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武后對此樂見其成,雖說李治這個年紀,不太可能老房子著火,再如何愛上什么人了,但是這種事情真的是不可不防,與其如此,不如她自個安排了,也免得李治再遇上什么莫名其妙的真愛,以后礙著自己的事情。 李治忽然就想到了李悅:“十五郎這些年身邊似乎就一個王妃,并沒有其他什么人?” 武后笑道:“他們小兩口一直好得很,十五郎是個長情的,楊氏也是個懂事聰慧的,兩人在一塊有商有量的,也算是一樁佳話!” 李治點了點頭,忽然笑了起來:“真沒想到這小子居然還是個情種,也不知道他能堅持多久!”在李治看來,男人嘛,都是喜新厭舊的,如今楊氏容色還在,自然兩人蜜里調油一般,等到楊氏人老珠黃了,再遇上什么長得鮮妍嬌俏的小姑娘,李悅就未必把持得住了!不過那時候楊氏也不用太擔心,她那時候一雙兒女早就長成了,李悅也不是什么有了新人忘了舊人的性子,他們母子的地位和利益還是能夠得到保證的。 武后這會兒故意酸溜溜地說道:“我瞧著肯定比圣人你堅持的時間長!當初對我各種甜言蜜語,種種許諾,結果呢?” 李治見武后這副拈酸吃醋的模樣,反而覺得新鮮起來:“那朕跟阿武你再多說一次,你覺得如何?” 這對老夫老妻在紫微宮中狂撒狗糧,李賢卻是在李弘那里喝起了悶酒。 第118章 能給李治武后這對一個比一個精明夫妻做兒女的,就沒一個蠢貨,甚至即便是在史書上似乎顯得各種愚蠢的李顯,其實也不是真的蠢,換個人放在他那個位置上,未必能比他做得好。別的不說,被廢成為廬陵王那么多年,估計連喝水睡覺都被人監視,苦逼到家的情況下,他還能保住一大家子人的性命,就知道這位還是有能耐的。 李弘也是如此,李弘從小做太子,教導他的也都是精英,吸取了當年李承乾的教訓,李治沒有給李弘挑那種就喜歡靠著給上頭的人挑刺邀名賣直的家伙,老實說,李治當年其實很不理解李世民的選擇。沒錯,李綱,于志寧,還有什么張玄素之類的,的確一個個都算得上是名臣了,但是他們是干什么出身的,多半是言官御史,一個個就靠著給人挑刺過活,他們真能培養出什么人才來?何況,他們要教的是太子,太子難道跟著他們也做什么御史嗎?太子學的應該是治國理政的道理,至于私德之類的,有那么重要嗎?像是當年的管仲,就很好,齊桓公說自己就喜歡享樂,這個不懂,那個不懂,但是,管仲一拍胸脯,大王你別怕,只要有我在,隨你在宮里干什么,保證讓齊國做霸主!所以,做皇帝的人,最重要的是知人善任,當然,前提是不能被人糊弄了,也得懂得一些制衡的道理,如此,也就行了,那些人自個都做不了完人,憑什么要求太子乃至皇帝做什么完人呢? 因此,李治雖說意思意思給李弘選了幾個名聲不錯的先生,但那幾位就是掛個名,他們年紀大了,也沒精力管太多事情,其他的都是一些相對比較務實的。當然,這些人在李弘那里自然不能跟李弘將許多事情說得太透,做臣子的呢,雖說年輕的時候都有一顆所謂的致君堯舜上的心,但是等到了一定的年齡就知道,理想是理想,現實是現實,所以,皇帝其實還是仁厚一點好,別眼睛里不揉沙子,一看下面的臣子犯了什么錯誤就喊打喊殺,你好我好大家好嘛!像是宋朝那會兒,宋仁宗就是這么被教導出來的,那個時候就迎來了文臣過得最舒服的時光。而現在嘛,李弘雖說還沒到這個份上,也被教導得非常成功,他性子的確寬仁,見不得別人受苦。哪怕只是建言呢,也很是做了一些事情,在朝野上下名聲一直非常不錯,這也是為什么他想要放棄太子之位,李治卻不讓的原因之一。 李弘對于李賢有著很高的期待,他自己身體不好,心里也有數,要是他這會兒已經有了孩子,或許還會為了孩子考慮一二,但是他又沒有孩子,所以自然會更多地去考慮國家與朝廷的事情。他覺得自己的身體不能勝任太子的位置,那么,李賢就是個很好的托付對象。因此,一聽李賢說什么想要去云南做藩王,結果被帝后二人否決的事情,他就給父母暗中點了個贊,沒錯,老老實實留下來等著做太子不好嗎?做什么藩王? 因此,即便是李賢各種失意,李弘也當做是沒聽見,他只是隨口勸慰幾句,心里頭卻是盤算著究竟什么時候能夠讓李賢接手這個太子的位置。他甚至已經在思考一個合適的借口,比如說作為太子,自己不能全心養病,所以,這個太子自己還是不做了,二弟你能者多勞吧! 可惜的是,李弘的話還沒來得及說出口,李賢就醉倒了!這得怪李悅,原本大唐的酒度數都很低,要不然那些詩人也不至于會須一飲三百杯,一說喝酒,恨不得直接用大斗來裝,但是,閩越那邊開始用那些水果還有山里的那些富含淀粉的山藥葛根之類的東西釀酒之后,為了讓酒水賣相更好,搞出了蒸餾過濾技術,如此,那等綠蟻酒也就是尋常百姓才會喝了,中上層都會選擇更加清澈透明的酒,這也直接導致酒水的度數上升了不少,李賢年紀也不算大,喝酒的頻次也不高,冷不丁幾杯悶酒下去,自然也就醉了。 李弘這邊讓人安排李賢休息,那邊又開始琢磨起了李悅。 李弘看著是個光風霽月的,但是不代表他真的沒心眼,他其實什么都看得非常清楚。不過,對于李悅的事情,他一直很難理解。以自家父母的性子,李悅再能干,也不至于有這般地位。畢竟,自從兩晉之后,這么多年來就沒有過實權的藩王,哪怕李悅有他的特殊性在,也不至于讓父母付出這樣的代價。所以,李悅身上必定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地方。不過,李弘想歸想,卻也沒真的有對李悅不利的想法。李悅這么多年來所做的種種,真要說起來,就算是他真的犯了謀逆大罪,也只能是流放或者是直接□□,不可能真的殺了他,免得回頭失了人心。李弘也不是不識好歹的人,別的不說,要不是靠著李悅搞出來的那些東西,朝廷如今國庫充盈,內帑也是滿滿當當,朝廷哪有多少錢財做那許多事情。以前的時候,閩越那邊除了能提供點甘蔗,也交不了多少稅,而如今呢,哪怕大半的稅歸入了李悅手里,其他的交上來也遠比之前多得多。所以說,閩越落到李悅手里其實算不上什么壞事,你安排幾個刺史郡守過去,不光干不成什么事,收不到什么稅,攤上幾個不懂事不講規矩的,逼反了山越,朝廷還得出兵清剿,之后又得付出不少的代價來安撫。橫豎以前那邊除了主官之外,跟讓越人自治也沒什么區別,李悅過去之后,起碼那邊漢化的速度加快了,以后再治理也會變得容易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