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圖書館 第252節
書迷正在閱讀:被茶藝反派盯上后[快穿]、豪門頂流夫婦[娛樂圈]、對于這個世界我略知一二[快穿]、年代文炮灰養娃日常、我那夫君柔弱不能自理、權臣的白月光前妻重生了、[綜漫]我不會告訴的場我喜歡他、夫人不止一柄劍[綜武俠]、西游我涇河龍王沒有開掛、有妖
其他同學紛紛扭頭。 這彩虹屁是不是過分了些?柯少彬你也不怕閃到舌頭! 越星文看著辛言一臉吃癟的表情,忍著笑拍了拍柯少彬的肩膀:“行別貧嘴了,跟上吧?!?/br> 陸游繼續往前走,大家跟著他走了一段路,前方突然出現了一大片梅林,漫山遍野的梅花爭奇斗艷,濃郁的香氣縈繞在空氣中。 答題框就在梅林旁邊,豎起的木牌上共計四行字。1、3行是兩句五字的空格,2、4行是兩句7字空格。雖然沒有任何提示,但不用懷疑,長短夾雜的宋詞、還跟梅花相關,肯定是陸游非常出名的那首詞《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br> 越星文拿起木牌旁的毛筆,迅速將答案填了上去。 答題正確,梅林果然從中分開,露出了一條寬敞的大路。 陸游繼續向前,走了大約5分鐘后,他路過一處別苑。只見門口寫著“沈園”二字,別苑涼亭里出現一位女性的背影,聽見陸游的腳步,她回過頭來,兩人遙遙相望。緊跟著,陸游拿起筆,在院墻上寫下一句詞——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br> 下半段空了出來,越星文緊跟著提筆寫道:“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br> 寫完后,他看向江平策,道:“這是陸游寫的《釵頭鳳·紅酥手》。他跟表妹唐婉原本非常恩愛,可惜婚后不久,由于他母親的強烈反對,兩人迫不得已分開。多年后,在沈園巧遇,陸游寫下了這首詩?!?/br> 江平策微微皺眉:“封建社會,確實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難實現愛情自由。還好,我們生在一個開明的時代?!?/br> 越星文點點頭:“嗯。被父母強迫分開的悲劇,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br> 柯少彬站在旁邊認真地聽星文講解,越聽越覺得不對,什么叫“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你們?你們怎么了?他疑惑地扶了扶眼鏡,總覺得星文的這句話有點不對勁。 越星文見柯少彬一直盯著自己看,急忙輕咳一聲轉移話題:“繼續吧?!?/br> 跟唐婉道別后,陸游繼續向前。 隨著周圍的場景不斷變幻,他的頭發竟以rou眼可見的速度迅速變白,脊背也彎了下來。原本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漸漸變成了一位兩鬢斑白的垂暮老者,大家跟著陸游走完這段路,就像是經歷了他的一生。 年邁的陸游,最終來到一座偏僻的小山村隱居下來。 他在晚年隱居期間寫下了很多詩詞。這次遇到的考題是比較出名的《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當然難不倒越星文。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br> 答完這首詩后,緊跟著出現了一位新的人物——正是越星文之前所提到的辛棄疾。辛棄疾比陸游小了十多歲,兩人雖然沒有見過面,但早就聽過對方的大名,陸游隱居期間辛棄疾專程前來拜訪,于是他們成了忘年之交。 新人物解鎖:辛棄疾。 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南宋知名豪放派詩人。 請跟隨辛棄疾的腳步繼續探索迷宮。 迷宮探索度65%。 越星文跟著辛棄疾往前走,走了5分鐘左右,就見前方出現了一座亭子,名為“北固亭”,越星文一看就知道考題是什么。 ——辛棄疾的代表作之一《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果然,開篇提示就是熟悉的“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br> 越星文迅速填上了后面的內容:“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這首詞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之一,中學時代都背過,自然不難。 寫完整首詞后,旁邊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答題框。 眾人都愣了愣——場景沒換,人物也沒換,題目卻換了一個。剛才的詞牌是“永遇樂”,如今換成“南鄉子”。 越星文解釋道:“辛棄疾在北固亭寫過兩首詞,這一首是《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br>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br> 越星文填完整首詞,辛棄疾這才像啟動機關一樣繼續向前移動。 由于迷宮的探索度和迷霧的解鎖范圍有關,辛棄疾這里的考題雖然答完了兩首,但探索度只增加了3%,達到68%。 辛棄疾往前走了五分鐘,天色漸漸暗下來,前方突然出現一處燈市。 只見無數造型各異的燈籠掛在路旁,彩色的煙花綻放在空中,將整個夜空裝點得猶如白晝一樣通明。街道上人潮擁擠,不少年輕男女相約在一起猜燈謎、逛夜市…… 眼前這一幕元宵燈會的盛景,讓大家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 許亦深笑瞇瞇地道:“這題我會,是不是辛棄疾寫元宵燈會的那首《青玉案·元夕》?” 越星文道:“看場景應該是?!?/br> 話音剛落,答題框就彈了出來,果然是《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br>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br> 這題不需要越星文去答,在場的大部分隊友都記得。大家分工合作,飛快地從詞典里找到對應的字填了進去。 ——探索度70%。 右上角的懸浮框中,探索度增加了2點。 眾人等待片刻,發現辛棄疾原地停下不動,也沒有新人物出現的提示,畫面一直靜止在這里。 大家不由面面相覷:“什么情況?他不動了?” 柯少彬忍不住道:“該不會是出現bug,npc給卡住了吧?” 辛言淡淡道:“不會,圖書館如果能隨便出bug卡住npc,那我們早就被卡死無數次了?!?/br> 越星文道:“應該是讓我們自己尋找下一個npc。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就是明顯的提示?!?/br> 燈市十分熱鬧,人山人海。要怎么在這么多人里找到下一位npc? 越星文皺眉想了想,快步朝街道盡頭沒有燈光的陰影處走去——跟繁華的燈市相比,“燈火闌珊處”的黑暗角落里才有辛棄疾正在等待的人。 這首詞,表面上寫的是他在等一個人,實際上卻在隱喻,他不愿跟那些人同流合污,去湊當權者的熱鬧。他要成為燈火闌珊下的人,雖然身處黑暗中,寂寞清冷,卻保留了自身的驕傲和高潔。 大家跟著越星文,無視來來往往的人群,快步穿越了繁華的燈市。 來到燈市盡頭的陰影處時,果然看見,黑暗的角落里藏著一個人影,要不是仔細去找,很難發現他的存在。 隨著越星文靠近他身邊,眾人面前彈出提示—— 新人物解鎖:蘇軾。 居然是跟辛棄疾并稱為“蘇辛”的蘇軾! 宋詞豪放派的兩大代表人物,雖然生于北宋、南宋不同的時代,在歷史上根本沒有會過面,卻在詩詞迷宮中,燈市街道的兩端,通過這種跨越時空的方式有了交集。 第284章 詩詞迷宮08 【詩詞迷宮-08】 新人物解鎖:蘇軾。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知名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 請跟隨蘇軾的腳步繼續探索迷宮。 作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的詞膾炙人口,氣勢磅礴,有大量作品入選了中學語文教材,像《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種經典作品,不一定會出現在圖書館的考題當中。 越星文也不確定蘇軾這邊的題目難不難,好在他專門研究過宋朝豪放派、婉約派的代表詞人,大部分詩詞他都記得,除非圖書館考得太偏門。如果真遇到不會的,他還有毛筆道具可以提示。 想到這里,越星文便信心十足地道:“大家跟上蘇軾?!?/br> 蘇軾和辛棄疾沒有任何交流,辛棄疾在引出蘇軾后就消失不見,蘇軾也離開了繁華熱鬧的燈市,轉身走入黑暗之中。 天空中明月高懸,眾人緊跟在他身后,走了一段路,就見蘇軾突然在路旁的涼亭坐了下來,拿起一杯酒,對著明月一邊飲酒,一邊念念有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眾人都愣了愣,沒想到圖書館會考這么簡單的題。這是蘇軾最出名的一首詞,簡直就是送分題吧? 柯少彬忍不住接了下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他回頭看向辛言,后者神色冷淡地接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br> 柯少彬笑著豎起大拇指:“你記得還挺清楚!” 辛言道:“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用一節課時間教我們唱這首歌,你唱得五音不全,跑調跑老遠,我當然記得?!?/br> 柯少彬咳嗽一聲,想起當初唱歌跑調的糗事,耳根有些發紅:“咳,原來是這么記住的啊,黑歷史就不提了?!?/br> 這首詞,不但柯少彬和辛言一字不差地背了出來,在場的眾人全都記得。送分題答得很順利,越星文有些擔心接下來的難度。 蘇軾繼續向前走去,片刻后,他路過一處簡陋的房屋內,走進屋里,大家跟著他走進去,然后……然后他居然躺床上睡著了。 眾人面面相覷。 劉照青環顧四周,小聲道:“讓我們圍觀蘇軾做夢?” 話音剛落,就見蘇軾的夢境以電影播放的形勢,在旁邊的小窗口中上映,夢境里出現了一座孤墳,還有一個對鏡梳妝的女人。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 藍亞蓉輕嘆口氣,道:“是他寫給妻子王弗的那首《江城子》,我記得蘇軾和王弗成親的時候,王弗才15歲,她溫婉大氣,才華出眾,蘇軾非常喜歡她,可惜她身體不好,年紀輕輕就去世了?!?/br> 話音剛落,蘇軾就醒了過來。 他的面前出現了兩道題,左邊和右邊的答題框,結構一模一樣,詞牌名都是《江城子》。 柯少彬撓頭:“兩首江城子?” 越星文道:“一首是寫給發妻王弗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另一首是蘇軾的名作《江城子·密州出獵》?!?/br> 他看向藍亞蓉:“藍師姐寫第一首,我來寫第二首怎么樣?” 藍亞蓉的話里話間對王弗和蘇軾的故事這么了解,明顯是記得這首詞,越星文放心地交給了她。果然,她干脆地點了點頭,拿起筆,飛快地寫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