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與圣僧二三事 第68節
李安然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懂?!彼畔峦?,站起來,“可是你看?!彼斐鍪?,指向遠方,“這么浩瀚的地方,這么遙遠、神秘、充滿誘惑的世界,去征服它,探索它,去建立水上的商道,發出最大的吼聲,宣告這一片海屬于我們,宣示著大周對于這浩瀚世界的所有權,難道這不是和修好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一樣雄偉的壯志嗎?” “不是我們去做,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兩百年之后,就是別人去做,那么,孤寧可希望做這件事情的人就在這,就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br> “就算是龍王,孤也要它做孤的臣屬!” ——她就是這樣狂妄、狂熱,不顧一切的狂徒。 榮枯看著她,眼中沒有反對,也沒有過分的贊同。 他只是安靜的,用溫柔的眼神看著臉上帶著笑容的李安然。 她無時無刻不彰顯著她那魔王波旬一般無休無止的欲望,卻又是那樣閃閃發亮,令人神往。 以至于,他忍不住在心中為她祈禱。 ——愿汝所愿,無往不利。 第84章 “值得冒險?!?/br> 運往威州, 為了興建船廠而準備的物資流水一般運往威州,讓整個船塢從雛形逐漸變得像模像樣起來,而此時在天京卻發生了讓人始料未及的事情。 來自新羅的使臣趴在皇帝李昌的面前, 涕泣叩拜,請求大周阻止東夷侵入新羅。 東夷一直再給大周的北方造成各種各樣的邊疆防御的壓力, 可以說大周養的精兵, 一般都被部署在了和東夷接壤的邊陣上, 之前在打西域和東胡,即使李安然的赤旗軍真的很能打,但是到底兩邊作戰是騰不出手的。 所以李昌對東夷向來是采取防御為主, 直到三年前東胡成了瀚海都護府,大周大部分的兵力重心才開始往北移動。 兵力往北移動的直接結果就是,原本對東夷處在守勢的大周,開始逐漸將守勢變成攻勢——你們這幫東夷癟犢子不是最喜歡趁著農忙sao擾邊關重鎮嗎?那我們也給你全須全尾兒的來一套,至此,只要東夷那邊到了種麥子、水稻,收獲農作物的時候,就是大周小股游騎兵sao擾他們的邊關最為勤快的時候。 但是即使如此,李昌也深知經歷了平定西域、東胡的戰爭, 現在的大周需要的是一定程度的休養生息,所以在尋找到合適的理由和時機之前, 李昌會盡力避免和東夷全面的開戰。 也正是因為東夷和大周之間的攻守易勢,東夷屢屢在和大周的邊境小規模沖突之中吃癟, 便把主意打到了和自己比鄰, 卻弱小的新羅國上。 從今年年初,在大周尚且還在慶祝新年那時候開始,東夷派出的軍隊便以摧枯拉朽之勢, 將新羅王室從原本的國都逼得向后退守,逃亡到了新羅的陪都。 新羅王不得不排出一支十五人的使臣團,一路走水路,連逃帶趕得往大周,終于在五月份輾轉來到天京,面見了大周的皇帝李昌。 他們口呼“天帝”,呈上新羅王的血書,涕泣叩拜,請求大周干涉東夷滅國新羅的行徑。 李昌并不僅僅是一個擅長處理內政的皇帝,他同時也是在大周初建國祚的時候,南征北戰,拿下數場最為重要戰役的戰神。 他深知現在并不是拿下東夷的最好時機,但是新羅的位置非常特殊,幾乎可以說是大周北方的門戶,東夷拿下新羅之后,便能直接以水師威脅威海沿岸的商船安危。 更進一步來說,極有可能危害威州一帶邊疆的安危,到時候就不是向現在這樣大周將東夷封鎖在東南角,而是讓東夷開啟了向外打開新戰線的機會。 畢竟,李昌最終想要的結果,是把東夷像東胡、西域一樣,變成大周的“都護府”。 雖然李昌對于各種商人延續了歷朝歷代打壓商人,不許他們為官做宰,參與朝堂政治的“國策”,卻又出臺了不少維護商戶安全行商,鼓勵商人讀書、經營的政策,也算是歷代之中對商人比較友好的皇帝了。 他滿臉沉痛地起身,邊上伺候著的宦官連忙上前想要扶住他,卻被他擺擺手揮開了。 皇帝一步一步挨下臺階,上大朝會見外國使臣的時候才會戴的冕旒在他的動作下,一陣搖晃,發出了清脆的嘩啦聲。 新羅使臣在皇帝和百官面前,以頭搶地,將自己的前額在磕出了一片鮮血,他們在海浪之上顛簸了數月,懷里一直抱著新羅王的血書,里頭字字血淚,泣訴東夷軍隊在新羅的種種暴行,懇求大周作為新羅的“祖宗之國”前來“救同袍于水火”。 雖然新羅靠近大周,但是這么多年過去了,這塊彈丸之地上也你方唱罷我登場,亂哄哄走過了七八個短命王朝,不巧的是,這代的新羅王室,也是李氏。 當然,此“李”和大周王朝的“李氏”不能說有關系,只能說根本八竿子打不著。 但是新羅王眼看著自己的王朝就要在東夷摧枯拉朽的攻打之下灰飛煙滅,自然也管不著什么祖宗不祖宗的了,你也姓李我也姓李,只要你救我我就是你弟弟。 ——兒子也行。 皇帝伸手扶起了額頭血rou模糊的主使,拍著他的手道:“朕對你們的赤膽忠心甚為感嘆,”這么說著,他還抬起手擦了擦自己眼角滲出來的淚水,“爾等放心,朕一定會派出使團,嚴正交涉東夷的禽獸之行,讓他們將侵占新羅的國土全都雙手奉還!” 李昌沒有給主使說話的機會,反而緊緊拽著他的胳膊,對著滿朝文武道:“諸君,這世上的忠臣義士當是如此??!” “國家如大廈將傾而力挽之,涕泣成血,字字忠貞,諸君,當共勉之!” 使臣:……天帝我不是來求你派遣使臣和對方舌辯的啊,我是來求您發兵攻打東夷的??!您這一頂頂的高帽子我受不了??! 然而他知道自己此時并不能做什么,只能任由大周的皇帝牽著自己,在大周的群臣面前盛贊自己的“高義”,群臣也擦著眼淚符合,以至于他聽多了,心里不僅有些飄飄然,甚至還涌起了一股暖流。 如果真的能阻止東夷繼續侵入新羅,他就是新羅的功臣——想到這里,主使心里甚至已經開始幻想自己回到新羅之后的榮耀了。 當然,這都是后話了。 皇帝讓鴻臚寺好吃好喝地招待了這些在海上飄了幾個月的倒霉蛋,便馬不停蹄的和諸臣商量前往出使東夷的人選了。 同時,他還寫了一封八百里加急,遙遙傳遞給了遠在威州的李安然。 皇帝覺得東夷不會因為大周排出使臣,就輕易放棄侵占新羅,所以需要知道水師船塢建造的怎么樣了——東夷和大周接壤,如果真的開戰,水師戰船可以必須在新羅一帶,防止東夷王室發現苗頭不對,乘坐戰船逃逸。 既然要開戰,不把東夷滅了豈不是虧大了,既然打定了主意要滅國,那就自然應該一鼓作氣,不要給對方絲毫翻身的機會。 李安然在收到這份八百里加急的時候,正在看另外一封來信。 確切來說,是一封箭書。 這封書信被綁在箭上,從遠處射向刺史府,是被巡邏的金吾衛發現的,至于射箭的人…… 其實李安然身邊的暗衛在收拾完方家那些不老實的人之后就回來了,他們發現了這個鬼鬼祟祟身穿夜行衣的“行刺者”,但是李安然讓他們只要對方不是沖著刺殺自己或者文承翰來的,就不必多管,放任對方要做什么就行。 至于送完箭書之后,這人就被細作營的暗衛盯上,一路跟蹤到了海港。 現在基本上可以確定,從巴老頭手上劫走崔肅的也是威州的海匪,而不是來自扶桑、東夷的???,這對于李安然來說是個好消息。 箭書上的筆記只有反面的簽名是崔肅的,前面都是出自另一人之手,而對方的要求也很特別——對方要求和李安然見一面。 藍情早就結束了對馮小五他們的訓練,現在馮小五和另外兩個鹽農兄弟都被派出去再加入威州比較大的兩個海匪幫派,巴老頭的匪幫,還有鄭一娘的青衣幫。 馮小五去了巴老頭那。 而鹽農兄弟去了青衣幫。 如果對方不是想要和自己談一談的話,崔肅不會再后面簽上自己的大名的。 當初在胡地的時候,崔肅曾經代替李安然出使附近的部落,兩人約定好若是他被扣,對方強迫他在書信上簽字的時候,如果有詐就將“崔肅”二字寫作隸書。 相反則用楷書。 這封箭書的上用的是楷書。 也就是說,對方其實有和自己“談一談”的意愿,但是究竟談的是什么,李安然不太敢確定。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對方很謹慎,同時也算是個聰明人。 比起跟人勾心斗角,反反復復猜測對方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可愛可憐又不著調的小想法,李安然更喜歡這種爽快的。 她在朝堂上和人掰手腕舊了,久而久之對于人有一種天然的直覺,她光是看那封箭書上的措辭,就知道對方應該和她很合得來。 而且對方稍微懂些字,里頭有些斟詞酌句的小習慣卻是屬于崔肅的——這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崔肅被關在對方那邊吃了幾天牢飯,極有可能把那個能說得上話的人給說服了,李安然對于崔肅本人的才能并沒有絲毫懷疑,畢竟此子曾經是在東胡周邊各小部族之間相互拱火還沒被對方聯起手來撕了的,狡猾、口才、察言觀色的能力,皆是缺一不可。 對比這封箭書所帶來的信息,那封來自天京的八百里加急反而顯得不那么重要了,畢竟這些小事阿耶肯定能處理妥當。 他送來八百里加急,也就是和李安然通個氣,父女二人的分工在這時候就已經相當明確了,李安然必須在皇帝認為最好的時機到來之前,加快速度準備好大周的水師。 樓船、船塢這些在夏天就能完備——但是一支通曉威海附近水域、水文、礁石分布情況的水師,卻不是一時半會能拉的起來的。 這意味著,阿耶又給她出難題了。 她又將目光落在了那封箭書上。 沒多一會,便露出了一個仿佛賭徒一般的笑。 “值得冒險?!?/br> 第85章 會面 “你確定, 她會同意來見我?”鄭一娘抱著胳膊,靠在木柱上看著正在吃魚膾的崔肅。 從魏朝之前,文人士子就以食用經過精細切膾的魚rou為風雅, 只是因為運輸問題,一般都是以江河湖海之中的魚作為原料, 海魚的魚膾更加鮮美細膩, 同時腥味也更少, 崔肅現在困在小島上吃得最多的還是咸魚泡飯,但是多少也有了吃新鮮海魚的機會。 昔年皇帝李昌突發奇想想吃新鮮的海魚,命沿海的州府每年上貢一次, 崔肅那是火力全開,把皇帝噴了個狗血淋頭——什么大周剛剛立國才多久,陛下不思開源節流,還要沿海州府為了給你送條新鮮海魚勞民傷財之類的,就差把皇帝按在砧板上問他知不知道魚長這么大多累多辛苦了。 皇帝被罵的捂著臉稱病兩天沒敢上朝,要是知道崔肅被海匪綁了還在水寨里天天吃海魚魚膾,怕不是當場能把崔肅發配南州,讓他每天吃個飽。 崔肅放下筷子,擦了擦嘴:“這魚是好魚, 醬卻不行,比不上天京天香坊的老魚膾醬?!?/br> 鄭一娘只覺得自己太陽xue那一跳一跳得疼:“我們這些海匪哪來的什么好醬, 你們這些達官貴人才專愛在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上挖空心思,百姓的死活不管, 自己那一口脂膏倒是得先爽到了才是?!?/br> 崔肅道:“娘子說的是, 本官受教了?!彼@幾天在海島上都沒能洗澡,整個人散發出了一股油膩膩的臭味,崔肅向來是喜歡在身上熏香的, 如今熏香也沒了,身上只有咸魚味和幾天沒有換的衣服的味串在一起的“武器”。 不過好在海島上也沒多少人洗澡,就連鄭一娘,自己那一頭長發也是用巾幗包著,十天半個月也不洗一次。 就算海島上有淡水,但是那都得拿來澆灌蔬菜,出海的時候儲存起來用來喝的,怎么能拿來做洗澡這種奢侈的事情。 崔肅坐直了身子,十分懇切地提醒道:“不過娘子還是要聽我一句勸,你若是真想要和大殿下見面,若是沒有條件用熏香把衣服熏一熏,最好還是先洗個澡?!?/br> 鄭一娘:…… 自覺被這個臭男人給調侃了的鄭一娘,一臉惱怒地走過去,一腳踢翻了他沒吃完的魚膾和醬。 “去死吧!狗官!” 然后氣呼呼地走掉了,徒留下崔肅一個人看著被她踢翻的魚膾,滿臉的心疼。 ——他這說的有什么不對嗎?作為一支萬人幫派的首領,哪怕是想要投誠于李安然,你也得收拾干凈了才能去啊,本來就是去送菜,再不打起精神來把自己弄得有幾分氣勢,你和你的青衣幫在大殿下的眼里可都是會打折扣的啊。 鄭一娘當然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她偏偏就是氣崔肅說這件事時候的態度,她在做幫主管理青衣幫的時候無論再怎么把自己當成個男人,再怎么雷厲風行,鄭一娘的心里始終還是有那么一分少女春心的。 崔肅這么大大咧咧的直接告訴她:你好久沒洗澡了身上很臟甚至還有點臭,咸魚味都快腌入味了。 她惱怒得理所當然。 不過,她確實不打算這樣去見李安然——那可是……寧王殿下啊。 在崔肅告訴她之前,她幾乎都沒敢相信對面真正cao控著大局的人,居然就是那個“寧王殿下”。 鄭一娘并不是胡地邊關的百姓,但是她聽過“汗血馬、寒鐵槊,巍峨如山撼不得”,確切來說,她這個年紀的孩子幾乎都聽過這兩句童謠。 “山海外,赤旗揚,十萬忠魂守邊疆?!?/br> “汗血馬,寒鐵槊,巍峨如山撼不得?!?/br>