規定,限制本校學生留校,積極引進外校畢業的學生,這就是遠緣雜交概念的來源。 這個概念再推廣到國際層面上,就是國際化的理念了。教師間的國際化交流,學生間的國際化交流,以及教師與留學生的交流,都能夠產生出思想的活力。 而思想活力,才是一個學校最核心的價值。 國際上最知名的高校排行榜,無不將國際化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并不是無聊之舉,而是因為國際化水平的確是有用的。有些圈外人看了一點啥揭密之類的,就跟風起哄,說什么國際化是面子工程,這就是把全球的教育界人士都當成傻子了。 有句話咋說的:不要用你一時的興趣,去質疑別人賴以為生的職業。 唐子風不是搞教育的,但他有足夠的理性,讓他能夠聽懂孫凡卓的解釋。其實孫凡卓講的道理,唐子風原本也是懂的,蒼龍研究院也有引進的外國工程師,還有大量海歸,這些人在研究院的貢獻,并不僅僅是自己能夠設計出什么產品,還在于能夠給那些純粹國內教育背景的工程師提供啟發,這也算是一種遠緣雜交吧。 “孫主任,范校長剛才說,你們打算從德國引進幾名機械專業的教授,具體情況是怎么樣的?對方愿意接受你們的招聘嗎?”唐子風向孫凡卓問道。 “愿意肯定是愿意的?!睂O凡卓說,“可是,沒錢??!” 說到這,孫凡卓臉上露出一個無奈的表情,他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來: 尼瑪,你們就為了和明理工賭氣,不對,確切地說是為了和我們賭氣,就敢放話說一年掏600萬送10個學生出國留學。 這600萬如果給我,我能干成多少比這重要得多的事情??! 第386章 學學電子商務不好嗎 聽孫凡卓說起錢的問題,唐子風立馬就不困了。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還能叫問題嗎? “請一個德國教授過來,要花多少錢?”唐子風問道。 “五萬美元的樣子?!睂O凡卓伸出一個巴掌,用以強調。 “這么貴?”唐子風皺起了眉頭,“我們蒼龍研究院雇的外籍工程師,一個月有五千美元也就夠了?!?/br> “我說的是一年啊……”孫凡卓欲哭無淚。 還讓不讓窮人說話了,我說一年五萬,你生生能理解成一個月五萬,你的腦回路都是怎么長的? “這么便宜!”唐子風的眉毛皺得更厲害了,“孫主任,你說的,不會是那種狗屁不通混日子的教授吧?” “當然不是!”孫凡卓惱了,“你說的那種……,呃,也不能說是狗屁不通,只是水平不那么高而已,那種外教,我們系現在就有兩個。我們聘他們過來,也不是為了讓他們搞科研,主要是讓他們給學生講機械外語。你們也知道的,機械專業的文獻,很多是德語的,所以我們的學生很多都選修了德語。 “我剛才說的那幾位,都是國際上很有名氣的教授。比如說,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的弗格森教授,那也是好幾次和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br> “等等,你說那人叫啥?”唐子風倒是認真起來了。 “弗格森,furgurson,你找人問問,肯定有人知道他的名字的?!睂O凡卓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能夠和唐子風嗆聲的機會,調門也高了幾分。 人家也是堂堂大教授,東葉省最高學府的一個系主任,被唐子風和張建陽打擊了好幾回自尊心,憋屈得都快爆了。 你們不就是有錢嗎? 可你們有學問嗎? 大名鼎鼎的furgurson,你們聽說過嗎! 好吧,其實孫凡卓知道這個名字,也是因為系里有一位海歸老師推薦了他,孫凡卓等一干系領導才專門去研究了一下這個人的背景,發現他的確是挺牛的。 至于說和諾貝爾獎擦肩而過,反正也沒證據,你能拿我怎么辦? 君不見每年諾貝爾獎評選的時候,國內都會傳出某某獲得提名的消息,然后書店里此人積壓了十幾年的幾本小冊子就會被文藝青年們一搶而空。大家競相評論他的文筆如何好,文字寫得如何有深意。比如說,他寫“喜大普奔”,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他還會說醬紫,說買東東,還懂英語,tjjtds,多有文采??! 唐子風可不會在乎孫凡卓怎么想,孫凡卓讓他找人問,他還真就找人問了。他掏出手機,按了兩個鍵就撥出去了,接電話的便是太太肖文珺。 “文珺,我向你打聽一個人,德國德累斯頓大學有個叫弗格森的,英文是furgurson,你聽說過沒有?”唐子風當著一干人的面大大喇喇地問道。 孫凡卓的臉立馬就黑了。對方真是不講究啊,這分明就是信不過自己的話??! 肖文珺在電話那頭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聽到唐子風報出來的名字,她毫不猶豫地答道:“聽說過,這個人是搞金屬材料的,在刀具硬質合金方面有點名氣?!?/br> “聽說他好幾次和諾獎擦肩而過?”唐子風繼續問道。 我忍!孫凡卓把硬質合金做的假牙咬得格格作響。 “有可能?!毙の默B認真地應道,“沒準哪次參加學術會議的時候,他和哪個諾獎得主擦過肩?!?/br> “明白了?!碧谱语L呵呵一笑,便掛斷了電話。 還好,唐子風給夫人打電話,是不便開免提的,肖文珺那句損人不見血的話,范文平和孫凡卓都沒有聽到,否則肯定要懷疑唐彥奇是不是沒有py。攤上這樣一對爹娘,小小唐能有py才怪。 唐子風卻是從電話里得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其一,這個弗格森教授還是有比較有名氣的,至少連肖文珺都知道他。其二,他與諾獎擦肩而過不是真的,充其量就是和諾獎得主擦肩而過。當然,能夠做到后一條,也挺不容易了,諾獎得主就那么幾個,不是誰都有機會去擦擦肩的。 “別介意啊,孫主任,我其實就是找個由頭和太太聊聊天,弗格森啥的,只是順帶?!碧谱语L解釋道,眼見著范文平和孫凡卓有掀桌子的跡象,他又趕緊說道:“剛才我太太說了,弗格森的確是挺知名的,她對弗格森很崇拜呢。我只是有點不太確定,像這樣一位知名教授,一年五萬美元就能夠請過來嗎?” 聽到唐子風后面的補充,范、孫二人算是舒服了一點。孫凡卓說:“這個問題,我們是和弗格森教授直接溝通過的,他提出來的標準,就是一年五萬美元。當然,在中國的住宿,還有工作條件等等,是要由我們這邊來提供的,這個就花不了太多錢了?!?/br> “他是在那邊不太如意嗎?”唐子風問。 事有反常必為妖,一位知名教授,花五萬美元就能夠挖過來,這件事里就透著幾分蹊蹺。唐子風是個謹慎的人,好吧,其實是因為唐子風自己就是一個慣于搞陰謀的人,所以遇到蹊蹺的事情,必須是要先問個明白的,省得被別人坑了,丟了母校的臉。 “的確是不太如意?!睂O凡卓說,“他所在的學院,從兩年前開始就已經招不滿學生了。本科生的人數不夠,研究生的數量也減少了,弗格森自己就已經有兩年沒有招收到研究生了。學校說了,如果他們下一個學年招生數依然不足,學校就要考慮縮減他們的規模了。 “弗格森教授說,他現在基本沒有什么事情可做,即便不被學校辭退,繼續留下去也毫無價值,所以當我們和他聯系的時候,他就表示愿意過來了?!?/br> “可是,他們為什么會招不滿學生呢?”唐子風有些詫異地問道。 孫凡卓說:“這個問題,我們也問過他了。他說,大約從10年前開始,德國的年輕人就不愿意學習工科了,最優秀的年輕人都是去學金融,還有的就是學藝術。這些年,他們的生源質量越來越差,有時候雖然能夠招滿學生,但這些學生根本就沒有學習能力,給他們上課非常累,非常沒有成就感?!?/br> “這個情況,我們學校也專門安排人了解過,主要是因為歐洲的制造業在萎縮,很多工廠倒閉了,其他工廠也缺乏擴張的計劃,所以對工科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少。一些新興產業的情況還好,像機械這種傳統產業,畢業生就業越來越難,年輕人自然也就不愿意報考了?!狈段钠窖a充道。 “原來是這樣?!碧谱语L明白了。 歐洲的制造業萎縮,并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制造橫掃全球,歐美的制造業便開始了衰退。 最早的時候,日本只是承接了從歐美轉移過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歐美則轉向了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實現了“騰籠換鳥”。再往后,亞洲四小龍崛起,日本的產業結構由勞動密集型轉向資金和技術密集型,這就是開始搶歐美碗里的奶酪了。 隨著中國的外向型經濟全面發力,中國制造接替日本制造,成為歐美制造業企業的夢魘。日本制造雖然兇猛,但畢竟只是一個一億多人口的國家,難以把整個市場都吞下去。而中國是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制造業工人的人數比英法德三國的人口數都多,簡直就是一只市場上的吸金怪獸,多大的市場需求都能夠吃得剩不下骨頭。 一開始,中國的制造業主要是“大進大出”的出口加工業,也就是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在中國進行組裝加工,再銷往國外。歐美國家主要制造各種機械裝備,與中國形成了一種互補的關系。 在這個互補關系中,中國貢獻的是廉價勞動力,歐美貢獻的則是技術和品牌。中國人辛辛苦苦地生產幾億件襯衫,所獲利潤還不夠從歐洲購買一架空客380。 但隨著中國的出口加工業規模擴大,對設備的需求不斷增加,中國自己的裝備制造業也被培養出來了。歐美的設備廠商為了與中國本土廠商爭奪市場,也不得不把自己的生產基地遷到中國來,以便就近為下游廠商提供服務。 生產基地過來了,研發中心也留不住了。想想看,一群機床設計師如果成天見不著自己制造的機床,而是隔著上萬公里進行“云設計”,怎么可能及時發現設計中的問題,又怎么可能得到生產環節的反饋? 這幾年,進入中國的歐美裝備企業越來越多,而留在歐美的企業則越來越少。有些企業在歐美的總部只剩下一個空架子,主要的生產能力都遷到中國來了。 這樣一來,就產生出一個尷尬的局面。歐美那些工科大學的學生,畢業之后如果還想干自己的本行,就只能到中國來應聘。如果他們想留在本地,就不得不改行去做其他專業,比如金融或者互聯網等等。 既然學的東西在本土找不到招聘崗位,他們又何必學這個專業呢? 學學電子商務不好嗎? 第387章 一拍即合 學生可以放棄機械專業,可像弗格森這種機械專業的教授,沒法改行啊。 由于選擇機械專業的學生少了,德累斯頓大學也不得不降低招生門檻,招一些原來不夠格的學生進來充數,好歹得把一個專業支撐下去吧? 但機械這東西,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學的。弗格森他們原來教的學生都是人中龍鳳,現在龍鳳沒有了,換成了幾只禿毛雞,都是數學四還掛科的那種學渣,讓老弗他們怎么教? 老師教書,不是站在講臺上照本宣科就可以的,而是需要與學生進行互動。過去,弗格森在黑板上寫一個公式,還沒寫完,下面的學生已經能夠把結果算出來了,這種講課的感覺那叫一個酣暢??涩F在,弗格森在黑板上推導了半天,下面的學生還是一臉茫然,不知道這老頭在講臺上抽什么瘋,你說弗格森能不郁悶嗎? 偶然之間,弗格森聽到在中國的同行說起中國的高校機械專業這些年發展很快,老師都不夠用了,正在全球廣泛地招募教師。 中國學生的水平,弗格森是有所見識的。德累斯頓大學就有一些中國留學生,他們的功底和刻苦精神,都給弗格森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于是,弗格森開始試探性地向中國同行打聽能不能到中國來教書??紤]到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是歐洲人心目中的窮國,弗格森只提出了年薪5萬美元的要求。這個標準比他在德國時候拿的薪水要低出不少,但弗格森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