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興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第10節
書迷正在閱讀:無雙戰神、斗氣和武魂居然能同時修煉、重生后我成了病弱王爺的小祖宗、西游開局先救七仙女、戲精重生:本宮只想做咸魚、女俠和yin賊、突然成仙了怎么辦、三觀不正、真人秀性愛直播、越界(重生H)
要唐瑾說,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就是麻煩,要是以前有標點符號那該多好??! 唐老爺子之所以教的時間長,一個是教家里的女性長輩背誦,二一個是教他們識字,一起進行才慢。 唐家人口多,唐老爺子不可能每個人都給筆墨紙硯。 紙不好弄,直接在去年夏天和了黃泥,放模子里弄成薄薄一塊,打瓷實拿出來曬干,看著也是灰白色,可以在上邊寫字,寫完還能拿刀刮掉上邊一層的繼續寫。這個考驗功力,剛開始刮不好就會凹凸不平,不好寫,不過熟悉起來也快。 墨好說,全村走一遍,幫大家鏟鍋墨,把鍋墨收集起來,和了水,就能當墨用。不過這個考驗和墨的功底,水多了寫上去染開看不清,少了墨太干也浪費,開始不好把握。 硯臺?除了唐老爺子,只有唐瑾一個人有。唐老爺子教完九九口決表說誰第一個背會獎給誰,當天下午教了,第二天唐瑾就背過了,讓唐家人從上到小從老到少一片吃驚。 別說唐瑾不要臉欺負小孩子,沒辦法,唐老爺子先一天晚上就考過他,想要讓他贏了,后門開的理所當然。 其它人沒有硯臺也沒那么多的閑碗和杯子讓他們用,用的是雞蛋殼。 吃雞蛋時只打頂部一點不弄碎,和點軟泥,在雞蛋殼四周一抹,底下四周弄平,好了,硯臺好了,反正又不用磨墨,剛好! 這些活動基本上都是一個小家一起行動,既節約了成本,又增強了家人的感情,還做了課外活動動了手。唐瑾佩服唐老爺子的辦法總比困難多。 至于筆吧,誰把三百千全背完了,就獎一只筆,這個背完,指的是不打恰不停頓。教了這么長時間,孩子們都背過了。 女性長輩里就只有唐二嬸背完了,其他人背是背過了,卻總是忘記,這一篇忘了這里,那一篇忘了那里,反正都沒有得到獎勵。 最后,唐老爺子開了特例獎勵了三個兒媳婦一人一支,理由是她們洗衣做飯cao持家務很辛苦。這聽得三人非常激動,很有成就感,也聽得唐家的兒孫們都很感恩母親。 唐家三位叔叔原本就有筆,剩下沒筆的唐三嬸唐四嬸覺得面上無光,下了狠勁兒的背,也終于在二月里背過了。 四月里唐四嬸如愿生了個兒子,唐老爺子很高興。 唐家在唐瑾這一代有點陰盛陽衰,生唐瑾之前有三個男娃,女娃卻足足九個。雖說是唐瑾的jiejie就貢獻了一半的數量,不過自從唐瑾出生家里連生兩個男娃,讓唐老爺覺得這是個很好的兆頭,心下歡喜極了。 如今唐瑾已經快兩歲了,也跟著一起握筆寫字,不過他的字就難看多了。但再難看,都比小蘿卜頭們寫的好。 這個時候唐瑾就極為后悔,怎么上小學時寫毛筆字時應付差事不好好寫呢?捉毛筆都是圓珠筆的姿勢,老師也是的,不管學生?;?,要是嚴厲一點,總比現在強多了! 在科舉上,寫的一手好字特別重要。若是兩個人一起考試,考卷答的差不多,教官肯定選字寫的好的那個人??!甚至于就算考卷差上一點點,教官欣賞你的字了都能取你中! 唐老爺子雖然心急,看唐瑾用功倒是勸著他少寫一些,免得歪了指頭。唐瑾想著以前小學時用圓珠筆經常把食指指肚都壓成三角形,想著他人小骨頭還是軟的,還真不能太用功,不然長大后手指是個歪的多難看,只能每天少寫,握筆用力輕一點。 《孝經》學完,就開始念四書五經了。 唐瑾正式念的第一本科舉書,就是《大學》。 拿到書之后,唐瑾有些吃驚。原本看書房里的《大學章句》不薄,還以為大學有多難學,其實,他數了,全《大學》不過一千七百五十三個字!比《孝經》字數還少。 然后才知道,那么厚是因為里邊有“名家賞析”,加起來才厚。 這么少一下子把唐瑾心理上的那一點點對于科舉的畏懼給擊散了,愉快的學習起來。 唐老爺子人老覺少,起的早,唐瑾也跟著起的早,他每天的做息是這樣的。 早上起來洗臉刷牙收拾好,開始讀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br> 他一念書,一會兒全家都起來了,小孩子跟著一起念。 每天早上念半個時辰,然后吃飯。吃完飯休息一下,溫書的溫書,做家務的做家務,完了后一起上課。 第一節 課上檢查昨天的學習情況,再教新的東西,中間休息一下,下來復習上一節課或者上新課,再休息一下,一起練字。 中午吃完飯午睡,這個他必定得睡,人小覺本來就多,早起不早睡午覺就不能缺。 下午先檢查以前的學習情況,再上算術課,休息一下,然后做唐老爺子出的題,再休息,最后一節課教《千家詩》。教完后大家還溫習當天所學,背書、練字、做算數題。 下課后就算是放學了,自由活動,蘿卜頭們這個時候最開心,小的能玩的瘋起。 唐老爺子設計了好幾個文字游戲,唐瑾覺得挺好,有趣味還能提高記憶力,大小孩子都能跟著一起玩,他也參加。 等晚飯時家長就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了,吃完飯就是聽故事時間。唐瑾覺得唐老爺子講的很多很雜,不止是成語故事,相當于思想品德 地理 生物 歷史 民俗 加很多小類別的事。 就這樣過了快一年,等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時,唐瑾早已經學完了《大學》和三千五百六十八個字的《中庸》,開始學《論語》了,他感覺《大學》《中庸》學起來也沒那么難,至于考試難不難就不知道了。 有一天早上,唐老爺子將家里人都叫了過來,說有事要說。 第14章 考科舉也要學五禽戲 唐瑾以為是什么大事,唐老爺子卻說要教大家五禽戲。 一聽五禽戲,唐瑾眼睛一亮!據說五禽戲是華佗模仿動物動作所創,能鍛煉身體,應該比廣播體cao還要效果好? 唐家人都嗡嗡議論,唐老爺子點名了:“乖乖,你說!” 三歲的唐瑾比起一歲時高了一個頭多一點,也還是個矮豆丁,他站在唐老爺子身邊,聲音是孩子獨有的清脆:“不干活的話,就不能鍛煉身體,老是坐著身體就會變差,就會成為‘文弱書生’?!?/br> 這是一個“孩子”的解釋,他不能大道理一堆,只撿最重要的說。 唐老爺子很滿意,在晨光里點著頭:“誰不想學?” 唐二婆如今對學習深痛惡絕,不明說不學,只問:“學這個有啥好處?”念書還有好處,五禽戲是個啥東西? “好處就是能長壽?!碧评蠣斪訏吡艘谎厶贫乓谎?,道:“乖乖哥哥jiejie都得學,至于你們……”唐老爺子掃了一眼柴氏和唐二婆唐三婆,很不滿的道:“愛學不學!” 唐二婆縮一下肩膀,不出聲了。 今年過完年以后,唐二婆借著照顧唐二嬸坐月子不上課,月子坐完了還是不肯上課,一副反正我就是不上你能拿我怎么樣的態度,大有“我看你還真敢休了我回家”的姿態。 唐老爺子問起怎么不上課時,她頭疼的道:“爹,我真不行了,真學不會你也看到了?!闭f著,還拉了柴氏一下。 柴氏也不想學,不過她是大嫂,不能起個壞頭,沒說,現在唐二婆說了,她道:“我還要照看小五小六,這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也不太好?!?/br> 唐三嬸唐四嬸生了兒子停了一段時間的課,過后還要上課,柴氏就自動出來照顧孫子了,也不上課一段時間。 “不上課,以后筆墨紙可沒你們的份?!碧评蠣斪拥?。 他這一松口,唐瑾的婆婆嬸嬸們都臉上一喜,覺得終于不用再受累了! 柴氏與唐二婆都連忙道:“不用不用,我們用著也是浪費錢?!碧迫旁谝慌愿c頭。 “買紙買筆買墨的錢也不會給你們了,誰跟我學我給誰?!碧评蠣斪佑致暶髑宄?。 三人都說是:“不要不要?!?。 “那好,不想學的,以后可以不學了?!碧评蠣斪酉铝私Y論。 這話一出,真是讓柴氏和唐二婆喜得不得了,感覺一下子變的身輕體健,連唐三婆都大松了一口氣的樣子。 讓唐瑾來看,唐老爺子之所以同意了,大概是看大家都是“小學課程上完了”。 這一年多也不是白學的,成人到底是比小孩子定性一些,認真起來學的也快。就算是學得最差的唐二婆,也背過了九九口決成法表,會了加減乘除,會打了算盤——雖然經常算錯,但到底是會了方法。三百千也是背的八九不離十,《大學》《中庸》也是能背一點出來的。 當然,字也認得一些,就是會寫的少。 柴氏能比唐二婆強一些。 唐老爺子一發話,晚上唐三嬸一想,不上課就得干活,上,不能被大嫂比下去!唐四嬸也存著不能差大嫂太遠的意思,決定上課。唐二嬸也決定上。 所以第二天柴氏和唐二婆唐三婆就不來上課了,結果連唐瑾他三哥也借著唐老爺子說不想學的可以不學這個借口不想上課,氣得唐三叔揍了他一頓。 不過馬上的,唐三婆又來上課了,她發現她不上課,她家兒子就沒以前用心了,為了讓兒子更用心,她只能上課了。不過跟以前也不一樣,不是每節課都上,但每天早上下午總有待在堂屋的時候。 現在唐老爺子一說愛學不學,唐二婆就不敢出聲了。 最后當然是跟著一起學了,因為能長壽??! 學了后覺得這比上課簡單多了,更是樂意了。 不過這只是持續了一段時間,后來很多人都懶了,不是每天都鍛煉,唐老爺子也不強求,只是要求孩子每天都跟跟著練。在唐老爺子眼里,沒成親的都是孩子。當然,太小的例外。 教五禽戲的第一個晚上,睡覺時唐老爺子對唐瑾道:“乖乖要好好的學五禽戲哦,沒有一個強健的身體,在考場上吃不消的?!?/br> 唐瑾很乖的點頭。哪怕現代離這個世界幾百年,他也聽說過有些人下了考場累病了,有運氣不好的沒治好就死了,沒死的身體也差下來,幾次下來,舉人進士沒考上,倒是垮了身體,拖累了家庭。 《論語》是去年冬天就開始教的,讓唐瑾來說,比起《大學》《中庸》來難度差不多,不過《論語》字太多,他也沒數,只是問唐老爺子:“《論語》總共多少字?” 唐老爺子笑道:“《論語》共一萬一千多字,《孟子》共三萬四千多字?!?/br> 一個比一個字數多了。 唐瑾又問:“那五經呢?” 唐老爺子好笑的問:“你問這個做什么,怎么,怕難了?” 唐瑾搖了搖頭,才念一年多,他還不到三歲,還沒厭學。 唐老爺子高興極了,道:“《周易》兩萬四千多字,《尚書》兩萬五千多字,《詩經》三萬九千多字,《禮記》九萬九千多字,《春秋左氏傳》十九萬六千多字?!?/br> 唐瑾心里快速的一算,共三十八萬三千字,再加上四書的四萬七,它共總共要背四十三萬字! 好多,不敢想像! “老爺全背過了?”唐瑾疑惑的問。 “老爺全背過啦!”唐老爺子嘆息著道。 唐瑾:“……”好吧,早知道要背的很多??!上小學一二年級肯定覺得文言文是天書啊,等到了學天書的時候,用心也能學得會,他現在擔心字數多背不完太早,萬千人都能背得過,沒道理他背不過! 背不過最多多背兩年! 學習學習,他要好好學習! 等唐老爺子的《論語》教完的時候,唐瑾快要過三周歲的生辰了。比起家里別的人生辰時一碗長壽面加雞蛋,唐瑾的生辰可謂隆重。自家做了六種菜,有葷有素,圍了四個拼起來的桌子在院子里,男女各兩桌,吃的小孩子們都特別開心。 生日過后,就開始教《孟子》了。 《論語》一萬一千多字教了七個多月,當唐瑾背過的時候,竟然不敢相信自己背過了!其實背的時候也沒有什么難的,每天學一點背一點,不知不覺一半背過了,再一眨眼,全背過了。 其實一算,大概學了兩百二十多天吧,按兩百天來,二十天一千一,二天一百一,一天也就五十五個字。 誰一天背不下五十五個字,一首七言律詩還要五十六個字呢!背起來不也挺簡單。 所以他背的挺熟的。 每天背上一百多字,第二天背新的,再把昨天、前天、大前天、四天到七天之前背過的再背一遍,忘記的補充;有時不背新的,溫習前幾天學過的或者全部溫習一遍。 教這么長時間,主要的原因還是要學習文言文每一個字和詞的意思。要說成語精簡,那文言文的字和詞就是精簡加生僻。 以前想要閱讀和寫作文,不是得把每一個字的意思和詞的意思弄明白了,你才能看懂別人寫的,也才能在自己寫的時候有詞可寫,所以唐瑾現在處于一個打基礎的狀態。 等教到《孟子》的時候,唐瑾明顯的能感覺到自己學起來簡單了一點,很多字和詞的用法和意思都理解了,都能看個半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